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福清市传统民居色彩运用的策略与实例

  2021-11-03    8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福建省福清市传统民居具有久远的历史与独特的色彩呈现,有着独特的地方文化魅力。文章以福清市陈厝村为例,从景观文化基因理论视角,通过光学测色仪对村落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民居建筑色彩进行取样以及色彩体系构建,绘制其色彩体系,对福清传统民居色彩进行整理与运用策略的探讨,对地方性景观与建筑设计提供有关的色彩参考,为民居研究提供新的启发。

  • 关键词:
  • 传统民居
  • 地方性景观
  • 建筑色彩体系
  • 景观基因
  • 民居色彩
  • 加入收藏

随着的现代化建设的进行,对于传统民居保护的意识也在逐步上升。我国早期由于不平衡的物质与精神发展,对于历史遗产保护的意识与理论观念还未达到较系统的认识,在古建筑保护领域,也导致早期对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建设相对欠缺。传统民居的保护与遗风重构失去了深刻的调查与地方性特色,这种地方性的遗失导致各地建筑遗风建设工作趋同性较强,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传统保护建设的意义。

传统民居客观地展示着特定民族的历史文明,具有前所未有的见证意义。19世纪上半叶以来,出现了“风格性修复”[1]理论,至此,先后出现了大量有关遗产保护的立法,社会大力推崇挖掘传统文化、保护传统建筑、传承传统技艺、发扬传统风貌。对于传统民居保护,现今的“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基因”[2]理论的构建立足于历史遗产保护意识,结合生物信息学与地学信息图谱,从理论上对传统聚落的规划、生态、旅游、文化、历史等进行深入探讨。其中就包括对传统民居色彩图谱构建与保护的内容。本文从福清市江镜镇陈厝村为研究对象,对福清传统民居色彩进行测量研究,建立色彩体系,为传统建筑色彩保护与地方乡土景观设计提供建议。


1、福清传统民居色彩风貌


福清民居地处闽东支系的南片区,传统民居风格较为多元。以福清市北片区为例,福清市一都镇存在类似永泰的庄寨式建筑;南片区与莆田交接处的新厝镇与江镜镇的民居风格受到莆仙民居风格的影响呈现出红砖红瓦但又具有福清自身特点的民居色彩;与平潭相望的片区多为石头厝,又有着福清独特的山海民居特色。

福清为沿海城市,东南两面临海的特殊地理因素,使得福清传统民居在夯土的使用上类似于莆仙传统民居,但也存在抹浆外包生土墙的墙面,俗称“金包银”[3],即在夯筑墙体的模板内侧抹上2~3cm厚的糯米浆,与白灰渣(或贝壳灰)、黄土、瓦砾搅拌成的三合土夯墙外拍打并涂抹由黏土、细沙、石灰搅拌而成的砂浆[3];其在红砖的运用上多于莆仙民居,更加注重红砖的装饰效果;在青石的运用上大于多数闽南传统民居,和闽南传统民居同样在石材的运用上细致于莆仙传统民居。在立面材质的装饰意味上,福清传统民居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墙基石材的运用多为规则的排列或是切割图案的拼接,立面红砖也通过具有韵律的排列和薄厚结合的特点起到不一样的美感。可以说,福清传统民居的建筑风貌集合了部分莆仙、闽南传统民居的元素,也极具自我特色,在福建各地、各系的传统民居中独占一席之地。


2、陈厝村传统民居概况


陈厝村位于福清市江镜镇,是一处沿海农村。江镜镇传统民居自清代以来一直受到莆仙建筑与闽南建筑的影响,建筑样式多与重檐翘脊、歇山顶类的“宫殿式”相仿,福清传统民居在结构与用材上与闽南传统民居、莆仙传统民居十分相似,其色彩的运用与莆田及闽南的红砖建筑有着较大的相似度。立面上大量使用了红砖、青石、花岗岩与夯土,结构上多为穿斗式。

陈厝村西北面有大面积的滩涂,大量的砂蛤、海蛏给陈厝村带来了一定量的海产资源,但由于没有种类丰富的海产品与较多的劳动力,很少有村民进行固定的捕捞与海产加工工作,所以无法形成许多其他沿海村庄大规模的海捞、海产、海产加工与海运产业。农田少、收入微薄,因此,为了发展,陈厝村村民大多出洋谋生,大量的海外华侨带来了不菲的“侨汇”[4],这些收入其中也用于建设楼房,故福清陈厝村的传统民居运用了大量的“洋砖”代替原先采用大量木构的古民居形制,在装饰上也表现出许多几何、玫瑰等洋化样式。现今,陈厝村现存传统民居约60余座,其中按建筑类型区分分别为近代传统民居、华侨民居、官式大厝(图1)。


3、陈厝村传统民居色彩分析


调研建筑选取了三栋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传统民居,分别为前院后屋两层楼房类型的近代传统民居“陈氏民居”,单栋二层华侨民居,清乾隆年间的官式大厝。测色仪的测量过程排除了日光、肉眼、相机等对色彩的影响,其直接接触被测量的物体,通过自发光对物体颜色的反射进行色彩提取,使颜色更为客观地以数据的形式表示。

3.1 Lab色彩数据表示原理

色彩调研采用光学测色仪与Lab色彩模式进行测量与分析。Lab空间色彩即一种颜色模型,是在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制定的颜色度量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所建立的一种空间色彩表达模式,“L”代表的是色彩明度,取值范围为0~100(纯黑—纯白);“a”代表的是从红色—绿色的范围,取值范围为“+127~-128”;“b”表示从黄色—蓝色的范围,取值范围为“+127~-128”(图2、图3)。

3.1.1 民居色彩采集与与色彩趋向

3.1.1.1 扇厝色彩

陈厝村296号传统民居与1953年建造,距今时间不过六十余年,建筑结构为左、右分屋,中间垂直天井与水平通廊交错的形式。屋主陈先生与其兄长分别居住在左、右两侧,中间的垂直天井为公用区域,左、右屋之间有一座形似碉楼的单体建筑,现已损坏,其前后门分别在垂直天井前后,相互呼应。这种独特的建筑构造在福建甚至全国也寥寥可数,但其建筑用料、色彩与年代较久远的古民居基本相同,正立面大量采用了巨型平整花岗岩与红砖;侧面山墙立面使用海砂石、贝壳灰与黄土结合的附着材料进行涂抹覆盖;内部的木结构极少用于建筑整体的承重,多用于二楼地面与栏杆,建筑整体呈现红、灰、白的色彩倾向,具有沿海村落传统民居外石内木的显著特征(图4)。

3.1.1.2 华侨民居色彩分析

陈厝村179号是典型的福清华侨住宅,这栋单栋二层的小楼,二楼窗户的窗楣采用了圆拱形式,直线几何的涂料勾勒具有浓厚的侨乡气息。红砖墙面上使用深兰色的线条勾勒,强烈的色彩对比构成福清传统民居的一个鲜明特色。屋顶漏花式女儿墙和瓦顶泄水口的处理也是福清传统民居地域特色的传承与发展(图5)。

3.1.1.3 官式大厝色彩分析

陈厝村598号官式大厝系陈绍奎、陈绍宝肇建于清乾隆丁亥年间,距今250余年。其正立面采用规整大尺度的石板相契,大尺度石板的裙垛和座脚也是福清官式大厝最富有个性的做法。墙面采用红砖外墙,内侧石砌的构造做法,色彩丰富又不失素雅,但其内部木质结构已因大火损毁(图6)。

综上,共采集陈厝村传统民居样本57(表1),其中L*(D65)值集中于30.00~50.00、60.00~75.00这两个阶段,a*(D65)与b*(D65)的取值都在0.00~30.00之间,这表示陈厝村传统民居色彩呈现色相中性偏暖,明度差异大,灰暗与明亮共存、较不匀称的色彩偏向(图7)。


4、陈厝村传统民居色彩体系构建


基因是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通过碱基配对进行代际繁衍[5],文化基因则是从社会科学角度运用生物DNA的含义解释对人类文化系统的遗传理念,其承载手段为文化基因谱系图,形成过程包括对文化传承因素的提取、识别与组合[6]。文化基因传承因素包括聚落形态、建筑形制、宗教信仰、地域艺术等,其分类方式为物质文化基因与非物质文化基因、历史文化基因与自然文化基因等,其中以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基因分类法最为常见,这些元素根据自身属性与各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有序完整地排列为地域文化基因谱系[7]。而传统民居色彩体系的构建则在文化基因的理论下,对传统民居色彩传承元素中的物质遗传元素进行梳理与总结。

4.1 陈厝村传统民居主辅色彩

陈厝村传统民居受到莆仙传统建筑的影响,呈现红砖红瓦的建筑色彩特征,但在装饰细节上却有福清传统文化与精神的体现,大面积石材切割的形式在我国传统民居中都实属罕见。其色彩基调的呈现大多被大面积的墙面色彩与屋面色彩所决定,即建筑墙身、墙裙、墙基、屋顶的用料与色彩区域占建筑整体区域的大部分,故为主体色(图8)。辅助色多为建筑装饰色与少量出现的色彩(表2)。

4.2 陈厝村传统民居材质色彩

材质的使用最直观地影响着色彩的呈现,由于陈厝村特殊的侨乡村落属性,建筑结构收到国外装饰与形态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前院后屋的单栋二层式楼房,造型简单,色彩丰富。在建筑构造方面,陈厝村传统民居多使用红砖与大体量的花岗岩,室内墙体也多为砖砌与夯土结合、抹灰外覆的形式,相比于许多合院开间形式木构大厝,陈厝村传统民居单栋楼房的木材料并不用作为建筑整体承重结构,而是常作为二楼地面,栏杆等;在装饰方面,建筑多使用灰塑与涂料(表3)。

4.3 陈厝村传统民居文化色彩

文化色彩不单指具体直观的颜色,而是文化、历史沉淀所带来的特殊“色彩感”[8]。本文所指民居文化色彩是奠基于陈厝村特殊历史文化与乡土人文的交织所产生的建筑色彩特征,具有具象与抽象结合的特点。

福清精神是福建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融合、拼搏向上是福清精神的精髓。福清陈厝村信仰妈祖、道教、佛教、基督教,其信仰是福清人出海劳作,出洋拼搏的精神文化倚柱,也显示出当地劳动者精神需求的多样性,侧面体现其在逆境中求生存的艰辛与坚持。

福清是福建省有名的华侨之乡,侨乡文化[9]是福清精神的重要源头,陈厝村特殊的侨乡[10]属性致使它在文化上与普通村落不同。在装饰方面,建筑多用灰塑的形式在女儿墙与山花纹饰玫瑰花、月桂叶、文字等纹样,在墙面正立面使用直线勾勒等装饰,寓意吉祥与平安,凸显了村民们在出洋求生、拼搏奋斗背景下祈求平安与财富的夙愿(表4)。

4.4 福清市江镜镇陈厝村传统民居表现色彩

运用已收集色彩样本,对陈厝村三种类型的传统民居进行表现图谱的绘制,直观显示其建筑立面色彩表现(表5)。


5、福清传统民居色彩运用策略与实例


5.1 运用策略

5.1.1 相近色参考策略

由于色彩经过氧化与风化,在色彩呈现上与原材质色彩有着一定的误差,传统福清民居侧墙面相对于正立面的用料丰富、色彩鲜明,显得更为朴素简介,多使用海砂石、贝壳灰抹灰的形式处理,这些材料在风化、雨刷等的环境下显色更容易失真,故采取相近色参考的方式运用。

5.1.2 直取策略

对于色彩保存较为良好的材料,如柱础的花岗岩石、青石;外墙面裙堵的岩石;墙身的红砖等在色彩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直取的方式。

5.1.3 原真色模仿策略

材质色彩的失真程度不同,在色彩取样的过程中原真色的测量可通过当地建筑材料收集,在一定程度上色彩的收集和运用都可与原真色相差无几。在运用的过程中可通过材料的收集与比对替代色彩样本的使用,使用原真色进行运用。


6、结论


福清传统民居在福建民居中占有独特的位置,其红瓦屋顶、红砖岩墙、“金包银”夯土墙和大面积石板的使用在民居建筑中实属特殊,弯弓形的坡角与“桃杯”、“飞脊”形式的封火山墙也是福建乃至全国的传统民居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其色彩不同于闽东的灰白相间与莆仙民居的红砖红瓦,具有自己独特的建筑色彩特色。福清是著名的侨乡,多少侨胞衣锦还乡,在故乡建起一座座古厝,红砖岩石、钴蓝抹檐,其色彩蕴含着乡土材料下的本土特色也有着独特的东洋气息,在福建传统民居中独树一帜。陈厝村作为福清侨乡村落,保有的传统民居有着福清民居的特点与东洋图样的结合,具有丰富的色彩研究价值,本文详细地剖析了福清陈厝村的色彩体系与其运用策略,为福清传统民居的调查与保护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为福建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陆地.风格性修复理论的真实与虚幻[J].建筑学报,2012(6):18-22.

[2]胡最,邓运员,刘沛林,等.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基因的符号机制[J].地理学报,2020,75(4):789-803.

[3]戴志坚.福建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林昌华.改革开放以来侨汇收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启发[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8(4):38-45.

[5]波拉克.解读基因:来自DNA的信息[M].杨玉玲,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6]赵鹤龄,王军,袁中金,等.文化基因的谱系图构建与传承路径研究——以古滇国文化基因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4(5):90-97.

[7]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等.景观基因图谱: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43-148.

[8]贾京生.中国城市文化色彩与色彩文化的透析[J].装饰,2008(3);:77-79.

[9]黄海燕.论黄嬖文化与福清精神的契合[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9(4):6-12.

[10]许金顶.近现代福清侨乡两次移民浪潮初探[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69-74.


文章来源:卞梦晨,贾祺悦,潘邦金,连长胜,陈祖建.福清市陈厝村传统民居色彩体系构建研究[J].四川建筑,2021,41(05):12-1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建筑技艺

期刊名称:建筑技艺

期刊人气:87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建筑

国际刊号:1674-6635

国内刊号:11-5792/TU

邮发代号:82-680

创刊时间:199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