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对策研究

  2021-03-03    28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辽宁省的制造业是工业的主导行业,正经历着向高端型、技术型过渡的优化升级过程,产业联动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主要力量。本文在阐述生产性服务业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剖析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 关键词:
  • 产品产业链
  • 制造业联动
  • 服务业经济
  • 生产性服务业
  • 经济增长
  • 加入收藏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特点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

生产性服务业(简称PS)这个概念是福尔德在1966年对服务业进行分类时提出的,它是一种用于企业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服务,而不是可以直接投入市场的最终服务。1975年辛格曼和布朗宁对生产性服务业定义做了界定,提出它是一种服务行业,它是直接为制造业提供专门服务,逐渐将生产性企业内的相关服务部门市场化而形成的新兴产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由于专业化分工所导致的,从制造业中逐渐被分出来,单独发展,并且为其提供服务的产业。该产业可以促进制造业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成本较低、生产技术进步。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

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中的一类,所以它也具有服务业的一般特征:无形性、不可储存性以及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除此之外,它也有自己独特的特性:

1、中间需求角色

生产性服务是生产活动的中间投入,为生产活动创造了更高的附加值。Coffey&Walker&Hansen等都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满足中间需求的服务业,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在投入的过程中,产生更高的附加值并提供效用更高的服务。

2、较强的产业关联性

产业关联性是指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产业之间存在的普遍、繁杂和紧密的技术经济关联,反映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程度。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各部门尤其是制造业部门之间都具有较大的关联性,并且是从其他部门中产生后逐渐剥离的,同时带动着各个部门的联动发展,这是由中间需求这个特性决定的。

3、技术、知识密集度高

技术、知识、信息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关键要素,为其提供服务的企业提供着高度专业化的服务,支持其生产过程或服务过程的顺利开展,融入到产品产业链中,提升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智力和技术资本的投入,尤其是现代物流业、金融业、信息传输业、技术服务业等先进生产性服务业。


二、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

2009~2018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总值呈上涨趋势,2018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总值达到11,085.99亿元,占全省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83.6237%。在资源投入方面,2018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6,761,110.575亿元,占全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1166%。在就业人数方面,2018年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数达到116.845万人,占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11.5141%。上述数据说明在辽宁省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占绝对重要地位,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就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行业结构

就行业结构而言,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在已知细分行业中的增加值分别居前三位。2018年辽宁省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加值合计占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59.788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的增加值占28.5966%,金融业的增加值占18.713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加值占12.4784%。上述数据表明,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需要着重加快知识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进而通过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来带动其他产业的结构调整。

3、就业情况

在就业方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201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就业人数占到生产性服务业总就业人数的31.3649%,同时在产业增加值中占比28.5966%的批发和零售业创造了18.6834%的就业。结合上述数据,本文认为辽宁省可以依托于批发零售业的优势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既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辽宁省制造业发展现状

1、发展规模

在产值规模方面,2018年辽宁省制造业总产值达到22,954.9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8.0618%,这表明制造业是辽宁省工业系统中的主导产业。在就业人数方面,2018年辽宁省制造业就业人数达到112.103万人,占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20.9931%。在经济效益方面,2018年辽宁省制造业主要效益指标显著增加,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2.8363%,实现的利润和利税分别增长37.3366%和16.4729%。上述数据表明,具备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特点的制造业不仅在产值方面对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口益增大、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的作用口益突出,而且在促进就业、提高人均收入方面,制造业也越来越重要。

2、投资规模

资金投入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制造业,更需要依靠企业资本的投入。辽宁省制造业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制造业已成为辽宁省重要的工业投资领域之一。辽宁省制造业企业2018年对自身发展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额18,457,625.05万元,比上年增长20.7%。

3、市场需求水平

辽宁省制造业总产值从2010年以来虽有增长,但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7年、2018年才开始转为上升。2018年辽宁省的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率比2017年上升了7.9185%,利润更是下降了29%。整体上来看,辽宁省制造业产业结构正朝着合理化和高度化的方向发展,但进程缓慢。


三、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造业内部结构水平较低,对生产性服务需求不足

目前,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处于低水平,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产业模式。产业链中间的零部件的加工、组装和制造,原料和原材料资源消耗阶段是制造业企业重点集中的阶段,高技术附加值环节在产业链两端所占比例较大,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比重不大。这种产业结构的发展依赖于劳动力和资源资本的投入,对生产性服务业没有实际需求。

(二)辽宁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慢,无法有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制造业每增加1元,就需要增加1元以上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服务。按照这个比例,当前辽宁企业提供的生产性服务远远不能满足辽宁省制造业大规模转型升级的需求。辽宁省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由于难以实现高效率、专业化、低成本服务,因而难以发挥重要作用,最终导致低效均衡的怪圈。

(三)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难以支撑制造业升级

大部分的科技研发部门不注重科研与生产的结合。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发展速度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渗透能力不强,难以支撑制造业的技术升级。提供产中服务的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业也难以为制造业提供有效支撑,在产后服务阶段,现有的大型物流企业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均比较单一,缺乏综合服务能力。

(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区域发展不均衡,难以进行辐射与互动

辽宁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资源配置和市场化程度不均衡,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分布与发展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很大。在以沈阳和大连为核心的城市功能区,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落户,但在其他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难以与制造业形成良性互动。目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不高,辐射能力较弱,难以形成异地分离。而发达地区与其周边地区在经济上联系比较松散,并没有形成较强的辐射效应,从而形成了产业跨区辐射和溢出效应较低的局面。


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对策


(一)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首先,要积极推进制造业供给侧改革。应继续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等方面,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并充分利用各产业的优势,不断提高集群发展的效能。其次,应不断推进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二)培养高端专业人才,推动两业联动发展

为了更好地提高就业人数,培养急需的高端专业人才,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应和高校签订联合培养人才战略,实现生产教育科研的有效结合,同时教育部门也应积极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并且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要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人才,给企业带来全新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这样才能给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力量。既要积极培养和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又要向他们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并建立合理高效的人才任用和评价制度,积极探索技术参股、期权激励等多形式的激励政策,吸引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从而给企业今后的发展壮大奠定坚实的人才支持基础。

(三)提高区域两业发展的协同性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后发都市经济圈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必须借助辽宁省非均衡区域本土资源优势,大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逐步改善产业比重,最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的。辽宁省发展不平衡的地区首先要以中国乃至国际分工体系中,对区域优势产业的地位和竞争优势进行定位,采用正确的发展战略,使其匹配于区域的内外环境,从而形成产业规模,实现产业创新。发挥辽宁省非均衡地区的优势资源,通过外包的方式培育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团,并通过延伸产业链,承接大都市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培育产业群,实现两业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云鹏,臧洁,谭瑶,钟时佳.辽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6(03).

[2]宋罡,唐凌云,刘鹏.东北地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关系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06).

[3]丁洪福,赵丽洲.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测度研究—兼析辽宁省地区经济影响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8(06).

[4]鲁朝云.广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灰色关联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8.20(05).

[5]王菁菁.东莞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灰色关联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2).

[6]王风峰.论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助推作用[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5).


余佳群,姜昕含,赵立敏,杨士富.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06):26-2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服务外包

期刊名称:服务外包

期刊人气:497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主办单位:中国商务出版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2095-8463

国内刊号:10-1245/F

创刊时间:201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