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用革命文物构建高校红色基因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

  2023-11-27    3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革命文物是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用革命文物蕴含的红色基因铸魂育人,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效果。以革命文物为中心,建设红色基因教育资源库,打造“红色+网格”管理育人机制,将革命文物蕴含的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堂、专业课堂、实践课堂和校园文化,探索构建高校红色基因育人体系,着力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关键词:
  • 思想政治工作
  • 红色基因
  • 育人体系
  • 革命文化
  • 革命文物
  • 加入收藏

革命文物是指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为主线,见证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见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救国兴国强国的伟大贡献的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等。[1]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2021年7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各级教育、文物主管部门要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工作实施、评估检查、人才培养、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强统筹协调,集聚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革命文物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3]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创造性地用好革命文物资源,发挥其独特而重要的育人作用,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革命文物精神内涵及其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2]这深刻阐明了革命文物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革命文物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革命文物蕴含的红色基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

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我们亟须从革命文物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强调要铭记光辉历史,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5]高校肩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任,这就需要从革命文物中挖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2.革命文物蕴含的红色基因是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时代之需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活在这个和平幸福的年代,相对缺乏艰苦环境的历练,特别是少数青年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存在奋斗精神不足等情况,安于现状。革命文物蕴含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及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优良品质,有助于启发大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高校要将革命文物蕴含的红色基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

3.革命文物蕴含的红色基因是开展高校思政工作的应有之义

红色基因诞生和淬炼于革命岁月,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构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和奋斗实践的集体记忆,红色理应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政治本色和身份标识。教师把传承红色基因落实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上,筑牢红色基因育人的思想根基和行动基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品质,夯实理想信念教育基础,厚植家国情怀,才能让青年学生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从而接好民族复兴接力棒。


二、用革命文物构建高校红色基因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


笔者所在学校紧扣“文物里的红色故事”主线,建设红色基因教育资源库,打造“红色+网格”管理育人机制,融合思政课堂、专业课堂、实践课堂,通过主题创作联展、主题微宣讲、主题情景剧、对话红色文物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探索将革命文物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提升育人效果。

1.以革命文物为中心,建设红色基因教育资源库

革命文物是传承红色基因、激发青年大学生爱国热情的生动教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发挥不同于常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独特功效。[6]革命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高校应结合本校学科特色,围绕“传承什么样的红色基因”“怎样传承红色基因”等问题深入思考研讨,紧扣“文物里的红色故事”主线,认真梳理校本革命文物红色资源,同时加强馆校合作,联合思政课教师、革命场馆专家和学科专业教师,选取当地契合学科专业建设要求的革命文物,深入挖掘文物历史信息和背后的故事,提炼其中的时代价值和思政元素,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红色校本课程或读本,将红色历史和革命文物史料转化为生动教材,建设内涵丰富、形象生动、特色鲜明的教学资源库,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充实、具有说服力及感染力的教学素材。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各地革命场馆和新闻媒体在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学校开展红色基因教育提供了许多现成的资源,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出品的百集网络视听节目《红色文物100》,以革命文物为载体,由百位革命文物公益讲述人讲述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以小切口表现大主题、小故事折射大时代,展示国家力量、弘扬民族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播出的由百位讲述人以“最美声音”讲述党史,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大型融媒体报道节目《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通过极富感染力的真切表达,附以珍贵的历史原声等声音元素,重温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生动传递文物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此外,学习强国平台播出的《红色烙印——革命文物的故事》《革命文物青年说》;喜马拉雅平台联合各地文物局、革命场馆共同推出的《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革命文物回忆录》等,以及全国各地革命场馆的新媒体宣传平台都是教师收集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

2.打造“红色+网格”管理育人机制,确保红色基因教育全覆盖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常态化、长效化的工程,高校需要将红色基因融入教育教学管理各环节,融入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全过程,加强顶层设计和价值引领,把红色基因传承纳入全体教师工作职责要求和考核指标,建立红色基因育人长效机制。把“文物里的红色故事”这一主线与教育管理相结合,打造“红色+网格”管理育人机制。建立教师端“学校党委—院系党总支—党支部/教研室—党员/教师”四层网格,签署网格长责任书、教师师德师风承诺书,学校领导分工联系二级学院、学院领导一对一联系党支部和教研室,指导各网格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挖掘思政元素、开展教研活动、督查课堂效果等。建立学生端“院系—教研室—班级—寝室”四层网格,开展“党员先锋传帮带”行动,党员联系班级、寝室,指导学生围绕“文物里的红色故事”主线开展活动、反馈信息及验证效果等。织牢教师、学生两张“网”,优化闭环管理,确保红色基因教育横到底、纵到边、无盲点、全覆盖。

另外,应加强红色基因传承教学研究团队建设。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红色基因传承专题培训和集中研讨活动,邀请文物研究专家传授革命文物知识,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深刻内涵,交流革命文物展示方式的多样性,探讨融入教学及日常管理的技巧等。同时,制定网格长及网格成员的考核与激励制度,提升教师传承红色基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红色基因融入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提升育人效果。

3.融入三类课堂,做到红色基因教育覆盖育人全过程

把红色基因铸魂育人写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思政课堂、专业课堂和实践课堂,使学生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接受红色基因的熏陶。

(1)思政课堂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要渠道。

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开展思政教学,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职业素养要求,设计不同的思政课教学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达到使学生端正职业态度、提升职业素养等目的。思政教师要不断深化对革命文物价值的挖掘和阐释,结合当前形势,与时俱进地赋予革命文物新的时代内涵,创新教学模式,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打造“革命场馆+思政课堂”,开展现场教学、深度体验式教学,使革命场馆化身大课堂;借助大数据、全息影像、虚拟现实等技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历史;用好红色基因资源库,借助“互联网+革命文物”,以短视频、纪录片、云上讲座、文物知识故事化解读等形式,多元立体地展示革命文物的内涵。笔者所在学校结合本校专业特色,选取背后蕴含重大历史意义、情节丰富突出的革命文物资源编写红色舞台剧,打造“舞台上的思政课”,学生参与编创演全过程,在沉浸式体验中汲取红色基因的精神力量。

(2)专业课堂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抓手。

推进革命文物资源融入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结合职业岗位要求和课程教学目标,寻找与之相匹配的革命文物作为教学资源,将红色基因巧妙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考核之中,通过教学设计,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贯穿价值引领和价值塑造。如针对民族传统技艺专业的木刻版画课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革命故事和时代精神,用木刻版画传统技艺创作作品。学生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自发用手中的刻刀创作出大量以中共一大和家乡革命先烈、英雄人物、重大历史场景为主题的版画作品,并举办线上线下作品展览。在版画创作过程中,革命先辈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进一步激励师生努力学好本领。教与学的过程既是对民族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也是对革命精神的传递与宣传。

(3)社会实践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基本途径。

高校可与革命场馆共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共同开展现场教学、主题活动、志愿服务、实习实践等。高校思政教师深入研究和阐释馆藏革命文物,挖掘其背后的革命精神和人文价值,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活动,参观革命遗迹、瞻仰革命文物、缅怀革命先烈,培养学生做义务讲解员,成为传播红色基因的生力军;引导学生课余走访烈士家属、寻找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通过红色基因田野调查等形式,推动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笔者所在学校将学生专业技能练习与区域建设发展相结合,组建“艺小匠”志愿者服务队,与乡村、社区联合建设“共富工坊”,开展“文物里的红色故事”微党课宣讲、红色剧目展演、传统技艺公益教学;师生提炼当地革命文物、非遗项目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设计开发地方文旅产品和“红色研学”旅游线路,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自觉做红色基因的坚定守护者、忠实践行者。

4.融入校园文化,营造红色基因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是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载体。高校要深入挖掘自身的红色资源、办学特色,根据行业背景和职业要求,在校园文化中渗透红色基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坚定的职业理想、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持续创新的职业追求等。首先,将红色基因巧妙地融入校园环境建设中。比如在校园景观规划时,选取与学科专业相关的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景观雕塑、文化长廊、道路命名、纪念场馆中创设具有高辨识度的文化符号和价值标识,让师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其次,将红色基因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学校紧扣“文物里的红色故事”主线,定期开展对话红色文物、主题微宣讲、主题情景剧、主题创作联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迄今推出“文物里的红色故事”主题创作联展16期、微宣讲比赛20次、创作情景剧作品10部、“对话红色文物”栏目27期。通过一次次宣讲、一件件作品、一场场演出和展览、一次次与文物的对话,以及宣传栏、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全方位宣传革命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使全体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红色经典、追寻红色记忆、领悟红色精神。最后,加强红色基因传播的新媒体表达。学校可以利用学科技术优势,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全息投影技术、3D技术等,开通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以青年大学生喜欢的微电影、微动漫、微宣讲等表达方式使革命文物“活”起来,让学生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就能重温革命历史,汲取革命文物蕴含的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小结


革命文物是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对培根铸魂、协同育人作用特殊,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推动革命文物工作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融合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高校应立足本校实际,找准与革命文物资源的契合点,不断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革命文物的概念[EB/OL].

[2]习近平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

[3]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

[5]陈杰,梅晓,于浩.河北: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驶入法治轨道[J].中国人大,2021(11)

[6]黄梓根.用革命文物蕴涵的精神力量铸魂育人[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3(7)


基金资助:浙江艺术职业学院2023年度党建与思政教育研究项目“用革命文物构建红色基因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DJSZ2023015)研究成果;


文章来源:金银琴.用革命文物构建高校红色基因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J].学园,2023,16(34):4-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学园

期刊名称:学园

期刊人气:1075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云南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地方:云南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4-4810

国内刊号:53-1203/C

邮发代号:64-53

创刊时间:2008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