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探析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优化措施

  2021-11-27    6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快速进步,市场体系得到持续的完善,互联网金融产业也得到了如火如荼的发展。文章从阐述互联网金融概念入手,进一步分析了主要的互联网金融风险,介绍了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风险防范的措施。

  • 关键词:
  • 互联网金融
  • 经济体系
  • 金融产业
  • 金融风险
  • 风险管理
  • 加入收藏

金融产业是我国第三产业结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金融产业逐步实现了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壮大打开了新的格局,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与挑战。例如,加剧了系统性的技术风险、业务风险、法律风险,互联网金融机构唯有应对好这一系列风险,才能维护其自身与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的金融产业与信息化、互联网产业融合而出现的产物,其中后者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与平台支撑,它使得各类信息的采集更为全面便捷、沟通更为高效、数字化分析更为准确,因此能使得金融产业的资金流通、支付及投资等活动得到全面的创新,其运行效率更高,往往能产生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事实上,互联网金融绝非是互联网、金融产业在技术手段与业务内容之间的简单合作,更重要的是在内在机制与结构模式上进行渗透与融合,打造一种更安全的资金环境,使得移动支付等得以转型升级。行业内的诸多企业单位以及市场上的众多客户,一旦习惯了这种全新的模式,消费体系、市场格局都会得到巨大的转变。


二、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一)系统性的技术风险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运行对互联网平台、信息技术等具有极高的依赖度,因此保证技术与信息的安全就成为重中之重。事实上,因为网络环境中常见的黑客攻击、信息泄露、计算机病毒等的影响,信息化系统可能出现全面瘫痪的现象。而各类金融信息与客户资料都存于计算机网络体系内,该体系还构成了消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如果加密技术和密钥管理不到位,很可能导致此类信息、数据遭受攻击、窃取,甚至遭到非法利用,这就会在实质上造成金融产业与客户的利益受损。除此之外,技术风险还包括技术选择风险,它是指特定的金融企业单位或者互联网合作商在对特定的技术方案进行选择利用时,可能因为自身实力不足、方案设计失误等原因导致所采取的方案无法满足互联网金融发展实际需求,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各类金融机构无疑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技术支持不到位,就会导致其在业务竞争中面临劣势地位,错失许多与客户交易的良机。

(二)业务风险

在各类金融业务的经营中,可能因为交易主体、软件系统本身或者外部市场环境的原因,出现或大或小的利益风险问题,这就是所谓的业务风险,它又包括操作、市场选择、信誉风险三大类。其中,操作风险指的是因为交易主体本身对特定金融业务的了解不足、对技术的熟悉程度不高,因此在消费、支付等行为中出现操作不当现象。而市场选择风险则是指由于金融市场本身存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特征,客户在与金融机构的双向选择过程中处于一定的不利地位,加上互联网本身强大的虚拟特征,都会给予劣势方以潜在威胁。除此之外,信誉风险则是指在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未能与广大的客户群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其在客户心中的信誉不足,如果业务的阐述不到位、或者突发软件操作系统故障等情况,可能引起客户的强烈不满,无法得到客户的谅解与支持,进而面临被抛弃的境地。

(三)法律风险

正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问题,就必须得到相关法律的严格监管,此环节控制不到位就会直接导向法律风险。这种风险的产生,直接表现在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行违反了法律的要求、或者交易主体出现违规操作。一方面是因为交易主体各人素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内在互联网金融立法层面的措施不足,现有的许多保险法、证券法等适用于传统金融业务,在紧跟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时势要求上有待进步。在消费者隐私保护、身份认证及金融机构资金监管、市场准入等领域尚待出台更为完善与科学的机制与法律。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措施有待健全

如前文所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经营面临着技术、市场、法律等各个层面的风险问题,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行业监管。考虑到互联网金融本身是不同产业融合的产物,难免会存在紧密的职能部门合作与业务交叉现象,此时,就要求监管部门对各部门的业务内容进行严格而清晰的界定。但是许多政府部门因为经验不足、信息不对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出现了监管不完善、法律真空地带等问题。

令人更感无奈的是,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在客观上本是落后于行业的创新的,它更多的是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成长并且出现问题后,再对其进行必要的惩治与处理,因此前瞻性不足,必然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监管空窗期,这就导致行业内的不合法、不合规现象层出不穷。

(二)安全技术还需加强

因为互联网平台与信息技术的安全性直接关乎着特定金融机构与消费者的经济利益,此时如果出现技术安全漏洞,无疑会造成各方面主体的重大经济损失。但是,结合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技术环境看,许多机构的技术安全管理不到位,其信息系统可能遭到黑客攻击,其发布的软件APP可能在未经用户许可前提下暗自下载不良的捆绑软件,还有的软件页面上充斥着各种各样信息质量低劣的广告,这些都对用户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更为严重的是,金融消费者可能在使用金融机构软件时,被违法者盗取个人信息,发生信用卡被盗刷、被贷款等问题,这种现象的社会影响不可谓不大,其危害不可谓不严重。

(三)投资者投资意识不够科学

互联网金融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并不算长,其行业发展经验的积累不足,对广大国民来说甚至算得上是一个陌生的事物,许多投资者对其缺乏充分的认知,也不具备正确投资的能力,这就导致国内消费者被诈骗、消费者巨额亏损等现象频繁发生。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发生于中国P2P平台上的无法兑付的金额总数已经突破万亿元的大关,这说明已经有不少消费者在此蒙受了损失。而且,互联网金融对比传统金融发展模式来说又具有更难预测的风险与更高的技术门槛,因此要真正掌握P2P、网络传销、证券与期货平台,就要求投资者具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与技术实力。遗憾地是,我国的许多投资者在风险意识、金融知识、互联网操作能力等方面严重匮乏,盲目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参与各种业务活动,无疑是极为危险的。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优化措施


(一)加快建立政府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为确保互联网、金融产业二者得到有效地结合,实现高效的配合与共同进步,就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理清其各自的框架,形成对应的监管机制。政府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要从多个环节、多个层面入手,其中在前期阶段,要对金融机构的入场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其经过相关的资格审查标准后才进入行业,从源头上排除一些资格不足的经营主体。其次,在事中阶段,应该对各项交易活动进行细致的信息筛查,要关注特定金融机构与消费者个人的信息,建立健全科学的信息网络体系。最后,在事后阶段,应该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经营中已经出现的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为蒙受经济损失的受害人追讨赔偿。

(二)强化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相关安全技术

在信息化时代,实现网络信息与相关技术的安全,已经成为相关企业单位、技术管理部门乃至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问题。对于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的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来说,更要借助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对金融机构与消费者的资金、资产信息形成有力的保护。例如,金融机构可以采取科学的电子签名技术,以此保证金融交易活动的规范进行。其次,企业单位应该致力于打造一个高度安全的官方网络域名,并且为其提供持续的、有力的保护,以免受到市场上其他不良网贷机构的干扰、盗用,以此排除被冒名从事非法行为的风险。当然,互联网金融企业还应该加大交易信息保护系统的建设,不断加大该方面的技术投入力度,全面防患客户信息泄露等风险问题。

(三)完善互联网金融商品和服务相关法律

现行的法律法规在发展迅速的市场经济面前难免会存在滞后性,如关于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方面的法律不仅要保证金融创新所产生的法律漏洞要及时得到弥补,还要避免因此而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创新积极性,比如,可以规定金融机构的创新业务试行时间、试行成效,并对该业务进行专业的风险评估,避免因为新型业务模式而导致金融发展的不稳定。此外,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还应该注重相关法律的国际化,积极吸纳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促使立法更为严密,以此为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规范化发展保驾护航。

(四)树立投资者互联网金融风险识别意识

首先,投资者应当做好投资对象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根据过往的真实案例和投资相关法规条例对投资的信息风险进行评价和分析,避免受到投资平台中虚假信息的欺骗。其次,在选择金融平台时要谨慎行事,尤其要注意甄别一些虚假的、具有欺骗性的非法投资平台,最终选择一个合法的、具有信息披露与法律认证的投资平台进行操作。最后,投资者应当分散投资,同时对多个平台进行考察,将投资分散在各个平台之中,这就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了协调,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风险,保证了效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措施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以及当前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优化措施,加快建立政府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强化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相关安全技术,树立投资者互联网金融风险识别意识。


参考文献:

[1]李东荣.促进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要把控四方面关系[J].金融电子化,2019(01):8-9.

[2]周小娟.我国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时代经贸,2013,22(01):111-113.

[3]王璐.论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建设[J].经贸实践,2016(04):38+40.

[4]邢敏.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的探讨[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4):57-61.

[5]于赫.基于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8(20):115-117.

[6]冯科,何理.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与监管策略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7(09):22-27.

[7]张民,张新智.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防范策略研究[J].金融经济,2019(18):25-26.


文章来源:王佳智.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措施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1(36):79-8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海南金融

期刊名称:海南金融

期刊人气:75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

主办单位:海南省金融学会

出版地方:海南

专业分类:金融

国际刊号:1003-9031

国内刊号:46-1009/F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