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联合七种自身抗体检测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间就诊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肺结节患者51例。通过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肺癌的患者32例,非肺癌患者19例,分别将其设为肺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LDCT扫描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七种自身抗体(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CAGE)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DCT、七种自身抗体及二者联合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51例患者中,LDCT诊断阳性35例、阴性16例,5例肺癌误诊为良性病变,8例肺部良性病变误诊为肺癌。七种自身抗体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CAG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67、0.552、0.646、0.583、0.682、0.697、0.635,均大于0.500。其中,GBU4-5、MAGEA1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CT、七种自身抗体及二者联合诊断早期肺癌的AUC分别为0.711、0.723、0.859。LDCT诊断早期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4%、57.9%,七种自身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5.6%、78.9%,二者联合灵敏度、特异度可分别提高到87.5%、84.2%。结论 LDCT和七种自身抗体检测对早期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目前,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同时也是造成肿瘤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据2022年中国癌症数据统计显示,肺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为18.06%,死亡率为23.90%,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排名第一[1]。肺癌的平均5年生存率不足20%,但早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70%~90%甚至更高[2]。肺癌发病隐匿,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临床上多数患者出现症状时已为晚期[3]。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对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目前,病理检查或穿刺活体检查仍是诊断早期肺癌的金标准,但由于侵入性操作会给患者造成诸多不便和痛苦,因此大多数患者更倾向于选择无创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CT扫描技术的不断发展,低剂量CT(low dose computed tomography, LDCT)成为了肺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但LDCT结果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即使有人工智能诊断技术的辅助,其在诊断早期肺癌时依然有着较高的假阳性率。肿瘤自身抗体是癌细胞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相关抗原被免疫系统捕获形成的自身抗体,是预测肿瘤发生或进展的重要指标[4]。相比于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等分子标志物,肺癌相关自身抗体更容易在癌症早期被检测到,对辅助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研究通过LDCT与七种自身抗体检测联合应用,探讨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间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32例为肺癌组,非肺癌患者19例为对照组。肺癌组纳入标准:(1)经术后病理检査确诊肺癌;(2)TNM分期0~II期[5];(3)初次确诊且入院前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4)年龄≥18岁。排除标准:(1)存在片状实变或肺不张的患者;(2)存在明确肺结核或者肺部炎症患者;(3)近5年有癌症病史(非黑色素性皮肤癌、宫颈原位癌、局限性前列腺癌除外);(4)有严重疾病可能威胁生命的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低剂量CT扫描
采用西门子Definition Flash炫速双源256排螺旋CT双球管单能模式进行胸部CT平扫,采用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inogram-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SAFIRE)技术进行重建,strength为3。扫描范围为从胸廓入口水平至后肋膈角尖端水平,吸气末单次屏气完成一次CT扫描。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40 mAs, 螺距3.2,机架转速0.28 s/周。图像重建层厚1.00 mm, 间隔1.00 mm, 窗宽1500 HU,窗位-600 HU。将胸部CT图像数据传入图像归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应用推想公司及皓华公司的肺结节软件进行智能诊断。
1.2.2 七种自身抗体检测
取两组对象肘部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保存血清于-80 ℃冰箱中待测,采用七种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酶(国械注准20153402087,杭州凯保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对象p53抑癌基因(p53)、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转录因子2(SOX2)、肿瘤相关基因蛋白7(GAGE7)、解旋酶4-5(GBU4-5)、黑色素瘤抗原A1(MAGE A1)及肿瘤相关基因蛋白(CAGE)水平。
1.3 结果判读
(1)LDCT结果:
肺结节软件显示为高危结节定义为阳性,肺结节软件显示为非高危结节定义为阴性。
(2)七种自身抗体结果:
任何一种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高于正常值上限为阳性,所有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均低于正常值上限为阴性。
(3)LDCT联合七种自身抗体检测结果:
若二者均为阳性,则结果判定为阳性,若二者均为阴性,则结果判定为阴性,若二者结果不一致时,由多学科会诊判定其结果。
(4)病理结果:
由两名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生参照2021年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肺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判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来评估LDCT、七种自身抗体检测及二者联合的诊断效能,AUC比较采用Delong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肺癌组和对照组的基本资料对比
本研究纳入51例肺结节患者,根据最终病理结果分为肺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等基本资料,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肺癌组和对照组的基本资料比较
2.2 肺癌组和对照组的LDCT诊断结果
51例研究对象中,LDCT诊断阳性病例35例,阴性病例16例,5例肺癌误诊为良性病变,8例肺部良性病变误诊为肺癌,见表2。
表2 LDCT诊断肺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分析
2.3 肺癌组与对照组的七种自身抗体的ROC曲线
根据肺癌组和对照组七种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绘制ROC曲线,见图1。七种自身抗体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CAGE的AUC值分别为0.567、0.552、0.646、0.583、0.682、0.697、0.635,均大于0.500。其中,GBU4-5、MAGEA1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表明七种自身抗体对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且七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时的诊断效能增加(AUC值为0.723,P<0.05),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见表3。
图1 肺癌组和对照组的ROC曲线
表3 肺癌组和对照组ROC曲线分析结果
2.4 LDCT联合七种自身抗体检测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根据绘制的ROC曲线显示,LDCT、七种自身抗体及二者联合诊断早期肺癌的AUC分别为0.711、0.723、0.859,见图2。二者联合诊断早期肺癌的效能高于七种自身抗体检测(Z=2.982,P<0.05)。LDCT诊断早期肺癌的灵敏度为84.4%,而特异度仅为57.9%;七种自身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5.6%、78.9%,也是相对较低的;而将LDCT与七种自身抗体联合灵敏度可提高到87.5%,特异度也上升到84.2%。所以说二者联合应用对于早期肺癌的诊断效能显著提高。
图2 LDCT联合七种自身抗体诊断早期肺癌的ROC曲线
表4 LDCT、七种自身抗体及二者联合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3、讨论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高位[6]。肺癌按照病理类型可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中NSCLC占80%以上。不同临床分期的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其中IA期患者高达92%,远处转移患者不足10%[7]。然而,只有大约20%的肺癌患者在早期(I期和II期)被诊断出来,导致全球肺癌患者的生存率较低。因此,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早期诊断又是重中之重[8]。
CT具有无创性、成像速度快、价格较低、图像分辨率高等优势,目前已作为早期肺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式。其中,低剂量CT可以显著地减少电离辐射,并且已经通过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使用低剂量CT降低了肺癌死亡率[9,10,11]。影响最为广泛的美国肺癌筛查试验(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NLST)表明:对照胸片组,低剂量CT降低肺癌死亡率约20%[1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可以精准识别判断肺部结节的边缘及内部征象,并自动预测肿瘤恶性风险等级。本研究结果显示,LDCT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4%和57.9%,提示LDCT对早期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Wang[13]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LDCT对肺癌诊断的敏感度高,但易出现假阳性[14]。本研究中的19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中,有8例被误诊为肺癌,因此有必要通过联合其他检查来提高早期肺癌诊断的准确性。
传统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低,不足以诊断早期肺癌[15,16]。而肿瘤自身抗体可以反映机体肿瘤免疫应答状态,在外周血中稳定性好、半衰期长。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自身抗体是一种较新的生物标志物,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自身抗体检测可以为肺结节提供生物学特性信息,其结果可以作为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参考指标[17,18]。在美国,已经把自身抗体检测作为对肺癌高危人群早筛的血液指标。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步骤的过程,只凭借一个指标进行检测诊断会导致假阳性或假阴性过高,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七种自身抗体单独检测对早期肺癌有预测价值,AUC均>0.500,但诊断价值普遍偏低,与以往研究报道一致[19]。而七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可以得到显著提升,AUC为0.723,与Ouyang[20]等人研究结果较一致。但无论是单一抗体还是七种抗体联合检测对诊断早期肺癌的敏感性均不足,本研究中七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敏感性仅为65.6%。将LDCT与七种自身抗体联合应用,既解决了LDCT假阳性率高的问题,又弥补了七种自身抗体检测敏感度较低的短板,可进一步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性。本研究结果显示,LDCT与七种自身抗体联合的AUC为0.859,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4.2%,与既往研究成果一致[21]。
综上所述,LDCT和七种自身抗体检查在早期肺癌诊断中各具优势,通过两者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效能,为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为单中心研究,其结果还需多中心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3]赵长生,张全海,张康.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早期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分析[J].癌症进展,2020,18(14):4.
[5]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9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0,42(4):257-287.
[21]高院,宋延峰,张晓艳,等.低剂量螺旋CT联合血清肺癌自身抗体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疑难病杂志,2023,22(1):36-41.
基金资助:牡丹江医学院研究生导师科研专项计划项目(YJSZX2022127);
文章来源:曹美娜,李玉鑫,姜珊等.低剂量CT联合七种自身抗体检测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4,45(01):106-109+118.
分享:
就早期、单一性肺叶的非小细胞肺癌而言,临床均运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该术式对患者的损伤较小,且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逐渐发展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术式[2]。近几年来,因医疗器械的不断优化升级,胸腔镜手术入路方式逐渐改善,逐渐过渡至单孔。
2025-06-20NSCLC发病隐匿,许多患者初诊已是中晚期,已丧失最佳手术时机,化疗成为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2]。埃克替尼是一种新型靶向抑癌药物,而安罗替尼为我国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目前两种药在NSCLC的治疗中均有一定价值,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也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3-4]。
2025-06-18由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已经发生扩散,外科手术难以完全切除癌组织,因此临床主要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虽然在经过规范性化疗后能有效杀伤癌细胞,但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依然较差,因此探索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2]。
2025-06-16肺癌为一种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1]。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180万人确诊肺癌,其中80%患者伴有吸烟史[2]。肺癌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显著,发病时多数患者已处于晚期,常伴咳嗽、气短、胸痛、喉咙疼痛、咯血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3]。临床常采用化疗药物改善肺癌患者症状,延长生存时间。
2025-06-12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肺癌作为老年人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胸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老年肺癌患者治疗的重要选择。然而,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术后恢复往往面临更多挑战。
2025-06-10在我国恶性肿瘤中,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居于首位,手术是当前主要治疗手段,随着胸腔镜、麻醉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胸腔镜肺癌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尽管与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下实施肺癌手术可使创伤程度降低、促进恢复加快等优点,但术后仍有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谵妄即为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2025-05-21目前临床对于晚期NSCLC患者常采取NP方案(长春瑞滨联合铂类药物)化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化疗不良反应较大,且骨髓抑制可能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术后感染风险[3]。因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晚期NSCLC患者尤为重要。近年来,经皮微波热消融疗法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受到广泛认可[4]。
2025-05-15全球肿瘤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1996.5万例,死亡973.7万例。其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肺癌新发病例数约为248.0万例,占所有癌症病例数的12.4%。由于医学检测技术的进步,早期肺癌的发现率明显提。目前,手术切除是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67%。
2025-05-13顺铂(cisplatin,DDP)作为首个被批准用于临床的铂类抗肿瘤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且抗癌谱广,是治疗NSCLC的首选药物[4]。卡铂(carboplatin,TP)作为第二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与DDP相似,毒副作用小于DDP,多用于不能耐受DDP副作用病人的治疗[5]。
2025-05-06晚期NSCLC患者已无法从外科手术治疗中获益,因此多采用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治疗〔3,4〕。紫杉醇白蛋白、卡铂是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紫杉醇是一种具有显著抗癌活性的天然广谱抗癌药物,能通过阻碍微蛋白解聚和有丝分裂达到抑制癌细胞再生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疾病治疗中〔5〕。
2025-04-30人气:22948
人气:20701
人气:18700
人气:17320
人气:17314
我要评论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587
影响因子:0.582
影响因子:0.702
影响因子:4.369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