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数字化安全教育体系在动物生产类专业中的应用

  2024-05-19    2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数字化技术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手段,将数字应用于教育之中,是提高我国教育水平的重要方式。该文针对动物生产类专业实践中安全教育缺失的问题,充分挖掘动物生产中适合于进行安全教育的要素,以数字化手段为载体,创新动物生产类专业的安全教育体系,并对其施行路径和方式进行实践,着力解决制约动物生产类安全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问题,为动物生产类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中安全教育的开展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 关键词:
  • 动物生产类专业
  • 安全保障
  • 安全性
  • 安全教育
  • 数字化技术
  • 加入收藏

安全教育是指以提高人们对安全性注意力和自身安全行为能力为目的,经过安全知识传播和安全行为技能训练,使培训对象逐步形成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这种安全能力包括素质、态度、行为和技能,使培训对象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掌握安全知识、判断安全风险、并保护自身安全,从而达到预防安全事故和有效控制安全风险的目标。安全教育包含许多概念,如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防护、安全技能、安全素质和安全责任等。安全知识是指安全空间、安全设备、安全技术、法律法规以及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安全性知识,它是安全保障和管理的基础。安全教育通过与安全有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专业知识的指导,使培训对象熟悉安全知识,理解安全技能,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从而提高个人及团体的安全素质。它是落实安全防护和安全责任的重要手段,也是控制安全风险的重要保障。Lopez-Jeng C等[1]研究发现,通过对医务工作者进行以多学科交叉的通识教育为基础的安全教育,能有效提高医院的安全文化,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Jiang W等[2]针对我国11类行业82家企业的调查标准,员工的通识教育水平越高,则该企业的安全文化也越好。

通过安全有关的要素进行提取整理,形成安全教育体系,再对学生进行相关安全教学的过程,是推动我国畜牧行业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式。近年,国内高校在实验实践过程中安全事件屡有报道,究其原因与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能力差有关。安全既是生产实践的底线,专业教学的保障,也是专业教学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但是,以往动物生产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仅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灌输,忽视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的培养,造成安全教育缺位,给专业教学和行业生产的安全进行留下隐患。如果能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安全教学,强化其安全意识,并使其掌握应变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不仅能有效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还能减少公共财产的损失。因此,本文以动物生产类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动物生产中常见安全隐患的产生要素进行分析和解构,并通过数字化手段对解构后的安全要素进行重构,形成全新的、现代化的、适合动物生产类专业的安全教育体系,让安全教育浸润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实现安全教育的“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使专业教学和安全教育相融合,让安全教育夯实动物生产类专业教学的成果,保障我国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数字化技术在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是基于信息化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手段,其不仅具有信息化技术将数据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和记录的功能,还具备将信息化数据通过IT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模拟和分析的功能。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教育之中,具有教学不间断、响应更及时、应用超灵活、体验有保障等多个优点,在可预见的未来,数字化技术将是提高我国教育水平的重要路径。近年,国内外的教育工作者也对数字化技术在安全教育中的应用开展了探索性的研究。Datta A K等[3]针对食品专业的安全教育,设计了6个基于模拟在线学习模块,并利用5年的时间对这些模块在14所大学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这些模块在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现实生产出现的实际问题方面表现出了显著价值,学生对线上模拟学习的意愿更强,教师也更乐于应用这些模块进行教学。Viitaharju P等[4]设计了一个交互式的、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安全培训,学生和可以随时在虚拟实验室房间内自由行动,并与不同的动作点进行互动,包括互动视频、幻灯片和小游戏等,通过该方案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掌握进入实验室所必备的安全知识和技能。Sim Z H等[5]针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安全教育是从理论上描述的,学生无法亲身感受或看到机器或工具,而贸然让学生操作高危设备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开发基于问答的交互式虚拟现实(VR)模拟车间,让培训在真实无害的环境中进行,旨在提高安全培训的有效性,减少车间事故,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Rossler K L等[6]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对护士的消防技能进行培训,结果发现,接受了虚拟仿真技术培训的护士,其消防技能要显著高于理论教学组。近年,主动应用数字化技术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以避免员工被迫从可能出现的事故危险当中积累经验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更加青睐的岗位培训方式,成为了安全培训的重要组成。Gawlik-Kobylińska M[7]在对32名来自不同国家的教育专家的调查表明,数字化技术以其学习者可以即时访问,及可以学习错误所付出的代价几乎没有等特点,使其成为在安全教育中使用最理想的工具。


2、畜牧生产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不足


畜牧行业是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畜牧行业的发展,畜牧生产中所面临的危险因素也越来越复杂。Obućinski D等[8]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畜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畜牧行业的安全事故屡有报道,火灾、爆炸、电路故障、特种设备、生物因素等因素都是畜牧生产常见的安全隐患。2021年,广东某规模化养猪场因员工不按安全规程操作发生触电事故,导致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52万元。2022年,宁波某牧业公司因安全意识不足,造成生产车间倒塌,导致1人死亡。2022年,广西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因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导致1名员工中毒死亡,并造成经济损失94万元。2018年,非洲猪瘟给我国养殖业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也给我国畜牧行业的生物安全防范敲响了警钟。而布氏杆菌、马尔堡病毒等人畜共患微生物的存在更是对畜牧也的生产安全教育提出了要求。Swearengen J R等[9]在《动物生产中危险因素的管理》中指出,安全教育是避免动物生产中生物危害和环境危害的重要方式。M Barnard[10]在《安全与健康》中认为,加强安全教育是保证农场安全生产的必要手段,安全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人因问题,人因问题又主要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Arghami S等[11]在对牧场员工安全行为与安全文化之间的关系时指出,技术、心理和社会因素与牧场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相关性,这同时包括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二者内涵丰富、十分复杂,并且与员工是否接受过良好的心理引导和教育有关,而且具有良好安全生产习惯的员工,其社会道德水平也更高。StaričJ等[12]在对反刍动物养殖场人畜共患病的调查发现,安全文化氛围较好的养殖场,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也就越高,而该农场发生人畜共患病的几率也就越低。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同样也会影响畜产品的安全,Vipham J L等[13]在研究畜牧生产与食品安全的风险时指出,那些接受了安全教育的农场,其畜产品的质量也更高,这与管理水平有关,但与员工的社会责任感的相关性更强。Aygün t等[14]在第十二届国际科学农业研讨会上讨论了土耳其动物生产中的职业道德与安全文化,指出职业道德和安全文化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为农场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而安全文化教育也能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

动物生产类专业主要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其毕业生是未来从事畜牧行业的高水平人才,是指导畜牧行业可持续发展中流砥柱。Gritsay D等[15]调研发现,具有良好安全素养的畜牧学专家更容易被养殖户和企业接纳,其在推广畜牧知识和技能的时候效果也更好。但是,目前我国对动物生产类学生的教学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的教学,忽视了从专业角度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而安全问题既是生产实践的底线,也是生产实践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仅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灌输,忽视安全意识和能力培养,造成安全教育缺位,必定会给行业安全生产留下隐患。Thongpalad K等[16]对泰国的蛋鸡养殖户的调查发现,接受了安全教育的养殖户更容易接受现代化的标准饲养管理模式。因此,如果能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其安全意识,并使其掌握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不仅能有效保护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减少公共财产的损失,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夯实专业实践技能,促进我国畜牧行业向规范化、标准化转型,推动我国畜牧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3、数字化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3.1 数字化安全教育载体的挖掘

随着科技和网络、信息的进步,互联网、电视、手机等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网络系统,不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的发布、传播和接收涉及人际交流和互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广度而言,信息化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能够跨越地域限制,将社会各个领域和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深度而言,信息化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从形式而言,针对员工和学生接受心理的新特点,应广泛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的教育形式,将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融合在一起。随着大众传媒尤其是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逐渐普及,应有效利用学生常接触且易接受的传播渠道。鉴于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逐渐增强,应当多搭建活动平台,以促进学生广泛参与。安全教育可通过网站、微信平台等载体及时发布各类政策信息和学习资料,同时学生也可通过这些方式与老师进行交流。知识经济的方兴未艾,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各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使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专业教学的相关内容一般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等,但是可以加入安全教育的内容,使得专业教学与安全教育的内容融合贯通。我国的线上教学途径越来越丰富,雨课堂、mooc等网站为线上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平台从专业角度制作大量与安全教育相关微视频,还可以利用自媒体手段,用学生更乐于接受的形式宣传专业生产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和解决手段。同时,利用虚拟仿真教学等教学载体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虚拟操作掌握必备的安全技能。

3.2 数字化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

在以往的安全教育中,一直是专业教学老师独占课堂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上面老师式地讲,下面学生一味的记,学生听到多少,学到多少,老师并不清楚,这样的教育方式,在某种层度上限制了安全教育的效果。改进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引入基于虚拟仿真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促进了教学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将教学视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交流过程,通过深化和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要素,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内在相互作用,以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与发展,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多主体的和谐互动,以达到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相较于传统的单向知识传递形式,“互动式”教学模式以和谐和创新为指导,以交互式启发性教学为主线,结合导学、助学、促学和自学,课堂与课外教育相互支持,通过多感官全方位参与,促进课堂教学多向交流,展现出师生、学生间多向互动反馈,彰显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创造性、和谐性和交互性。因此,这一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再学习和创新能力。

3.3 数字化安全教育体系的实践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并确立改进方向。合理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学生的安全观念及意识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可能存在的偏执、片面、自律性差、容易冲动等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畜牧行业的长远发展与自身的发展,减少浮躁情绪的影响。同时,数字化手段能够更好的使安全教育融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融合在动物生产类实践教学中、融入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体系中,融入在学生学习和生活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互动式、参与式、验证式、体验式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最直接的体验和最广泛的参与中得到锻炼。倡导学生挖掘安全教育中的各项要素,通过自媒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安全问题的认知,教师则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媒体关注点,发现安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教师也课堂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认识专业放心的不同,安全教育内容也有所不同。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对其他岗位的实践进行参与,对不同岗位的职责、技能、文化也有所了解,能提高学生的岗位安全意识和安全文化的境界,能增长学生知识才干,促使他们在实践中磨练、在积累中成熟。还可以通过网络会议室的方式,进行网络辩论赛和知识问答等,在丰富学生课后生活的同时,能增强学生正确的安全态度,通过宣传、体验中改善不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积极的人生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丰富的思想体系。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数字化教学安全教学体系的构建,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个体的主体性和同情心。积极改进数字化安全教育和教育环境培养学生,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逐步、悄无声息地教育他们。


4、结束语


以数字化手段为媒介,增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提升安全教育效果,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把安全“养分”内化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想转变,促进学生安全素质及职业素养的提高,实现“安全教学之体”和“专业教育之魂”的融合,让动物生产类教学的安全教育夯实专业教学成果。本项目的研究成果还将为动物生产类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中安全教育的开展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生产实践中安全教育的教学效果,保障我国德才兼备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基金资助: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重点课题(GJB1423419);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学科工作委员会2021年研究生教育管理课题(2021-NLZX-YB72);


文章来源:陈志辉,李仲玉,徐良梅,等.数字化安全教育体系在动物生产类专业中的应用[J].现代畜牧科技,2024(05):155-15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动物医学进展

期刊名称:动物医学进展

期刊人气:165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1007-5038

国内刊号:61-1306/S

邮发代号:52-60

创刊时间:1980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