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观察

  2024-01-08    2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观察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应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入2021年1月—2022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58例,将使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的29例患者作为结合组,将使用腹部穴位按摩护理治疗的29例作为单一组,对比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3.10%(27/29),高于单一组的68.97%(20/29)(P<0.05)。护理后,结合组的胃脘或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反酸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单一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得分高于单一组;VAS评分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护理满意度为96.55%(28/29),高于单一组的72.41%(21/29)(P<0.05)。结论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应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较仅使用腹部穴位按摩护理的临床效果好,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 关键词:
  • 中医外治法
  • 胃脘痛
  • 脾胃虚寒证
  • 腹部穴位按摩
  • 隔姜灸护理
  • 加入收藏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多与久病体虚、劳倦过度、长期熬夜、长期饮食不规律、长期食欲不振、饮食贪凉等因素有关[1,2],患者多表现为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精神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等症状[3]。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对身体的影响包括腹泻,如反复发作难治性腹泻、脱水、营养不良、肠道病变、休克等;消化道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抵抗力下降、身体虚弱等[4,5];其他部位症状,如头痛、失眠、神经性疾病、咳嗽、心悸等。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需要科学、安全、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干预。文章观察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应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治疗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使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的29例患者作为结合组,将使用腹部穴位按摩护理治疗的29例作为单一组。结合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7.63±4.01)岁。单一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7.53±4.08)岁。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患者出现胃脘隐痛,绵绵不断,空腹尤甚,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等症状;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4]。

1.3纳入标准

(1)胃镜检查可见十二指肠黏膜溃疡性病变;(2)年龄大于18岁;(3)能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

1.4排除标准

(1)意识丧失、心理障碍、精神异常者;(2)无法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者;(3)合并胰腺疾病、消化道出血、溃疡等疾病者;(4)对按摩和隔姜灸过敏者。

1.5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予泮托拉唑肠溶片(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019,规格:40 mg)口服,每次40 mg,每日1次,早餐前服用;10 d为1个疗程,持续3个疗程。治疗期间,护理人员指导2组患者合理饮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食疗方案和运动方法,同时加强对2组患者的心理护理。

1.5.1单一组

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腹部穴位按摩治疗。患者按摩前2 h不能进食且需提前将体内尿液排空,如果患者因自身原因(低血糖)必须进食,需要尽量避免进食过多(5分饱左右即可)。护理人员手部需要保持适宜温度(不能过凉)。按摩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双腿呈屈曲状态,先在其腹部滴适量的液状石蜡或者甘油并均匀抹开,充分滋润腹部;双手重叠,对患者腹部进行有节律的顺时针按压,护理人员需屈曲肘关节,保持腕部放松,伸直指掌,对患者的天枢、大横,以及任脉、足太阴经等穴位及经络进行按摩(推、揉相结合的方法);按摩力度以患者能够忍受,且感觉穴位周围有酸胀感为最佳,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对患者的腹部大力按压;当患者局部皮肤有轻微发红时,结束按摩。按摩频率每分钟120次,时间控制在3~5 min,每天2次,7 d为1个疗程,持续4个疗程。

1.5.2结合组

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腹部穴位按摩联合隔姜灸治疗。(1)腹部穴位按摩。方法同单一组。(2)隔姜灸护理。护理人员挑选老姜,将其切成直径3~4 cm、厚度0.3 cm左右的薄姜片;用缝衣针针刺姜片,让其中间形成多个小孔。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完全暴露腹部并清洁局部皮肤;将姜片粘在患者的神阙与中脘,点燃直径0.8 cm、高度1 cm的艾炷并放置于姜片上,待其燃尽后再点燃下一个;每次灸3~5壮,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持续2个疗程。隔姜灸期间,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有没有红晕,并注意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

1.6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缓解;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反而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于护理前后比较2组患者胃脘或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反酸的中医证候积分,采用0~6分制,分值越大,表示症状越严重。(3)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包括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3个维度。(4)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于2组患者入院、护理1周、护理2周时进行评分。(5)护理满意度:使用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对2组护理后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包含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项,得分>90分表示十分满意,得分70~90分表示比较满意,得分低于7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7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结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27/29),优于单一组的68.97%(2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例(%)]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护理前,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结合组胃脘或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反酸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对比

护理前,2组各项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结合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得分均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对比

护理前及护理1周后,2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后,结合组VAS评分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2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护理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表3 2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对比  

表4 2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对比  

2.5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结合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28/29),高于单一组的72.41%(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3、讨论


脾胃虚寒指脾胃阳气不足、阴虚内寒[6],其中医证候与饮食不调、疲倦劳累、忧思伤脾等有关[7],患者可能出现腹胀纳差、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溏稀、四肢浮肿等表现。脾胃虚寒会导致患者出现腹泻、胃病和其他疾病[8],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以往临床应用西药及常规饮食指导、运动干预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9],在改善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容易产生毒副作用,而且对疾病的治疗不够彻底,复发率较高[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结合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单一组,且胃脘或脘腹胀满、胃脘疼痛、嗳气反酸的中医证候积分都低于单一组,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评分都高于单一组;此外,护理2周后,结合组VAS评分低于单一组。这说明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应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的效果,比只使用腹部穴位按摩护理的效果好,能够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究其原因:通过对相应穴位及经络(天枢、大横以及任脉、足太阴经等)的按摩,可达到舒筋通络、调和营卫的治疗目的;推、压、按、揉等穴位按摩手法,可以起到刺激患者胃肠道,让胃肠道平滑肌兴奋,从而促进患者胃肠道运动的作用。天枢(足阳明胃经)在治疗胃肠疾病方面效果显著;大横具有健脾利湿、促进胃部消化,促进身体吸收营养的作用;任脉的穴位可以促进患者肠胃蠕动,在治疗肠胃疾病方面效果显著;足太阴经可以改善患者的腹胀、嗳气、胃脘痛等症状。艾灸可以促进患者血液中锌、铜等含量增加,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而且隔姜灸操作十分简便,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创伤,此外生姜还有温经、止痛、祛寒的功效。

综上所述,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应用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效果理想,可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雷江,邓海珊,徐凤宜.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6):98-100.

[2]肖淑红,赵炜.温盒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中医护理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9,37(3):204-207.

[3]刘永芳,于红.隔温阳益气饼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8,40(5):598-600.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5]刘静,廖金玲,覃婧,等.背俞温针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7):1667-1668.

[6]徐倩,熊振芳,周琼,等.中医护理技术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7,31(32):4051-4053.

[7]徐海霞,刘妮娜,曹承楼.耳穴压豆联合穴位按摩缓解急性胃脘痛效果的观察[J].安徽医药,2016,20(8):1533-1535.

[8]杨志明.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隔姜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62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2):108-110.

[9]王景平,李董,张英,等.隔姜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效果及护理[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1):69-71.

[10]宫欣茹.中医特色外治护理在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天津护理,2020,28(1):93-95.


文章来源:赵坚,朱莉.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腹部穴位按摩及隔姜灸护理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02):134-13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天津中医药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

期刊人气:247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天津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天津市中医药大学,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天津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1519

国内刊号:12-1349/R

邮发代号:6-83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