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论述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实践

  2021-07-30    9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个语言教学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教学过程。语言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能够用语言进行交际,所以,教学中离不开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因素。反过来,从留学生角度来说,他们学习汉语的首要目的不是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而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顺利交际,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语言基础。但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即便是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具备了语言能力,却不一定具备交际能力。因此,在教授留学生或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时,教学内容不仅是汉语语言知识,还包括了汉语文化知识,脱离了文化知识,他们将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汉语,交际中更不可能灵活运用汉语。

  • 关键词:
  • 对外汉语
  • 文化教学
  • 汉语文化知识
  • 语言基础
  • 语言教学
  • 加入收藏

一、引言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莱昂斯在《理论语言学导论》里说,“语言与文化具有历史的联系,语言是打开文化宝库的钥匙,离开语言天然依赖的文化背景,难以充分理解语言本身。”这句话告诉我们,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紧密结合,二者不可分割,更不可偏废,否则不仅会影响交际,甚至会引起文化冲突。譬如我国的汉文化对汉语有着很强的制约力,而汉语本身也具有显著的贮存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功能,这就要求外国留学生们在学习汉语时,一定不能忽略了汉文化的学习,倘若不了解中国文化,那就无法掌握真正的汉语。汉外文化之间差异明显,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下面我们从学生角度和中外文化差异两个方面简要论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从学生角度来看,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被夸张地称为“语言上的天才,文化上的白痴”,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便是语言能力再好,在一些特定的交际活动中一旦遇到文化问题就会出现用语错误。下面来看几个在传统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案例:

事例一:一位口语成绩相当不错的留学生,当朋友夸他:“你的汉语发音不错,说得很流利!”他却回答:“得了,还不好!”我们可以理解学生是想表达谦虚,但是用词不恰当,他学习了这些词语,却未掌握词语使用的语言环境,所以犯了交际错误。

事例二:在泰国支教时,在简单学习了问候打招呼后,一名学生问我:“老师,你几岁了?”我笑了笑,趁机给学生普及一下中国文化里有关年龄的知识。我们知道,在汉文化里,问对方年龄时,受话人的年龄层次不同,所使用的词语也会有差别,问小孩儿用“几岁了”,问中青年常用“多大了?”问老人则用“您高寿”或“您老多大年纪了?”这样的问话才是符合汉语交际习惯的。这名中学生初学汉语,对汉语使用规则了解不多,又存在文化差异,所以产生了用语错误。

事例三:一名留学生去医院探望生病的中国朋友,在花店里买花时,无意间挑选了五朵,店主说最好选六朵,因为在中国“六”代表顺心如意,而“五”和“无”谐音,不吉利,去医院看病人不太合适。其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很多,比如春节时忌说“四”,送礼物时不送钟表,手机号、车牌号的选择……语言交际中,我们传达的不仅是语言符号本身的含义,还有诸多的言外之意,所以,学生不能只单纯地掌握词语的字面义,而且要了解汉语的背景文化,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把汉语学习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

汉语教学中,类似的错误时有发生,已屡见不鲜,对留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汉语是不同于母语的第二语言,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出现语言使用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受到了本族语的影响,也就是母语的负迁移;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缺乏对中外文化差异的了解,而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影响颇深。因此,对留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了解汉文化背景,弄清汉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差异,排除母语文化对言语交际的负迁移是十分必要的。下面以英汉语言为例,简单列举两者间的文化差异来说明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二、风俗习惯不同形成的文化差异


(一) 称呼

英语中关系密切之人彼此间都可以称名字,包括父母,祖父母,而汉语称呼中亲疏、长幼、尊卑的区别比较明显,如果有人直呼长辈或上级名字,不仅是不礼貌,更是对他人的不尊重。部分初学汉语者不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在交际中就会出现称呼错误。

(二) 问候语

英国人每日见面:“Goodmorning!Goodnight!”之类的礼貌用语总挂在嘴边,而中国人见面很少用这些客套话,只是依具体情况随机发问:“去哪了”,“逛街了吗”,“接孩子呢”……其实,这正是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而不是在打听对方隐私。

(三) 电话用语

在英语中,打电话时先作自我介绍“Hello!ThisisMary”。而中国人给熟人打电话时一般不作介绍,直接讲事情,只有在给陌生人打电话时,听到对方“喂”后,才会先介绍自己,再说具体事情。中国人打电话结束语常用“好,就这样。”“一言为定,不见不散。”“好,拜拜”等,英语中常以简单的“Good-Bye!”结尾。


三、思维方式不同形成的文化差异


英语国家人的思维方式从大到小或从特殊到一般,而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则是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比如:时间表达:Mar,7,2020;2020年3月7日;表示地点:HenanChina,中国河南。


四、民族心理形成的文化差异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大多数中国人都有自谦心理,当面对他人夸奖时就会用一些谦辞以示谦虚,比如:“您过奖了!”“还差得远呢!”等;而欧美人面对他人称赞时常表达谢意即可,他们认为表达感谢说明对方的判断无误,也是对自身的肯定。这即反映了民族心理的不同。

邀请、应邀方式的差异:在中国,邀请熟悉的朋友聚餐时,双方说话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不会在意形式和场合,而与不熟识的人邀约时,就需要说一些客套话以示尊重,还需征求对方意见,比如,邀请对方吃饭,常用“什么时间有空一起吃顿便饭?”或把自己精心准备的菜肴说成“家常便饭”表明客人并未给自己添麻烦,以消除客人内心的不适感,这种表达在中国很常见,并且是很得体的表达,但在外国人听来也许会感觉对方诚意不够;反过来,当面对外国朋友的邀请时,中国人会礼貌性地先说一些推辞的话,但外国朋友会因对方没有立刻接受邀约而感觉不开心。

所以,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阻碍不能忽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导入汉文化,尤其是能够体现中华民族价值观、是非观、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及心理特征的文化内容,把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相互促进,以求达到最佳效果。那么,文化教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们认为应该选择与交际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可分为三类:知识文化方面、观念文化方面和词汇文化方面。

知识文化是中国人祖祖辈辈经过几千年的创造、积累、传承形成的文化集合体,包含了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导入相关内容,让学生掌握汉语知识的同时,了解汉文化,避免出现交际错误。教学中,我们发现在汉文化知识的接收方面,来自日韩的留学生要比来自西方国家的留学生快得多,这是因为日韩国文化是从中国文化发展演化而来的,二者有相通之处,文化跨度和差异相对较小。

而欧洲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跨度和差异相对较大,因此欧美留学生学习汉语时会感觉很难。比如:中国的“茶文化”,日韩学生能够理解,因为日韩产茶叶,茶也是他们的至爱,并且有属于自己的茶文化,而遇到美国学生时,我们就要给他们介绍与“茶”相关的所有知识,包括“茶树”的生长、茶叶的采摘加工、“茶”的种类及“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作用等,这样才能使欧美学生了解我国的“茶文化”。

观念文化,一种语言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某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宗教、习俗和社会道德等。中西文化在观念上差别很大,西方文化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强调个人价值、注重个性张扬、冒险精神,其文化是外张式的;中国文化传承儒家精神,尊老爱幼、强调集体、以德服人,反对性格的张扬和外露,是内敛式的。观念上的不同自然就反映在语言方面,比如汉文化中的“叶落归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德报怨”“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等,这些观念文化就需要给留学生讲解清楚,否则他们会觉得难以理解。

词汇文化,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材料,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之间,词汇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密切,所以,词汇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最大,但也最能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语言学家莱昂斯在《理论语言学导论》一书里曾说:“每一种语言在词汇上的差异都会反映这种语言的社会产物,习俗以及各种活动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特征。”汉字是一种世界上仅有的、独具魅力的方块字,不仅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而且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的词语文化,所以,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所传达的文化信息是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很多词语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不同时期中国人的生活,比如:孙悟空、诸葛亮、贾宝玉等,又如:兵马俑、筷子、中药、春节等都是汉语所特有的词语文化。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动物词语也代表着不同的意义,牛象征勤劳,松鹤代表长寿,鸳鸯代表恩爱夫妻,龙象征高贵吉祥,如:“真龙天子”“龙凤呈祥”“望子成龙”等,还有一些典故、成语、歇后语、熟语、委婉语等也带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如“刻舟求剑”“呕心沥血”“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如果不了解一定的中国文化是很难理解这些词语意义的。

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自勉联中写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拥有大海般的宽阔胸襟,人应该如此,作为一个汉语教学工作者更应如此,当面对其他民族文化时,应持宽容态度;在教学实践中,要拥有多元共生意识、平等对话意识和求同存异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异域文化、以理性的态度介绍汉文化,做一名称职的汉文化传播者。


参考文献:

[1]李忠娟.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文化应用的思考[].学周刊,2020,23:3~4

[2]陈碧泓.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6):193~194

[3]季益静.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心理因素[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0,32(3):120~125

[4]顾煜彤.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语用失误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应对[J].汉字文化,2020,10:76~78

[5]温晓芳.对外汉语教学:以汉字为载体传播中华文化[J].文教资料,2020,10:40~42

[6]娄艳丽.面向中高级留学生的唐诗教学研究[D].青岛大学,2019,6

[7]康亮芳.浅谈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

[8]龚晓瑁,贺金瑞.文化话语权与文化多元性——从“汉语热”、“英语热”谈起[J].理论学刊,2012,6

[9]曾媛.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导入[J].考试周刊,2012,24

[10]廖娟.文化背景对外语教学的重要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


文章来源:郭亚丽.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5):158-15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汉语学报

期刊名称:汉语学报

期刊人气:47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湖北

专业分类:文化

国际刊号:1672-9501

国内刊号:42-1729/H

邮发代号:80-314

创刊时间:2004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