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温阳法治疗肿瘤及临床研究进展

  2023-09-19    1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代医学治疗肿瘤虽然疗效显著,但极易造成骨髓抑制、免疫功能降低、胃肠道毒性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学认为,阳气虚衰是肿瘤形成的关键病机,故治疗时应以温阳法为主贯穿始终。通过检索近10年的文献,对温阳法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阐述温阳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具体应用,为理论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临床研究
  • 温阳法
  • 综述
  • 肿瘤
  • 肿瘤科论文
  • 加入收藏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1],属中医学“积聚”“癥瘕”等范畴。根据全球癌症报告,2020年大约新增1930万癌症病例及1000万癌症死亡病例[2]。现代医学治疗肿瘤多采用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靶向治疗等。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灵枢·百病始生》曰“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厥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血脉凝涩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胀,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日以成积”,表明导致肿瘤的病因以寒邪为主。《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强调阳气的生理功能及重要性,若失去阳气,机体的生命活动将受到影响。纵观临床虽多从“痰”“湿”“毒”“瘀”等入手辨治肿瘤,但究其原因痰湿毒瘀均为阳虚所致。因此,阳气虚衰系肿瘤产生的关键病机,运用温阳法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兹将近10年温阳法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以探寻此法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1、肿瘤系统及分类


采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肿瘤”“恶性肿瘤”“癌症”为检索词,检索选项设置为“主题”,检索时间范围设置为“2012年9月1日—2022年9月1日”进行初次检索,在此基础上分别再以“温阳”“温法”为检索词,检索选项为“主题”进行二次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筛查,最终得到温阳法治疗肿瘤相关文献共98篇,涉及肿瘤类型11种。见表1。

表1 98篇文献肿瘤所属系统及分类


2、病因病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化气,阴成形”,《灵枢·百病始生》言“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旨在说明阳虚推动无力,温煦功能失常,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可导致痰浊、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凝滞,日久而成积聚。《难经》云“积者,阴气也”,指出肿瘤的性质是属阴的。许博文等[3]认为,肿瘤作为有形之体,是由于机体的阳气亏虚,不能制化阴津,遂聚敛而成痰凝血瘀等阴邪渣浊之物。陈玉卿等[4]认为,恶性肿瘤患者多由于素体阳虚或感受寒邪所致,在肿瘤发病、发展及治疗过程中逐渐形成阳虚。卞磊等[5]临床观察发现多数肿瘤晚期患者,常伴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精神倦怠、多汗、腹泻、脉沉迟无力等阳虚表现。王笑民教授根据叶天士“久病入络”“久病必瘀”学说,认为晚期肿瘤正虚与络瘀常常相伴,多虚多瘀常集于久病者一身,虚与瘀并存。由此可见,因阳气虚衰所致肿瘤,多见阳虚寒凝、阳虚血瘀、阳虚痰阻、阳虚水停、阳虚络瘀、阳虚毒结等证型[6]。肿瘤乃为本虚标实之病,阳虚与浊邪并存,寒邪是肿瘤产生的重要病因,阳虚是肿瘤形成的关键病机。


3、治则治法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沈敏鹤教授依据此要旨,认为现代医学通过采用化疗、放疗、手术等方法,已达到“衰其大半”目的,治疗肿瘤主张以“扶正为主,益气温阳为先,辅以祛邪”的治疗原则[7]。潘敏求教授临证也认为,扶正祛邪抗癌应当有机结合[8]。可见,临床常以扶正与祛邪相互结合为治疗原则,具体治法分论如下。

3.1温阳散寒

陈雨等[9]认为,老年患者大多由于阳气亏虚,阳虚则“阳化气”不足,故致“阴成形”加剧,阴寒之邪凝聚肺内,最终发为肺癌,又因老年患者多受情志影响,临床运用温阳散寒法兼以解郁治疗老年肺癌患者疗效显著。徐扬[10]研究发现,采用温阳散寒法治疗晚期胃癌阳虚证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具有调节外周血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和调节性T细胞(Treg)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及炎症免疫细胞因子水平的作用。

3.2温阳活血

施怡[11]临床研究发现,温阳活血法不仅能改善胃癌患者血凝指标,还能明显提高晚期胃癌血凝指标异常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改善面色晦暗、机体疼痛、皮下瘀斑、头目眩晕等症状。韩家密[12]采用温阳补土活血法治疗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在改善患者术后卡氏评分、生活质量、中医证候、血液流变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3.3温阳化痰

王笑民等[13]临床实践发现,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辨证多为阳虚痰结型,治以温阳化痰之法,能提高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药物的消化道副反应。杨金坤教授认为,胃癌的发病与脏腑失调、脾阳不足、肾阳不足有关。若脏腑失调,直接导致寒痰积聚,亦可致脾肾阳虚,脾肾虚则气血亏虚,进而使得气血运行受阻,痰湿内生;若脾阳不足,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不化,凝聚成痰;若肾阳不足,阳虚致水上泛,亦可成痰。以温阳化痰为法治疗胃癌,取得确切疗效[14]。

3.4温阳利水

胡力[15]临床研究中发现,运用温阳利水法能减少恶性腹水患者腹水量、缩减腹围、增加尿量、提高生活质量及体力状况、改善中医症状。宋凤丽等[16]发现,温阳利水法治疗癌性腹水患者,能降低因反复利尿引起患者耐药性及电解质紊乱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3.5温阳益气

刘双文等[17]临床试验证实,温阳益气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可显著改善中医证候及术后阳气虚所造成的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等症状,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李天传等[18]应用温阳益气法辅助化疗治疗阳虚型胃癌,不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减轻骨髓抑制。

3.6温阳通络

徐化璞[19]用温阳通络法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能缓解患者全身症状。王禹堂教授认为,癌性胸腹水的发生与脾肾阳虚最密切,“络脉瘀滞”是肿瘤发病的主要机制,曾用温阳通络法治疗癌性胸腹水患者1例,治疗8周后患者双下肢水肿消失、胸腹水完全消失,无喘咳,可正常活动[20]。

3.7温阳解毒

宋雅楠等[21]对中晚期肝癌化疗后患者,用温阳解毒法治疗,可明显加快患者肝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减少术后转移。


4、临床应用


4.1内治方药

4.1.1经方

临床多以经方或经方化裁治疗肿瘤类疾病。卞磊等[5]以温阳健脾为基本原则治疗肝癌术后患者,应用经方真武汤加减(药物组成:附子、干姜、茯苓、白术、桂枝、肉桂等),1周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未发生不良反应。陈雨等[9]认为,老年肺癌患者主要病因病机是阳虚寒凝,治以温阳散寒为主,辅以解郁,临床以乌梅丸合阳和汤加减(药物组成:炮附子、干姜、桂枝、党参、香附、炙甘草等),每获疗效。李婧[22]使用附子理中汤(药物组成:附子、干姜、党参、白术、炙甘草)联合化疗治疗脾肾阳虚型晚期转移性大肠癌,能提高疗效及改善患者症状。王中奇认为肺癌以寒凝痰聚、阳虚为发病之本,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临床取得良好疗效[23]。王鑫等[24]对肺癌化疗后白细胞计数减少的患者,运用四逆汤合理中丸、保元汤加减(药物组成:制附子、干姜、肉桂、黄芪、红参、炒白术、当归、熟地黄、炙甘草)治疗,5剂后,诸症痊愈,血常规恢复正常。杨晨光等[25]采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物组成:附子、细辛、桂枝、生姜、大枣、麻黄、甘草)治疗结肠癌术后肝转移、肺癌癌性发热、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复发并肺转移、直肠癌术后,均获良好成效。

4.1.2经验方

临床上诸多医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自拟经验方治疗疾病,取得良好疗效。陆程洁等[26]将60例肺脾阳虚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单纯化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温阳方(药物组成:制附子、干姜、生黄芪、淫羊藿、浙贝母、瓜蒌、莪术、红景天、炙甘草)。结果:治疗组严重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咳嗽、胸痛、神疲乏力、脘腹痞满等症状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益气温阳方联合化疗能减轻骨髓抑制程度,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陈双凤等[27]应用温阳活血方(药物组成:附子、小茴香、桂枝、乌药、黄芪、川芎、当归、炙甘草等)治疗卵巢癌患者,可降低患者血清肿瘤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刘志勇等[28]运用温阳扶正方(药物组成:制附子、肉桂、干姜、黄芪、熟地黄、炙麻黄、吴茱萸等)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脾肾阳虚型肝癌患者30例,并与单纯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更有利于提高肝功能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赵燕等[29]将8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予温阳益气固本方(药物组成:黄芪、附子、干姜、吴茱萸、姜半夏、补骨脂、陈皮、炙甘草)联合GP化疗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对照组42例予GP化疗方案治疗。结果:治疗组在降低白细胞数量、缓解胃肠道等化疗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并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1.3中成药

中成药即使用中医饮片,按照规定的制剂工艺加工而制成的胶囊剂、片剂、颗粒剂、丹剂等剂型,储藏方便,安全性高,治疗肿瘤疾病疗效确切。丁宁[30]将37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8例予祛邪胶囊(药物组成:官桂、干姜、吴茱萸、川乌头、半夏、黄连、橘红、茯苓等)联合FOLFOX(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RI(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19例单纯予FOLFOX、FOLFRI化疗方案治疗。结果:治疗组病死率为11.1%(2/18),对照组病死率为42.1%(9/18),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存期为(22.63±7.63)个月,对照组生存期为(19.76±8.28)个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2组生存期、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祛邪胶囊可减少晚期肠癌病死率,延长生存期、中位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

4.1.4注射液

谢印刚[31]将8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温阳通阳作用的参附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奥沙利铂+替吉奥)治疗,对照组40予单纯化疗方案治疗。结果:治疗组食少纳呆、肢体乏力、脘腹胀满、泛吐清水、胃脘冷痛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减轻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减少、神经毒性化疗毒副反应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参附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化疗毒副反应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疗效[32]。

4.2外治干预

4.2.1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可通过局部渗透和经络敷布,直达病所,扶正祛邪,调和气血阴阳。王云启教授认为,癌性腹水的病机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水运化失司,以温阳健脾利水为基本原则,选用腹水Ⅰ号方(药物组成:附子、干姜、桂枝、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大枣等)外敷膏贴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率[33]。冯海英等[34]将8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外敷止痛膏(药物组成:附子、细辛、生草乌头、芥子、生半夏、水蛭等)外敷于相应的背部俞穴。结果:治疗组持续镇痛时间与起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总改善率(89.5%)高于对照组(75.7%),不良反应发生率(22.5%)低于对照组(52.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尚学彬等[35]将7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予温阳止痛散外敷(药物组成:制吴茱萸、肉桂、黄芪、姜炭、生麻黄、甘草等)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35例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结果:治疗组不仅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减少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用量,从而减轻毒副反应。

4.2.2针刺

针刺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达到调节内分泌、免疫、血液循环等效果,是一种创伤小、可靠、安全的疗法。闫江华等[36]将60例接受顺铂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基础治疗(韦迪+地塞米松+托烷司琼)方案,电针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从化疗前1天及化疗3天期间连续给予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内关及中脘。结果:治疗组恶心次数、恶心持续时间、呕吐程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周猜等[37]将64例乳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32例予基础治疗(抗癌西药、中药、中成药),针刺组32例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针刺疲三针(足三里、四神针、内关)、太冲、蠡沟。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75%,高于常规组有效率50%,表明针刺疲三针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4.2.3灸法

灸法通过对患者皮肤局部的温热刺激,激发腧穴经络之气,传达五脏六腑,发挥温经通络、补虚培本作用,防治肿瘤并发症,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卢璐等[38]将60例乳腺癌化疗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雷火灸(取穴:腰背部两侧膀胱经节段和腹部任脉节段)治疗,对照组30例予健康宣教等常规护理。结果:治疗组减轻患者的疲乏程度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3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姚洁[39]将66例铂类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予隔姜灸(取穴:中脘、神阙、双侧足三里)联合托烷司琼治疗,对照组33例单纯予托烷司琼治疗。结果:治疗组在降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缩短呕吐持续时间、减少化疗期间止吐药用量,以及改善患者便秘和乏力等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李培红[40]研究发现,隔姜灸(取穴:大椎、膈俞、脾俞、胃俞、肾俞、足三里等)能促进癌症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平稳恢复且无并发症,并能较快改善乏力、嗜睡、发热等化疗药物带来的副反应。李玲等[41]将308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42例予三阶梯止痛法(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弱阿片类药物+强阿片类药物)治疗,治疗组16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艾灸法(取穴:中脘、神阙、关元)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温阳艾灸法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有利于减轻癌因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2.4热疗

热疗通过促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局部免疫力,达到抗肿瘤的目的。郭俊召等[42]将22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4比例分为全身热疗联合化疗组、局部热疗联合化疗组、单纯化疗组,观察患者的生存期。结果:全身热疗联合化疗组在提高生存期方面优于局部热疗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P<0.05)。赵永心等[43]将60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热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予单纯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卡氏评分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热疗联合苦参注射液能有效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在控制肿瘤进展方面有一定作用。

4.3联合治疗

4.3.1经验方联合中药外敷

钦敬茹等[44]将93例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予常规止痛(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散结中药内服方(药物组成:附子、当归、川牛膝等)、外敷方(药物组成:干姜、芥子、川乌、草乌、细辛等)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减少爆发痛次数和镇痛药物剂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优于对照组(P<0.05),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钙水平,达到镇痛效果。

4.3.2经验方联合艾灸

徐林等[45]将60例卵巢癌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化疗方案(紫杉醇+顺铂)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取穴:脾俞、肾俞、神阙、中脘、关元、气海等)联合温阳利水方(药物组成:炮附子、桂枝、人参、淫羊藿、生姜、茯苓等)治疗。结果:治疗组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病情控制率和总有效率,还能减少腹腔积液量,降低患者化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李忠超等[46]通过临床试验观察发现,扶正灸(取穴:双侧足三里、双侧肾俞穴、气海、关元、命门)联合温阳升白汤(药物组成:黄芪、党参、当归、附子、肉桂等)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疗效。

4.3.3经验方联合热疗

徐大志等[47]、邹丹等[48]将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口服温阳通痞消积方(药物组成:黄芪、肉桂、细辛、当归、芥子、甘草等)联合热疗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予温阳通痞消积方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中医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温阳通痞消积方联合热疗能有效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促进肝功能恢复,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5、结语


综上所述,温阳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肿瘤类型,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大量临床实践已证实,单独使用中医学温阳法辨证施治及配合西医放化疗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癌性疼痛、减轻癌症放化疗副反应等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体现了温阳法在治疗肿瘤疾病上的临床价值。然而,目前温阳法在治疗肿瘤的临床过程中多限于集中总结名老中医经验、临床个案报道,由于样本例数偏小,缺少多中心大规模、较为系统的随机对照研究,不利于临床推广。今后可大力开展温阳法治疗肿瘤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使得温阳法治疗肿瘤的应用将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徐英含,龚西踰.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3.

[2]许博文,李杰,曹璐畅,等.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扶阳消阴法在肿瘤临证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20.61(9):772-775,780.

[3]陈玉卿,王玉生.治疗恶性肿瘤寒凉药不可多[J].中医临床研究,2014,6(3):64,89.

[4]卞磊,陈光伟,马阳.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0):872-873.

[5]马云飞,李光达,王笑民,等.从阳虚毒聚浅析王笑民辨治晚期肿瘤的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54(6):72-74,86.

[6]张波,沈敏鹤,阮善明,等.扶正为主,益气温阳为先—沈敏鹤诊治肿瘤的经验探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0):1086-1088.

[7]曾普华,潘敏求.浅析潘敏求辨治恶性肿瘤的学术思想观[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8):1619-1622.


基金资助:天津市卫健委中医古籍文献收集整理项目(编号:ZX2021021);


文章来源:王壮壮,朱益林,邢荣荣等.温阳法治疗肿瘤临床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23,45(09):1575-1579+1584.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肿瘤学杂志

期刊名称:肿瘤学杂志

期刊人气:124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抗癌协会

出版地方: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170X

国内刊号:33-1266/R

邮发代号:32-37

创刊时间:197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