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中药在故宫古建筑中的应用研究

  2023-08-07    138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为了更好地保护故宫古建筑,基于调查分析与文献检索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中药在故宫古建筑营建和修缮中的运用,评价了不同种类中药的功能。结果表明:桐油具有防潮防漏作用,白矾、石灰具有胶结作用,这三种中药被广泛地运用于土作、石作、彩画、裱糊等工种的施工中;番木鳖、雄黄等中药用于裱糊的糨糊中,有利于杀虫;白蜡等中药混合而成的粘接剂,用于石质构件修复;雄黄等中药,可用于彩画颜料着色,且部分材料可杀虫;生地黄等中药是宝匣中的镇物,虽然没有实用功能,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 关键词:
  • 中药
  • 应用
  • 故宫古建筑
  • 文化价值
  • 维护与保养
  • 加入收藏

以故宫古建筑为代表的我国古建筑,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中华文化瑰宝,保护意义重大。故宫古建筑的营建、维护与保养,包含着故宫历代工匠丰富的智慧,其典型代表之一即为中药的运用。中药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指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利用植物、动物或矿物制作药剂,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药物。[1]故宫古建筑的不同工种施工过程中(古建筑领域,用“作”表示工种,如土作、石作、瓦作、油饰作、彩画作、裱糊作等[2]),通过掺入中药来增强建筑的稳固性和耐久性。故宫古建筑的营建文化(如屋顶宝匣里的镇物),亦通过中药的运用来体现古人对建筑消灾驱邪的期盼。中药在古建筑运用的上述相关研究,已有部分成果,[3,4,5,6]但偏少,且缺乏系统性。本文基于已有成果,较为全面地归纳中药在故宫古建筑的运用,探讨其科学或文化内涵,以推进古建筑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桐油


桐油源于油桐树的种子。桐油可分为生桐油和熟桐油。生桐油为油桐树种子榨出,外观呈浅棕黄色,清澈透明。生桐油含有85%左右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成分为桐酸的甘油酯,具有干燥快、不怕热、耐腐蚀等优点。[7]生桐油经熬制后成为熟桐油,熟桐油具有防水(潮)、抗老化、耐腐蚀、胶结性能好等优点。[8]在古代中医中,桐油多用于各种皮肤病治疗。[9]而桐油在故宫古建筑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

桐油在石作工程的应用多为防潮。所谓石作,即与石材相关的施工工种。故宫古建筑之台明、栏板、须弥座、台阶等石砌工程的施工,都用到了桐油。清工部《工程做法》卷五十二载:“凡石缝油灰抅抿,折宽一尺、深五分、长一丈,用白灰二十斤,桐油五斤”,[10]即每一丈长、一尺高的石砌工程需要生桐油五斤,其用量较大。而桐油用于勾缝的目的,即为防止潮气入侵。而石质构件在进行修缮加固时,构件之间的接缝处用油灰(生石灰∶面粉∶生桐油=1∶1∶1,体积比)勾抹严实。[11]另有研究表明:清代皇家园林的叠山大量用到桐油以防潮;桐油与明矾、石灰的混合物,作为粘结和勾缝材料,如故宫宁寿宫花园内的假山粘结材料呈棕黄色,这是白灰、细砂与桐油的混合物。[12]

桐油在瓦作之屋顶灰背中的运用。所谓瓦作,即与砖、瓦相关的施工工种。故宫古建筑屋顶由望板(屋面板)、灰背、瓦顶等三部分组成。其中,灰背的主要用途是保护望板,防止瓦顶的雨水渗漏到望板部位,灰背可分为若干层做法。如太和殿的灰背包括护板灰二层、白麻刀灰一层,具体施工方法为:首先在望板表面刷一层油,重量配比为生石灰水:面粉∶灰油=1∶1.25∶2,以用于对望板的直接防腐保护;其次抹一层护板灰,重量配比为生石灰:糯米浆:生桐油=1∶0.2∶0.9,厚度约为2毫米;最后再抹白麻刀灰,重量配比为生石灰:麻=1∶0.06,厚度约为9厘米。[13,14]易知,在故宫古建筑屋顶施工中,桐油可起到对望板的防渗漏、防腐保护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灰油由生桐油、土籽灰、樟丹粉按一定比例混合,熬制而成,具有固化快、固化后强度高等优点。[15]另“油满”由灰油、白面、石灰水混合而成,可将地仗中的各个材料粘结在一起,附在木构件表面,并形成坚硬的保护壳。[16]


二、白矾


白矾别名明矾、矾石、羽涅、羽泽、理石、白君等,由硫酸铝钾类矿物明矾石加工提炼而成。白矾是我国传统中药药材之一,内服有止血止泻、祛除风痰的功效,外敷则有解毒杀菌、燥湿止痒的功效。而对于故宫古建筑而言,其在营建或修缮过程中,彩画作、裱糊作等工艺均用到了白矾。

彩画的颜料层由不同颜色的颜料与辅助材料混合而成,白矾属于重要的辅助胶结材料,有利于颜料层与基层的胶结。《工程做法》的“画作”中,几乎有种类的彩画用料都包括白矾。建筑部位不同、彩画做法种类不同,白矾用量的规定不同,如对于“大点金五墨龙锦”做法的方(枋)心部位,每宽一尺长一丈用白矾一钱二分;又如对于“金琢墨沥粉”做法的天花部位,每二尺见方的范围用白矾四分五厘;再如对于“龙眼宝珠”做法的圆椽头(直径三寸),每十个圆椽头用白矾五分;还如对于“刷大绿界白粉黑线”做法的墙边,每宽一尺长一丈用白矾一钱等。[10]

白矾在裱糊工艺中的运用。故宫内廷区域为帝后生活场所,建筑室内多有裱糊做法。所谓裱糊,即在室内墙体、门窗、天花板等位置表面,粘糊防护材料,如锦缎、纱、绫、绢、布、纸张等,既保暖防尘,又能起到华丽的装饰效果。[18]裱糊工艺主要出现在清初。在明朝,内廷区域室内不设顶棚,屋架部位檩柁露明,墙壁涂刷油漆;而清代以来,裱糊做法才在宫中盛行。[19]《工程做法》之“裱作用料”规定了裱糊工艺中的白矾用量:对于“隔井天花”“海墁天花”“糊饰顶隔梁柱”等十五种裱糊做法,其用料为“每面(粉)一百斤,加白矾一斤,木柴二十五斤”[10]。白矾用于制作裱糊浆糊时,其典型做法为:将面块泡进水中煮,其间掺入川椒、白矾、蜡等粉末;当面块浮起时取走之,再用清水泡,泡到臭气冒出;换清水再泡面块,直至臭气完全散尽;将面块取出,待其干后,掺入白芨汁,即做成浆糊。[21]

白矾在古建筑修缮时,亦是裱糊的必备材料。如据《乾隆四十八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养心殿东暖阁、吉云楼的室内顶棚和墙板曾出现蛀眼,内务府大臣带领工匠在现场勘察后,决定对虫蛀位置先抹油灰,再重新糊高丽纸,且“其糊饰糨子内,仍用番木鳖、黄栢(柏)、蓁芁(秦艽)、白矾熬水冲糨糊饰,似可不致再有虫蛀之虞”[22],将包含白矾在内的若干种中药混合,制成糊纸浆糊,可以避免虫蛀的破坏。有学者在装裱浆糊中添加白矾,对白矾的抑菌性能进行试验,发现白矾有良好的抑菌效果。[23]由此可知,白矾用于裱糊,其主要作用是杀虫灭菌。


三、石灰


石灰又名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石灰一般由含碳酸钙较丰富的石灰石,经900∼1 100℃煅烧而成。将生石灰加水,会产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得到的灰浆称为熟石灰。古代中医里,石灰有多种药疗功能。如东晋医药家葛洪撰《肘后备急方》,其中卷六载:“对于误吞金银或铜钱的治疗,石灰一杏核大,硫黄一皂子大,同研为末,酒调下;对于身体及腋下狐臭的治疗,青木香二两,附子一两,石灰一两,细末,着粉腋中;对于面上黑痣的治疗,取石灰,炭上熬令热,插糯米于灰上;候米化,即取米点之”等。[24]故宫古建筑的营建和修缮工程中,石灰在瓦作之墙体砌筑、墙体抹灰、地面铺墁等工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石灰在墙体砌筑中的运用,以干摆墙做法为例说明。干摆做法常见于建筑的下碱部位,俗称“磨砖对缝”,即砖墙内外表层砖,其接缝极为平整细致,整面墙光滑平坦,由于一块整砖雕刻出来一样;墙芯则用碎砖石填充,并灌浆。[25]关于干摆施工的用料,《工程做法》规定:使用“新样城砖”“旧样城砖”干摆时,每块砖需要三斤灰灌浆;使用“停泥滚子砖”干摆时,每块砖需要一斤灰灌浆。[10]此处的“灰”为桃花浆(生石灰浆:黄土=3∶7或4∶6,质量比),或生石灰浆(生石灰加水形成),或江米浆(生石灰浆:糯米:白矾=100∶0.3∶0.33,质量比)。[27]

石灰在墙体抹灰中的运用。故宫建筑的墙体上身一般采取抹灰做法,即在墙体表面抹基层灰和罩面灰。墙体抹灰的主要目的,除了起装饰作用外,是为了保护砖,增强其防潮、防风化的能力,并免受空气中的化学成分影响。研究表明:古建筑墙体抹灰的灰浆有近20种做法,如麻刀灰、葡萄灰、纸筋灰等,这些灰浆均以石灰为基础,通过掺入不同重量配比的材料,制作成不同功能的灰浆。如用于墙体基层的麻刀灰,其配比为石灰∶麻=100∶4;用于红色罩面的葡萄灰,其配比为石灰∶霞土∶麻=100∶100∶3∼4;用于室内罩面的纸筋灰,其配比为石灰:纸筋=100∶5∼6等。石灰被抹在墙面上后,通过胶凝作用,与砖面形成较为牢固的粘接。[28]

石灰在地面铺墁中的运用。如室外广场地面砖铺墁,所使用的灰浆具体可包括垫层灰、砖底灰、勾缝灰。其中,垫层灰厚度约为10厘米,以提供坚实、平整的基层,并阻隔地下潮气;垫层灰的主要材料及配比一般为白灰∶黄土=3∶7;砖底灰为生石灰块加水搅成胶状,经细箩过淋后加入胶类物质,主要用于粘接垫层与砖底部,使得砖与垫层牢固结合;勾缝灰主要用于填塞砖与砖之间的缝隙,不仅有利于砖面美观,而且还有利于防止草籽、雨水等渗入,其材料主要为面粉、细石灰粉(过绢箩)、烟子、桐油按1∶4∶0.5∶6搅拌均匀。[27,29]

分析认为,石灰(浆)与砖的胶结原理为:砖表面粗糙、孔隙率较高,在毛细作用下,灰浆向砖内部渗透,固化后与砖牢固粘接,形成互锁体系;灰浆与砖的接触面产生火山灰反应,生成水化产物,可以改变砖的微观结构,使得砖晶体颗粒变小、分布更均匀,进而提升了砖墙的稳定性。[31]而石灰与粘土的胶结原理为:生石灰遇到湿粘土时,与其中的水分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熟石灰,使得土中的水分蒸发,硬度增大;在石灰的强碱性环境下,土中的部分矿物质如二氧化硅被分解出来,二氧化硅与熟石灰产生化学反应,生成钙硅酸盐等物,有利于提高土的强度、耐水、耐冻性能。[32]


四、其他实用中药


雄黄又称作石黄,为砷的硫化物,黄色,其性辛温,味苦,具有一定毒性。[33]《神农本草经》载,雄黄“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34],可说明雄黄具有消肿止痛、解毒杀虫等功效。故宫古建筑裱糊工艺中,就用到了雄黄。有研究表明:道光年间,养心殿西暖阁、勤政亲贤、三希堂等处的棚壁裱糊纸张所用的糨糊里面掺有雄黄面,其主要目的就是防虫。[35]雄黄亦为木构件彩画黄色系颜料之一,[36,37]不仅可以保护梁柱、防蛀驱虫,而且还可呈现彩画所需的颜色。此外,明清皇家园林之假山材料中,也包括雄黄,主要目的是驱赶蛇虺,如今北海公园之琼华岛,由太湖石、炉甘石、雄黄等材料砌筑而成。[38]

番木鳖、黄柏、秦艽,均为裱糊工艺中的传统糨糊材料。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载养心殿室内裱糊、[22]乾隆五十二年(1787)载圆明园方壶胜景室内裱糊,均采用上述中药防虫蛀。[40]对于这三种中药而言:番木鳖又名马钱子,为从阿拉伯国家传入我国的外来药,味苦,有大毒,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等功效;[41]黄柏又称蘖木、黄檗,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味苦寒,具有泻火除蒸、解读疗疮、燥湿除菌等功效;[42,43]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的干燥根,味辛、苦,性平,具有祛风化湿、止痛杀虫等功效。[44,45]易知,上述三种中药均可起到杀虫作用,因而作为糨糊材料,有利于保护裱糊纸张、绢布免受蛀虫破坏。

白蜡、芸香、黑炭、松香,均为石材补强的传统材料。故宫古建筑台基、栏板、柱顶石等构件均为石材制作,它们在自然或外力因素作用下,容易出现不同形式的残损问题。[11]白蜡、芸香、黑炭、松香,这四种中药按重量比2∶1∶1∶33混合,加热熔化后便形成一种粘接剂,用于古建筑脱落石材之间的粘接;而白蜡、芸香、石粉、黑炭、松香按重量比3∶1∶1∶56∶30混合,加热熔化后即形成石药,用于补配古建筑石质构件缺失的部位。[47]对于这四种中药而言,白蜡是木犀科白蜡属植物的通称,《本草纲目》载白蜡具有“生肌止血定痛,补虚续筋接骨”[9]的功能,为外科药。古人将白蜡用于石材粘接,认为可产生类似于外科手术之“生肌”功效。芸香为芸香科芸香属植物芸香的全草,味辛、性温,外用可治疗疮疖肿毒、跌打损伤的病症。[49]芸香的这种功效,与石材表面的破损修复有相似之处,因而被古人用于石材粘接剂。黑炭多为植物经过高温炭化后形成,其中的炭素具有一定吸附作用,在医学上可以用于止血,[50]有利于石材之间的粘接。松香是松树科植物的树脂,具有很好的黏性,[51]因而在石材修复、补配中,可将其他的材料黏合在一起。

石青、石绿、朱砂、藤黄、铅粉,均为故宫古建筑彩画的传统颜料,主要用于彩画表面的着色。其中,石青又名扁青,为碳酸盐类铜矿的矿石,属于蓝色系颜料,《神农本草经》载石青具有“主目痛、名目、折跌、痈肿、金疮不瘳”[34]等功效;石绿又名孔雀石,亦为碳酸盐类铜矿的矿石,属于青色系颜料,《本草纲目》载石绿可治疗“急惊昏迷”“风痰迷闷”“小儿疳疮”“腋下狐臭”[9]等病症;朱砂又名丹砂,为硫化汞的天然矿石,属于红色系颜料,有毒,《神农本草经》载朱砂“主身体五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杀精魅邪恶鬼”[34];藤黄为藤黄科植物藤黄的树脂,属于黄色系颜料,有毒,《本草纲目》载藤黄主治“蚛牙蛀齿,点之便落”[9];铅粉又名定粉,为用铅加工的碱式碳酸铅,属于白色系颜料,有毒,《本草纲目》载铅粉可“伏尸毒螫,杀三虫,去鳖瘕,疗恶疮,止小便利,堕胎”[9]。不难发现,部分中药有毒性,不仅可用于着色,还有利于防虫蛀。


五、宝匣中药


紫禁城古建筑屋顶无论是营建还是落架大修,其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为“宝匣合龙”。该工序的具体过程为:施工人员在屋顶正脊中部预留一个口子,称之为“龙口”;尔后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由未婚男工人把一个盒子放入龙口内,再盖上扣脊瓦。[57]放入龙口的盒子被称为“宝匣”,宝匣内的物品则被称为“镇物”。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古人为实现消灾驱邪、迎祥纳福等主观愿望,往往寄托于“镇物”,并主观认为它具有无穷的能力(无论科学与否),能够起到“助力”作用。[58]宝匣内镇物有若干种类,中药即为其中之一。如太和殿屋顶宝匣内的中药主要有如下5种:生地黄、木香、诃子、人参、茯苓。[59]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肾经。[60]《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载生地黄“诸经血热,滋阴退阳。蜜丸服,治女人发热成劳。蜜煎服,治小儿壮热,烦渴昏沉”[9]。易知,生地黄具有清热去火、养阴生津等功效。从防火角度而言,故宫的古建筑核心材料为木材,在历史上多次遭受火灾。仅以太和殿为例,其因火灾而历经五次重建。[62]因此,古建筑的防火保护极其重要。分析认为:生地黄作为镇物,主要寓意是去掉建筑的“火气”,达到防火的目的。

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性温,味辛、苦,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63]《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载木香“心腹一切滞气。和胃气,泄肺气,行肝气。凡气郁而不舒者,宜用之”[9]。易知,木香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等功效。从防腐角度而言,木材在不通风的环境中容易糟朽;而柱根、椽子等部位的糟朽,亦为故宫古建筑易出现的典型病害。[65]分析认为:木香作为镇物,主要寓意是建筑“通气”。建筑内各个大木构件处于空气流通的环境中,以达到建筑防腐的目的。

诃子为使君子科榄仁树属乔木的干燥果实,味苦、酸、涩、性平,归肺、大肠经。[66]《本草纲目》“木部第三十五卷”载诃子“主治冷气,心腹胀满,下食。破胸膈结气,通利津液,止水道,黑髭发。下宿物,止肠久泄”[9]。易知,诃子具有敛肺涩肠、消炎杀菌等功效。从生物病害角度而言,故宫古建筑的木材,为白蚁滋生提供了食物来源;而以皮蠹、粉蠹、书虱等为主的害虫,则对建筑木构件、装饰用纸张及布料产生严重破坏。[35]分析认为,诃子作为镇物,主要寓意建筑防虫。通过诃子的杀菌作用,来“防止”建筑产生各种生物病害。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甘、微苦,微温,归肺、脾、心经。[69]《神农本草经》载人参的功效:“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34]易知,人参具有安神止惊、延年益寿等功效。从维护保养角度而言,故宫古建筑能够完整保存至今,离不开历代工匠开展的屋顶拔草、瓦面上釉、墙面抹灰、木构件表面油饰彩画等日常保养工作。这些保养均有利于减少建筑安全隐患,实现“延年益寿”[71]。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维护保养工作,均用于补强建筑的保护层,避免文物本体遭受风吹、日晒、雨淋、虫咬等破坏。分析认为,人参作为镇物,寓意通过“补强”作用,来达到古建筑延年益寿的目的。

茯苓为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性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72]《神农本草经》载茯苓的功效:“主胸胁逆气,忧患,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34]易知,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宁心安神之功效。从防洪涝角度而言,据统计:自西汉成帝鸿嘉四年(公元前17)至清宣统三年(1911),北京地区每5年就有一次洪涝灾害,其主要特点表现为7、8月的集中降雨,以及秋涝。[74]因此,对于紫禁城宫殿建筑群而言,防洪涝保护极其重要。古代工匠一方面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得紫禁城的排水系统常年通畅;[75]另一方面通过“镇物”形式,表达防洪排涝的愿望。分析认为,茯苓作为镇物,寓意通过“利水”功能,来“助力”古建筑排水通畅,避免出现洪涝灾害。

从科学角度而言,这些中药作为镇物,并没有实用功能。古人基于它们对人体的药学功能,进一步想象化地认为,它们对建筑亦可“产生”类似的功效。尽管如此,作为镇物的中药,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57]


六、结论


本文探讨了中药在故宫古建筑的运用,得出以下结论:

(1)桐油作为灰浆辅料,用于石作、瓦作等工种的施工,有利于使用部位的防潮防漏及牢固密实。

(2)白矾作为灰浆辅料,用于彩画作、裱糊作等工种的施工,主要起到胶结作用,并有利于提高使用部位的强度。

(3)石灰作为灰浆主料,广泛地用于瓦作之砌墙、抹灰、墁地等施工中,主要起到胶结作用,可提高使用部位的强度和整体性。

(4)传统糨糊材料如番木鳖、黄柏、秦艽、雄黄等,有利于杀虫;传统石材补强材料如白蜡、芸香、黑炭、松香等,其混合物有利于石材修复;传统彩画材料如雄黄、石青、石绿、朱砂、藤黄、铅粉等,可用于着色,且部分材料有毒性,可杀虫。

(5)故宫古建筑屋顶宝匣里的中药,如生地黄、木香、诃子、人参、茯苓等,均无实用功能,仅反映古人消灾驱邪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岳敏.中药和中药现代化的新内涵及意义[J].大家健康(学术版) , 2015(18):58-59.

[2]李永革,王俪颖最后的工匠故宫里的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J]中国文化遗产, 2013(3):24-33.

[3]张志辉白矾在古建筑中的应用[J].古建园林技术,2008(1):11-12.

[4]周乾.紫禁城里的一味“猛药"[N].科技日报, 2020-06-05.

[5]王敏英天然药用植物防虫技术在古建筑裱作技艺中的应用[J]文物天地, 2021(5):135-139.

[6]周乾故言建筑细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2-5.

[7]刘德远油桐初考[J].四川林业科技, 1987(4):76-80.

[8]王时伟,吴生茂,杨红,等.清代官式建筑营造技艺[M].台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12-113.

[10]王璞子工程做法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282,301-305,350,283.

[11]周乾.紫禁城古建筑台基石作技术研究[J]施工技术(中英文) , 2021(13):170-178.

[12]王劲韬中国皇家园林叠山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 2009:98.

[13]王俪颖故宫太和殿维修工程施工纪实( 2006-2008年) [J].古建园林技术, 2009(3):31-38.

[14]王娜,张学芹,雷勇,等.故宫太和殿护板灰有机组分的红外光谱及热裂解__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8(2):121-126.

[15]张家骧古建油漆作技术(二) [J].古建园林技术,1987(2)-6-10.

[16]路化林中国古建筑油作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11.


文章来源:周乾.中药在故宫古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3,37(04):7-13+1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