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成都市川西林盘建筑风貌特征分析

  2021-11-03    13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是成都市乡村振兴战略十大工程之一,川西林盘内的传统建筑是成都传统乡村民居的主要形式。大量文献对川西林盘的空间营造、文化景观、功能更新进行了探讨,对其建筑风貌则鲜少涉及。文章对成都市域川西林盘建筑风貌类型进行系统梳理,基于自然、人文等因素分析,试图揭示川西林盘内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风貌的共性与特性,思考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与利用过程中,不同建筑风貌类型的实施要点与适用。

  • 关键词:
  • 乡村振兴战略
  • 传统乡村
  • 地域特色文化
  • 川西林盘
  • 建筑风貌
  • 加入收藏

“川西林盘”是成都传统乡村聚居的主要形式。川西林盘的形成和传承有其地域特色与文化渊源,是自然和人文遗产,是先辈留下的宝贵财产[1]。伴随新村建设与林盘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林盘建筑不再局限于传统川西民居的风貌表达。本文系统梳理川西林盘内建筑风貌类型,探讨不同风貌类型建筑在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过程中的适用与塑造。


1、川西林盘建筑风貌类型认知


1.1 川西林盘建筑风貌分类

建筑风貌的形成受到自然、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因素影响,建筑不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存在,对建筑风貌的理解不能单从建筑本身出发,应考虑到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2]。先秦时期的成都民居为克服盆地内潮湿的环境,为干阑式木构建筑,参考十二桥干阑木结构建筑遗址[3]。秦汉、唐宋至明清,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湖广填四川”的人口迁移,成都民居空间格局与院落组合更为复杂,出现前庭后院、上宅下店等合院式建筑形态,但建筑风貌仍是干阑式的延续。近代外来文化的引入,建筑技术的提高,形成了中西碰撞的民国建筑风貌。到了现代,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建筑技术与材料的不断更新,简约时尚的现代民居风貌随之成为主流。

基于成都民居建筑风貌的自然人文因素及演进规律,在调研成都全市上千处川西林盘建筑的基础上,将川西林盘保护修复过程中塑造的主要建筑风貌分为3大类6小类,即传统风貌、近代风貌和现代风貌3大类。传统风貌分为传统川西和客家川西2类,现代风貌分为现代川西、新中式与现代简约3类(图1)。

1.2 川西林盘建筑风貌分区

基于自然人文环境差异,建筑风貌类型空间分布具有一定分异,不同类型风貌有不同的地域适宜:传统川西风貌类型主要集中于国家级、省、市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院落/民居、古村落内部及周边的林盘建筑,以及成都市西控地区龙门山脉边缘,开发程度较低的村落内的传统林盘建筑;客家川西风貌散布于成都东山地区,龙泉山脉边缘传统的客家人集聚村落,涵盖了龙泉驿区、青白江区、简阳市和新都区的客家川西林盘,以及温江区、彭州市、新津县的极少客家川西林盘点位。近代风貌建筑仅保留在大邑县安仁镇、悦来镇近郊,以及邛崃冉义镇周边的川西林盘内。现代川西、新中式与现代简约风貌的塑造广泛应用在新村建设与产业型林盘的保护修复过程中,地域适用范围最广。


2、川西林盘建筑风貌特征分析


2.1 传统风貌

受成都平原日照少、阴雨多、湿热重等环境因素影响,“青瓦出檐长,穿斗白粉墙”[4]成为川西林盘建筑风貌的蓝本,而“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文化所带来的文化习俗使传统的林盘建筑风貌产生了分异,分为本土文化为核心的传统川西风貌与客家川西风貌两类。

2.1.1 传统川西风貌

川西林盘前竹林后乔木,建房就地取材,将木竹的使用发挥到极致。木门、木窗、木板墙、木柱、木穿斗、竹编夹泥墙是传统川西的典型特征。木壁门、花格屏风门、三关六扇门是常见类型的木门类型,窗户多为花格窗。院落是传统川西建筑的灵魂,一正两厢的“三合头”形式最为常见,院坝形状多为长方形,横纵比约2∶1(图2、图3)。

屋顶采用“冷摊瓦”工艺覆以小青瓦;屋脊呈微曲线,两端飞檐起翘,正中三层叠瓦砌成瓦垒中花。为避免山墙两侧墙体受雨水侵蚀,建筑采用悬山双坡屋顶,山墙面出檐一般不小于600mm,正面出檐一般在900~1200mm之间,出檐长度超出1200mm时设檐廊,檐廊下以檐柱支撑。墙体多为墙面、墙裙与勒脚三个部分,左右山墙面及后檐墙面多粉饰成白色;墙裙采用原木色板壁墙;勒脚较高多为石、木材质。

传统川西风貌是日照少、阴雨多、湿热重的气候环境,“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休闲人文环境与前竹林后乔木的林盘微生态环境的直观体现。“青瓦出檐长,穿斗白粉墙,宅前敞院坝、四周立檐廊,门窗多木作、竹泥来护墙”是传统川西林盘建筑风貌塑造的关键词。

2.1.2 客家川西风貌

成都东山客家乡土建筑强化了“重公轻私”与“防御性强”的客家建筑特征。“重公轻私”强调客家建筑中对的公共、群体活动、交往空间的重视[5]:客家强烈的群体意识与聚族而居,使其建筑整体体量大、房间多、内部尺度小;建筑整体围绕祠堂而建,入口多悬祖训牌匾;敞厅比例较高,敞厅与封闭空间比例约1∶1~1∶1.5;内部多天井,天井与传统川西的院落相比较狭长,横纵比例约1∶2到1∶3,部分可增长到1∶6到1∶7[6]。为建筑增强防御性,建筑外部少窗、小窗甚至无窗,对外直棱窗最为常见;入口、檐口及房门小而隐蔽、低矮,檐口最低可到1.9m;入口镶于围墙或屋墙内,基本无独立门楼。东山客家注重材料的经济适用,土、木、竹、麦秆是常见的材料,屋顶多为草顶,墙体多为土坯砌筑,石材使用极少(图4)。

客家川西建筑风貌将湖广客家建筑风貌较好传承,同时为减少建设成本,适应气候特征,融合了双坡顶等屋顶形式,并广泛使用本土建筑材料,“聚居紧凑、合院封闭、草顶泥墙、小门小窗、天井狭长”是客家川西林盘建筑风貌塑造的关键词。

2.2 近代风貌

成都近代建筑风貌以大邑安仁镇刘湘故居的公馆建筑为代表,具有典型的“中西结合”、“川洋结合”的形式[7]。林盘内的近代川西建筑较场镇内的公馆建筑而言,“西化、洋化”的元素偏少,内部建筑主体仅在建筑材质上与传统川西有一定差异,较多的运用了石材、小青砖等近代建筑材料,增加了木雕、砖饰、灰塑、彩塑等装饰手法。呈现了“青砖勾白线”最典型的近代川西墙面特征,即采用清水砖砌,砖缝抹白浆,砌筑整齐、勾缝细致均匀。西洋元素相对集中于主入口,入口多高大威严,少量采用仿西方教堂式入口、四柱三间或八字墙折线形式;门洞或入口通过拱券形式丰富其立面,多采用水刷石装饰;门窗样式丰富,有方格形、三角形、半圆形、弧形或几何图案,门、窗、柱等木质材料多用深黑、枣红洋漆涂刷,偶有彩窗玻璃使用;院落围墙较传统川西更高、更厚(图5)。

成都地处西南腹地,近代战争因素对川西林盘内建筑的破坏作用较小;而东中部战区人民向西部地区的撤退、外来文化的缓慢潜入、建筑材料的不断丰富对近代建筑的发展反而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青砖勾白线,灰塑来修饰,门窗多式样、色彩更丰富,高门合院、细节精巧、中西合璧、内土外洋”是近代川西林盘建筑风貌塑造的关键词。

2.3 现代风貌

现代风貌多与林盘建筑功能的多元化与现代建筑材质、设计理念的更新紧密相关,分为现代川西、新乡土和现代简约3类。

2.3.1 现代川西风貌

现代川西风貌以林盘新村为代表,以居住功能为主,建筑风貌是以现代民居为蓝本,辅以传统川西元素作点缀。从“田、林、水、院”四要素来看,林盘新村也已脱离了传统川西林盘的范畴,聚居规模多大于传统林盘的小聚居。

相较传统川西建筑一层院落式为主的建筑形式,现代川西建筑遵循节约集约的用地要求,多采用拼接式二、三层小楼房;无院落或小院落,以阳台、露台作为其休闲开敞空间。屋顶与墙面多仿传统川西样式,体现悬山坡屋顶、粉白加青砖墙面。屋顶材料更加丰富,小青瓦、水泥瓦、沥青瓦、树脂合成瓦等都有广泛采用;墙面材质则多为白墙或仿青砖涂料,山墙面有仿穿斗装饰。门窗、护栏等小构件以原木色系或深棕色为主,保持整体色系与传统风貌相近;门窗广泛采用矩形玻璃窗、推拉门增加建筑采光与通透性(图6)。

2.3.2 新中式风貌

新中式风貌不局限于川西林盘内,在现代民居或文旅类建筑中广泛采用。川西林盘内的新中式建筑鲜见于民居,常见于餐饮民宿的开发利用中,是传统中式(北方合院式、南方园林式)建筑精髓为基础,将中式传统建筑精粹元素与现代简约建筑手法相结合的风貌形式,其建筑时尚性、设计感强,建筑特色鲜明。

新中式建筑延续青瓦坡顶、白墙院落等中式民居精髓,强调墙体纯白色与门窗、瓦顶等水墨黑色彩的强烈对比,景观多以中式园林造园手法处理。山墙面可硬山也可悬山,但川西传统的穿斗体现较少。门窗则大量应用了设计感强的圆形、矩形玻璃窗墙或落地门窗(图7)。

2.3.3 现代简约风貌

川西林盘内的现代简约风貌类建筑多为公建或产业型建筑,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广泛应用,如装配式钢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新夯土工艺等。此类建筑屋顶形式丰富多样,以平屋顶或平坡结合为主,建筑色彩以黑、灰、白、原木、原石为主色调,色彩与材质的搭配是建筑与林盘整体风貌相协调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大面积通透的玻璃门窗增加建筑的采光与通风(图8)。

现代风貌类建筑的创意性与设计感更强,景观性与功能性相得益彰,将地域的文化性、产业的特色化、建筑的创意性有机揉和,体现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特色化与差异性,最终呈现“新旧碰撞、宜新则新、宜居宜业”的风貌特征。


3、结束语


论文通过3大类6小类建筑风貌类型特梳理发现,传统风貌与近代风貌的林盘建筑多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现代风貌类型的选择则多与功能紧密相连;同时川西林盘建筑无一例外的对坡屋顶形式及低饱建筑色彩予以保留与相对统一,而差异则较多表现在建筑材料与门窗样式的搭配与选取。在成都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中,川西林盘建筑风貌塑造应将功能性、文化性、景观性有机统一,既要避免建筑风貌的千篇一律,又要避免设计的过度浮夸与另类,从而真正体现成都平原地域文化特征与大美林盘风貌。


参考文献:

[1]李世庆.天府林盘与传统村落[M].天地出版社,2018.

[2]汪德根,吕庆月,吴永发,等.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地域分异特征与形成机理[J].自然资源学报,2019,34(9).

[3]万洁菲.川西地区建筑创作中传统元素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4]四川省建设委员会、四川省勘察设计协会、四川省土木建设协会.四川民居[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5]周密.成都东山地区客家多土建筑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6]钟洁.成都洛带客家建筑文化研究[D].成都.西昌大学,2006.

[7]张继舟.成都近代建筑遗产概况与保护利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文章来源:刘晶,刘勇.成都市川西林盘建筑风貌类型研究[J].四川建筑,2021,41(05):20-2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景观设计学

期刊名称:景观设计学

期刊人气:165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建筑

国际刊号:2096-336X

国内刊号:10-1467/TU

邮发代号:80-985

创刊时间:2013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