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赵青春应用四逆散举隅

  2020-11-10    34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四逆散为《伤寒论》名方,仲圣之后,历代医家多有阐述。赵青春遵仲圣立法立方之精神,兼采各家之论,通过对四逆散方证的分析,认为四逆散不独治厥逆,实则是疏通气机、调畅气血的基础方剂。赵青春临床擅长从不同疾病的表现中寻找“气郁”病机,并应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四逆散被广泛应用于心脑疾病、脾胃肝胆疾病、妇科疾病、情志疾病的治疗,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总结了赵青春对于四逆散理法方药的认识,并结合部分病例,探讨其应用四逆散的辨证思路与方法。

  • 关键词:
  • 名医经验
  • 四逆散
  • 气机
  • 气血
  • 阴阳
  • 加入收藏

赵青春,南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首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老年病专科)学科带头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8年,善于从中医经典入手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辨证思路开阔。笔者跟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就其应用四逆散的经验总结如下。

四逆散始见于《伤寒论》,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4味药组成,虽然方小,但组方严谨,应用广泛,历代医家多有阐述,被誉为疏肝之祖方,后世的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皆由四逆散化裁而来。赵师遵《内经》“气血调和,百病不侵”之旨,立足《伤寒论》四逆散之方证,参阅百家之论,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加减广泛用于临床,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1、四逆散主证与病机


《伤寒论》(宋本)第318条曰:“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方: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等分。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1]

对于四逆散主证的认识,《伤寒论》318条中明确提出的症状只有“四逆”,其余均是或然症状。对此,后世医家多有阐释,如尤在泾云“四逆者,因其所治之病而命之名耳”[2]。喻嘉言则明确提出“然虽四逆而不至于厥,其热未深,故主此方为和解”[3],认为本证之“四逆”未至“厥”的程度。柯琴云“条中无主证,而皆是或然证”[4]257。历代医家对四逆散功用的认识略有不同,如成无己谓“四逆散以散传阴之热也”[5],柯琴云“合而为散,散其实热也”[4]265,尤在泾曰“少阴为三阴之枢,犹少阳为三阳之枢也”[2],李中梓曰“此本肝胆之剂,而少阴用之者,为水木同源也”[6]。

赵师认为,仲圣之后,就四逆散主证而言,既有遵循原文“四逆”者,又有提出“泄利下重”或“下利腹痛者”;对四逆散病机之认识,有论属热邪者,如成无己之“以散传阴之热”之言,柯琴之“合而为散,散其实热”之论;有论属阳气内郁者,如刘渡舟等。论其功效,有论散其热者,有论运转枢机者,有论和解者,有论调畅气机、透达郁阳或疏泄肝胆者等。赵师指出,当代刘渡舟谓四逆散“疏畅阳郁、调达气血,使阳气得以舒展而布达于四肢,则厥逆亦必迎刃而解”之论,最为精当,可指导临床实践。


2、四逆散作用机理


赵师认为,疾病发生之理,是基于阴阳而归结到气血。气血之于形体,无处不到,病不论在脏腑、经络、皮肉、筋骨,皆不离气血。正如《素问·调经论》谓:“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说明了气血的重要性。气属阳而血属阴,气血是阴阳的物质基础,气血不和,即是阴阳不平而有偏胜,故《素问·调经论》谓:“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调理人身之气血,以期阴平阳秘,从而为机体抗病、修复提供条件和能力,是治病疗疾的基础和手段。肝为气血调控之枢机,肝为刚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肝为藏血之脏,血属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升主动,故肝用为阳。故而,临床上对于肝病的治疗,正如《类证治裁》所言“用药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7],总归以和解为法。四逆散配伍严谨,方中柴胡升发肝气,舒畅气机,《神农本草经》谓柴胡具有“推陈致新”之作用,能顺肝之性,行肝之用,可久服;枳实降胃气、降浊气,浊气得降,清气自升;白芍养阴柔肝;甘草健脾胃,调和药性。四药配伍,升降相配,补敛相合,养肝之体,顺肝之用,共奏调畅气机之作用。赵师特别指出,小柴胡汤和四逆散都是临床常用之方,小柴胡汤中柴胡配黄芩,疏理肝气的同时清胆火之力较强;四逆散中柴胡配枳实,一升清一降浊,调理气机作用较著。故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四逆散则为疏通气机、调理气血的基础方。

总之,赵师遵仲景立法制方精神,汇通百家之论,认为四逆散具有疏肝解郁、调理气血之作用,临证中不能仅着眼于四逆,而应拓展其应用范围。赵师指出,应用四逆散,主要着眼一个“郁”字,或肝气郁结,或阳气被郁,或气机失调,或络脉瘀阻。所谓四逆散或然症,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下重等症,凡此种种,皆由人体气机郁滞、升降失调、气血不和而引起,临证时应仔细体会。血气者,人之本,通达为顺,如肺病因气机不调而咳嗽,心病因气滞血瘀而心悸,肾病因膀胱气化失司而小便不利等,皆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其他如肝气郁滞引起的失眠、肝胃不和引起的腹痛、肝气郁滞引起的痛经等,亦皆可用之。临证无论外感、内伤,无论内、外、妇、儿,无论上、中、下焦,凡病或气滞或血瘀、或兼而有之,皆可化裁用之。正所谓气血和,百骸理,则百病消。方虽小,用途广。


3、典型案例


3.1 案1

某女,49岁,2018年2月14日以“入睡困难6月”为主诉就诊。末次月经2018年1月25日。失眠日久,多梦,入睡困难,易惊醒,心烦,头晕,偶有盗汗,面部烘热,喜饮,晨起颈项酸困,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诊断:不寐,辨属肝郁化火证。治宜舒畅气机、调理气血、滋阴安神。方选四逆散合用百合地黄汤加减。处方:醋柴胡10g,炒白芍20g,炒枳壳10g,炙甘草10g,冬桑叶10g,菊花10g,葛根20g,川芎10g,百合20g,生地20g,炒枣仁20g,合欢皮20g,首乌藤30g,北沙参20g,天麻20g,芦根20g。7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6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药尽二诊,失眠症状明显改善,面部烘热及盗汗等症减轻,未诉头晕及口渴,夜梦减少。守上方去天麻及芦根,又7剂,煎服法同上。服后诸症消除。

按语:失眠一证,或饮食不节,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心神不安;或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致心神失养等,但总归气血失和,阴阳失调。本例患者,处于绝经期前后,失眠日久,情志不舒,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心神被扰,神不守舍,呈现多梦,入睡困难,易惊醒,心烦,头晕,偶有盗汗,面部烘热,喜饮,舌质红,脉弦细等。以四逆散合百合地黄汤加减,舒畅气机、调理气血、滋阴安神,治疗效果理想。

3.2 案2

某男,59岁,2018年9月4日以“反复心悸7年,劳累后加重”2年为主诉就诊。时有胸闷、憋气,头晕目眩,左胁偶有疼痛,脘腹不适。半年前心电图提示心动过缓,经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病情有所好转。1周前因工作繁忙,情绪不稳,上症复发,伴烦躁易怒,夜寐梦多,神疲乏力,面色不泽,舌质暗红、苔黄微腻,脉结。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偶发房早。诊断:心悸,辨属肝气郁结、气阴两亏证。治宜疏肝理气、益气养阴。方选四逆散合生脉饮加减。处方:醋柴胡10g,炒枳实10g,炒白芍20g,炙甘草10g,太子参30g,五味子10g,麦冬20g,生地黄20g,丹参30g,降香10g,合欢皮20g,首乌藤30g。7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600mL,分早中晚3次温服。服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上方加减治疗月余,诸症消除。

按语:心主血,肝藏血,心藏神。肝主疏泄,肝气条达,则气血调顺,神安志和。故对心病的治疗,也要注意有无肝郁。只要病变兼有气郁证,就既要治心,又要治郁。心病之阴阳气血偏盛偏衰常合并气血不调,故在心病的治疗中,常用四逆散加减治疗。若气郁化火,火扰心神,出现心烦、失眠,舌质红、苔薄黄等症,可用四逆散合用栀子豉汤加减治疗;若心阳虚又见气郁,出现心悸,或心痛,手足不温,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者,用四逆散伍附子、肉桂、桂枝、干姜等温通心脉药治疗;若气郁而见心血虚,血不养心,虚烦不眠者,常用四逆散合用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若见心阴虚证(如本例病人),辨证属于肝气郁结,气阴两亏者,可用四逆散合生脉饮加减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渡舟.伤寒论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91.

[2]尤在泾.伤寒贯珠集[M].黄海波,姚春,莫德芳,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298.

[3]喻昌.医门法律[M].史欣德,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3.

[4]柯琴.伤寒来苏集[M].王晨,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57.

[5]成无己.注解伤寒论[M].田思胜,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6]李中梓.医宗必读[M].王卫,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286.

[7]林佩琴.类证治裁[M].李德新,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13.


庞建国,赵青春.赵青春应用四逆散举隅[J].国医论坛,2020,35(05):49-51.

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29号).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现代中药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

期刊人气:240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药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890

国内刊号:11-5442/R

邮发代号:82-302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