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分析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思想在哪些部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

  2021-09-08    13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波伏娃的《第二性》是女性主义的重要作品,其女性主义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重要观点和组成部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作品中,妇女解放是一个在多部著作中都有出现的重要话题,但只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有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论述。波伏娃和马恩身处的时代和社会现实有很大不同,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中,波伏娃的思想与马恩的思想既有一脉相承的部分,也有对马恩思想的批判和发展。因此,通过对两本著作的对比研究,可以分析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思想在哪些部分继承了恩格斯的女性观,又有哪些发展。

  • 关键词:
  • 《第二性》
  • 发展
  • 女性主义
  • 马克思主义女性观
  • 加入收藏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用阶级来解释女性地位和功能,认为资本主义是造成女性受压迫的主因,女性问题可以归因于资本主义私有制。[1]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思想早在1844年《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中就有萌芽,而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思想正式形成的著作正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这本著作为全世界的女权运动指明了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女权运动蓬勃发展,女性逐渐在政治、法律层面获得了较为平等的权利,但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仍然或多或少认为女性作为“第二性”是一种男性的附属,波伏娃在1949年发表的《第二性》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这一流派的真正起源之作,其思想受到了马克思劳动分工、黑格尔主奴辩证法、萨特存在主义、海德格尔本真非本真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对《第二性》与《起源》的对比研读,探究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继承与发展。


一、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起源》几乎可以说是一部女性受压迫史,通过研究社会历史、家庭发展和国家起源的发展形式和规律,提出私有制使得女性丧失了家庭和社会地位,让女性沦为了男性实现家庭和社会价值的附属工具。恩格斯在书中关于妇女地位和妇女解放的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要点。

第一,女性逐渐走向被压迫的过程,是随着婚姻形式的变化产生的。恩格斯基于摩尔根的研究成果,分析论述了三种婚姻形式。第一个阶段是蒙昧时代的群婚制,在群婚制度下,只有孩子的母亲是可以确定的,因此世系只能从母亲方面确定,这一时期的家庭中实行的是一种母权制,也是女性地位的巅峰。第二个阶段是野蛮时代的对偶婚制,随着氏族的发达,婚姻的规则日益复杂,群婚就显得更为困难,因此逐渐走向了对偶制家庭。随着对偶制家庭的不断缩小,最终家畜的私有制落到一夫一妻的最小家庭单元上,在一夫一妻的家庭中,由于男女的分工不同,男性拥有家畜的所有权。随着男性财富的增加和财产继承的需要,男性地位在这一阶段不断崛起,母权制被废除了。“母权制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2]自此,男性在家庭中的独裁地位逐渐确立起来。第三个阶段是文明时代的专偶制,专偶制是从对偶制家庭发展而来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孩子的生父身份,以便日后继承财产,但由于奴隶制的存在,专偶事实上是对女性的单方面要求,而男性依然享有对婚姻不忠的权利。

第二,“两种生产”的发展速度和演进程度不匹配导致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两种生产”可以简单理解为对于一个家庭整体来说,生产可以分为生存所需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女性从生物角度获得孕育后代的分工,而男性又在物质资料生产方便拥有体力等优势,因此随着社会生产的蓬勃发展,男性与女性的分工逐渐明确起来。这里社会生产的发展,是通常由男性负责的人类生存所需物质资料的生产不断发展,因此男性私有的财产不断增多,男性对家庭生产资料和财富的所有使得男性的地位不断提高。但负责人类抚育后代和家务工作的女性,其再生产无法随着社会生产发展而扩大,因此女性财产也无法取得大幅度进步。

除了“两种生产”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在家庭分工中,女性负责的领域是家庭共有的,而男性掌握的生产工具可以说是个人所有的,也因此拥有越来越多的生活资料,所有财产的巨大悬殊造成了男女地位差距的扩大。

第三,女性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的产生。正如前文对于婚姻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生产发展的论述,女性地位的衰落正是从私有制产生的时候开始的。随着母权制被推翻,奴隶制被发明了,奴隶制和私有制一起助推了男性拥有财富的发达和男性独裁地位的确立。“个体婚制在历史上决不是作为男女之间的和好而出现的,更不是作为这种和好的最高形式而出现的。恰好相反,它是作为女性被男性奴役,作为整个史前时代所未有的两性冲突的宣告而出现的。”[3]家庭中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压迫是相似的,“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3]

最后,恩格斯还对女性解放的途径进行了一些论述。正如所有人解放的途径一样,生产力发展也是女性解放的前提。另外,还有一些与现代社会观点相似的途径,如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经济独立等等方式。恩格斯还提到了对家务劳动进行社会化,这一点在目前社会已经部分成为现实,也确实起到了让女性从家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作用。


二、波伏娃《第二性》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波伏娃在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是女性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对于探究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十分重要的作品。“他者”是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的主要哲学理论基础,她以“他者”为主要分析工具,描述了女性的境况,为女权运动提供了形式化和理论化的依据。在《第二性》中,波伏娃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历史唯物主义三个维度探讨了女性在社会上处于第二地位的根源。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首先,就配子而言,卵子和精子之间都没有活跃的闪光,只有二者相遇时这闪光才显现出来,卵子的细胞核是同精子的细胞核极其对称的生命本原。生命的延续是由雌性来保证的,雄性本原存在时间短暂。也就是说,两个配子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它们共同创造一个生命,二者在这个过程中消失又超越本身。雌性因素为新生命的诞生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机体,而雄性因素给予了这一诞生所需的处境多样性。

其次,正如黑格尔所说的,两性关系不止于两个配子的关系,必须研究雌性的整个机体。女人是在所有雌性哺乳动物中受到异化程度最高的,并且她们反抗这种异化的程度最为激烈。再有,波伏娃拒绝以纯粹静止的方式建立雄性和雌性机体之间的能力比较。“正如梅洛·庞蒂非常正确地指出,人不是一种自然物种,而是一种历史观点。女人不是一种固定的实在,而是一种变化。”[4]人们总是谈及女性的能力问题,这些关于力量、速度、毅力的数值事实不会被抹杀,但它们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只有具体到人给自身提出的目的、人所掌握的工具和人所制定的规则,女性的“弱势”才显现为“弱势”。也就是说,个体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或她所处的经济和社会状况。

从精神分析角度来看,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人类史可以通过特定因素的作用来解释。女性从童年时代起就面临着“男性化”和“女性化”这两种选择的冲突,她们对于男性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而这种自卑情结通过她们对父亲抱有的爱来体现。后来,她们在情人或丈夫身上追求的也是她们至高无上的父亲。这样扭曲的过程使女性不可避免地成为客体,并将自身确立为他者。但是,在诸如弗洛伊德等人的精神分析中,无法确认男性优势的根源,以父亲的至高无上来解释男性的威信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因此,精神分析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女人是他者。他们只将男人定义为人,而女人被定义成女性,这否定了女人作为人的个体性,在女人作为人来行动时,总会被说成在模仿男性。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看,人类不是一种固定的东西,而是一个历史事实,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的真理。因此,女人的个体意识“反映了一种取决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处境”[5],这个结构表现了人类达到的技术发展的程度。现代的机器让男女体力上的差距显得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在工具的加持下,劳动所需的体力的最低限度并不高于女人的能力。至于在生育方面,母亲的负担取决于社会的风俗或者制度。如果她们被迫生育很多,又需要独自抚养孩子,她们就深受奴役;相反地,如果她们能够自由生育,在怀孕时又能得到社会的帮助,她们就轻松多了。在女人可以利用技术时,她们是强大的。在现代世界,女人重新获得与男人的平等。

当人的两个范畴中有一个享有特权,就会想方设法战胜另一个,强加自己的统治权于对方并施以压迫。女性在与男性斗争的同时,她们还要与敌对的世界做斗争,而这一过程中,生殖的束缚就成了可怕的障碍。当女性的多数时间划分给不合逻辑的生育时,就无法参与财富的增长和实现自身的超越。男人成为了保证生育和生产平衡的重要因素,而女人则被动地接受着自己的生理命运。家务劳动将女性束缚在重复性和内在性中,这种形式不断延续,但几乎不生产任何新的东西。“女性的不幸,从生物学上说,就是注定要重复生命。”[6]但在人类中,优越性并不属于生育的女性,而是属于参与远征、奴役自然的男性。


三、波伏娃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继承与发展


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产生的思想根源很多,受到很多思想流派的影响,但从根基上与马克思主义的女性观是一致的,波伏娃的《第二性》也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代表作品。

波伏娃同意恩格斯的观点,认为女性的生存状态主要取决于社会和经济的状态。女性受到压迫,在家庭中和社会上都被视作一种男性的附属品,而男性无论在家庭生活中还是男女关系中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更大的话语权,这种不平等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由女性无法为家庭获得经济收益、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导致的。波伏娃表达过关于女性因生理上的生育功能,注定在与男性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的观点,但这一劣势不能注定女性的低下地位。尤其在现代社会中,技术的使用、家庭事务的社会化能够极大减少生育对女性的束缚,更不能成为对女性唯一个人价值的绑架。因此归根到底,创造经济价值,有经济收入的能力能够帮助女性提高在家庭中的地位,经济独立也并非将家庭中的个体割裂开来,而是双方都具有收入能力、能够支持自己生活的状态,能够帮助双方从情感上依赖对方,而不从生存角度依附于对方,从而更容易达到独立而平等的平衡状态,而不是相互压制、制衡。经济独立也是波伏娃与恩格斯在女性解放途径方面的共同观点,因为对经济作用的承认与强调,二者都认为女性应该通过掌握劳动能力、掌握获得经济收入的技术来自我解放、提升在家庭中的地位。

另外,波伏娃提出文化超越,反复提及超越性和内在性,而实现超越性的途径恐怕只有通过更好的教育和更多的文化学习实现,这一点与恩格斯的观点也是具有相似性。

波伏娃的女性主义观点从出发点来说还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女性观一脉相承的,也有许多相似的部分,但波伏娃认为仅仅从“经济人”角度分析男性与女性的不平等关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恩格斯的观点和分析进行了一定的批判和补充。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对恩格斯在《起源》中的论述进行了一些评价,指出了其局限性。《起源》阐述了女人的历史本质上取决于技术史的观点。虽然恩格斯所做的论述比精神分析要进步了很多,但波伏娃认为恩格斯回避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群体制到私有制的过渡是如何形成的。波伏娃认为,他者的形成是男性对于获得主宰地位的意识不断扩张导致的结果。恩格斯一味将性别上压迫归结于阶级冲突,是不合理的,女性并不会要求男性这一群体消失,她们仅仅想取消某些性别特殊化的后果。

更为严重的是,恩格斯将女性作为劳动者考察,分析其受压迫的原因,但与其是劳动者,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将女性看作是生育者。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女性的生育功能和生育者角色是无法摆脱、无法逃避的。而因为这一问题始终难以得到解决,虽然恩格斯宣称社会主义共同体将取消家庭,但就算女人直接依附于国家,同样会受到男性的压迫,这样的解决方法既抽象也无法产生成效。

另外,恩格斯认为男性女性之间的压迫关系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之间的压迫关系是相似的,但作为“阶级”的女性群体与无产阶级是有很大区别的。在现在的社会现实下,个体的女性被一个个家庭隔绝开,有些是被繁重的家务和教育工作困住,无暇也无法与外面的社会交流,无法获得更多的教育和思想交流的机会,也无法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实现自身的价值,有些是长期受传统的“依附性”思想教育,认为女性的个人价值就在于照顾好家庭、照顾好丈夫和孩子,其他事都是不被允许的开小差行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7],女性有许多关于自己的约束思想都是从出生以来一直被教育、被强调的,因此难以放弃自己长久以来被教育的是非,认同女性主义者邀请反抗的声音。困在家庭中的女性既没有客观条件与其他女性联合,也被灌输与自己享有“共同利益”的是自己的家庭成员,因此女性群体也不能形成共同抗争和奋斗的利益共同体。女性“阶级”的共同奋斗和共同抗争比无产阶级的联合和奋斗要困难得多。


四、结语


长期以来,男女不平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也一直有女权主义者在提出诉求、进行斗争。女性长久以来的确因为生理上的原因、社会分工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等等原因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这种不平等时至今日也依然存在。

在目前的社会中,人们追求的女性解放并非让女性摆脱生育、摆脱家庭,不应该否认生物上母亲养育孩子的功能和价值,真正的平等和自由是让女性可以如此,而不是必然如此。女性解放是所有人解放的前提。女性地位的提升从来不是最终的目的,这个社会上不论男女都有人在受到不公正待遇,也有人被压迫、被束缚。长期以来对女性家庭角色的固定和绑架,又何尝不是对男性经济角色的绑架呢?真正应当被追求的平等和自由,是对任何社会角色的肯定和对每个人自我选择的尊重。距离这样的目标还有很遥远的距离,但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女性主义观点的了解和分析可以发现,女性解放虽然有着难以触动的经济根基,但从社会现象上却一直进步着,女性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也许不必等到家庭被消灭,女性就能够摆脱“他者”的位置。


参考文献:

[1]罗思玛莉·佟恩.女性主义思潮[M].刁筱华译.台北:时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6:69.

[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9.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70.

[4](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I[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57.

[5](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I[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76.

[6](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Ⅰ[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91.

[7](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I[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9.


文章来源:梁雨珂.波伏娃对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继承与发展——以《第二性》《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例[J].今古文创,2021(35):54-5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马克思主义研究

期刊名称:马克思主义研究

期刊人气:186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6-5199

国内刊号:11-3591/A

邮发代号:82-686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