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刘竺华主任医师从火与痰郁论治灼口综合征经验

  2023-07-20    3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灼口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舌痛症”范畴,此病常见于女性,刘竺华认为此病病位在舌,根在脾胃,与情志相关,心肝火旺是其主要病因,总结出此病病机以火为主,实为心脾积热,痰热内蕴,肝火上灼,虚为虚火上犯,脾肾两虚,久病虚实夹杂则包括痰湿内阻、肝郁脾虚。影响脾胃升清降浊以致煎灼津液成痰热,与舌脉失养合而发为舌痛症,治疗上以清火为原则,采取清心泻脾、败火清肝、滋阴清火、化痰祛热等治法,应用自拟清舌茶取得良好疗效。

  • 关键词:
  • 中医病机
  • 名医经验
  • 心肝火旺
  • 清舌茶
  • 灼口综合征
  • 痰热
  • 舌痛症
  • 加入收藏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 BMS)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是以舌部为主要发病部位,以烧灼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病理改变[1]。灼口综合征患者除疼痛、烧灼、麻木、痒感外,还常伴有口干和(或)味觉改变[2]。目前统计的灼口综合征患病率存在一定差异,发病率0.7%~4.6%,绝经前后的中老年妇女可达20%~90%[2,3]。灼口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因素、系统性因素和神经精神因素相关[2]。灼口综合征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4]。西医治疗手段单一,缺乏整体诊疗手段,短期缓解症状,对于病因难以根除,采用激素类、B族维生素、抗焦虑、镇痛类、神经保护剂药物,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明显。

刘竺华,主任医师,第4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晚期肿瘤等。刘师认为,对于灼口综合征患者,运用中医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痛苦。本文介绍刘师治疗灼口综合征1则,以飨同道。


1、对舌痛症的认识


中医归结于舌痛、舌麻等症,正如《灵枢·经脉》说:“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常伴有异常舌感觉敏感,此病临床多见于女性,多发病于饮食后及傍晚,多表现为单纯的舌体疼痛或伴有舌上生疮、地图舌、裂纹舌、点刺舌,刘师认为该病起因多为情绪、饮食、劳倦、思虑过多、多言,因此病机为心肝火旺,久病虚实夹杂,痰火为其病理产物。

1.1口舌与五脏的经络所系

心开窍于舌,心经的经筋和别络脉均系于舌上,“脾脉连舌本,肾脉挟舌本,肝脉绕舌本”“唇舌肌肉之本”(《知医必辨》),《灵枢·经脉》而脾主肌肉,足太阳之筋结于舌本,足少阳之筋入系舌本。“冲脉任脉者,别而络口唇”(《针灸甲乙经》),冲脉及任脉环绕口唇,冲为血海,舌本除了能反映心血的充盈与否还能反映女子以血为本的生理病理情况。此外,阴维脉至舌根合于任脉,阴维脉主一身之里,同样能反应身体状况。

1.2舌与五脏生理相依

《灵枢·忧患无言》言:“口舌者,音声之伞也;舌者,音声之机也”口舌咽部配合而发音,《灵枢·脉度》: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素问·太阴阳明论》:“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主天气而呼吸,主地气而饮食。《世医得效方》曰:“口为身之门,舌为心之官,主尝五味,以布五脏焉”,舌知五味酸苦甘辛咸而入肝心脾肺肾。

1.3舌与五脏病理相关

《四圣心源》曰:“胃逆而肺金失敛,则火遂其炎上之性,而病见于舌,疼痛热肿”。可知舌痛症直接原因在于胃火上逆。《素问·热论》曰:“足三阴之脉皆络于舌,凡舌病之疼痛热肿,则责君火之升炎”而君火即指心火,而心火过旺的患者必然因为忧虑恼怒而离不开肝火的叠加,导致心肝火旺。“脾其主肝也”,故肝火旺常影响脾胃摄纳饮食。“是主肾所生病者,舌干,嗌干及痛”《灵枢·经脉》,“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必口伤烂赤”《素问·热论》。肾经虚火上炎上犯于肺,子病及母必首先表现于口舌。“蚀于喉为惑……蚀于上部则声嘎……蚀于下部则咽干”《金匮要略·百合狐惑病脉证并治》,狐惑病本身就是一种由虫毒、湿热毒气或虚火内扰而导致的包括口腔在内的黏膜溃烂疾病。两者在脾胃积热和脾肾阴虚的病机上类似。此外,常常能发现舌痛患者常因饮食无味而喜食咸辣辛酸,加重痰火积存于阳明胃经而表现出的口干口臭的情况。


2、病机本虚 久成痰热


此病患者中老年女性较多,“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此病早期因情志、饮食、外邪等因素受损后,脾胃升降失常,清气当升不升,浊气当降不降,常可见到口干口臭,津液不能上滋,日久乃化为湿,湿郁中焦日久,每日水谷腐熟蒸蒸发热,加之情志不畅而内外和协,郁久化热成痰,与浊气上犯于口与咽喉,使上焦如雾的状态焦灼、黏稠。表现为口舌灼痛,咽喉或干燥声嘶或痰黏难咯,口舌炽热疼痛感。伴随有胸闷、脘痞、腹胀等表现;清气不升,则疲倦乏力;湿热交蒸,则出现口干苦、大便难、小便短黄等症状,而对于这种功能性障碍的疾病,相比西医激素等药物以及心理疗法的局限性,中医治疗较为全面以及平稳。各医家对此病多从郁火论治,苏凤哲教授从湿论治舌痛病[5],蒋健教授提出了“郁证性舌觉异常”的新概念[6],李佃贵教授认为此病“浊毒”所致[7]何若苹教授则认为此病则多为虚火和郁火所致[8],尹翠梅教授提出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以治痰为先,这与本文所论不谋而合[9]。

《杂病源流犀烛·火病源流》说:“病之无形说是火,但疼不肿是也”,清代《疡医大全》亦云:“舌痹者,强而麻也。乃心绪烦扰,忧思暴怒,气凝痰火而成”,据此刘师认为舌痛乃火痛,所以心火偏旺多为舌病主证,而日久津液耗伤的基础也是心肝火旺。舌根与咽相连,临床常见厚苔起于咽喉,饮食浊气上犯于咽喉,起于舌后,故常见厚腻舌苔多现于舌后,而舌痛多起于舌尖,浊气逼迫火热初现于舌尖等疼痛布于舌体,则表明火已循经入他脏。另外临床常见到绝经后舌痛症妇女伴有一定程度的声哑,喉主阳,咽主阴,阳易受风而呛咳,阴易感湿而黏着。咽部因黏着与津液失养而声哑。绝经后妇女常常是肾水不足,不能制相火而心肾不交,故躁出于肾,表现出五心烦热、失眠、手心脚心出汗、入睡困难等虚火的表现。


3、辨证论治


对于灼口综合征,刘师认为实则清心泻脾,化痰清热,清肝败火。虚则滋阴泻火,补肾健脾,补血养心。清心泻火,运脾祛湿是基本治则,脾肾两虚为本,心肝火旺为标,而对于日久出现虚实夹杂的情况,则要疏肝、化痰的同时补心、健脾。刘师自拟清舌茶,荷叶与淡竹叶作为清暑饮中的清上焦热盛的药对,配合浙贝母清热化痰,解毒散结。张景岳云:“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则亦为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10]。佐以西洋参清心肾虚火,滋阴,有清心泻火、消结化痰之功效,其中荷叶[11]具有降脂、抗氧化及衰老、抗炎抑菌、镇静安神、抗疲劳的作用;淡竹叶[12]具有抑菌、抗氧化、保肝、收缩血管、抗病毒、降血脂、心肌保护的作用,《本草纲目》称其:甘、寒、无毒、去烦热、利小便、清心。浙贝母[13]具有止咳祛痰、平喘、抗溃疡、镇痛、抑菌、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癌、抗肿瘤的作用;西洋参[14]具有抗肿瘤、能提高特异性心肌缺氧模型的耐缺氧能力、纠正血脂代谢紊乱[15]的作用,因此作为代茶饮而受到患者的欢迎。

3.1实证多热

3.1.1心脾积热证

多因思虑过多所致舌尖灼痛、麻辣感。伴心烦,失眠多梦,口干欲饮,小便黄赤短少,大便干结。舌尖红,苔黄,脉弦数有力。治法:清心泻脾。常用甘草泻心汤加导赤散加减,甘草泻心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现代常用于白塞氏综合征,由甘草、黄芩、黄连、党参、半夏、炮姜、生地黄、木通、淡竹叶组成。

3.1.2痰热内蕴证

多因饮食不节,多食肥甘厚味所致口舌体部灼痛、麻木感明显,伴口苦,喉中黏腻不爽,咳之不出,咽之不下,小便量少色黄,大便不爽,舌红,苔黄厚腻或燥,脉滑数。治法:化痰清热。常用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温胆汤为脾胃病常用方剂,对于烦闷欲呕的患者效果极佳,由黄连、黄芩、锦灯笼、茯苓、半夏、甘草、山栀子、白术、陈皮组成。

3.1.3肝火上灼证

多因烦躁忧愤日久,舌缘刺痛,伴胸胁作胀,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硬或结。舌质偏红,边缘红刺突起,苔黄,脉弦数。治法:清肝败火。“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金匮要略》),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味北柴胡、炒栀子、紫苏梗、黄芩、生地黄、车前子、泽泻、木通、生甘草、当归、牡丹皮组成。

3.2虚证多麻

3.2.1虚火上犯证

多因肾阴不足而出现口舌根隐隐灼痛,午后加重,伴口咽干燥,头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常用阿胶鸡子黄汤加减,临床常用于阴虚血亏、筋失所养造成的手足抽抽、头晕目眩等症状,治法:滋阴泻火。药物组成:熟地黄、阿胶、鸡子黄、生地黄、天冬、元参、鳖甲、海参、茯苓、牡丹皮、升麻、葛根。

3.2.2脾肾两虚证

患者因气血不足久病及肾,表现为全舌的长时间麻木,乏力,消瘦面黄,声喑音哑,潮热盗汗,骨蒸痨热,泄溏便急,痰白沫状或血痰,心悸气短,寡言少欲,纳呆,自汗,滑精,闭经,苔黄燥,脉微细或虚大无力。常用四物汤加减,治法:补肾健脾,补血清心。药物组成:熟地黄、白芍、川芎、当归、连翘、妙栀子、黄芩、甘草、葛根、薄荷。

3.3虚实夹杂

3.3.1痰湿内阻证

患者多体型偏胖,每进食时舌痛加重,伴眩晕,咳痰,胃脘痞满,闷塞不舒,胸膈满闷,纳呆,口干口黏,或时有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小便清,大便秘结;舌淡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厚腻或黄腻,脉沉滑。治法:燥湿化痰,行气消滞。常用凉膈散,主治中上二焦之火热证,现代可用于口腔炎等症[16],加胆南星、香附、川芎、党参、黄芪、苍术、厚朴、豆蔻、甘草。

3.3.2肝郁脾虚证

多因情绪原因而舌两侧隐隐灼痛,时轻时重,每遇情志不畅时加重,伴面色萎黄,头晕乏力,喜叹息,胸胁不适,腹胀纳差,大便溏薄。舌胖边有齿痕,苔白,脉弦细缓。治法:疏肝健脾。常用四逆散加减,近年来四逆散在神经系统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对焦虑症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17,18],组成:北柴胡、当归、白芍、茯苓、枳实、白术、薄荷、法半夏、党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


4、医案


苏某,女,57岁。2022年7月5日初诊。主诉:患者舌痛间断发作,持续10余年,加重1个月。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Hp(-)。现病史:患者停经10年,性情善怒多言,每因郁怒及晚饭后舌部有灼热疼痛感,疼痛主要分布于唇尖及舌两侧,有烧灼感,口中有热气,入睡困难,偶尔头晕,平素胃脘部自觉有热气,时而嗳气,口干口苦,大便不成形,每日3次,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平素腰困,手脚发凉,性情急躁,多言,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自诉服用过B族维生素及抗焦虑类药物无效。西医诊断:灼口综合征。中医诊断:舌痛症(心肝火旺,痰热内扰)处方:北柴胡9 g,法半夏9 g,陈皮9 g,茯苓9 g,党参6 g,甘草6 g,黄芩6 g,当归9 g,白芍9 g,野菊花9 g,郁金9 g,枳壳9 g,栀子9 g,龙齿(先煎)15 g,代赭石(先煎)15 g,肉桂3 g,木通6 g。7剂,水煎服,日2次。7剂,颗粒剂,冲服。另以清舌茶:荷叶2 g,淡竹叶2 g,浙贝母2 g,西洋参2 g。代茶饮,7剂。

2022年7月15日复诊:患者诉服药后口苦口臭、嗳气均消失,但仍感舌麻,饮食无味,且入睡困难、偶尔头晕仍存在,上方去代赭石、栀子、野菊花,加山萸肉9 g,葛根6 g。颗粒剂,冲服。7剂,清舌茶14剂。

8月1日复诊:症状基本消失,故停药,嘱咐患者可以采用呼吸法[19]来缓解焦虑的状态。

按语:刘师认为该患者为中老年女性,停经较早,平日性情烦躁,常因琐事而与人争吵,入睡困难,口干口苦,乃肾阴虚火旺日久转化为心肝火旺,横逆犯脾胃,升清降浊功能失调所致,火热煎灼津液,逼迫胃中浊气与痰热上犯,故见舌痛及口干口苦,且疼痛主要分布于舌尖及舌两侧,考虑与心肝火旺、肝郁日久兼加湿热痰阻相关,痰热同样导致入睡困难以及偶尔头晕,故急则治其标,予柴胡疏肝汤加温胆汤加减,则心肝火皆清,痰热自除,其中,北柴胡、郁金疏肝解郁,白芍柔肝敛阴,法半夏、陈皮、枳壳理气行滞、清化痰热、调畅气机,黄芩、野菊花、炒栀子、木通清泻心肝之火,茯苓健脾利湿,代赭石降逆,甘草清热兼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既清泻心肝之火,又清化痰热,而患者停经已久,手脚发凉,故给予少许肉桂引火归元。另考虑所见时象皆由于心肾不交所致虚火扰心引发,故给予清舌茶清心、滋阴、降火、化痰、爽口。二诊患者实热证消失,舌麻乃虚象,考虑患者本虚体质,故去代赭石、炒栀子、野菊花,给予山萸肉滋补肾阴,取葛根升举清阳之意,意在以补代清。


参考文献:

[1]陈谦明.口腔黏膜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65,764.

[3]何慧,陈笑腾,谷红苹,等.马伟明从脾胃论治灼口综合征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9,51(4):317-319.

[4]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灼口综合征临床实践循证指南[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1,56(5):458

[5]顾红岩,苏凤哲.从湿论治灼口综合征的临床验案三则[J].环球中医药,2021,14(6):1137-1140.

[6]顾志坚,朱董董,孙玄公,等.蒋健教授辨治灼口综合征临床经验[J].河北中医,2019,41(11):1617-1620,1626.

[7]李燕,王思月,娄莹莹.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治疗灼口综合征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16(11):2000-2002.

[8]周光毅,林志豪,韩诗筠,等.何若苹辨治灼口综合征经验探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11):1074-1077.

[9]任海霞,尹翠梅.尹翠梅从脾论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12):22-24.

[10]李杨帆,杜仪,林海.从脾胃论治痰湿证验案四则[J].环球中医药,2018,11(10):1580-1581.

[11]王蝉,杨颖博.荷叶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20,34(4):74-81.

[12]陈烨.淡竹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3):50-52.

[13]孙禹,梁伟.浙贝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2022,44(1):87-92.

[4]王晓坤,李梦,王昔蓉,等.西洋参总皂苷抗小鼠心肌缺氧作用的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9(1):33-35,86.

[15]葛鹏玲,李冀,刘微,等.西洋参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代谢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0,38(3):18-20.

[16]曲满召,张志勇.凉膈散加减治疗复发性阿弗他口炎的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11):2-3.


文章来源:赵晨丰,李昶衡,刘竺华.刘竺华主任医师从火与痰郁论治灼口综合征经验[J].光明中医,2023,38(13):2492-249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光明中医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期刊人气:3659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8914

国内刊号:11-1592/R

邮发代号:82-525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