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沈氏女科温胆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2024-03-11    1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观察沈氏女科温胆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青岛科技大学校医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四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沈氏女科温胆汤。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学指标[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17%(χ2=4.360,P=0.037);治疗后,2组口黏口苦、反酸烧心、胃脘痞满及胃脘灼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2组G-17、PGⅠ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EGF减少,且观察组增加或减少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33%vs. 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沈氏女科温胆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较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与相关血清学指标,改善生活质量,且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 关键词:
  • 中医证候
  • 四联疗法
  • 慢性萎缩性胃炎
  • 沈氏女科温胆汤
  • 胃蛋白酶原
  • 加入收藏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随着快节奏生活时代的到来,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多由学习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节、饮酒、寒凉等各种因素诱发,且多数可能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常表现为口黏、口苦,甚至口臭等,反酸、烧心,上腹部胀满、疼痛,纳差。部分患者症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常有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给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临床上除鼓励患者树立良好心态及生活习惯,还会积极予以药物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可导致消化道炎症、溃疡,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胃癌致病因素之一。临床上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常用四联疗法[1,2]。用药期间症状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很难彻底治愈。近年来,以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获得临床的肯定与普及,且多数患者接受度也较好[3,4]。本研究观察沈氏女科温胆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新思路和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青岛科技大学校医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23~65(41.27±3.51)岁;病程2~30(19.56±0.37)年。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2~58(40.38±4.53)岁;病程2~29(19.46±0.47)年。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校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准开展,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诊断标准;(2)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中医检查为舌苔厚腻、舌体胖大、有齿痕;(4)刻下症为口黏口苦、大便黏滞,四肢困顿,中医辨证为痰湿内蕴,湿阻中焦;(5)胃镜病理检查示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排除标准:(1)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者;(2)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代谢性疾病者;(3)合并肺结核和慢性乙型肝炎等慢性感染性疾病者;(4)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肾功能异常者;(5)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及过敏体质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四联疗法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 mg餐前30 min口服,每天2次,连续服用2周,停抗生素后改为10 mg, 每天1次,口服1~2周。阿莫西林胶囊(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生产)1.0 g口服,每天2次,连续治疗2周;左氧氟沙星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0.2 g口服,每天2次,连续治疗2周;抗生素均于餐后30 min~1 h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枸橼酸铋钾胶囊(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0.3 g于三餐前30 min及睡前口服,每天4次,根据胃镜检查及病理结果调整用量,疗程为4~8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沈氏女科温胆汤,基础方:竹茹、枳壳、茯苓、陈皮、石菖蒲、郁金各10 g; 随证加木香10 g以和胃醒脾;白花蛇舌草10 g以利小便除湿邪;生薏苡仁10 g以淡渗利湿清热;有腹部胀满者加生莱菔子15 g; 反酸明显者加蒲公英10 g, 生牡蛎10 g; 有出血糜烂者加白芨10 g; 疼痛者加白芷10 g; 舌下脉络增粗者加丹参30 g, 川芎10 g; 乌梅10 g, 以酸涩生津,和胃止痛。上述诸药以水煎留汁400 ml, 分早晚2次顿服,共治疗8~12周。服药期间嘱咐患者饮食规律,情志愉悦,忌食寒凉及肥甘厚味,避免烫食,禁饮酒,避免受凉及熬夜劳累。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中医证候积分:

将2组患者治疗前后口黏口苦、反酸烧心、胃脘痞满及胃脘灼痛等中医证候进行评分。证候消失计0分;证候较轻,偶尔出现计1分;证候间断出现,时轻时重,不影响学习、工作生活者,计2分;证候明显,经常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工作生活者,计3分。

1.4.2 血清学指标:

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外周血3 ml, 以ELISA法检测其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及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

1.4.3 不良反应:

包括头晕恶心、胃脘疼痛、轻微腹泻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患者中医证候全部消失及胃镜检查基本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中医证候及胃镜检查明显好转。(3)无效:患者中医证候及胃镜检查结果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0,P=0.037),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口黏口苦、反酸烧心、胃脘痞满及胃脘灼痛等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G-17、PGⅠ、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17、PGⅠ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EGF减少,且观察组增加或减少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33% vs. 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诱因有情志不舒、紧张焦虑、过度饮酒、饮食不节、寒凉、劳累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少数患者多因素并存。中医根据舌象、脉诊和主症分为虚寒、湿热、气滞、食积、瘀血5个证类,临床上常多证并存。胃镜检查示胃黏膜充血、水肿,部分还伴有糜烂、出血,腺体不同程度的萎缩,以胃窦部多见。临床表现常见反酸,烧心,上腹部胀痛,纳差、消瘦。临床多采用四联疗法,疗程2~8周,但多数患者停药后不久病情复发,称为“难治性胃病”。随着病情进展,极少数患者会出现肠上皮化生,甚至不典型增生,不良刺激持续存在,可恶变[5]。

温胆汤最早记载于《备急千金要方》,“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始为安神方剂,该方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六味药组成。后经不同医家的加减,扩大其主治范围。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的温胆汤不偏热,也不偏寒,中正平和,临床应用较多,现今治痰浊的“温胆汤”大都从其沿袭而来。该方是在《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原方基础上,减少生姜用量,先后加入茯苓和大枣。其中温药3味:半夏、陈皮、生姜,凉药1味:竹茹,平药3味:茯苓、大枣、甘草。全方寒热并用,温顺胆气,清净胆腑,解除木郁土壅,由原方主治虚烦不得眠扩大为治痰浊证的主方。自清代《成方便读》主治“胆虚痰扰”,正式成为治疗痰浊的主方。

历代医家常用温胆汤,主要化裁有四次,《严氏济生方》的“涤痰汤”善治痰迷心窍证;《证治准绳》的“十味温胆汤”,增大补气养心宁神之力,善治心虚胆怯、痰浊内生证;《六因条辨》的“黄连温胆汤”加大清热之力,专治痰热内扰证;《通俗伤寒论》的“蒿芩清胆汤”增加清胆利湿之力,专治湿温、呕逆证。故温胆汤经过不同加裁,成为主治痰浊内生,清热利湿,和胃降逆的良方[6]。

沈绍功教授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及其多年临床经验发现,由于现代人多贪凉及喜食冷饮,生活条件好,大多营养过剩,脾的运化功能降低,痰湿体质特别常见,湿又易阻中焦,故将祛痰化浊主方温胆汤调整为:竹茹、枳壳、茯苓、陈皮、石菖蒲、郁金。去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原方中半夏、大枣、生姜、甘草四味补虚生腻的,将枳实改为枳壳,其力缓性平,破而不伤。竹茹清热祛痰,为主药;茯苓、陈皮健脾祛痰,截断“生痰之源”,为辅药;枳壳理气行滞,行气宽胸,利于痰浊排出,为佐使药;痰浊最易闭窍,又伍以透窍豁痰的石菖蒲,畅行气血的郁金。临床上要掌握6个主症为:苔腻,脉滑,头重,胸满,口黏,纳呆,尤以苔腻为要。这六味药必须使用,且份量皆为10 g。临床上根据患者证候加味木香、砂仁、柴胡,蒲公英,生牡蛎,生薏苡仁、连翘、丹参,生莱菔子,白花蛇舌草,白芨,白芷等,调理脾胃气机,消胀化积,健脾和胃,清热利湿,解毒止痛,保护胃黏膜,促进胃黏膜修复。韩学杰教授在《沈绍功临证经验辑要》一书中写到:只要见到苔腻的,用沈氏女科温胆汤加裁,临床上常常能获得满意效果,临床疗效非常显著[7]。据辨证,此次所选研究对象,均为痰湿内蕴,湿阻中焦证类,临床效果也非常明显。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相较于西医,中医可标本兼治,能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口黏口苦、反酸烧心、胃脘痞满及胃脘灼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韩学杰老师在《中医九法五经法则临证妙用》一书中介绍了沈氏女科温胆汤有效治疗数例各类慢性胃炎病案[8]。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沈氏女科温胆汤和四联疗法的联合应用,改善患者的体质,加强抗生素的杀菌效果,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能很好地促进胃黏膜炎性细胞修复,有效控制消化道症状,减少临床复发。

G-17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的胃肠道激素,是反映胃黏膜损伤情况的重要指标,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其含量有所降低。胃蛋白酶原(PG)是胃底主细胞和壁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能一定程度地显示胃黏膜细胞的功能状态,分为PGⅠ、PGⅡ两种亚型,无论PGⅠ还是PGⅡ都是反映胃酸分泌的指标[9]。PGⅠ正常范围是70~240 ng/ml。PGⅠ增高时,说明胃黏膜分泌功能增强,多提示胃黏膜损伤,如炎症、糜烂、消化性溃疡等。而PGⅠ降低时,提示胃酸分泌减少或胃黏膜萎缩。PGⅠ、PGⅡ血清水平也受饮食、药物的影响,当其数值明显偏低时,还需要结合二者的比值判断胃黏膜的情况,当其比值也明显下降时,应高度怀疑是否存在恶性肿瘤[10]。无论哪种情况,都要结合胃镜检查。

EGF是最早发现的生长因子,广泛存在于人和其他动物体内的一种小分子多肽,对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极微量即能强烈刺激细胞生长、抑制细胞衰老基因的出现。在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发展过程中,其含量也是升高的,加速炎性细胞的修复和愈合。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2组G-17、PGⅠ水平均较治疗前增加,EGF减少,且观察组增加或减少的程度大于对照组,这说明沈氏女科温胆汤与四联疗法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改善胃黏膜血供,促进胃黏膜修复,抑制腺体萎缩。本研究同时还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明沈氏女科温胆汤与四联疗法联合治疗有较高的药物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沈氏女科温胆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较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与相关血清学指标,改善生活质量,且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学组,全国幽门螺杆菌研究协作组,刘文忠,等.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胃肠病学,2017,22(6):346-360.

[2]关记飞,米彩锋.四联疗法联合荆花胃康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4):485- 486.

[3]陈继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2):214-215.

[4]刘全喜,李成卫,朱燕,等.基于分级用药理论的沈氏女科利水渗湿药应用分析[J].光明中医,2021,36(13):2097-2100.

[5]杨嘉力,王振,刘飞,等.CDX2MUC2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2,15(2):120-123.

[6]韩学杰,沈宁,连智华.沈绍功临证经验辑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0.

[7]何珊,李嘉林,林灿彬,等.五子四妙加减方联合舍曲林治疗肾虚湿热型早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2):289-294.

[8]韩学杰.沈氏女科临证发挥中医九法五经法则临证妙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9]孙运涛,冯亮源.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2019,16:2061-2063.

[10]樊宇靖,蓝宇,贾纯增.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诊断和随访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8,4:596-598.


文章来源:吴秀荣,马伯江.沈氏女科温胆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4,17(07):74-7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胃肠病学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

期刊人气:114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8-7125

国内刊号:31-1797/R

邮发代号:4-624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