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MS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2020-10-12    323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硬化性肺泡细胞瘤(PSP)的MSCT表现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PSP的MSCT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13例,年龄17~73岁。结果:MSCT表现:均位于肺组织外带内单发肿块,8例(53%)呈类圆或椭圆形,6例(40%)呈浅分叶状,边界清,1例(7%)边缘光整,边界欠清。空气新月征3例(20%)、晕征4例(25%)、贴边血管征3例(20%)、尾征1例(7%)。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10例,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延迟性强化5例。结论:PSP罕见,多发生于中年女性,MSCT有一定的特征,掌握CT特征,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 关键词:
  • MSCT
  • 病理学
  •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
  • 良性肿瘤
  • 加入收藏

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最早于1956年由Liebow和Hubbell描述为具有明显的硬化和血管化的肿瘤,并将其命名为硬化性血管瘤。1999年WHO将其归为肺内良性肿瘤,2015年WHO将其纳入腺瘤[1,2]。由于PSP的少见,相关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资料较少,术前CT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符合率较低。近年来随着MSCT对肺部肿瘤筛查的推广,越来越多的PSP被确诊,同时也有越来越多个案报道PSP发生淋巴结或远处器官转移[3,4],其潜在的低度恶性生物学行为也逐渐受到关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至2020年5月15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肺细胞瘤患者的MSCT资料,男性2例,女性13例,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43±8)岁。吸烟者2例,非吸烟者13例。无症状体检发现者6例(33.3%),有症状者9例(60.0%),包括咳嗽4例(26.7%),血痰5例(26.7%),胸痛2例(13,3%)。所有病例有经手术病理证实。

1.2检查方法

15例患者均行双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主要采用GE64排螺旋CT,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160~280mA,准直器宽度40mm,显示视野(DFOV)32.0cm,矩阵512×512,高分辨率扫描层厚0.625mm,层距0.625mm。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3.5mL/s注射100mL对比剂(碘必乐320),于注射后25s和120s行双期动态增强扫描。将图像传送至AW4.3工作站进一步分析,冠状位和矢状位多平面重组,重组层厚及层距10mm,以肺窗及纵膈窗观察。主要分析的指标:病变分布、大小、形态,病变周围肺组织、血管改变、病灶内部密度及强化方式。

1.3病理检查

15例均行术后切除,观察术后大体标本,病理切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2、结果


2.1病灶大小、分布与形态特征

本组PSP均为单发病灶,共15个病灶,其中7个位于左肺(上叶2个、下叶5个),8个位于右肺(上叶1个,中叶3个,下叶4个),所有病灶均分布在肺周围组织,5例病灶与胸膜相贴。8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其中4个呈浅分叶型,最大长径约呈2.73~9.50cm,平均(3.46±0.76)cm,1例呈不规则形。

2.2病灶边缘情况

本组病例9个病灶边缘多光滑,3例(20%)存在“空气新月征”(图1(a)),4例(25%)周围可见晕征(图1(b)),3例(20%)可见“贴边血管征”(图1(c))、1例(7%)见“尾征”(图1(d))。

2.3病灶内部情况及强化方式

本组病例10例MSCT平扫密度均匀,与肌肉密度相仿,CT值约36~58HU,平均值约47HU;5例MSCT示密度不均,内见斑片状低密度影及钙化灶。本组均行双期CT增强扫描,10例显著较均匀强化,动脉期陡然上升,强化范围50~78HU,平均(68.11±19.10)HU,静脉期持续维持高强化,CT值约60~82HU,平均(72.32±13.10)HU;5例强化程度低,动脉期强化范围45~58HU,平均(48.26±8.23)HU,静脉期强化分为约58~74HU,平均67HU,呈延迟性强化。

2.4病灶病理情况

本组7例为肺楔形切除,8例行肺段切除标本,均无肺门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证实为PSP。大体标本大小在1~6cm,边缘光滑,界限清晰,本组9例病灶大体标本切面呈灰白色、6例呈灰黄色;5个质软,10个质韧;4例可见完整包膜,5例部分包膜完整,6例无肉眼包膜;7病灶内有小灶性出血而呈暗红色或灰褐色;5个病灶内见囊性成分;2例可见坏死区,为凝固性坏死。免疫组化:15例免疫组化EMA、TTF-1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均较低(均小于15%)。


3、讨论


3.1PSP的临床表现

PSP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发病机制不明,发病率低,好发生于无吸烟史的亚洲中年女性,尤其中国、日本及印度为主,女性约占80%[1],本研究中女性发病率为87%(13/15),平均年龄(43±8)岁,和既往文献报道相符[5,6]。多数患者无症状,个别患者可有咳嗽、咯血、胸痛等非特殊胸部症状。本组9例病例出现上述症状,多考虑与病灶大小及部位有关。实验室检查及肿瘤标记物无明显异常。

3.2PSP的病理特征

病理证实PSP来源于呼吸道未分化的多潜能上皮细胞[7],主要由类似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圆形间质细胞构成血管瘤样区、腺样乳头区、实性细胞区、纤维硬化区4种结构[8]。血管瘤样区肿瘤细胞散在分布于血管间隙,不完整的血管样结构扩张,腔内大量血细胞填充[6]。肿瘤细胞增生呈乳头样结构,病理易误诊为恶性肿瘤[9,10]。实变区肿瘤细胞致密。硬化区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常见钙化。肿瘤结构复杂,多具有2种以上上述结构。

病理分析发现,PSP存在血管瘤样区→乳头状区→实性区→硬化区的移行演变过程,最终肺泡壁纤维、硬化、闭塞、瘤样变,肿块内无正常血管及支气管结构。

3.3PSP的MSCT表现及其病理对照

3.3.1PSP常见MSCT表现

PSP的MSCT多表现为周围肺组织内孤立性结节或肿块,少数位于肺门部PSP,易被误诊为肺恶性肿瘤,个案报道[11,12,13]纵膈、支气管腔内罕见PSP,文献报道约4%~5%的病灶可多发[6,11]。PSP多表现为类圆形,可呈分叶状,边缘光滑。

本组病灶均位于胸膜下肺实质内,10例类圆形,4例病灶可呈分叶状,3例肿块紧邻胸膜、叶间胸膜分布,其中1例少见不规则形病灶(图1(e)),部分边界模糊,邻近胸膜常出现炎性反应,表现为局部胸膜增厚、黏连,病灶周围出现毛刺、胸膜凹陷等特征,术前误诊为恶性病变。

文献报道1/3以上病例边界欠清或不清,病理显示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认为有部分肿瘤可能属于交界性病变[14]。本组3例合并囊性变区域(图1(f)),肿块直径均大于5cm,考虑与肿块内缺血坏死有关,而这种坏死多为凝固性坏死,CT增强扫描表现为低密度无强化区域,大多境界清楚。病灶可见多形性钙化,多以点状钙化(图1(g))为主,部分可见斑片状钙化。

多数肿块生长缓慢,倍增时间约660~1250d[15],本组例8病例术前2~3年定期随访复查,体积均未见明显病变;但国内外曾报道随访观察肿瘤体积可发生动态变化,早期增大,后期缩小,术后病理证实为PSP,镜下见肿块内多发血管增生,考虑体积动态变化,由肿块内出血及血肿再吸收所致[16]。

3.3.2PSP少见MSCT表现

本组3例肿块周围可见局部较大范围的无肺纹理透亮区,称为空气新月征,其不随体位改变,可以与曲菌球感染相鉴别。其中1例(图1(a))左肺上叶尖后段分叶状肿块周边见条片状“空气新月征”,周围胸膜牵拉皱缩,胸膜下区肺气肿形成,冠状位重建是肿块旁小气道明显受压,考虑由于受压气管形成“单向气阀”导致远端肺组织空气潴留,同时,病理证实由于未分化的肺泡间质细胞增生、透明样变,并包绕支气管致气道变形,远端气腔扩大。但也有研究认为是由于为PSP血管瘤样区结构,易于出血,当周围出血吸收形成无肺纹理区透亮区[17,18,19]。此征象曾经被认为是PSP较为特征的影像表现[20],但临床较为少见,且尚需要综合分析,与肺癌、曲菌病、结核瘤等其他疾病相鉴别。

图1SPS典型病例

4例PSP肿块可见“晕征”,MSCT表现为灶周环绕的磨玻璃影。这种征象可能是由于肺泡内的出血[21],病理基础是血管瘤样区不完整的血管样结构,血液向周围肺泡渗出,呈淡薄云雾状,边界不清,不足以掩盖血管及支气管结构。也有研究[18]认为“晕征”与肺泡上皮增生有关。临床症状回顾研究发现,本5组例咳血症状的患者,3例MSCT显示晕征,有研究认为晕征与咯血有一定的相关性[18,21]。

PSP与周围血管的关系:(1)“血管贴边征”:表现为肿块边缘明显强化的点状血管断面或弯曲血管影,且动脉早期明显强化,先于病灶本身强化[22]。(2)“尾征”:表现为血管进入肿瘤,且进入部瘤结节呈尾状突起,多位于病灶近端靠近肺门一侧[23]。本组3例可见血管切边征,1例可见尾征,横轴位观察这2种表现有时易于混淆。前者多反映周围血管对肿块生长的阻隔,而无血管侵犯,提示良性生物学行为,而推测后者可能与肿瘤对肺门血管的生长趋向性有关[23]。MSCT多层面重建易于观察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3.3.3PSP的灌注特征

本组两期强化均匀10例(图1(h)),病理示血管瘤样成分、乳头成分占主导;动脉期不均匀强化、延迟期趋向均匀强化5例(图1(i)),病理证实多以实性区和硬化区为主且分布不均,血管瘤样区和乳头区相对较少。病灶血管瘤样区、乳头区动脉期强化明显,实性区和硬化区轻度强化,甚至不强化[20];而延迟期血管瘤样区和乳头区强化程度相对减低,实性区和硬化区进一步强化[22],故呈动脉期强化不均、延迟期强化趋向均匀的强化特点。

肿块组织成分构成比例、微血管密度决定PSP的不同灌注方式。血管瘤样区为血管瘤样增生血窦样结构,无完整的血管壁结构[21],强化时造影剂完全可以进入、强化显著。乳头状区强化程度要弱于血管瘤样区。实性区由于细胞致密[6],强化程度比较弱。硬化区因常有纤维化,增强扫描强化程度比较弱,而纤维化成分是延迟性强化的病理基础。回顾分析[20]发现,当肿瘤中血管瘤样型和乳头型组织结构较多时,其血管密度相对较高,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而当实性型和硬化型组织结构较多时,对应区域血管密度减小,病灶呈轻度强化,甚至没有强化。

3.4鉴别诊断

PSP为少见良性肿瘤,影像表现易与其他肿块混淆,需要与以下肺部疾病相鉴别:(1)肺乳头状腺瘤:发病年龄往往较大,肿块密度不均匀,内部有时可见空洞征,常伴有短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晕征等,增强后呈不均匀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PSP,邻近血管多受侵犯。肿瘤标志物检测多为阳性。(2)结核瘤:中青年多见,有结核病史,两肺上叶及下叶背段结节或肿块,常见卫星灶及钙化、纤维灶,增强无强化。(3)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其边缘不光整,病灶边缘平直,可见“切刀征”,“桃尖征”,部分病灶强化较显著。(4)错构瘤:典型者可见爆米花样钙化及脂肪密度,边缘规整,增强后无明显强化。

综上所述,PSP是一种好发于亚裔中年女性的良性肿瘤,临床无特异性,偶有呼吸道症状或胸痛。表现为类圆或椭圆形,边缘多光整,部分呈浅分叶状、长毛刺。病灶内可见钙化及囊变、出血、坏死,肿块周围可见贴边血管征、尾征、空气新月征、晕征。肿瘤灌注情况与瘤体内不同组织构型相关,常表现为明显强化,强化不均匀,部分延迟性强化。部分病灶可多发、合并其他肿瘤,并可有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可治愈,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9]朱靓,王旭荣,邱乾德.肺硬化性肺泡细胞瘤CT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29(10):1717-1720.


叶文卫,马丽萍,刘勇彬,郭天畅,杨宇峰.硬化性肺泡细胞瘤MS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20,29(05):591-59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华病理学杂志

期刊名称:中华病理学杂志

期刊人气:260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0529-5807

国内刊号:11-2151/R

邮发代号:2-56

创刊时间:195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