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大学英语导入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2021-10-29    12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与其他学科相比,语言学习因伴随着文化学习而独具一格。在跨文化交际往来中,文化对语言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课堂中的文化与知识已经成为不可分离的教学环节。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外国文化,却忽略了传统文化。在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更多的是将英语文化融入课堂教育,传统文化的融入较少,学生无法熟练地运用英语表达汉语文化含义。在文化"走出去"战略发展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研究,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 关键词:
  • 传统文化
  • 文化“走出去”
  • 文化融合
  • 综合素养
  • 英语教学
  • 加入收藏

一、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大学英语导入传统文化研究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党在十五届三中全会中首次提出的发展战略,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又再次强调了对于人才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与对外话语体系的建设。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输出,已成为我国的文化发展事业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大学英语的传统文化融入中,既要加强对外国文化的学习,也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融入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传统文化,真正地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随着对外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英语在人才培养中地位日益提高。如何构建高效英语课堂,加强文化输出对外交流,已成为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主要研究方向。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中承担着国际交流、文化互动、经济往来的重要角色。大学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的重点教育环节,大学英语教师要更加注重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入[1]。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的积淀中孕育了丰富的文化精神,同时也构建了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守诚信、讲仁爱、求大同等优良的价值观,不仅对现代的人际交往有着重要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也有重大的贡献。将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魅力,同时英语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也有助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现,在世界发展的舞台中树立积极正能量的中国形象,逐步提升我国文化发展的软实力。


二、大学英语课堂传统文化现状


(一) 英语课堂中文化失语

文化失语是指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缺失,在外国文化的影响下因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学习,所出现的思想表达力与理解能力缺失的情况。在20世纪发展年代中,大批量的外国文化入侵对于传统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根据此种现象提出了文化失语的概念。目前,高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内容大多数反映的是西方文化,以此为教学内容,教师进行周边知识拓展,虽然加强了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但是缺少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引入,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并没有足够环节体现我国传统文化,而教师也缺少文化对比与文化转化的教学能力,也无法构建中西方文化和谐发展的英语教学课堂,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对多元化文化理解与认知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

(二) 学生缺乏对传统文化认同

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的缺失,也是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承的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大量西方文化与思想理念涌入我国,各种正面、负面的信息交杂,容易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因学生并没有成熟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各种文化的影响下,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发生了剧烈变化。部分极端学生对于西方自由主义盲目崇拜,极度贬低我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认知的认知严重缺乏。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扩增了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打破信息传播的时间空间限制。在互联网复杂的信息环境下,负面文化内容更容易在学生群体中出现连锁反应,学生过于崇拜西方文化,缺乏对传统文化认同,对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


三、大学英语课堂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 满足英语语言学习要求

作为语言学科,英语的学习更要求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完整体系的构建。基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去理解西方文化的语言。学生在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学习西方文化时,会产生一定的正迁移与负迁移,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强调传统文化对于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部分教师甚至会要求学生摆脱母语语言体系的影响,但实际上,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中,是具有极大的正迁移作用的[2]。大学英语教学的传统文化融入应充分发挥文化影响中的正迁移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对传统文化与英语语言文化进行横向对比学习,使学生掌握更为深刻的文化精神,对外国文化更充分地理解与认知,以此满足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教育目的。

为加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形式,在教学中,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而教师起到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翻转课堂的应用对于学生提出了更多的思维思考要求,而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思维的不断锻炼,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当学生思维、语言能力有所提升时,既有助于构建大学英语高效课堂,也加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是学生将英语在实际应用中最主要的体现,跨文化交际既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也要对交往对象所处国家的民族文化进行了解。当对外国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后,可以营造跨文化交流中愉快的沟通氛围,避免由于地域文化差异导致的沟通误解。由于国家文化的差异性,相同词汇在中国与外国文化中所表达的含义是有所区别的。若学生对于我国文化与外国文化都处于一知半解,很容易会出现用错词汇或者交流冒犯。学生通过学习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可以首先掌握语言的正确表达,在文化学习中,学生也可以逐步认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通过对不同文化差异的认知与尊重,培养学生文化包容、开放的交际思想理念。

(三) 加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直到现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依然发挥着巨大价值。在英语学习时,教师与学生首先要加强民族认同,充分地认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并在融入传统文化的大学英语课堂中,系统完善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英语教师通过对学生讲述外国文化背景与传统文化内涵,学生可以更为系统地对两种文化进行比较分析学习,在对比分析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传统文化认同感。当学生养成系统性的语言知识结构时,则可以更为准确地用英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此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高校的英语教学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积极地引入传统文化,通过与传统文化结合,开展更为丰富有趣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避免因外国文化的侵蚀而导致的价值观误差。同时也可以利用信息互联网教学技术为学生进行更多的知识拓展学习,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西方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学生只有对传统文化有更为清楚的认知,才能真正地做到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


四、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大学英语导入传统文化教学研究


(一) 大学英语教材的传统文化引入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大学英语课堂,首先要完善大学英语教学素材,在教材中添加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现有的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国元素的内容相对较少,西方文化则占据大部分比重,对于西方文化的单方面输出是不能满足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根据国家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强调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质的培养,以增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设计应更结合社会发展形势与国际发展情况,在满足学生学习要求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基础上进行教材内容调整。因此,大学英语教材中可以添加传统文化元素,如京剧、书法、中医、传统节日、民族文化、饮食文化等。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下的文化交流是具有包容性的,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的持续性发展要以更为开放的眼光去对待。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与西方文化的认知,可以自行对比体会文化间差异,了解不同文化的优点。在大学英语教材中添加更多传统文化元素,学生在学习时接触到熟悉的内容会减少知识学习阻碍,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如在学习中西方文化传统节日时,教师将传统文化节日用英语翻译,再让学生将英语翻译为汉语,这时会发现与原本的汉语词语有较大的区别,更好体现中西方文化的语言差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环节中,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注意力,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文化的敏感性认知,同时也达到了高效的教学目的。在编写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材料时,可以添加对中国经典文学的英语翻译,西方国家对于中国文化的介绍,在不同的视角下学习传统文化[4]。在英语听力练习中也要进行更多的中国文化情景模拟设计,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进行英语口语练习,在实践练习中培养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提高英语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作为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综合性素养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与人才质量的培养。随着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对于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作为英语知识文化的传播者,首先要加强自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通过对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可以对学生的思想作出更好的引导。而传统文化教育理念也会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升是有必要的。随着社会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更高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所承担的人才培养责任更加重大,为更好地完成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工作任务,教师需具备西方文化知识储备与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可以协调性地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中,做到文化知识协同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提升,加强自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营造更为健康的大学英语文化氛围[5]。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有目的地学习传统文化,教师只有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素养,才能真正地起到榜样的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熟练的中西方文化对比教学工作,更积极地完成教学。为培养教师综合能力,高校也需要定期组织英语教师参与到传统文化学习培训中,教师通过实践经验的相互交流,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为传统文化应用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奠定坚实基础。

(三) 完善大学英语实践教学

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中西方文化的学习后,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校与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创造跨文化交际机会,在实际的沟通交流中完成对英语知识结构的使用与传统文化知识的运用,实践与英语知识的课堂学习是英语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在实践交流中,教师可以更为直观地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与知识文化掌握程度。定期组织学生到英语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在更为真实的情景中锻炼英语表达能力。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可以了解更多西方文化,在交际往来中增强民族自信心。


参考文献:

[1]佟丹丹.文化嵌入式思维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必要性及应用策略[J].黑河学院学报,2020(7):104-106.

[2]陆曼.从茶文化的融入谈大学英语学生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6):47-48.

[3]鄢恩露.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性[J].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2020(11);299-301.

[4]杜凌俊.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文化自信生成研究[J].英语广场,2020(12);47-49.

[5]吕海萍,等."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英语专业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对策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4):125-128.


文章来源:李芳.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大学英语导入传统文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1(11):93-9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语言科学

期刊名称:语言科学

期刊人气:228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文化

国际刊号:1671-9484

国内刊号:32-1687/G

邮发代号:80-114

创刊时间:2002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