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对比中日两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及影响

  2020-11-03    15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社会输送人才则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不断完善教育制度。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作为连接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引导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变革,对学生的性格、综合素养的培养等带来巨大影响。文章通过对比中国与日本现行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探究各自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影响。

  • 关键词:
  • 中日两国
  • 大学入学考试制度
  • 学校教育
  • 家庭教育
  • 加入收藏

一、概述


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社会输送人才则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不断完善教育制度。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作为连接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引导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变革,对学生的性格、综合素养培养等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今,中日两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为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都在尝试着新的改革。

中日两国有关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研究多有出现。中国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分析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日本学者的研究大都是分析某一时期,或某一大学、某一科目的大学入学考试改革及其优缺点。本稿通过比较中日两国现行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特点及问题,探讨其对本国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生的性格及综合素质产生的影响,并对我国高考制度的认知和改革作深入思考。


二、中国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及其影响


(一)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

中国的高考制度经历了几个时期的变革,现行的是2000年至今在大陆地区实施,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为“高考”)、入学资格鉴定和成人大学入学考试三种形式的制度。其中,高考制度主要由制定招生计划、考试制度、录取制度等部分组成。大学招生计划由教育部制定,各地各校需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考试制度由设置考试科目、制作考题、参加考试等部分组成。该方面的改革是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的关键,也是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方式的根源,同时也关乎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在考试科目方面,广东省从1999年开始实行“3+X”模式,至2001年有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实行该模式。“3+X”模式是指“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是指语文、数学和外语,“X”是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考“综合文科(政治、历史、地理)”,或者“综合理科(物理、化学、生物)”。这种模式目前被广泛实施和接受。有的省或直辖市采用不同的方式。如浙江省使用“3+选考科目”方式,除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外,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7门科目中选择3门备考。较之“3+X”模式,该方式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项。江苏省从2008年开始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测评”的方法。海南实行“3+3”模式,语文、数学、英语为必考科目,文科生考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生考物理、化学、生物;且从2017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高考不分文理科,除统考科目外,考生可从其他6门科目中选考3门。

考题是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者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海南是考试局)根据高中阶段的教育大纲命制。由于各省市自治区所采取的考试模式有差异,因此考题也不尽相同。2019年大部分地区使用新课标一卷或二卷,云南、广西、贵州、四川使用全国卷,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全部科目自主命题,海南则是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使用新课标二卷,其他科目自主命题。大部分省市举行夏季高考,也有部分省市推行春季高考。

录取制度主要包括填报志愿、录取方法、分批录取等。填报志愿的时间主要分为高考前、考试后成绩公布前和高考成绩公布后三种方式,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第三种。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填报院校和专业,在录取方法上大多是采用平行志愿,投档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由于近年来多数省份取消了本科三批次,因此录取批次主要分为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等,部分省份采取本科单批招生模式。在每批次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招办还会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和人数,组织未被录取的考生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又称为“征集志愿”。

(二)自主招生

2003年教育部开始推行自主招生政策。由于各高校的情况不尽相同,自主招生也存在差异,大体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所招人数不得超过其计划招生总人数的5%。通过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在录取时可享受一定条件的优惠,但依然要参加高考,且高考成绩在最终录取结果中占主导作用。第二种是单独试点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院校。如复旦大学等面向上海等地的考生进行自主招生,由大学进行审查和组织面试并决定录取结果。这些考生虽然也需要参加高考,但是高考成绩仅作为参考。第三种是本省高职自主招生试点院校。考生通过了这些学校的考试可直接被录取,且不能参加当年的高考,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参加当年的高考。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出台了“强基计划”,提出从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推行了17个年头的自主招生也走向结束。

(三)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特征及其影响

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的教育设施、教学水平等存在很大差异。虽然大部分省市自治区使用全国统一考卷,但各地的分数线并不相同,对不同地区的招生分数要求也有差别。比如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倾向于本地招生,即便报考相同的学校或专业,本地考生比外地考生更占优势。因此,公平性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另一方面,虽然有些地区也引入了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测评,但决定能否通过高考的标准依然是高考成绩。虽然高考题侧重于考察学生对教育大纲所规定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如若想进入好的大学,就必须取得更高的分数。由此带来的分数至上的现状也是今后教育改革的一大课题。

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小初高教育重视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虽然这种灌输式教育受到诟病,近年来也出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的提案,但收效甚微,因为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似乎更能有效地使学生在考试中拿到高分。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大学升学率不断提高,但中国人口众多,升学特别是考取重点大学的竞争仍很激烈。有的家长虽然不赞成像“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那样的应试教育模式,但为了高考成功不得不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就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倡“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战略,但要彻底贯彻落实到各地区各学校还需要一个过程。

从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来看,放学后或周末假期,不管孩子是否乐意,把孩子送到各种辅导班或兴趣班的情形极为普遍。家长最为看重的还是孩子将来能不能考上好大学,但舞蹈课、钢琴课等别家的孩子都在上,所以自家孩子也不能落后。除了高考这一至上目标,“别人家的孩子”也成为家庭教育中重要的参照对象之一。


三、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及其影响


(一)大学入试中心考试

二战后,日本政府加大力度发展教育,尝试了很多改革方案。1979年至1989年,日本在所有的国公立大学实施“共通第一次学力考试”制度,即报考国公立大学的考生在各大学进行自主考试之前,全国统一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试题进行考试。1990年,在沿袭并改进该制度的基础上,日本实行“大学入学者选拔大学入试中心考试”,提高科目选择的自由度。考试方式是所有国公私立大学在同一时间用同一试题进行考试。但这一制度于2020年废止,2021年开始将实施“大学入学共通考试”。“共通考试”以判定考生对高中阶段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具有接受大学教育所需要的能力为目的。采用该方案的各大学共同实施为前提,由大学入试中心统一命题、打分。本稿主要讨论日本现行的“大学入试中心考试”。

首先,中心考试的试题是由国公私立大学的教员等组成的大学入试中心教科科目第一委员会按照高中的学习指导要领进行出题,考生需参加报考大学及专业所指定的科目。共6教科30科目,分别为国语(国语);地理历史(世界史A、世界史B、日本史A、日本史B、地理A、地理B),公民(现代社会、伦理、政治·经济、伦理及政治·经济),这两种教科的10个科目中最多选择不包含同一名称的2个科目;数学(1)(数学I、数学1·数学A,选1科)、(2)(数学II、数学II·数学B、簿记·会计、情报关系基础,选1科);理科(1)(物理基础、化学基础、生物基础、地学基础,选2科)、(2)(物理、化学、生物、地学,选1科或2科);外国语(英语、德语、法语、汉语、韩语,选1科)。其次是中心考试利用入试,分为单独型和并用型。单独型是大学仅依据中心考试的成绩判定考生合格与否。并用型是除中心考试外大学有独自的考试,以“中心考试+大学独自考试”的成绩综合判定考生合格与否。

(二)推荐入学、AO入学考试

日本除大学入试中心考试外,近年来又增加了推荐入学、AO入学考试等方式。推荐入试是基于出身高中的校长的推荐,原则上免除学力考察,以调查书为主要资料判定考生是否合格的入试方法。2019年有79.4%的学院、95.9%的国公立大学实行推荐入试。AO入试是通过严格的材料审查和面试,综合判断考生的能力和适应性及其对学习的积极性、目的意识等的方法。2019年采用AO入试的学院占43.1%,国公立学校达到一半。通过推荐入试、AO入试方式,国公立大学可以根据各自的教育特色和理念进行命题,在招生方面有很大的自主权。

(三)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特征及其影响

日本采用的大学入学考试方式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高中的基础知识,根据所报的学校或专业要求还需参加所报学校的二次考试,因此也需要具备面试、小论文、报考动机、学习积极性等相应能力。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改革重视高中、大学入学考试、大学三个阶段的联系及教育,与中国的高考相比,更重视对考生学力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察。

日本的小初高教育按照文部科学省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该要领旨在培养学生“生活的能力”,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充实德育、体育等,以此使学生拥有丰富的内心和健康的身体。并要求学生通过志愿活动等进行社会奉献、充实就业体验。根据文部科学省2015年进行的公立高中教育课程设置和实施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兴趣·积极性·态度、思考·判断·表现、技能、知识·理解等学习情况评价中,顺利或一定程度上顺利的达到8成以上。与中国看重成绩的情况不同,日本7成以上的青少年不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将来的幸福有关。

不仅日本的学校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家庭也尤为重视孩子的自立、自主意识的养成,大部分家庭会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分担家务,借此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自制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四、中日两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及影响的比较


从两种制度的性质来看,政府的绝对指导性和高度统一性贯穿于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全过程,而日本政府虽然拥有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等的权力,近年来国公私立大学的自主招生权也有扩大的倾向。其次,从现行制度面临的问题来看,关于公平性的讨论依然是中国高考改革的一大难题。虽然有些学校拥有自主招生权力,但学校和招生指标有限,且这种自主招生也被叫停。反观日本,考生可以不问出身地平等报考理想的学校,以同一标准被审核是否合格。推荐入试和AO入试等丰富了升学方式,由各大学或专业自主命题的二次考试等也能够使其发挥各自的教育理念和特色。最后,从考察标准来看,中国更强调学生的学力,以高考的分数来判定考生是否合格,而日本不仅重视学生的学力,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影响来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希望学生能够进入名门大学。考名校难度大,有条件的家庭会让孩子上各类辅导班,这方面中日两国有相似之处。中国学校教育在高考的重压下长期实施灌输式教育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却有碍培养学生直抒己见和大胆创新的能力。其次,通过高考被当作家庭、学校、学生的唯一目标,分数至上的氛围与激烈的竞争也容易使学生形成对比竞争心理,弱化了协作意识。并且由于高考的重要性,小初高阶段学业被过分强调与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不足,导致学生即使进入大学,其自立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缺失的问题时有出现。

日本也经历过大学考试竞争激烈、学生压力过大的教育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1977年开始实行“宽松教育”,教学内容减少了20%-30%,课时数相应减少,后又数次进行调整。但很多人认为“宽松教育”导致日本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社会上就此引发了激烈的讨论。2016年公布的最新《学习指导要领》以培养扎实的学力为目标增加了学习内容,但让学生主动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目标一直没有改变。且在重视学生学力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生活的能力”,通过体验自然、地域活动、做家务、家庭活动等来锻炼和培养孩子的共生感、规范意识、兴趣·积极性、人际关系能力、文明礼仪·教养等综合素质。

与中国一样,在日本想要升入名校也相当有难度,但是日本全国各地区的学生可以平等地报考各个大学,并有同一的评判标准。这种不受出身地域限制的做法使日本的考试保持有一定的公平性。大多数学生需要参加大学入试中心考试,其成绩在判定合格与否中占全部或部分比重,但同时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考试科目。该做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各个学生的特长。学校里设置的职业教育课程、实习等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社会现状,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有助益。


五、结束语


以上对中日两国现行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及其影响进行了对比。当然,各个国家国情不同制度也不尽相同,都有可借鉴之处,亦有亟需改进的地方,适合自己国情的才是最好的。比如日本大学实施推荐入学和AO入试的比例很高,而中国仅有的一些大学的自主招生也将不再组织举行。中国的大学很难像日本那样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并且关于地域差别、教学水平差异等的争论长期存在,大学的自主权越大,不确定的主观人为因素就会越多涉入到评判标准中,就越容易引起更多的不公平。中国虽然在尝试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但经济基础如果不能保持平衡,追求教育公平依然会是今后改革的长期课题。

除经济因素外,影响改革的另一要素是人们对高考的认识。每年高考都备受关注,将高考成败与未来的好坏划等号的认知普遍存在。学生十几年寒窗苦读只为圆一梦,学校和家庭更是为此不惜付出一切代价。我们不能否认高考的重要性,但是过分强调学业忽视了基本生存技能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只是学力高但无生存自立能力的学生。因此,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实践等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大学教育紧密相关,发挥着将学生社会化的重要作用。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对高考的认知和改革作更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中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Z].教学[2020]1号,2020-01-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3]独立法人大学入試センター「受験案内」[EB/OL].

[4]文部科学省.学習指導要領『生きる力』[EB/OL].

[5]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两难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0(03):36-38.

[6]中村高康.大学入学者選抜制度改革と社会の変容:不安の時代における『転機到来』説·再考[J].教育学研究,2012(2):194-204.


鹿雪莹,张柳柳,刘守军.中日两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及影响的对比研究[J].高教学刊,2020(33):11-14.

基金:2018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汉字的跨文化传承功能研究”(编号:2018SJA1075);2015年江苏大学高级技术人材科研基金项目“石桥湛山集团与中日关系”(编号:15JDG105);2019年度江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基于实践性知识理论的我国高校日语教师教学素养提升路径研究”(编号:2019JGYB06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期刊名称: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期刊人气:87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主办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出版地方:湖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2-8874

国内刊号:43-1330/G4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