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蛋白标记的临床意义

  2021-06-04    83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标记的临床意义,观察其定量水平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估治疗药物的疗效。方法:对169例患者血清蛋白电泳的M蛋白波峰进行柱状法标记,通过免疫固定电泳(IFE)确诊其免疫分型,同时进行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检测。连续追踪25例初诊诊断为MM患者的血清蛋白电泳,将M蛋白波峰标记得到M蛋白百分比,换算M蛋白浓度。换算公式:M蛋白浓度(g/L)=TP浓度(g/L)×M蛋白百分比(%),将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169例患者中,血清蛋白电泳β区见M蛋白波峰49例(29.0%)、γ区见M蛋白波峰120例(71.0%),经过IFE分型:κ型IgG型48例(28.4%),λ型IgG型43例(25.4%);κ型IgA型14例(8.3%),λ型IgA型16例(9.5%);κ型IgM11例(6.5%),λ型IgM3例(1.8%);κ型IgD型2例(1.2%),λ型IgD型6例(3.6%);游离κ轻链型2例(1.2%),游离λ轻链型8例(4.7%);双克隆型1例(0.6%);未见单克隆条带15例(8.9%)。随访和监测25例MM患者化疗疗效评估:化疗后较化疗前白蛋白明显升高;其中β区M蛋白4例,β球蛋白及M蛋白浓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γ区M蛋白21例,γ球蛋白及M蛋白显著降低(P<0.05、P<0.01),其中M蛋白持续存在的MM患者,第1次评估血清TP含量和M蛋白浓度明显下降、ALB含量明显升高,第2次评估TP、ALB含量在正常参考值区间,趋于平稳,M蛋白浓度逐渐下降,可至消失。结论:血清蛋白电泳M蛋白的标记是诊断MM、巨球蛋白血症、淀粉样变等浆细胞病的依据,可作为标志物对其定量,更好的为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估治疗药物的疗效提供指导。

  • 关键词:
  • M蛋白
  • 多发性骨髓瘤
  • 巨球蛋白血症
  • 药物治疗
  • 血清蛋白电泳
  • 加入收藏

多发性骨髓瘤(MM)是由于肿瘤性浆细胞在机体骨髓中多灶性恶性增生所导致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左右,临床表现隐匿且复杂多样,易造成误诊[1,2]。因此,对MM的早期诊断和鉴别显得极其重要。血清蛋白电泳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血症最强筛查工具,同时是筛查M蛋白的最佳方法。本文通过对169例血清蛋白电泳波形图出现高峰窄底的患者进行M蛋白标记,通过免疫固定电泳(IFE)分型并连续追踪25例首诊MM患者,进行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浓度及蛋白电泳的检测,分析M蛋白定量监测该疾病进展和治疗药物的疗效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06月住院及门诊血清蛋白电泳出现M蛋白波峰患者169例,男90例,女79例;年龄28~84岁,平均(61.02±10.48)岁。观察25例MM患者均参照2017年修订的《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进行诊治和疗效评价[3],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96±10.54)岁。采用VAD化疗方案,长春新碱(VCR)0.4mg/d,持续静滴(CIV),d1~d4;阿霉素(ADR)10mg/(m2·d),CIV,d1~d4;地塞米松(DEX)40mg/d,PO,d1~d4、d9~d12、d17~d20,每4周为一个疗程。化疗间歇期应用反应停100~200mg/d维持治疗。诱导化疗期间每2~3个疗程进行1次疗效评估。M蛋白持续存在的MM患者每个疗程监测一次血清TP、ALB及蛋白电泳。

1.2标本采集

血液标本均在晨起空腹时(禁食8h)使用真空采血管进行采集,3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

1.3检测方法

1.3.1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测定

使用日立7600-2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进行检测,采用比色法进行自动定量测定血清TP、ALB的浓度。

1.3.2血清蛋白电泳

采用英国海伦娜公司V-8全自动临床毛细管电泳仪及配套试剂,进行血清蛋白电泳(SPE)测定。将待检血清置于样品架上,选择程序后进行全自动进样和分析,产生6个波峰,分别代表白蛋白(ALB)、ɑ1球蛋白、ɑ2球蛋白、β1球蛋白、β2球蛋白和γ球蛋白。检出波峰底部狭窄的区域α区、β区或γ区或β-γ之间出现高尖的M蛋白峰(低于参考范围上线标记微小M蛋白)进行柱状法标记(峰高与幅宽比值,β区≥1、γ区≥2),得到M蛋白百分比。通过公式计算出M蛋白浓度。公式:M蛋白浓度(g/L)=TP浓度(g/L)×M蛋白百分比(%)。

1.3.3免疫固定电泳

采用美国Helena公司的Spife3000电泳仪及配套试剂进行IFE测定。具体操作包括琼脂糖凝胶电泳、免疫沉淀及显色三个部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毛细管血清蛋白电泳结果

169例患者通过血清蛋白电泳检测,柱状法标记M蛋白波峰。β区M蛋白49例(29.0%)、γ区M蛋白120例(71.0%),其中微小M蛋白64例(37.9%),见图1。

图1血清蛋白电泳结果

2.2免疫固定电泳分型

169例患者中κ型IgG型48例(28.4%),λ型IgG型43例(25.4%);κ型IgA型14例(8.3%),λ型IgA型16例(9.5%);κ型IgM11例(6.5%),λ型IgM3例(1.8%);κ型IgD型2例(1.2%),λ型IgD型6例(3.6%);游离κ轻链型2例(1.2%),游离λ轻链型8例(4.7%);双克隆型1例(0.6%);未见单克隆条带15例(8.9%)。

2.325例MM随访病例

连续随访25例MM患者血清蛋白电泳。通过诱导化疗(2~3个疗程)进行评估,β区M蛋白4例,化疗后较化疗前白蛋白明显升高、β球蛋白及M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区M蛋白21例,化疗后较化疗前白蛋白明显升高、γ球蛋白明显降低(P<0.05),M蛋白显著降低(P<0.01),见表1。

表125例MM血清蛋白电泳化疗前后的变化

2.4计算M蛋白浓度

连续随访诱导化疗M蛋白持续存在的MM患者,每个疗程监测一次血清TP、ALB[正常参考值:TP(65~85g/L)、ALB(40~55g/L)]及蛋白电泳。第1次评估(1、2、3疗程)血清TP含量和M蛋白浓度明显下降、ALB含量明显升高;第2次评估(4、5、6疗程)TP、ALB含量在正常参考值区间,趋于平稳;M蛋白浓度逐渐下降至消失,如图2。

图2κ型IgG型MM患者M蛋白定量浓度变化曲线


3、讨论


血清中出现M蛋白是诊断MM的重要依据,血清蛋白电泳借助毛细管技术作为一种灵敏度、精确度高的实验方法[4]可直观表明M蛋白的存在,并作M蛋白波峰标记,为临床MM早期诊断提供有力证据。MM是浆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中老年人是主要发病人群。因为患者临床缺乏典型表现,加上症状具有多样化特点,同时实施骨髓穿刺时的穿刺次数、穿刺部位都会对瘤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产生影响,使得MM的早期诊断存在一定的误诊或者漏诊[5]。本文通过169例患者血清蛋白电泳,检出β区M蛋白峰49例(29.0%)、γ区M蛋白峰120例(71.0%),微小M蛋白峰64例(37.9%)。毛细管电泳单克隆抗体浓度50mg/dL即可检出,本研究对M蛋白峰进行标记,为疾病早期诊断和疾病转归及治疗药物观察提供依据,且使用血清检测相较骨穿而言快速且创伤更小。

本研究连续随访25例MM患者血清蛋白电泳,通过诱导化疗第1次评估,化疗后较化疗前β区M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γ区M蛋白显著降低(P<0.01),见表1。对诱导化疗M蛋白持续存在的MM患者,每个疗程进行1次监测,结果表明,第1次评估血清TP含量和M蛋白浓度明显下降、ALB含量明显升高;第2次评估TP、ALB含量趋于平稳到正常参考值区间,M蛋白浓度逐渐下降至消失,如图2。进一步表明连续随访血清蛋白电泳对M蛋白波峰标记,并计算其百分比浓度,有助于监测疾病进展程度及评估治疗药物的疗效。

由于MM的临床治疗和免疫分型存在紧密联系,因此通过蛋白电泳筛查血清中是否存在M蛋白,用以判断是否行免疫分型检查,有助于指导临床的诊断及药物治疗。IFE是目前鉴定M蛋白和免疫分型最好的方法。本研究通过IFE得知,IgG型所占比重最高,IgA次之,IgM、轻链型、IgD居后,双克隆型较少,与国内外报道[6,7,8,9,10,11,12]基本一致,15例M蛋白峰未见单克隆条带,可能与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冒烟型骨髓瘤等疾病有关,待跟踪观察。本研究IgD(8例)检出比其它研究者高,这与IFE检出轻链阳性及首诊疑似MM就加做IgD有关,避免了误诊和漏诊[13,14,15]。M蛋白波峰标记方法简单,价值突出,特别是微小M蛋白波峰的标记,有助于血清蛋白电泳的M蛋白浓度在正常参考范围内患者诊断与观察,若未对M蛋白波峰标记,临床容易漏诊或无法追踪。但对M蛋白特别是微小M蛋白波峰的标记有实验人员的主观因素,并且不易将M蛋白峰、其他蛋白峰正确鉴别,同时不易对M蛋白峰的类型进行确定,这就需要实验人员对血清蛋白电泳图谱较为了解,尤其是对M蛋白峰及寡克隆带的判断需要丰富的经验,以对血清蛋白电泳波形图进行正确判读。

总之,当浆细胞发生异常增殖时,其分泌的M蛋白可作为血清“肿瘤标志物”。也可作为标志物对其定量,是诊断MM、巨球蛋白血症、淀粉样变等浆细胞病的依据,对于临床诊断、监测疾病进展程度的判断和评估治疗药物的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俸桃,黄梅.多发性骨髓瘤相关肾损害的危险因素[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24):3651-3653.

[3]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17年修订)[J].中华内科杂志,2017,56(11):866-870.

[7]曹方方,袁媛,王中军,等.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及MRD监测中的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7,25(8):1300-1302.

[15]路瑾.立足中国实际的骨髓瘤诊治-《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第四版)》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36(5):376-378.


文章来源:张家红,夏楠,王金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蛋白标记的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21,29(13):2325-2328.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90295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期刊人气:288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

主办单位:中国免疫学会,中国抗癌协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7-385X

国内刊号:31-1725/R

邮发代号:4-576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