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糖尿病患者积极心理学领域研究进展

  2022-05-24    22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2型糖尿病是我国目前严重威胁老年人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人们对生命品质问题的关注度提高,对身心健康也有了全新的认知,糖尿病积极心理学的有关研究也开始成为了重点探讨内容,文章主要对2型糖尿病人群从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入手,以对当前状况的探讨、相关原因研究以及干预方面探讨,系统总结了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状况,为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身心健康发展,改善患者的生命品质,为糖尿病患者构建完整的心理护理理论与方法提供借鉴。

  • 关键词:
  • 2型糖尿病
  • 慢性疾病
  • 生命品质
  • 积极心理学
  • 身心健康
  • 加入收藏

糖尿病作为一类由遗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缓慢代谢型疾病,已成为我国继心血管病和癌症发病率之后的第3大常见非感染性疾患。目前中国是糖尿病发生率最高的国家,而且有向低龄化快速发展的势态。由于糖尿病是一项终生疾病,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情较为复杂,使患者长期承受着心理压力,极易形成忧虑压抑等不良心理,进而影响主观幸福感水平、生活质量、和血糖控制[1]。积极心理干预作为一种临床新兴护理干预方式,最早起源于20世纪的新型研究思维。积极心理学理论主张人应该以自身的力量和积极的勇气作为出发点,促使人使用一种积极心态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2]。目前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国内外的癌症患者报道较多,针对慢性病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国内外2型糖尿病患者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为今后构建2型糖尿病患者更完善的心理护理干预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1、积极心理学概述及研究现状


1.1 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由塞利格曼[3]开创的主张关注人类积极品德的一种心理学,它是一种通过探讨个体在发生不良事件时的心理变化来发现生活中内心深处潜存的、固有的、可发展的力量,运用这些力量对事件做出新的理解,进而重建生活态度,来引导人类走向幸福。在我国已经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负性心理反应[4]。积极心理品质包含积极人格和积极情感两个方面,两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5],互相作用而形成稳定情感,促进参与者积极人格的形成。积极人格同样能够使参与者获得更丰富的积极情感,彼此循环,进而推动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1.2 糖尿病患者积极心理因素整体的研究现状

国外已有不少对积极心理作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研究,重点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促进行为改善,探讨积极心态的影响原因。且多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行为认知,以及血糖水平等为研究目的;但我国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都集中于分析和恶性肿瘤有关的心理因素,如胃肠道、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和横断面研究中的积极的心理因素,而纵向研究和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少见。

1.3 积极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生命质量的影响

现如今人们对幸福的追求越来越高,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预后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对糖尿病患者积极心理学护理干预应运而生。蓝艳等[6]对6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患者实施了积极心理学基础上的护理干预,并对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活动照顾量表(SDSCA),以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进行对比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抑郁水平,保持向上心理,提高自我照顾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使血糖控制在较为理想水平。初玉梅等[7]将积极心理暗示和常规护理相结合,发现多种模式的护理干预可以更加有效的降低IL-1β外周炎性因子,对血糖的控制有着明显正性作用。这启示临床护理应融合多元化、综合性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策略。


2、糖尿病患者积极心理因素及现状分析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追求“活得好”,糖尿病患者也对日常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加上科学技术进步带动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的关注除了日常生活中血糖控制水平以外,更重要的是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问题。而积极心理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有着明显的关联。帮助患者提升积极情绪的水平,有助于缓解负性情绪产生的不良影响[8]。

2.1 主观幸福感

是一个人根据他或她自身的生存水准和自身的感觉对生活品质的评估。它包含三种基本方面:生命满意度、正面心理情感和消沉心情,包含个人的经济社会发展、身体健康、人际交往、生活事件、文化差异和性格6个条目[9]。2型糖尿患者由于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复杂,同时还要通过自身严格的饮食、运动等管理来维持血糖值,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愤怒等情绪,若不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加之社会忽视,容易造成主观幸福感低下。乔姗姗等[10]通过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病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程度较低。司蕾[11]通过研究发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升主观幸福感,调节情绪,减轻压力,缓解不良情绪。

2.2 正性情绪

又称积极情绪,是指个体在受到体外事件影响时,为满足个体需要而引发的愉悦的心理感受。或是在完成自己设定的任务、取得进步或得到了他人赞扬所产生的正向感受[12]。丁庆彬等[13]的研究表明,中青年2型住院糖尿病患者存在焦虑情绪,普遍压力较大。积极情绪与患者自我管理程度呈正相关,当积极情绪水平越高时,患者对饮食、锻炼、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的自我管理越严格。积极情绪水平高的患者具有更大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能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向着乐观的方向进行主观评价,面对疾病的治愈充满希望,以乐观心态参与疾病的治疗,减少自我管理不良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利于调节血糖水平,延缓并发症的形成。建议在临床护理中应多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积极情绪。

2.3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在履行某种责任时展现的自信心、为完成某种目标做出某种行为的自信程度,是影响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和健康结局水平的重要社会心理因素之一。杨星等[14]通过调查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得分率最高的条目是遵嘱服药,其原因是通过服药控制血糖的结果最为有效、明显,所以患者对于遵嘱服药这一行为的自信心最强。而饮食控制虽然也能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但患者想要坚持下去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与李冬静等[15]得出的结论一致。

2.4 心理韧性

起源于美国,最初主要针对青少年群体,近年来不断将成年人、老年人以及照顾者纳入到研究对象中来,心理韧性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时能够成功应对的程度,或是指个体在逆境中生存复原的能力,它是一个动态的心理品质。心理韧性高的群体可以在逆境或威胁环境体现出更好的适应能力。谢勇琼等[16]调查发现2型糖尿病足患者的心理韧性水平中等;罗丹等[17]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青少年患者通过改变心理韧性可以有效预测患者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质量。Hood等[18]利用小组干预形式对1型糖尿病患者开展积极心理面对,重塑认知结构,问题解决等训练,1年后患者糖尿病痛苦水平有明显下降。


3、关于糖尿病患者积极心理干预方案研究


3.1 认知行为疗法

主要是了解患者对自己,或对他人的不合理认知,或生活中事件的错误看法,并通过解读出现这种现象的因素,理清整件事情的思路,分析当事人出现矛盾的心理过程,有针对性的纠正错误的生活态度来改善心理健康。通过Li等[19]分析发现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提高其生活质量,但对其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并无明显改善。通过实验[20]表明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增强2型糖尿病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对抑郁焦虑情况及不良心理改善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同时改善由于焦虑抑郁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有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

3.2 积极情绪书写表达

积极情绪的书写记录成为一种新兴的积极心理干预疗法,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它是一种将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积极事件和正性的情绪体验通过书写的方式记录下来。Guo等[21]通过研究发现试验者利用回忆积极事件、记录感恩日记的方式可使试验者的幸福感在干预后6个月内稳定提升。这是由于参与者在记录感恩日记过程中,对每天发生的事件进行回忆和重新理解,体会生活中的有意义的事件并明确事件发生的原因,产生思想态度的转变,促进产生积极行为。

3.3 正念疗法

正念疗法是一种以当下的、此时此刻的、即时的主观感受作为核心,用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来接纳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包括疾病的治疗,进而提升慢性病人身体机能,促进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形成。在亚健康的群体中应用此方法可以减少慢性病的发病率,起到预防的作用。曾艳丽等[22]通过研究发现正念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和糖尿病相关疼痛。正念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性的辅助治疗,是改善糖尿病患者消极心理和情绪的有效途径。一项Meta分析[23]结果表示,正念疗法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心理痛苦水平,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效果仍然存在。


4、展望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糖尿病患者在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也开始成为了临床护理研究的热点,因为积极的思想往往能够消化不良情绪以及因不良事件所形成的负面心理压力。激发患者用积极的心灵动力,来改变由于疾病所产生的各类生理心理问题,从而改善他们的生命品质,稳定血糖水平。目前,积极心理领域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实践在其他国家相对成熟,而中国尚处在初步探索研究阶段。国外对2型糖尿病患者积极心理的研究多以横断面调查为主。纵向研究、干预措施和定性科学研究相对较少,尚未有很多研究成果。未来我国科学研究人员可以关注2型糖尿病患者的纵向调查结果和干预效果,并将定性科学研究与定量科学研究相结合。把两种方法融合后的方案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同时,在干预结果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两者对积极心理因素的作用机制,并分别探索两者的理论模型,为构建更完善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模型提供理论框架。


参考文献:

[1]司黄.心理针对性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面情绪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5):144-145.

[2]贾晓鑫,海英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构建家庭干预小组在中风康复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4):145-149.

[4]姜桐桐,史铁英.积极心理学在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6):1264-1267.

[6]蓝艳,刘文伟,周向荣,等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2):3683.3687.

[7]初玉梅,孙秀丽,旭,等积极心理暗示配合常规护理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水平及IL-1β等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223.

[8]丹,李明子积极心理品质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结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11(11):10-15.

[10]乔姗姗,美霞,李英琦.2型糖尿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20,37(4):386-389.

[11]司黃.心理针对性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负面情绪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5):144-145.

[13]丁庆彬,李艳双,唐任宏,等.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压力知觉对焦虑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2):204-209.

[14]杨安星,叶赞,朱静,等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效能现状及相关性[J].中国医药科学,2021,11(16):153-156.

[15]李冬静,邢凤梅,董春艳,等.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病人饮食自我管理行为的长期影响[J].护理研究,2020,34(5):897-899.

[16]谢勇琼,高金姣.自我效能、家庭关怀及应对方式对2型糖尿病足患者心理韧性水平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8,17(4):2-4.

[17]罗丹,徐晶晶,玉冰,等.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心理韧性与其身心状况的关系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3):306-311.


文章来源:张博书,陈梅.糖尿病患者积极心理学领域研究进展[J].中国疗养医学,2022,31(06):597-59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糖尿病新世界

期刊名称:糖尿病新世界

期刊人气:291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2-4062

国内刊号:11-5019/R

邮发代号:82-120

创刊时间:1998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