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振兴:科学内涵、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

  2024-01-15    1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城乡收入不均衡、不充分问题的主要手段,也是促进共同繁荣的必然要求。基于此,笔者分析了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发现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乡村振兴面临着收入分配失衡、“三农”短板亟待补齐、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健全等现实挑战,并提出了坚持党对乡村振兴的集中统一领导、全方位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等推动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以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挖掘农民发展潜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 关键词:
  • 乡村振兴
  • 共同富裕
  • 现实挑战
  • 科学内涵
  • 路径选择
  • 加入收藏

1、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


1.1 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概念界定与内涵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主要的特征,从新时代的现实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为指导,将我国社会矛盾的演化过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大背景相结合,有利于准确地认识“共同富裕”的定义与内涵。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作了一系列论述,新时代背景下的“共同富裕”是一个有机整体,应辩证地、动态地看待。

1)在实践主体方面,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践主体是全体人民。新时期人民的勤劳、创新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强大来源,共同富裕不能靠等,而应该依靠每个人的力量,共同奋斗、共同创新,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注入无穷无尽的活力。随着地区、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足或不充分,说明人们在物质生活上还没有富足,更别提精神生活了;从发展不平衡到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反映出社会各领域、各区域物质与精神财富的脱节,只有真正解决该矛盾,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2)在实现路径方面,要坚持“高质量发展”“统筹协调发展”,才能真正走好新时期“共同富裕”之路。一是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前提,先解决怎样把“饼”做大,然后再解决如何分配这块“饼”的问题;二是要把初次、二次和三次分配协调好。

3)在实现目标方面,新时期的共同富裕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各群体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在新时代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先实现人的整体发展,满足人民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双需求。

1.2 新时代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

“乡村振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党全国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决定。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完成既有数量指标又有质量指标。共同富裕并非一个新概念,它是十八大给中国带来的一个重要启迪,也是党的十九大再一次着重强调的美好理念。意味着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起点,推动共同富裕再上新台阶。为了实现乡村振兴,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把握好乡村振兴的方向与脉搏,具体包括六个方面:

1)从主体来看,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所有的农民都是振兴农村的主体。“三农”问题是以全体农民为中心的,要使“三农”工作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就必须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同时,要使“乡村振兴”理念在农民心中生根发芽,使他们共享乡村振兴的硕果。

2)从动态层次来看,“乡村振兴”的驱动力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驱动力是“农民脱贫”。乡村振兴不仅仅是需要恢复经济那么简单,它还意味着更大范围、更深远的社会变革。因此,需要不断地激发农民的内在潜力,为乡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从内容来看,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振兴需要完成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这五个方面的全面振兴。工业、文化、生态的复苏可以满足农民不断增加的物质、精神和生态需求,而人才是振兴三者的必要条件。另外,“五方面”的综合振兴,可为物质、文化、生态、人才的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推进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

4)从途径来看,要想真正实现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就必须构建一套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让所有人都能分享到发展成果。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的途径:一是要以“高质量的乡村振兴”为主线,推动乡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二是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让农民的收入可以持续地、稳定地增长。

5)从过程来看,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乡村振兴应是一项长期的、具有长远意义的规划。“三农”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艰巨的任务,想要在短期内就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同时,由于每个地区的发展基础都不一样,地方上的资源也不一样,所以共同富裕可对地方的乡村振兴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6)从目标来看,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而这一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农民的综合素质,所以要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要先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综上,乡村振兴工作是要以整体、协调的方式从各个层面逐步推进的,需要各方凝聚形成合力,以实现共同富裕。


2、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挑战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乡村振兴一直非常重视,在新的历史时期,更是将“乡村振兴”摆到一个重要的战略位置,并为此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失衡、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健全等。

2.1 乡村发展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生活的需要

新时期,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中国经济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高水平”转变,人民的生活也逐渐步入小康水平,更加追求高品质的幸福生活。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与“有没有”相比,广大农民更注重“好不好”,期待同样的发展机会、共享发展成果和改善生活品质,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挑战也更加艰巨[1]。

当前,在农村建设中,“一刀切”“面子工程”等问题频频发生,有的地方还存在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这既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影响了农村建设的质量,对我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制约农民综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阻碍。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需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助推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类需要、解决人类问题、关注人类发展为中心,是人类现代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2]。因此在制定政策时,要更多地关注人民的整体发展,要考虑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将共同富裕放在更显著的位置;要紧紧围绕农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深层次民生需求这一核心,制定适应群众需要的政策与措施。

2.2“三农”短板亟待补齐

“四化”能不能做到,就要看工农之间的差距有没有缩小,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都与此有关联。虽然“三农”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工农根基还不牢固,乡村建设还不充分,在实现全面振兴、共同繁荣的过程中,乡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农村产业大而弱、结构不合理、供给短缺是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这是我国农村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市场竞争力不强,基础薄弱,还没有建立起现代工业系统,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日趋落后,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求。

2)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总体偏低,核心技术匮乏,数字信息技术在乡村各行业的应用非常有限,农产品的深度加工水平较低,尚未建立起一个完备的农业产业链,造成了乡村产业增值不高、优质农产品匮乏的局面。

3)农业产业和农村建设的投入不足。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的农业投资形式较为单一、投资和保证机制还不够完善。

4)我国企业在向现代生产经营模式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模式还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了新型经营主体对农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此外,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尚未完全实现,数字信息技术的运用受限,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优质农产品稀缺[3]。

5)在我国农村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极其普遍,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大部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6)农村基层治理工作成效不明显。一些地区的基层干部管理能力不够,业务技能不熟练,造成农村开发与建设的资源利用率低,乡村建设进度缓慢。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着高素质人才匮乏等新问题。所以,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的薄弱环节,凝心聚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关键保障,但现代农业要想快速发展,就需要加大对农村基建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随着国家在农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公共服务方面的投资不断增加,以及农业农村发展战略的不断优化,农村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还不平衡。在我国许多偏远落后的地区,农村的公路交通、网络通信及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建设不全,设备使用率低下,不符合目前以促进共同繁荣为目的的发展目标。同时,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在就业服务、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社会养老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从供需两个方面来看待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从需求侧看,在满足农民物质需求的同时,应注重农民的精神生活需求,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农村生产,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在供给层次上,需从“利益分享”“五位一体”“全面推进乡村建设”三个方面完善乡村的文化健康与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城乡之间的鸿沟,推动乡村经济与社会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3、共同富裕目标下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农村,因此必须增强信心,着眼大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农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城市与农村的差异逐渐缩小,农民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3.1 坚持党对乡村振兴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血脉根基,落实“从严治村”理念、“党管村”方针,是推进农村工作和乡村振兴的基本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和人民群众的中间枢纽,是执行党中央重大政策的重要保证。想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作用,就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党支部要把贫弱村庄的格局打开,而相对富裕的村庄要在现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4]。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用扎实的党建工作推进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要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以最真诚的态度为人民服务,促进农村发展。要以“精准扶贫”为契机,健全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责任制,要充分贯彻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党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毛泽东同志曾经深刻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5]因此,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提高基层干部的责任感和政治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三农”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此外,既要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又要提高其实践能力,还要把领导队伍建设好,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坚持以农村为基础,真正地为农民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乡村振兴。

3.2 全方位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要实现“乡村振兴”,首先要解放农民的思想,因此需要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四化”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同时产生了诸多问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收入下降等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制约乡村发展的各种体制障碍,真正做到“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全面深化农村领域改革。第一,“放管服”改革不能只依靠行政机制,还需要注重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为了避免出现“一刀切”“千村一面”的现象,必须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等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改革的作用,为农村的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好的环境[6]。第二,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引导农户理性消费,完善市场环境,保护农民消费权利,推动国内需求体系的构建。第三,要发挥公有制的作用,加大扶贫力度,为劳动者创造财富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物质条件,要先把这块“蛋糕”做大,再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地分配,以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要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要,对现行工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完善,并不断提高劳动者创造财富的能力,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劳动进步带给他们的实惠[7]。第四,完善农村就业体系,促进农民增收。政府应降低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准入门槛,精简相关的审批手续,但同时也需规范管理,通过理论指导、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自立能力。加快“以工代赈”的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各类就业岗位的产生,增加贫困人口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3.3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聚焦缩小城乡差距,稳步实现共同繁荣。从长远来看,需坚持走“统筹城乡”之路,建立健全的统筹城乡发展体制和政策,以推进城乡协同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合理分配,实现乡村振兴。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通过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全社会共享发展成果,逐渐实现共同富裕[8]。毛泽东同志指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9]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桎梏,推动城乡一体化,稳步推进农村建设与发展,逐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使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生活条件。

1)“三农”问题的根本性解决可以提升“三农”物资供给的质量与水平,并进一步加快高标准农田等基本水利设施的建设速度。通过建设大型水利工程,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的收集与处置能力,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0]。加快建设农村要素市场,改变现有的多种资源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模式,消除妨碍城乡资源平等交流、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推动产品、管理、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通,推动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

2)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合理配置,把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倾斜,解决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为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强化乡村的文化教育与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和职业素质,创造有利于农民自我发展的条件,改善农村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加强基层卫生组织建设,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农村卫生服务平台,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增强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政府在乡村振兴中的组织、协调和引导作用,推进“互联网+”的扩展与延伸,以数字化为手段,实现农村公共服务的数字化赋能,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的潜能,最终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唐仁健.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J].农村工作通讯,2021(20):7-10.

[2]左停,刘路平.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乡村振兴[J].贵州社会科学,2022(2):153-159.

[3]刘妮雅.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问题解决新路径探索[J].农业经济,2021(12):38-39.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陈明星.“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及其应对[J].中州学刊,2020(4):49-55.

[7]鲁品越.习近平关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方法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1):48-58+163-164.

[8]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0.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N].人民日报,2022-04-27(1).


文章来源:项绍华.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乡村振兴:科学内涵、现实挑战与路径选择[J].南方农机,2024,55(02):115-11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农业经济

期刊名称:农业经济

期刊人气:112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

主办单位: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

出版地方:辽宁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1-6139

国内刊号:21-1016/F

邮发代号:8-152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