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中国国际贸易发展:阶段、趋势和提升对策

  2024-04-1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对外贸易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沿革,总结出对外贸易依次历经了启航、深化、国际化、调整、提质五个阶段的发展历程。接着,立足于当前百年变局下我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国内外复杂情势,提出我国对外贸易未来应持续从需求端、供给端和连接端共同发力,通过不断扩大内需,拓展多元化外需市场,深化供给侧结构,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重视国际物流系统的建设等方法来全面提升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水平。

  • 关键词:
  • 发展阶段
  • 对外贸易
  • 改革开放
  • 未来趋势
  • 贸易结构
  • 加入收藏

一、引言


纵观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实现了从发展滞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蜕变,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追根溯源,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整体上走出了一条以量促改、不断开放的道路。在取得贸易规模日臻扩大、贸易伙伴数量持续增加、贸易结构逐步优化、贸易政策切实有效等巨大成绩的同时,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深刻影响着对外贸易的走向,也对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站在对外贸易新台阶上,过去主要依靠低技术要素的发展模式不再适应新时代对外贸易的发展要求,而高质量发展成为引领对外贸易发展的主旋律。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文以各阶段发展背景及主要发展政策为抓手,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阶段,展望了对外贸易未来发展趋势,对促进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主要发展阶段


1.对外贸易启航阶段:1978—1991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跨出迈向全球化浪潮的步伐,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从此步入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轨道。在此期间,中国对外贸易做出的主要变革有:第一,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管理体制转变为下放经营权、管理权,调动地方政府和微观企业服务和开展对外贸易积极性的管理体制。第二,推行代理制度和出口承包责任制,解决收购制带来的竞争不平等现象,促使企业自负盈亏经营,加强主体意识。第三,实施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相结合的贸易战略。一方面通过吸引外商投资、出口退税、关税等政策措施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另一方面采用贸易保护工具,如关税、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等维护国内幼稚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通过以国家管理下的简政放权、出口导向为主旋律的改革,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货物进出口规模快速增长,1991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356.3亿美元,是1978年的6.6倍,年均增长率为15.6%①,其中,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和位次显著上升,1991年排名第13位,比1978年上升11位②。

2.对外贸易深化阶段:1992—2000年

1992年,“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党的十四大被明确提出,代表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将在这一阶段得到深化和加速。经过第一阶段的初步探索,这一阶段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外贸管理制度框架进而完善外贸宏观管理体系。在立法方面,1994年第一部与对外贸易相关较为完善的法律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在保障对外贸易经营者合法权益、维护外贸市场公平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该法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方面,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由双轨制转变为并轨制,计划和市场双重管理的制度被取代,原汇率政策大幅简化,加强了中央运用汇率体系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在对外开放格局方面,1992年之前,开放的地区傍着江海实现从点到区的纵向开放,1992年之后,开放的区域向内陆城市延伸,而且开放地区的发展计划和特点不尽相同,开放的范围也从制造业向服务业扩展。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为下一阶段参与国际多边贸易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阶段,货物进出口总额持续高速增长,1992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1655.3亿美元,2000年为4743.0亿美元,9年时间增长186.53%;此外,服务贸易出口与进口速度增加,出口总额在1992年突破100亿美元,2000年达到150亿美元③。

3.对外贸易国际化阶段:2001—2007年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这是我国外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宽度与深度在得到延伸的同时,我国对外贸易的管理制度框架也不断与WTO规则接轨。第一,为了提高外贸政策的透明度,清理并修正了中央和地方颁布的涉外法律法规、暂行条例等,一些维护贸易公平竞争的条例依照WTO规则得到修订,有力防范了倾销、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的使用。第二,切实履行入世承诺,货物和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我国关税水平持续降低,在2007年完成了入世时关税水平9.8%的承诺;与此同时,服务领域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2007年中国服务领域开放接近120个分部门,货物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的程度大幅提升。第三,依照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我国涉贸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得到进一步修正。例如,2001年《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保障了外国人享有与TRIPS协定相关的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

在这七年间,我国贸易伙伴朋友圈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以亚洲、欧洲、北美洲为主,而且非洲、拉丁美洲进出口商品总值不断扩大。此外,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由2001年的38.05%上升到2007年的61.80%,更是在2006年达到64.24%,深入融入世界经贸活动④。

4.对外贸易调整阶段:2008—2011年

2008年,由美国房地产危机引起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外需疲软对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较大范围的负面冲击。自2008年11月以来,中国出口额连续7个月大幅减少,致使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减少了16.27%,其中,出口总额下降18.29%,进口总额下降13.72%,这是2001年以来对外贸易货物进出口规模首次出现下降,外贸企业遭遇生存危机,失业人数增多。作为中国第一与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和欧洲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者信心在这场金融危机中遭受严重打击,我国外贸企业订单锐减,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工资水平随之下跌,入不敷出的部分企业宣布破产,失业人数急剧增多。为了妥善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此阶段我国采取的对外贸易措施导向为扩大出口。具体而言,扩大融资渠道缓解外贸企业资金短缺的根本问题;加强海关通关服务的能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采用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给外贸企业出口竞争力带来的不利影响等。事实证明,这些政策和措施对恢复对外贸易正常运转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200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出现跌幅之后,我国货物进出口在2010年实现33.90%的增长率,并持续增长。

5.对外贸易提质阶段:2012年至今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2012年肩负起历史重任,在国际和国内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也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在多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但也要看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低成本优势日益消失,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价格上涨。国内如今正面临创新能力欠缺、低技术含量产业产能过剩的困局;此外,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外贸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重点是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增强整体效益,达到互利共赢,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2013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基于“五通”原则,成为由中国主导的国际新型经贸合作模式,在为沿线合作国家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助力我国中西部企业走出国门。数据显示,2022年5月,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到约11.8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我国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承担先行先试的责任,结合不同的区位优势,在优化营商环境、金融制度创新、简政放权等领域探索更高层次的贸易开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作为全球最大、最具发展前景的自贸协定,我国于2020年正式签署该协定,将进一步扩大我国外贸市场,以不断加强我国供应链、产业链应对风险的能力。


三、未来发展趋势和提升对策


在国内居民消费不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国外贸易争端和摩擦日益增多、新冠疫情阻碍全球供应链正常运转等诸多困难出现的背景下,党中央高瞻远瞩,于2020年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对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在国外市场动荡加剧、风险增大的情况下,发展国内大循环有利于降低我国外贸依存度,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RCEP等区域合作关系的开展,不仅可以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政策效应,还有助于提高我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因此,新发展格局会对我国对外贸易未来发展趋势产生重要且深刻的影响。未来,立足新发展格局,我国对外贸易可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拓展。

1.需求端:扩大内需,拓展外需市场多元化

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且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是世界上最大和最有发展前景的消费市场,增长空间巨大。因此,消费作为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坚持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扩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在乡村振兴助力解决农村收入来源单一、不稳定的基础上,仍需保障政府对乡村建设的财政支出力度,有助于扩大购买力和购买意愿较高的人群数量,为畅通国内循环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扎实推进RCEP、“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发展互利共赢和长期的双多边经贸合作。一方面,在与RCEP其他14国开展经贸往来的过程中,还需因地制宜挖掘更多的消费需求,不断加固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出口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灵活出口的变通能力;另一方面,借助“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发展背景,根据沿线国家不同农产品的消费特点,促使农产品出口品牌化,并扩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

2.供给端:深化供给侧结构,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在居民消费升级、劳动力数量红利日渐消失的背景下,推动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转型,离不开供给侧的结构重塑与优化。在国内循环中,以市场竞争为主要力量,政府相关政策为压力,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企业,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加强创新在推动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在国际循环中,持续引进核心技术和装备并引领外资合理进入新兴和高技术产业,通过反复的消化与吸收提高商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此同时,注重培育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等新的竞争优势,充分发挥外贸新业态的增长活力。例如,跨境电商通过互联网传递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跨越传统贸易时间和空间上的阻碍,有效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未来,随着跨境电商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商业模式将会突破以B2B、B2C为主导的较为单一的模式,更好地满足买卖双方的需求。

3.连接端:重视国际物流系统的建设

国际物流通过海陆空三种运输方式及不同运输方式的组合实现货物跨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物理移动,是开展国际贸易必不可少的重要驱动力。近两年,海运和空运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港口停工、航空价格上涨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而陆上国际物流中欧班列以快速高效且成本低廉、运输过程中接触少、通达性强等特点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中欧班列在2020年达到1.24万列总载货量113.5万标准箱,综合重箱率达到98.4%,具有稳妥的外部环境抗击能力。因此,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高水平开放进程的加快,具有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加快市场反应速度等优势的新型国际物流系统将会成为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建设领域。一是注重提高国际物流规则制定的话语权,积极主动参与海陆空国际物流法律法规的制定,提高应对国际物流纠纷的能力;二是加强国际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强化国际物流节点,如口岸、港口等的管理能力,拓宽社会经济功能;三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持续提高中欧班列、集装箱运输与其他运输的衔接能力,促进供应链稳定安全发展。


四、结语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在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下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正式迈出以出口为导向的步伐;经过初步的探索,完善对外贸易宏观管理制度成为1992—2000年的重心;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入WTO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2008—2011年,经过一系列以扩大出口为导向的措施,有效缓冲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的韧性;新时代我国对外贸易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围绕高质量发展,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我国对外贸易仍要从供需两端及国际物流建设方面共同发力,具体从积极扩大内需、拓展多元化外需市场、深化供给侧结构、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强化国际物流系统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蓝春汛,周升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演变特征及趋势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59-161.

[2]盛斌,钱学锋,黄玖立,等.入世十年转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国际经济评论,2011(5):84-101,4.

[3]郭湖斌,邹仲海,徐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J].企业经济,2021(6):51-60.

[4]余振,王净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6-47.

[5]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1.8万亿美元[EB/OL].(2022-06-29)[2022-07-17].

[6]江小涓,孟丽君.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与更高水平双循环——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管理世界,2021(1):1-19.

[7]徐紫嫣,夏杰长,袁航.中欧班列建设的成效、问题与对策建议[J].国际贸易,2021(9):45-51,88.


文章来源:张景,李颜.中国国际贸易发展:阶段、趋势和提升对策[J].商场现代化,2024(08):61-63.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商场现代化

期刊名称:商场现代化

期刊人气:174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商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6-3102

国内刊号:11-3518/TS

邮发代号:2-398

创刊时间:1972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