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生态旅游与经济效益均衡发展的优化措施

  2021-10-07    28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生态旅游这一专业术语最早在1983年由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提出,在1993年的国际生态旅游协会会议上出现准确的定义。即生态旅游是在发展当地旅游经济的同时,兼顾当地民众生活和维护自然环境保护两方面责任。在此前提下,我们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应当本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前提,更侧重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依托良好自然环境及人文生态体系,建设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既美化了环境、发展了当地经济,又让旅游参与者采用与环境友好的方式进行与生态有关的体验、教育、认知,同时使当地民众生活免受由发展旅游所带来的生态破坏、环境恶化之苦。

  • 关键词:
  • 旅游产业
  • 旅游经济
  • 生态旅游
  • 经济效益
  • 加入收藏

一、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点


(一)基本内涵

生态旅游发展的基本内涵包含生态与旅游两个方面的要义,既强调对自然景观的保护,也强调旅游行为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生态就是回归自然。生态旅游发展区别于其他旅游形式最突出的正是其生态性,也就是融入自然、回归自然环境。这类旅游形式关注的焦点在于进入自然环境旅行、欣赏、探索、感受,目的是在享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清新、舒畅、愉悦的氛围。同时,生态旅游也更加注重对自然环境的学习、认知、探索,更加主动积极地接受相关教育,期望以此陶冶情操、提高健康水平等。

而生态旅游的另一个内涵“旅游”,则是指与生态旅游相关的一切因素、行为等能够实现良性互动、良性循环。具体来说就是生态旅游从业者、参与者(游客)、旅游目的地的居民等有关各方都会以各自特有的方式进行环境保护,或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的内涵就是环境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彼此兼顾、无所偏废,双方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这不仅是生态旅游不同于其他旅游形式的基本内涵,也是其兼具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还是生态旅游能够迅速受到行业内外广泛认同与接受的科学价值与意义所在。

(二)主要特点

不同地区开展生态旅游时立足于当地自然环境特色、地理优势、人文精神等排他性要素,因而具有极为突出的地方性、个性化。但从整体来看,生态旅游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共性特点,即小型化、负责任、体验式等。

1.生态旅游的小型化特点

生态旅游的小型化是指景区的合理限流,也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将游客人数控制在景区可以承受的数量范围以内,具体措施是一方面完善景区服务,如增加停车场容量,增加服务网点数量,增加景区接待能力,另一方面运用大数据技术预测游客人数,运用网络技术提升网络售票比例,在售票中心、景点网店、旅行社、客运站等各个关键节点控制景区门票销量、景点游客数量。

这些措施的实施,科学、适度、理性的控制实现特定区域内生态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充分保护,避免重蹈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破坏、生态损毁等恶性事件的覆辙。另一方面,小型化也有助于提高游客的良好体验,实现适量游客与区域优质生态旅游资源之间的合理匹配。传统旅游模式下,人山人海的风景区、摩肩接踵的旅游点早已成为游客诟病的焦点。正是由于很长时间里深受传统旅游模式的困扰,当生态旅游这一新兴业态出现后,众多游客迅速改变旅游策略,纷纷投入生态旅游阵营,从而成就了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生态旅游的负责任特点

所谓负责任就是生态旅游业态中相关各方都要担负起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自然资源的责任,也要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贡献一已之力、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这些责任意识和负责行为不仅有助于自然环境生态健康有序的发展,保持生态旅游中核心要素的持续性与成长性,同时高度的责任感也是对生态旅游产业本身的内在驱动力,推动这一新兴产业模式保持旺盛生命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3.生态旅游的体验式特点

生态旅游的体验式特点则是指生态旅游发展是与游客深度参与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过程。旅游者不能仅仅是旁观者,也不会极其被动地受到生态旅游行为的影响,而是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投入生态旅游产业的各种活动与进程之中。这种体验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感知,是对相对陌生的大自然的探索与学习,也是在体验非人为干预的环境因素的自然美、生态美,进而促使旅游活动的参与者更加热爱环境、自然、生态。而这些体验的过程同样是对自然环境、生态要素的保护。


二、生态旅游发展及其经济效益应达到的基本目的


生态旅游发展产生的经济效益应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一)经济目的

经济是基础,文化是上层建筑。开展生态旅游并期待以此获得更多经济效益最初的目的就是经济目的。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曾在世界生态旅游峰会上指出,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少三个迫在眉睫的重大使命,首先就是经济层面的使命。发展生态旅游这一新兴产业本就是解决区域贫困问题的创新举措,旨在进一步激发地区经济活力,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减少贫困问题的发生或延续。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着自然环境状态好,然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的矛盾与冲突。不少偏远乡村、山区的民众守着绿水青山挣扎在贫困线上。也正是这种“捧着金饭碗要饭”的不利局面迫使地方政府必须加快生态旅游发展和提升经济效益的脚步。

以江苏省镇江市世业洲为例。这个曾经非常贫困的小孤岛,岛民过着传统的以捕鱼、农耕为主的生活方式,年均收入仅仅五千元上下,勉强维持基本生存。自从2005年纵跨南北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将世业洲与外界相连,紧接着镇江市政府大力支持建设与开发,该岛开始尝试生态旅游发展新模式,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是集“生态、休闲、度假、运动”为一体,满足现代乡村度假、休闲体验、特色美食为一体的知名乡村生态旅游区。与此同时岛民的生活得到质的飞跃。

由此可见,发展生态旅游、提升经济效益最首要的目标就是发展经济、夯实区域经济基础,由更加扎实的经济基础、更加雄厚的经济实力全面提升区域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这不仅是新时期脱贫攻坚战斗最核心的目标,也是为了实现全民小康生活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之一。

(二)环境目的

与达到经济目的同时存在的还有环境目的。生态旅游的生态性置于旅游业态之前,说明生态因素、环境因素是生态旅游发展及其经济效益提升至关重要的焦点组成,也是大力拓展生态旅游产业、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必须实现的环境目标。

无论是保护环境、修复曾经被破坏的自然生态还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各种保护性措施、发展性策略都需要有相对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支撑,缺乏经济基础、足够经济资源投入的保护或修复都只能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事实上,西方国家生态旅游产业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一个根本性前提就是其经济水平发展到足够高度后,拥有了强大经济实力与相对充裕的资金与资源的各类主体才有意识和能力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兴盛。

国内许多地方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同样具有相似的规律和轨迹。仍以世业洲为例。当地自从开始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后,随着岛民收入持续增加,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切身感受促使着岛民和当地政府迅速投入到修复和维护生态环境的现实行动之中。包括保护自然湿地和改善人文生态在内,岛上的自然环境修复与保护逐渐与生态旅游活动形成了良性互动,双方彼此扶助、共同发展,成为新时期以生态旅游推动环境保护的范例。这也是以发展生态旅游达到环境保护目的的典型表现之一。

(三)社会目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很大程度上,解决就业问题既是脱贫攻坚的核心,也是让每个人拥有通过劳动获得自身发展机会的最主要手段,还是维持社会全面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大量社会贫困人口广泛分布在相对偏远的乡村、山区、牧区,虽然身处自然环境优良的生态氛围中,却由于缺乏产业项目、资金投入等支持而长期陷于贫困的泥潭。另一方面,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最需要劳动力人口的综合性产业,发展旅游业往往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共同进步。而生态旅游业恰恰是最能够就近解决地方贫困人口就业问题的绿色产业、循环经济模式。

首先,这些守着绿水青山的本地劳动人口可以成为生态旅游业的直接从业者,正如世业洲的岛民纷纷投入从事生态旅游活动。利用自有土地、房屋及各种资源就近成为生态旅游产业从业者不仅解决了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迅速增加其经济收入,进而摆脱贫困的困扰。其次,更多贫困人口能够通过从事与生态旅游产业相关的行业与产业实现就业、摆脱贫困。包括生态旅游业中的餐饮、住宿、交通、产品生产、设施设备制造等都能够以相对间接的路径增加就业岗位。再次,对于身处其中的贫困人口而言,依托生态旅游业实现就业和致富的现实经验将促使其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成为自然生态的保护者、管理者。显然,这种观念和行为上的改变将最终实现环境、产业与人的合作共赢。


三、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常见问题


尽管发展生态旅游是一件利好的举措,但各地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出现偏差,常见的问题有以下三个:

(一)个性化、针对性相对不足

虽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迅猛、成效显著,然而各地实际发展水平却存在明显的参差不齐问题。部分地区先行先试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品牌效应,给本地产业发展及经济效益增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范式。而这些成功的范例也促使其余地方纷纷跟进、效仿。然而不同地区无论经济基础、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等千差万别,即便可以在战略方向上模仿成功案例,然而具体到实施细节层面却仍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现实中恰恰存在盲目模仿、照搬照抄的缺陷,个性化、针对性相对不足也是不少地方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频繁出现的问题。

究其根源,这些盲目性其实是管理者或从业者在管理理念层面仍然存在粗放、简单、随意等短板所致。部分地方的主管单位也对本地生态旅游资源、条件、要素等缺乏全面细致的分析研判,只是凭着冲动或热情盲目上马,最后的结果却是东施效颦般不伦不类。而这些面目模糊、千篇一律的产品或服务必然大幅降低旅游者的兴趣。这也是部分地方生态旅游产业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标准认证难度大

任何产业的兴旺发达都需要经过足够的规模化发展。而要实现规模化则离不开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只有基于严格统一的标准执行才能促进行业与产业快速实现系统性与规范化,进而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实现规模效应。然而生态旅游产业在我国起步时间晚、发展历程短,不仅经验相对匮乏,且行业标准制定更为滞后,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标准认证难度大。

首先,国内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性极大,环境因素决定了各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在共性之外具有更多且更为显著的个性特色。加之各地为了突出本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唯一性和稀缺性而不惜独辟蹊径,造成区域生态旅游发展越来越多元化,形式与内容如百花齐放。这势必给统一标准造成无与伦比的困难和阻碍。

其次,当前在国际上通行的有关标准本就来源于西方国家的历史经验和发展目的,与我国实际情况相去甚远。倘若缺乏实事求是原则简单照搬,势必出现国际标准在国内水土不服的情况,对于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将造成难以预估的负面影响。

(三)教育引导力度有限

客观上看,我国各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效益增长更多考虑到了经济与环境因素,也就是在相对客观的物质层面较为重视,然而对于更加主观的精神因素层面仍然存在不小的空白与盲区。具体来说就是教育引导力度有限,对于行业从业者、旅游者、目的地居民等缺少相应的系统性教育。

目前涉及到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系统知识的教育一般会零散存在于更加具体的行业实践活动中,也就是在各种实务行为、服务活动中碎片化开展生态保护知识的教育或普及。但这种局部性、分散化的教育显然极为粗浅、初级、简单,很难帮助身处其中的人形成更加概括、富于逻辑的系统性感受和认知体验。而这也是当前许多地方生态旅游相对欠缺教育意义、与泛化的大众旅游缺乏明显界线的重要原因所在。


四、生态旅游与经济效益均衡发展的优化措施


(一)强化制度供给,完善法律保障

新的历史时期中,要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其关键不仅在于保持科学、适度、合理的均衡性,更要强化制度供给,完善法律保障,要基于制度和法律的刚性与权威帮助相关人员形成规则意识,提升对环境保护、生态健康的敬畏。

一方面,有关单位应当尽快结合既有法律中涉及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内容加以总结和提炼,使之更加适应生态旅游产业的实际操作,充分突出法律的专业性、针对性、严谨和权威。另一方面,各地方政府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和现有法律法规等加快出台有关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政策指导、意见建议。可以通过先试点再扩展的方式逐步积累经验。

另一方面,我们推荐有资源条件的地方也可以与专业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等积极合作,充分探讨当前地区生态旅游发展及其经济效益提升过程中的各种法律或制度漏洞,再结合专业机构与人员的建议出台地方性法规以规范行业行为等。

(二)突出地方特色、夯实文化基础

要避免地区生态旅游产业出现千人一面的问题,突出地方特色、夯实文化基础至关重要。这是由于地方民俗民间文化最具排他性和独特性。而长期积淀形成的地方文化不仅具有鲜明的人类社会性,而且往往与本地自然环境和生态因素息息相关,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典范。

比如世业洲的生态旅游产业规划就是“生态、休闲、度假、运动”,以与水的关系最为紧密的“岛”为原形布置旅游度假区的主要功能区,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这个主题,不断加深对世业洲的印象。另外因其拥有独特的长江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非常开阔,非常适合发展大型现代娱乐观光项目,一年两次的长江国际音乐节,自创办5年来,通过与迷笛、草莓、中演、韩国SM演艺集团等国内外顶级品牌机构合作,已经形成了世业洲独特的文创产业模式,使生态旅游烙上了鲜明的地方文化印记。

(三)紧抓政策机遇,构建融合机制

绿色低碳环保与可持续优势使生态旅游产业成为当前最具政策红利的行业。而紧抓政策机遇,构建融合机制也成为新时期生态旅游与经济效益均衡发展的又一重要优化措施。

作为“镇江旅游业”的组成部分,世业洲充分利用政策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农、渔、旅产业融合发展机制。这不仅帮助当地岛民实现了脱贫致富,使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及经济效益等都实现了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五、结语


生态旅游发展及其经济效益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这是普通大众早已具备的基本共识。作为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后产生的新兴业态,生态旅游发展对于经济效益的拉动有目共睹。这也是国内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速度极其迅速,形成较为典型的后来居上特色的重要原因。然而,生态旅游发展与其经济效益之间又存在十分微妙的临界点问题。也就是当生态旅游开发超越某个临界点之后,此二者之间反而会出现反向作用、逆发展的趋势。由此可见,生态旅游发展及其经济效益之间其实需要严格掌控均衡问题。也就是说,只有时刻关注生态旅游产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防止为了经济效益过度开发破坏环境,生态旅游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切实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准则。


文章来源:吴玮.生态旅游发展及其经济效益探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1(10):13-1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旅游论坛

期刊名称:旅游论坛

期刊人气:172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

主办单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出版地方:广西

专业分类:文化

国际刊号:1674-3784

国内刊号:45-1363/K

邮发代号:48-139

创刊时间:198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