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论述文化载体视角下城市风景园林与乡村文化礼堂的差异

  2021-11-02    8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城市风景园林与乡村文化礼堂分别是中国城市、农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内涵丰富,具有挖掘潜力,但在文化表现形式上差异明显。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和体验,采用对比研究法梳理分析发现,城市风景园林与乡村文化礼堂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研究认为,文化特色差异是"异曲",文化载体功能是"同工"。由于二者文化属性突出,德育功能显著,艺术魅力十足,现今仍然具有广阔的开发与研究前景。

  • 关键词:
  • 乡村文化礼堂
  • 城市风景园林
  • 文化载体
  • 特色文化设施
  • 道德教育
  • 加入收藏

2019年10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明确提出“要发挥各类阵地道德教育作用,并要结合各自功能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1]城市风景园林与乡村文化礼堂都是展现当代地方特色的文化设施。文化记录了人类最精华的思想,而这些表达体现在各种各样的载体之中,可称之为文化载体。文化具有共享属性,载体通过构建共有的文化,让人们用同样的方式去理解、阐释现有社会的存在以及运行的方式。多年来,文化在城乡发展更新中的作用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对文化投资转化为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地方经济发展与地方文化再生,在涓涓细流、潜移默化中产生集体感,从而获得民族认同感。

本文选取分别代表城市、乡村普遍存在且具特色的文化景观,即城市风景园林与乡村文化礼堂,将从所具备的文化载体属性出发,对两者文化特色异同进行分析。


一、呈现的社会生活形式不同


城市风景园林,抑或居民绿地公园、社区公园,是都市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坐落于生活区或街区之中,具备协调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风格上与周边的工业、居住区人文环境空间相称,宛如一颗绿心,散落在城市各个街区,反映的是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绿色、生态和谐的向往。乡村文化礼堂,或农村文化礼堂是集礼堂、讲堂、文体活动等场所的村级文化阵地综合体,风格上整体与周边的山头、田间地等自然环境空间相称,仿佛一颗红心,凝聚着乡村活力,反映的是农村地区日常生活状态,具备乡村特色文化活动的地标性特征。

两者于各自所在的自然或人文环境中既是可取的,也是可行的。但是,两者与周边生活环境呼应不同,呈现的社会生活形式不同,城市风景园林反映的是城市社区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较为开放的人际关系、较为包容的生活氛围、松散的社会认同、行之有效的规范体系等,正如社区公园本身,有规章制度,是提供给任何人交流赏玩的场所,氛围是轻松休闲的。乡村文化礼堂反映的是村镇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传统的思想观念、人际关系较为固定、生活注重仪式感,具备较高的族群认同等。目前,对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活动的投资与开发正广泛开展,作为连接城市乡村的关键部分的高速公路、交通设施、工具等投入,加速了城乡交流,具体表现在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与回迁、互联网在乡村地区广泛普及等方面,城乡观念、生活方式趋同与改变,使得城市社区文化与村镇文化出现交融,界限变得模糊化。


二、反映不同时期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城市当中有文化礼堂,乡村里也有社区绿地公园,两者共存于我们生活的自然空间。城市风景园林是工业社会文明的产物,乡村文化礼堂是农业文明集成优化的产物,自古有之,两者的起源均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城市风景园林的原型可能为原始时代茅草屋旁的菜地,发展成封建领主制的庄园,后演化为私人花园、公共园林等形态。乡村文化礼堂可能为原始的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部分地方成为村镇文化中心,如书院、祠堂等,保留了宗祠、议事、集会等传统功能,乡村振兴理念的提出,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两者经历了不同文明阶段的更迭与发展,成为后工业文明时代熠熠闪光的文化亮点。

根据城市形成和发展一般规律,城市往往是在农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景观也在扩大。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下,随后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中小城镇发展迅速。由此可知,两者的出现均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由于工业的发展,城市的生态问题成为人们对绿色生态环境的呼吁,城市风景园林应运而生。中小城镇和农村随着城市化进程不仅仅满足物质的需要,也对精神家园有了向往和寄托,文化礼堂的建设方兴未艾。两者处在的发展阶段不同,体现两地人不同时期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视觉与美学上的感受不同


作为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生活的载体,两者存在的形态成为审美对象之一。视觉上,城市风景园林一般覆盖着大量植被与少量建筑,按照一定的艺术设计,让改造区域呈现自然山水的风貌;文化礼堂视觉直观上较为醒目,与一般村舍住宅明显不同,大部分由农村传统文化场所改造而来,是有象征意义的实体公共空间。乡村文化礼堂自带崇高感,城市风景园林传递优美感。崇高感和优美感说正是康德“美的两种”,“每一种刺激都是令人愉悦的,但却是以不同的方式。”“崇高感动人,而优美则迷醉人”“崇高必定总是伟大的,而优美却也是可以是渺小的。崇高必定是纯朴的,而优美则可以是经过装扮和修饰的。”[2]某一地文化是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受到特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展现时代与地方风格,城市风景园林和乡村文化礼堂在视觉上必定呈现出差异化的效果,甚至与自己同类型的景观相比,也不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样子。城市风景园林提供了一个尊重自然的空间,追求人与自然平衡之处,园林的自然美体现的是艺术布局,让人置身其中感受到和谐的美,说的是优美感。乡村文化礼堂是村落布局中的点睛之笔,是人们长期生产生活的一种空间产物,从形态上看,与周边的民居相较,既有自己的整体轮廓,又能与村落融为一体,是当地居民祖辈积下来的文明硕果。乡村文化礼堂的崇高感源于它作为宣传伦理与教化的载体,是存在社会道德的地方。

从文化特点出发,除上述几点不同外,还存在其他的不同点,但是从功能上相同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 社会文化的实践与传播作用相同

1. 文化或文明实践的场所

两者均为文化实践的场所,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参与主体在该场所或载体中进行文化活动或实践,二是通过在实践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文化。从文化地理学来看,地方概念通过文化实践得到表达,如:绘画、音乐和举办经典的表演、戏曲艺术等,每一个形式都以不同的视角展现了一个独特的“地方”。[3]文化最为基础的功能是有关意义的产生与交换,是与单个社会成员间,或与群体的意义收集和释放。不同的群体创造不同的文化,归属同样文化的人倾向用同一种方式阐释世界、用几乎相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且这种方式是为双方所认可的。

城市风景园林和乡村文化礼堂也因为其实践性成为展现地方文化特色的“实验品”,人们可以利用它们来构建当地文化。换句话说,当涉及以地方为基础的文化表现形式时,地方的概念被建构和讨论。地方和文化具有相辅相成的特点,因此,文化也是在特定的地理空间中的表达。两者在各自的区域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经过可行性的建设发展,有效凝聚社群居民的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引导人们为地方的发展努力,从而使地方文化成为引领当地持续发展,打造强大精神动力。

2. 文化的保存者和传播的媒介

形形色色的建筑创造了家园,代表历史的记忆,保留了文化,将建筑景观定义为记忆的储存库,肩负着记忆集体的工作,集体记忆作为一个社会过程的历史化,前人的造物思想、留下了来的传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均反映了集体文化。中国自古以来注重集体文化、集体荣誉感,成员间的一种归属感,最终达到天人合一。通过追求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的和谐感,以及共同信仰、一起的承诺,以满足成员间各自的心灵慰藉与精神需求。集体归属感对社会的积极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集体文化更多地反映在公共文化设施上,通过利用这些设施反过来也增进集体交流、归属感。[4]城市风景园林的产生是工业化背景下,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反思,对绿水青山、诗意栖居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乡村文化礼堂的建造是意识形态的重建,追根溯源,将传统的文化、信仰和风俗重新寻回,表明了要彻底实现乡村文化复兴的决心和毅力。

关于场所的文化传播通常是人们对建筑的“情感”而不是“认知”。人与地方接触,以利于实现场所本身传达的当地思想对外部目标的影响。同时,基于地方环境特性或景观保护,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方文化政策稳步发展引导公共参与,以地方为基础的文化实践坚定地成为对外宣传的目标工具,在重新激活文化内涵的框架内,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城市风景园林和乡村文化礼堂将成为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

(二) 社群文化发展的意义相似

社群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一个相当慢的过程。其中,当地文化潜移默化地从一代传播至又一代。这一传统将主要以文化原则和价值观继续保持下去。因此,有必要研究当地文化作为对人发展实现要素的参与过程。几乎所有的农村社区都珍惜自己的社群或族群文化,表现在传统知识、技能、价值观、习俗、语言、艺术形式、组织和管理系统和机构:那究竟是什么使文化传统能够在物质和社会层面上保留下来,甚至屹立不倒呢?整个农村社群不是倾向于寻找人们已有的替代品,而是找到原有的不足之处然后不断改进。因此,乡村文化礼堂提供了一个可能,原有的文化设施当中仍然保留了当地的文化脉络,可以通过原有的文化功能叠加更新其他需要的部分。对于农村地区的文化研究和开发,如果忽视或颠覆社群现有的传统知识,甚至低估、疏远他们所珍视的文化,得到是可能是一个单调无生气的空心村落。因为本地知识被低估太久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社区较为明显地对部分传统文化有选择性地保留,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的想法,融合不同地方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城市的风景园林提供了一个象征性的公共家园,让彼此找到城市的身份归属感。

社群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如果社群成员本身不加以重视,更新速度势必会变慢。同时,光有政策扶持,只能是被动地发展,各个成员要意识到发展得靠自身积极参与,因此,必须确信所设想的变化将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实验,而是意味着对生活更好的变化。

(三) 赋予的思想德育价值相等

城市风景园林和乡村文化礼堂都蕴含着当地特色文化,极具民族特性的精神文化,两者均被赋予了时代需要的德育价值,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道德信仰是一个国家精神风貌与凝聚力、向心力的体现,为国家、社群秩序的稳定提供意识上的支持,也是团结群众、增强群体凝聚力的精神纽带,而且,对社会群体和个人实践起指导作用。

两者作为户外体验式的场所,能主要为青少年儿童提供与社会群体的交流与凝聚。城市风景园林提供非目的性的交流,而乡村文化礼堂多为目的性的活动。集体活动的参与有助于提高青少年儿童的社会关系,甚至是心理健康。青少年儿童在上述交流平台的时间、精力,在自然环境中的娱乐活动,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也实现城市风景园林和乡村文化礼堂各自的作用与潜力。两者为促进户外活动和健康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环境和生活方式。有研究发现,“如果青少年儿童感受不到自己为社群中的一员,脱离了群体,他们很有可能接触不到社群的可利用的资源,甚至是成功的机会。”[5]青少年的适应性,面对生活的压力以及过度、自尊心、社会发展等均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取决于青少年儿童对社会群体的参与与归属感。对提供了发展社交技能的机会与他人建立有意义的关系。

城市风景园林和乡村文化礼堂均离不开当地的地方特色,而当今地方特色的构成绝大多数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筑、园林文化属于极具民族特性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结合,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反映着历史上的道德、思想文化、精神观念。同时,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造就了一批地理标识,形态各异却各有特色。(1)城市风景园林已经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见证着历史传统的发展,继续号召人们要爱护生态。乡村文化礼堂传承着优秀传统文化,举办十八岁的成人礼,见证一场场特殊而有意义的活动,年轻人铭记祖训,传承祖德,为建设一个更美丽、更富强的乡村地方而努力奋斗,开拓进取,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添上了浓浓的一笔。

(2)革命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延伸,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华儿女的革命斗争史。革命文化展示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乡村文化礼堂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园也有以革命为主题的,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年代的热血。(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的,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时代体现,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给社会成员,使其成为统治阶级需要的合格的社会公民。城市风景园林有着生态文明的时代使命,乡村文化礼堂要为乡村振兴发力,均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充实与实践。


四、总结


城市风景园林与乡村文化礼堂均具有地方特色,认识到这些文化载体的价值,不仅有利于保护其文化传统、文化遗产,而且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营造氛围。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实现保护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财富——独特的国家自然景观与生活传统文化,因此,文化的价值观决定了一个国家为其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次序。加强对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设施的建设保护利用,我们可以从人类文化的智慧中找到灵感和启示,勇于应对新的挑战,创造新的团结形式,凝心聚力,推动未来的和平与繁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2019-10-28.

[2]转引自[德]伊曼努尔·康德著,何兆武译、《论优美感和崇高感》《康德全集》卷二,第220页.优美感与崇高感,商务印书馆,2001,译序第10页.

[3]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04):63-66+50+127.

[4]吴承照,曾琳.以街旁绿地为载体再生传统民俗文化的途径——上海苏州河畔九子公园[J].城市规划学刊,2006(05):99-102.


文章来源:曾骏.文化载体视角下城市风景园林与乡村文化礼堂的对比研究[J].科技风,2021(30):106-10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风景园林

期刊名称:风景园林

期刊人气:139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建筑

国际刊号:1673-1530

国内刊号:11-5366/S

邮发代号:80-402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