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谈建设绿色生态经济对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影响

  2019-12-27    31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在改革开放初期,文化产业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四十年的开放进程中,文化产业逐渐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局面,近几年更是以17%的增长率高速发展,远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作为文化产业的主要形态之一的民族文化,具由独特的风格和定位,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境界,还积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各民族利用当地特色的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打造绿色生态经济显得尤为重要。

  • 关键词:
  • 产业
  • 民族文化
  • 生态效益
  • 绿色经济
  • 加入收藏

我国的少数民族产业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较贫困的西部地区,因历史、地理位置等原因,当地交通欠发展,经济相对落后,但是他们较少受到外来因素的侵扰,保存着大量民族文化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对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供了便利。在十八大之后,一系列文件和政策的出台,为民族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日益欣欣向荣。

当地人不仅仅满足于民族文化带给他们的精神需求,为了吸引外来游客,于是将自身的特色传统习俗与旅游业的现代化发展结合起来,一方面弘扬了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有利于下一代人对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减少了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从总体上看,民族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它独具特色并拥有比较优势,结合绿色生态经济的发展理念,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构建和谐健康安定的小康社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中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各省的少数民族通过互联网、电视等广告的形式积极宣传,游客们被吸引至此,民族文化产业为当地开拓了广阔的市场,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在逐年提高。优美的环境、优秀的人才、优质的服务为西部少数名族地区的产业集聚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可能带来的弊端,如经济全球化一般,它也是把双刃剑,稳定的、科学的、有效的推动民族文化产业才能够带来繁荣;反之,频繁的、无序的、不遵循客观规律的开发民族资源,不利于它的可持续发展,并且破坏了绿色生态系统。

我国是文化大国,并不是文化强国。虽然民族文化产业已取得经济效益,但是其规模较小,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宣传力度不足、民族文化特色产业有待发掘等问题。天津市的民族文化宫建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旨在加强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的联系,但是其基础设施日益陈旧,政府没有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宣传,也没有拨付资金来装饰,吸引的游人逐渐减少,文化宫已成为了一种摆设,无法达到加强民族团结的效果。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还有许多优秀文化蕴含在少数民族的生活与生产中未被发掘,我们应以更高的热情学习传统文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将更多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环境日益被破坏使得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意识到维持绿色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性,扩大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的生态作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提倡绿色经济,比如禁止吸烟,减轻环境污染并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建议在景区内步行或者骑行,禁止私家汽车行驶,因为其排放的尾气严重影响大气的失衡。通过数据发现,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正逐年较少,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二、中国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的生态化是通过利用民族特色文化,调整规划民族文化产业,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拉动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文化、经济和生态的平衡。但是当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发生冲突时,企业或者开发商往往为了盈利而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破坏生态环境,甚至恶意歪曲传统民族文化,将传统民族文化庸俗化、虚假化,对于不可开发的部分,经营商往往想方设法的深挖文化资源的可利用价值,牺牲文化效益换取经济效益。

目前,这些陋俗普遍的存在于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被摒弃或者破坏,缺少了原真性,我们在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需要注重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比如,分布在云南大理、重庆、四川等聚集程度较高的白族,他们崇尚白色,雕刻、文化建筑均是以白色为主,但是为了吸引游客,白族附近的其他村落也把建筑外墙涂染成白色;位于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相互泼水表示者对对方的祝福,傣族人民也很擅长歌舞表演,当游客到来的时候,即向他们泼水、演绎歌舞,泼水节和歌舞本是在特定的节日里进行的,因为经营者不断追逐利润,不遗余力的发展旅游业,现在出现了每天都是泼水节、每日都有歌舞表演的现象;美丽的云南丽江,独具特色的纳西族文化,纳西族部落世代居住于此,质朴的乡间小道如今已经被商业一条街所取代,呈现的尽是都市的繁荣景象;还有在云南红河自治区的箐口民俗展示厅,其中的很多展示物却并非箐口的,而是从其他地方找来的,这种虚假的商品展览严重误导了大众,加重了对传统文化的破坏。

区域民族文化产业在开发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特别是体现在旅游业。开发商们便肆意修筑道路、建造宾馆,风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等现象频发,毁坏了原真的生态系统,破坏了自然景观;在古代就已经闻名卦山,位于山西省交城县,集秀美风光和千年古刹于一体,是国家的4A级景区,也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因为需要建造一座吕梁英雄纪念馆,大部分文件未经环保、土地和文物等相关部门的审批,直接破土兴建,百年古树被连根拔起,摧毁了大批山体植被,若想恢复原样非常困难,植被健康茁壮成长起来需要几十年甚至百年的时间,这对卦山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产生了严重影响。

可以看出,我国区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发展,并未实现其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提升,而且还经常发生民族文化产业、民族文化资源、自然生态环境相互桎梏、相互破坏的情况,虽然产业的经济功能有所实现,但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较差,影响了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关于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议


1. 加强评估与监测,促进民族文化产业的生态效益

加强对民族文化企业的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实时数据,对整体的环境状况有了更为精确的判断,并对有关企业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污染环境严重的企业对其及时停产整治,决不可因发展经济而再一次的破坏环境,对排放污染物较小的企业采取给他们颁发锦旗或对员工发放福利等措施,鼓励他们继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优化环境质量。当文化效益得到保护时,它会反作用于经济,经济效益也会大幅度地提升。

文化效益主要蕴含在产品中,当游客购买当地的民族产品留作纪念时,一方面发扬了产品的文化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避免对文化资源的过度消费,立足于特色文化,发挥其比较优势,吸引游客的同时又减少了其他文化资源的消耗。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该提前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做好规划,建立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相应的支撑机制,通过区域民族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和构建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生态系统的路径,保障该产业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促进该企业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提升,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推进该企业的健康发展。

2. 建立复合调控机制引导和实现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

各少数民族应深入分析本民族的文化资源状况,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及相关产业的特点,制定符合该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的总体规划。在具体的调控手段上,以市场导向为主,当市场的发展与正确的经济道路偏离时,政府应及时出台政策,把民族文化产业的方向转移到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传承区域民族文化,注重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相结合;通过建立数据库,对于一些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群,及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避免其他国家对其的掠取;注重对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培养、鼓励和支持,不断完善对代表人的认定与资助机制。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应遵循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避免对环境的二次破坏。制定相关政策,实施奖惩机制,对过度排放污染物或者破坏森林环境的企业必须严加惩治,决不可牺牲生态利益、文化利益来换取经济利益。对区域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应注重准确把握本区域民族文化资源的特色与优势,应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和手段,提升产品开发与设计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应不断提升民族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以更加丰富、精良和优质的产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应细化分工,注重专业化生产,在资源、产品、运作模式上突出特色,形成品牌效应。

3. 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化发展

政府应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推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实施应该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尊重客观规律,以当地的特色文化为依托,从而确定政策的方向和思路;我国是市场经济,政策应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在区域民族文化产业的整体布局、产业结构、资金投向、产品生产、市场管理等方面发挥引导和调控作用。

其次,应将民族文化产业政策和民族文化的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有效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作用。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都应该参与进来,积极配合政府的工作,每个人都应树立爱护花草、不随意破坏自然的理念,绿色生态的环境方能更快的建立起来;应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民族文化保护中的条件和优势,不以营利为目的,建立更多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让更多的人认识并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虽然不是少数民族,但都属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去守护并传承下去;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纳税人每年都缴纳部分税收,政府应有效利用这些资金,为全体人民谋福利,还应设立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专项基金和奖励机制;关于我国前人传承下来的技艺很多都已失传了,所以应注重培养民族文化技艺的传承者,加强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民间建筑师、民间工匠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对于继承本民族文化技艺的信念更为坚定;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传统和现代技术,通过媒体、社区、网络等各种途径,宣传和展示民族文化本身,令人们感觉民族文化就在身边,保护民族文化的理念会更加深入人心,进而营造全社会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方忠,张华荣.创意产业生态化商业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现代经济探讨.2014(5):58-62

[2]姜仁良.会展产业生态化:特征、价值及对策研究,科技管理研究[J].2014.34(6):209-213

[3]王永富.广西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3):33-35

[4]王莹莹,刘芳,张晓然.衡水实现与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18):484-485

[5]陈苏广.欠发达地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宿迁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174-176


叶旭.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绿色生态经济[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6):44-4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文化研究

期刊名称:文化研究

期刊人气:2200

期刊详情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文化

邮发代号:2-2985

创刊时间:2000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