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中药配合热敏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0-07-15    107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热敏灸配合中药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热敏灸配合中药温经汤加减内服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中药温经汤加减内服治疗,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随访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程度评分、子宫体积大小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治疗后即时疗效和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疗效,并观察热敏化穴区的分布情况。【结果】(1)即时疗效方面: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70.0%(21/30),治疗组的即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随访疗效方面: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66.7%(20/30),治疗组的随访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痛经程度评分、子宫体积大小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痛经程度评分和子宫体积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改善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热敏化穴区大部分分布于腹部关元穴及腿部三阴交穴。【结论】热敏灸配合中药温经汤加减口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疗效确切,其对痛经的缓解作用和对子宫体积的缩小作用均优于单纯中药温经汤加减口服治疗。

  • 关键词:
  • 中药学
  • 子宫腺肌症
  • 寒凝血瘀型
  • 热敏灸
  • 加入收藏

近年来,随着孕堕现象的增多和宫腔手术的频繁使用,增加了子宫内膜损伤,从而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容易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呈越来越年轻化趋势。其导致的痛经、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和不孕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激素疗法、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放置等方法治疗,严重者甚至采用子宫切除的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虽然疗效好,但术后存在不能生育和后遗症较多等问题,不能被广大患者尤其是育龄期妇女接受;而激素治疗也存在副作用较多,停药后容易复发,以及治疗期间不能怀孕等问题。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症,其缓解经行腹痛的疗效已被广泛证实,且治疗期间可以正常受孕,不影响胎儿[1,2,3]。中医药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中药内服、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灌肠等。既往研究[4]证明,中药配合针刺或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有确切的疗效。痛经是子宫腺肌症的最主要症状之一。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日新主任中医师课题组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热敏灸治疗痛症有确切疗效[5,6,7,8,9]。本研究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采用热敏灸配合中药温经汤加减内服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其技术操作简单易学,具有实施性较强的特点,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于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期间在萍乡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明确诊断为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与体征:a.呈进行性加重的继发性痛经;b.月经前后特定时刻发作的下腹部疼痛伴有腰骶部不适持续加重;c.逐渐加重且呈周期性发作的直肠刺激症状;d.月经量多、经期延长;e.子宫体积均匀性增大,或子宫体积局限性隆起,质硬并有压痛,经期压痛尤甚;f.子宫峡部时有触痛性结节。(2)B超:子宫体积增大,肌层回声欠均匀,可见条索状低回声或者散在点状强回声图像。(3)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35U/mL。有a、b之一及c~f之一的临床表现,结合B超及CA125水平即可确诊。

1.2.2中医诊断和辨证标准

子宫腺肌症为西医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痛经、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的范畴,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0]。具体如下:妇女在月经期或经前、经后出现的周期性的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出现剧痛晕厥,或伴有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症状,结合B超诊断为子宫腺肌症者,即可诊断。寒凝血瘀证的辨证标准:主症:(1)经前或经期、经后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2)大便时溏时泻;(3)腹痛隐隐。次症:(1)经量多或经期延长、经色黯淡有血块;(2)畏寒肢冷、面色青白;(3)舌暗、苔白;(4)脉沉紧。证候确定:主症必备,加两项以上次症即可诊断。

1.3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子宫腺肌症诊断标准;(2)中医证型为寒凝血瘀证;(3)1个月之内未接受其他治疗;(4)体表高发热敏穴区均能探查出热敏腧穴;(5)年龄18~65岁;(6)神志正常,行为配合,言语清晰,能正确表达灸感;(7)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排除标准

(1)体表高发热敏穴区未能探查出热敏腧穴的患者;(2)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的患者;(3)合并有肿瘤、感染、结核等疾病的患者;(4)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5)患有精神性疾病的患者;(6)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7)晕灸或对艾灸排斥的患者。

1.5脱落标准

(1)发生不良事件或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试验的患者;(2)因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疗程未结束而退出试验和失访的患者;(3)资料记录不全,影响疗效判断的患者。

1.6治疗方法

1.6.1对照组

单纯给予中药温经汤加减内服治疗。药物组成:吴茱萸1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党参10g、桂枝10g、炮姜6g、甘草6g、姜半夏9g、麦冬10g、阿胶5g、红藤15g、败酱草15g。采用广州一方药厂生产的中药颗粒剂。每日1剂,分2次开水冲服,于月经干净后开始服用,每个月经周期服用15剂。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1.6.2治疗组

给予热敏灸配合中药温经汤加减内服治疗。(1)中药治疗与对照组相同。(2)热敏灸治疗。(1)热敏腧穴探查[11]:在室内保持安静和温度控制在20℃~25℃的环境下,患者选择舒适的能充分暴露相应施灸部位的体位,采用特制精艾绒艾条(规格:直径22mm、长120mm,江西省中医院生产,材料为二级精艾绒),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腹部、腰背部及小腿高发热敏穴区域,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发生透热(即艾热从施灸部位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扩热(即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传热(即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某一方向传导)和非热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感觉时,即为发生腧穴热敏现象,该探查穴区为热敏腧穴。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的热敏腧穴被探查出。(2)热敏腧穴悬灸操作:从月经前3d开始治疗,分别在上述热敏强度最强的腧穴上实施艾条温和悬灸,按以下4个步骤依次进行,先予回旋灸2min使局部气血温热,接着予以雀啄灸使敏化加强,再循经往返灸2min使经气激发,后施温和灸发动感传,使经络开通。上述4个步骤可反复施行。每日1次,每次艾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即从出现热敏灸感至热敏灸感消失为艾灸时间,时间长短不一,可数分钟至1~2h不等。每个月经周期治疗5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

1.7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1.7.1痛经程度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0]中有关中药治疗痛经的相关内容,制定痛经评分量表。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骶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服止痛药,积分为5~7分;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骶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可缓解,积分为7~12分;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㿠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积分为13分以上。

1.7.2子宫体积测量

患者于月经结束后3d由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B超室同一医师同一仪器测量子宫体积大小(长度×宽度×厚度×0.5236,单位为cm3)。

1.7.3血常规

主要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

1.7.4疗效评定标准

1.7.4.1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0]并根据本课题特点,拟定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症状总积分]×100%。痊愈:主要临床症状消失,疗效指数为100%;显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70%≤疗效指数<100%;有效:临床症状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1.7.4.2即时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0]的即时疗效评价标准,在痛经发作期观察。显效:疼痛和伴随症状在施灸后0.5h内消失;有效:疼痛和伴随症状在施灸后0.5~1h内明显减轻;无效:疼痛和伴随症状在施灸后0.5~1h内稍有缓解或无变化。

1.8观察时点和质量控制

1.8.1观察周期与时点

观察周期为3个月经周期,并随访3个月。观察时点分别为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即刻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

1.8.2质量控制

(1)参研人员必须具有执行本临床试验的专业特长,且试验过程中要求人员固定不变;(2)试验前所有参研人员均接受培训,均能熟练掌握腧穴热敏化新灸法,熟悉试验方案,并能按本研究的质量要求做到统一标准、规范操作和详细记录;(3)能对患者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充分理解,配合试验。

1.9数据管理及统计方法

1.9.1数据的管理和审核

(1)数据管理:全部试验资料要求妥善保存和管理,观察结果应记录在统一印制的试验观察表上。必须认真填写试验观察表,保证数据真实、完整、准确。观察表内项目均需填写,不得空项、漏项,尽量不要涂改。如填写错误,修改时不得涂黑,只能在填写错误之处划一条线并注明修改日期、原因及修改者的签名。(2)数据审核:对数据逐一核查,以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与病例观察表中的结果一致。

1.9.2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子宫腺肌症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治疗组3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2±4.5)岁;平均病程为(5.2±1.5)年;痛经严重程度方面,中度9例,重度21例。对照组3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5±4.6)岁;平均病程为(5.0±1.4)年;痛经严重程度方面,中度8例,重度22例。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痛经严重程度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2组子宫腺肌症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程度评分比较

表1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痛经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痛经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疗程延长,痛经程度评分逐渐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对痛经程度评分的下降作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2组子宫腺肌症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程度评分比较

2.32组子宫腺肌症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大小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2组子宫腺肌症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2组子宫腺肌症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大小比较

表32组子宫腺肌症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2.52组子宫腺肌症患者治疗后的即时疗效比较

表4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70.0%(21/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即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42组子宫腺肌症患者治疗后的即时疗效比较

2.62组子宫腺肌症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疗效比较

表5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66.7%(20/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随访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52组子宫腺肌症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疗效比较

2.7治疗组患者的热敏灸情况观察

表6~表9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在热敏灸时,其灸感以透热喜热为最多见,共16例(占53.3%),其他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扩热>局部不热远部热>麻木和酸胀。灸感出现时间方面,治疗过程中,热敏灸感最早在治疗开始后5min内出现,有6例患者(占20.0%);最晚在治疗40min后才出现,有5例患者(占16.7%);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开始后5~40min内出现热敏灸感,共19例(占63.3%)。在灸感持续时间方面,在5~30min之间者最多,共19例(占63.3%);其次为<5min者,有8例(占26.7%);>30min者最少,仅3例(占10.0%)。在热敏化穴位分布方面,以关元穴区为最多,共16例(占53.3%);其次为三阴交区,有10例(占33.3%);而其他穴区最少,只有4例(占13.3%)。

表6治疗组热敏灸的不同灸感分布情况

表7治疗组热敏灸的灸感出现时间分布情况

表8治疗组热敏灸的灸感持续时间分布情况

表9治疗组热敏化穴位分布情况


3、讨论


中医学无子宫腺肌症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归属于“痛经”“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病症范畴。寒凝血瘀证为其主要证型,患者多表现为在月经期或经前、经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出现剧痛晕厥,或伴有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症状。其主要病机为寒凝血瘀,经气不行,故治疗上应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1,2,3]。

热敏灸疗法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陈日新教授课题组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而探索出的以经络理论为指导,采用艾条温和灸体表的“热敏化腧穴”来激发经络感传,从而促进经气运行,使得气至病所,进而产生“小刺激大反应”的一种全新的艾灸方法[5,6,7,8,9]。因敏化态腧穴是腧穴反映疾病的具体体现部位,能对外界适宜的针刺刺激产生“小刺激大反应”,因此,是指导针灸临床选穴和提高针灸疗效的关键[8,9,11]。研究[11,12,13,14]显示,运用热敏灸疗法能显著提高灸法的疗效。腧穴热敏化,是指在疾病状态下,相应腧穴对灸热极为敏感,受到灸热刺激后会产生许多特殊反应,所产生的效应也比较明显。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主要病机为寒凝血瘀,经气不行,机体可能在相应体表出现相应的敏化点或区,尤其是热敏化的现象,此时采用热敏灸疗法正符合《黄帝内经》所云“寒者热之”的基本原则。现代研究认为,艾灸镇痛的机理为降低子宫收缩的振幅,缓解子宫肌肉紧张和收缩状态,改善盆腔脏器的血液循环,同时可以降低体内的前列腺素水平,达到治疗痛经及伴随症状的目的。三阴交是三阴经交会穴,艾灸之能疏肝理气,养血调经。关元位居下焦,近胞宫,艾灸之可以调冲任,理胞宫,益精血,补肝肾[15]。

温经汤是《金匮要略》中的传统经方,方中吴茱萸、桂枝、生姜温经散寒,通理血脉;阿胶、当归、川芎、芍药、牡丹皮活血祛瘀,养血调经;麦冬养阴润燥清虚热;人参、甘草、姜半夏补中益气,降逆和胃。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益气养血之功效,暗合“不通则痛、不营则痛”之意,适用于痛经诸症[16]。另外,方中的芍药与甘草合用为另一条传统经方芍药甘草汤,研究[17]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缓急止痛作用,能有效改善子宫腺肌症病灶细胞的超微结构。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66.7%(20/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随访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运用热敏灸配合中药温经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该研究结论为热敏灸配合中药温经汤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提供了临床证据。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及子宫体积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于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患者,仅以中药温经汤口服治疗,其临床疗效还不太理想,且相对容易复发,而治疗组加用了热敏灸疗法,弥补了对照组的缺点,明显提高了疗效,既能更好地缓解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又能改善子宫体积等相关指标,充分说明了热敏灸对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患者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而其中的关元穴及三阴交穴是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患者出现腧穴敏化频率很高的穴位,说明艾灸关元穴及三阴交穴对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患者有确切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孙伟伟,赵瑞华,李晶秋,等.中药辨证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2):2119-2120.

[2]项军.中药周期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1):59-60.

[3]郭英,廖英.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近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4):348-349.

[4]侯钦銮,吕洪清,汪慧敏.药灸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8(6):42-43.

[5]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7,27(3):199-202.

[6]陈日新,康明非.一种新类型的疾病反应点—热敏点及其临床意义[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2):29-30.

[7]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杂志,2006,47(12):905-906.

[8]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22,46-50.

[9]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非.热敏灸实用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

[10]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11]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非,等.重视热敏灸感是提高灸疗疗效的关键[J].针刺研究,2010,35(4):311-314.

[12]陈日新,康明非,何维莉,等.热敏穴灸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8,28(6):395-398.

[13]付勇,康明非,陈日新,等.无痛化脓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7):513-515.

[14]刘汉山,艾尼玩·热合曼,付勇,等.悬灸热敏化穴配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7):543-546.

[15]欧阳正平.热敏灸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12):1760-1762.

[16]曹文.温经汤治疗痛经7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4):55-56.

[17]凌静,关永格,李坤寅,等.加味芍药甘草汤对人子宫腺肌病病灶细胞超微结构及细胞凋亡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4):601-606.


甘小利.热敏灸配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7(07):1310-131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期刊人气:188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5302

国内刊号:11-2272/R

邮发代号:2-45

创刊时间:1955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