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国际舆论视角下的中国抗疫行动与公共外交研究

  2020-08-13    48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成为当前国际舆论场的焦点,中国多层面全力抗疫赢得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赞赏。与此同时,美西方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国际竞争考虑,对中国抗疫举措进行政治化、标签化和污名化,对中国国家形象造成一定冲击和影响。在这场“疫情舆论战”中,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为此,在深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础上,中国可促进多主体多领域全球合作,着力讲好抗击疫情的故事,在维护好国家形象的同时,引领国际社会携手合作抗疫。

  • 关键词:
  • 人类命运共同体
  • 全球合作
  • 公共外交
  • 国际舆论
  • 新冠肺炎疫情
  • 加入收藏

作为国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变化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各国各地区的应对举措与利弊得失频登世界主流媒体头版头条,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国际舆论高度聚焦的热点话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上下众志成城并积极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与此同时,国际舆论场的多元化与复杂性也带来了形形色色的“话语”博弈,特别是美西方部分主流媒体基于意识形态偏见,采用双重标准报道中国抗疫举措,甚至进行政治化、标签化和污名化,给中国全力阻击疫情带来一定压力与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继续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积极应对“疫情舆论战”,推进公共外交新发展。


1、中国多层面全力抗疫赢得正向舆论效果


2020年1月下旬以来,围绕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在国际涉华舆论同一层级话题中始终名列首位,成为一段时间以来影响中国国家形象和国际舆论环境的重要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政府和民间通力配合,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抗疫英雄及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成为展现中国国家形象与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当前,中国各层面的抗疫斗争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话题。

第一,称赞中国决心坚定、多措并举,拥有战胜疫情的能力和资源。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全国上下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齐心协力同疫情展开顽强斗争,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外方组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于2月24日在结束来华考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充分肯定中国防疫抗疫的工作举措与成效,引起国际舆论广泛关注。其中,艾尔沃德有关“世界尚未为抗击疫情做好准备”“中国推出可能是史上最具雄心、也是最灵活的防控举措”“中国采取最古老的传染病控制战略之一”等表述内容被外国主流媒体集中转引转载。中国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展现的坚定意志、采取的综合措施、付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稳定经济、调配资源和人员驰援等“非常举措”更是被国际舆论视为赢得这场抗疫战争的重要能力和资本。美国《外交》杂志刊发评论文章称,中国共产党拥有充足的手段和完备的机制,确保危机时期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资源。德国《世界报》援引贝塔斯曼基金会中国和亚太地区高级专家伯恩哈德·巴尔奇的观点指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强大制度保障,确保调动大量人力物力的措施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1]但同时,危机早期治理问题、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尚不完善以及应急储备不足等问题,也成为境外舆论关注焦点之一,国际舆论普遍将上述问题视为对一个国家治理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重大考验。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于4月17日订正当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此举是国际通行做法,及时回应了外方相关关切。世界卫生组织大流行病专家玛丽亚·范·科霍夫呼吁其他国家也对疫情造成的实际病亡人数进行订正。美联社指出,这一数据调整凸显中国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危机时,正在努力确保真实病亡人数统计准确。[2]

第二,赞赏中国上下一心、有条不紊,拥有战胜疫情的力量和韧性。3月24日,习近平在同波兰总统杜达通电话时强调:“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中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抗疫所展现出的斗争精神给外界留下深刻印象。

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应急工程建设者和后勤保障人员,成为国际舆论关注中国抗击疫情的又一视角。一批又一批“白衣战士”主动请缨奔赴疫区开展支援、快递小哥自发为群众提供生活补给、志愿者司机疏解通勤困境、建筑工人不分昼夜赶建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以及广大志愿者协助社区隔离防疫工作等,这场战疫中的“逆行英雄”成为外媒涉华报道中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国际组织和多国政要纷纷表示,“中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决心和韧性令人敬佩。”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文章表示,“中国国家总体运行有条不紊,民众组织水平很高,充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超强的组织动员能力。”[4]

与此同时,居家隔离群众、方舱医院观察治疗者的乐观坚强以及海内外华人华侨的精神风貌与积极捐助行动,也勾勒出疫情防控期间“中国人”的画像。国际舆论注意到,中国无数普通民众纷纷通过各种渠道向患者和为阻止病毒传播而不懈努力的人们鼓气加油。美国国防部前副部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总裁何慕理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中国政府应对措施积极有效,中国人民全力配合,令人赞赏。[5]

第三,关注中国内外兼修、团结协作,拥有合作抗疫的情怀和担当。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面临的一次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也是对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和各国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这已经成为国际舆论场的共识。随着疫情在全球呈现多点暴发和扩散态势,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抗击疫情成为当务之急。在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中国积极开展对外援助,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组织等不同层面的抗疫支援行动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总体看来,在国际层面,彰显中国负责任大国担当的舆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国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社会开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做法,为阻止疫情在全球蔓延作出贡献,获得国际机构和相关国际人士的充分肯定。二是中国向部分国家派出专业医疗队提供援助,捐赠大量医疗防护设备,展现大国担当的良好形象。这不仅给国外民众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一段时间内在海外社交媒体上出现“刷屏”现象。三是疫情暴发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国有企业在保证项目正常运转的同时,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制定相关预案,严格执行防控举措,严防向项目所在国输出病例。四是中国民营企业等向疫情国家捐赠急需的医疗物资及卫生防疫用品,推动“健康丝绸之路”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菲律宾金砖国家战略研究智库创始人赫尔曼·劳雷尔在菲律宾通讯社撰文指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性。开放合作模式有助于全球集中精力,共同应对包括流行病在内的现有威胁,这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之义。[6]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副教授季莫费耶夫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威胁全球卫生安全,这让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证实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真正符合世界各国的需求。


2、偏见与“双标”导致西方舆论中的中国形象失真


在付出巨大努力、作出巨大牺牲后,中国赢得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局面。但在此过程中,针对中国的各种负面论调也在国际舆论场发酵,并呈现更加错综复杂的态势。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部分主流媒体基于偏见与“双标”兴风作浪,针对中国抗疫举措,炮制各种论调,进行政治化、标签化和污名化,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一定冲击和影响。

第一,政治化中国抗疫,沿袭意识形态之偏。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中国始终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为遏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美西方部分主流媒体的报道叙事,未能全面展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抗疫举措及有效做法,而是较多采用带有意识形态偏见的狭隘观点。

美西方政客和部分媒体一方面妄称中国分享抗疫经验、呼吁全球携手抗疫是在搞所谓的“形象宣传”;另一方面无端指责中国借对外援助抗疫扩大地缘政治影响,并夸大疫情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美国部分媒体一方面鼓吹“中美脱钩”“中西脱钩”,妄图煽动其他西方国家放弃与中国开展合作;另一方面诋毁和贬低“中国制度”“中国模式”,试图强化西方价值观的“优越感”,《纽约时报》对中国和意大利“封城”举措截然不同的“双标”报道就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点。除此之外,美西方舆论还将中国采取的相关严控举措诬称为“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控制运动之一”,将社区管理举措称为“惩罚性行动和强制性做法”,将中国强大的动员能力扭曲成“亵渎人权”;将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国抗疫努力的充分肯定污蔑为“中国授意为之”。

涉华报道的负面倾向缘自美西方蓄意将疫情问题政治化。基于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偏见,部分外国媒体对中国国家政治制度及治理体系进行抹黑,不仅否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抗疫行动与所作贡献,对中国国家形象造成一定损害,而且其在报道中宣扬的所谓“政治正确”也加深了西方民众对中国的偏见。此外,部分媒体沉溺于“制度之争”的喧扰也使得一些国家错过了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对全球携手共同抗疫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

第二,标签化中国抗疫,凸显议题设置之手。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发文称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全球舆论哗然,相关话题一时占据全球各大媒体头条并引发中美激烈交锋,各种涉华负面论调交替出现。总体看,3月份中国面临美西方舆论的超高压态势,进入4月份批评质疑声音相对趋缓,4月底渐从美欧“合唱”转为部分美西方政要的“独唱”。

从意图上看,所谓“中国病毒论”“中国担责论”“中国赔偿论”等属于第一类,意在“甩锅”中国;所谓“虚假宣传论”“借疫获利论”“中国产品问题论”等属于第二类,意在抹黑中国;所谓“经济难以复苏论”“政策难以平衡论”“中美脱钩论”等属于第三类,意在“唱衰”中国。

图12020年3月1日—4月10日涉及中国抗疫负面论调的报道热度趋势

资料说明:笔者根据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数据绘制

从趋势上看,如图1所示,“中国病毒论”“中国担责论”“虚假宣传论”三种论调在3月1日后热度持续上升,在中国于3月19日宣布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首次实现零报告当天达到峰值。此后三种论调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特别是3月27日中美两国元首就疫情问题通电话和4月8日武汉“解封”,对平息负面舆论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中国赔偿论”和“借疫获利论”则较长时间内处于底部震荡态势,反映出尽管一些西方主流媒体反复带头炒作相关话题,但舆情热度并未跟进。美西方媒体给中国贴标签的行为,不仅成为一系列“阴谋论”的温床,无益于各国民众客观认识并有效防控疫情,而且加深了中外民众间的隔阂和猜忌,在一段时间内对中国国家形象造成直接冲击与不利影响。

第三,污名化中国抗疫,折射自身应对之困。疫情突如其来,中国通过实施强有力的抗疫举措有效控制住疫情,美欧国家却相继沦陷并逐渐失控。疫情应对不力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令美西方政府备受民众诟病,部分政客出于谋取关注、转移视线、掩盖矛盾、推卸责任等目的,公然向中国“甩锅”,利用疫情污名化中国,企图使中国成为其施政不力的替罪羊、国内矛盾的输出地和国际舆论的活靶子。部分西方媒体非但不客观批评以正视听,甚至还推波助澜、颠倒黑白,未能有效引导本国政府和民众正视疫情发展并及时采取应对举措。由此可见,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的付出与牺牲,却被某些国家政客别有用心地做文章,以转移其内部矛盾和进行党派斗争。着眼“后疫情时代”,美西方更是不愿看到中国通过有力应对疫情进一步扩大自身全球影响力。

借疫情进行污名化的报道只会引起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排斥与冲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挑起了西方社会内部长期存在的种族主义与排外主义情绪,给中国民众以及全球华人形象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确认病毒存在“人传人”情况以及境外发现确诊病例后的一段时间内,海外多地出现较大规模恐慌情绪,中国游客和海外华人成为矛头所指,激化了长期存在的种族偏见和反华情绪。在境外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上,丑化、讽刺和指责中国人饮食习惯的各种推文迅速传播;美国部分媒体近期又借中国国内涉非在华公民防疫问题挑唆中非关系,污蔑中国进行“排外”并对非采取“种族主义”做法,挑动部分非洲国家官方和民间的非理性情绪。从近期国际舆论环境看,所谓“种族歧视”与污名化已在短时间内成为中国构建国家形象的绊脚石。


3、“疫情舆论战”下推动中国公共外交新发展的举措


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着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工作、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文交流,广交朋友,广结善缘,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7]通过开展公共外交,“可以更直接、更广泛地面对外国公众,从而更有效地增强本国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响力,改善国际舆论环境,维护国家利益,表达真实的国家形象”。[8]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蔓延,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各国应对此次突发灾难的反应随着疫情形势变化进入全球关注视野,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特别是在主流媒体传播力依然处于“西强我弱”的背景下,在西方国家把控国际舆论仍陷意识形态窠臼的场域中,在全球民众价值观纷繁复杂的情境下,如何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最大限度谋求价值认同,成为中国围绕疫情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目标。

第一,携手抗疫,深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标志。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是发挥中国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面对重大传染性疾病这一全人类的敌人,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疫情暴发不分民族、不分地区、不分国家,对于疫情何时能够结束、全球经济社会何时步入正轨的疑问,“全球疫情取决于控制得最差的国家,不取决于哪个国家控制最好、最早”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应对此次疫情不应互相推诿指责,而是需要全人类团结协作,这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核高度契合。从近期舆论反应看,越来越多的国外智库机构、专家学者建议全球采取务实行动,对快速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作出协调一致的应对。对于中国而言,围绕影响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议题,需要在互动交往、对外援助中遵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需要在国际传播和对外宣介的议题设置中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而言,一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维护多边主义理念和原则,以共同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与矛盾,在全球防疫实践中不断完善全球治理机制。二是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原则,坚持以各国实际和现实需要为依据开展国际合作与对外援助,不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异同而有所偏颇,尽己所能,守望相助。三是面对推诿卸责、罔顾事实、散播仇恨的“甩锅”把戏,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态度与担当,引领国际社会携手合作抗疫。

第二,交流互助,促进多主体多领域全球合作。疫情在全球暴发后,中国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等公共外交主体积极援助他国共同抗疫,中国采取的负责任大国行动有目共睹。截至4月10日,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127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检测试剂盒等在内的物资援助,累计向11国派出13批医疗专家组,同150多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举行了70多场专家视频会。中国地方政府、企业和民间团体也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捐赠了医疗物资。[9]此外,4月23日,中国还宣布,决定在前期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现汇的基础上,追加3000万美元捐款,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下一阶段如何有效影响国际舆论、争取国际社会理解支持、推动建构新时代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既是中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负责和参与对外交往的组织、群体以及个体都要面临的重大课题。总体来说,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是,通过促进多主体、多领域的国际合作,加深互信、建立平台、协调行动、共同战胜疫情。一要继续坚定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抗疫中发挥领导作用,主动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沟通交流,呼吁各国充分开展交流和对话,平等地进行互助和合作。二要积极开展国际科研攻关,在溯源、检测、诊断、有效药物和疫苗研发等方面全方位展开合作,加强与各国专家和科研人员的成果及资源共享,及时提出有效应对之策。三要携手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疫情防控取得成效,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提供医疗物资援助,联合专业人士增加指导公众远离病毒的必要信息供给。

第三,以人为本,讲好抗击疫情的鲜活故事。习近平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争取外国民众的民心与民意是公共外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政府和人民防疫抗疫采取的有力措施、取得的显著成效、作出的国际贡献以及其中涌现的许多感人事例,为讲好中国故事、拉近民心距离提供了生动鲜活的素材,为树立并提升良好的国家形象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共同应对疫情的动人故事,也是成功开展公共外交的有效素材。

在此背景下,要以点带面讲好中国的“战疫故事”,让每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成为展现中国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有力支撑点。例如,中国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救治确诊患者,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最好的公共外交实例;中国民众为抗击疫情积极配合“封城闭户”的隔离规定、全国医护人员奋勇驰援武汉等实例,正是中华民族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良好诠释;中国向曾在汶川大地震时给予中国援助的意大利和双边关系紧密的巴基斯坦、塞尔维亚等国派遣医疗队、捐赠医疗物资等,以及向国外友城加倍赠还口罩等防疫物资,凸显了“知恩图报”“雪中送炭”等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等。此外,还可以更多被援助国家民众的视角,通过他们的分享与讲述,向世界更好地宣介中外合力抗疫的故事。


4、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全球性的“黑天鹅”事件,不仅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次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也是当今全球治理体系和世界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一次重大挑战,对中国而言更是国家治理能力和公共外交面临的一次重要考验。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针对疫情防控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成为全球舆论焦点,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大量医疗物资援助以及支持各方共同抗疫的努力有目共睹,对外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与担当。在此期间,国际舆论场中的各种“乱象”更是凸显了公共外交的重要性,中国从官方到民间的抗疫努力与取得的重要成效,成为直面国际舆论生态的重要公共外交实践。

疫情危机过后,不同国家、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公共外交必将展现出新的面貌。对中国而言,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负责任大国担当、讲好抗击疫情故事,将成为自身参与全球治理、推进公共外交、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维度。同时也应看到,国际舆论场对“后疫情时代”的国家间交往及全球化走向态度相对悲观,针对中国的各种污名化言行及错误观点或将长期存在。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仅在全球角色与形象塑造层面迫切需要公共外交的积极助力,而且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理念传播同样需要广泛的公共外交实践。为此,中国各领域、各层次的行为体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公共外交意识与能力,不断丰富和参与公共外交实践,为中国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营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对北京而言,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

[2]《“冰山一角”:国家病毒人数难以统计》.

[3]《习近平同波兰总统杜达通电话》,.

[4]《冠状病毒与中国——对国家和社会的压力测试》,.

[5]《“中国为各国共抗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患难见真情共同抗疫情)》,载《人民日报》,2020年3月10日,第3版.

[6]《世界应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病毒》.

[7]《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8]赵启正:《由民间外交到公共外交》,载《外交评论》,2009年第5期,第2页。

[9]《2020年4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孙明,孔祥龙.国际舆论视域下的中国抗疫行动与公共外交[J].当代世界,2020(05):11-17.

基金: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改变‘西强我弱’舆论态势研究”(项目批准号:17AXW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当代世界

期刊名称:当代世界

期刊人气:150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主办单位:当今世界研究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1-3535/D

国内刊号:11-3535/D

邮发代号:82-732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