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科研育人在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3-12    28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大学科研育人是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育人才,锻炼人才。发挥科研育人的真正功能,对于研究生培养、发展意义深远。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尤其是科研育人过程中,主要存在思想引领、平台建设及评价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文章提出了解决措施,即用科研育人的思想武装学生,营造科研育人的优质氛围,构建完整的奖惩体系制度,建立科学的科研育人运行体制机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将科研实践与思想品德的形成结合起来,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与思想品德的提升相结合,在科研实践过程中提升思想品德水平,从而真正实现“科研育人”功能。

  • 关键词:
  • 思想品德水平
  • 研究生教育
  • 科研
  • 科研实践
  • 育人
  • 加入收藏

所谓科研就是从事科学研究,对已有知识进行反复分析探索出新的内容[1]。育人,广义的育人指的是养成独立人格、塑造良好品格和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狭义的育人是指寓教育于德育之中,本文主要是针对研究生的育人方面的研究。科研育人是以科学研究活动为载体,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实现育人的功能。具体而言,就是在高等教育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在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人格操守等,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2]。简单来说,科研育人作为培养研究生科教融合的能力,立足于科研实践,既要注重研究生各项科研活动的展开,也要注重育人的连续性和一贯性,要用科学研究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完成立德树人这一高校的根本使命。


一、科研育人的背景及意义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在“三育人”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践育人”“科研育人”,最终形成“五育人”格局。[3]其中,首次将“科研育人”写入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指导文件中,并将人才的培养贯穿其中。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使育人功能体现更加全面,十大育人体系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与传统的育人相比较,科研育人的作用更为突出,目标更鲜明。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中排名第二的科研,重要性尤为突出。[4]

科研育人的提出是响应我国科技强国、人才兴国战略的需要,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新时期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抓手。当前科研教育的主要矛盾是社会所需要高校学生所需要达到的科研水平同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为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了高等教育最主要的目的,这对于促进高校学生全方位发展、提升全民族创造创新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决定性意义。[5]因此,深入分析高校中科研育人所存在的问题,深度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是学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以社会主义办学为导向,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的关键所在。对于研究生群体,科研育人更为重要。因为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生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科研实践中,并且研究生是学校科研工作的关键力量。据统计,2018年,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的研究者,在学研究生占比超过50%。如何能发挥科研在研究生育人中的价值和作用对于有效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推动高校改革和高等教育理论完善都具有与时俱进的重大意义。


二、科研育人在研究生教育中的现状及问题


(一)科研育人的现状

科研育人作为教育教学主管部门及高校的重点工作,在高校教育教学科研实践中占据主要位置。各高校及教师都跟随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有助于科研育人体系落实的科学实践。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在理论上提出了“育人是大学科研的重要任务”并有力地指导了实践并推动了清华大学科研育人工作的开展推进;北京市原教委主任耿学超认为科研育人的重要作用主要是从教育发展目标的角度所体现的,曾提出了“教学科研的核心是育人”;东华大学不止“重科研”更注重在科研的过程中“育人”,所以东华大学进行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推出博士生导师做班主任这一举措。西安交通大学在积极探索团队育人模式的同时也在打造一流的科研团队,以实践为基础,不断探索创新团队科研育人的方法和途径,形成全方位、全范围、全员的科研育人模式。

纵观国内高校科研育人的实践情况,科研育人才提出不久,因此从产生到发展、完善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高校科研育人工作目前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还有一定的工作空间。一是科研育人的思想科学化程度达不到现阶段高校学生所需要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凝练,更深层次挖掘其内涵;二是进一步探索科研育人的模式,科研育人的经验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总结并培养;三是科研育人的考核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构建出一套完整的高校关于科研育人的考核体系。[6]

(二)科研育人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内研究生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生招生专业及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已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科研人才,但研究生教育在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的同时,仍然面临许多问题。[7]我国进入21世纪新时代,已经呈现出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综合化、整体化,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国内外文化交流碰撞为特征的三大趋势,促使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和解决新问题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竞争的高素质科研人才,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有通过教学与科研的二者结合才能实现。但是,目前科研育人存在如下问题:

1.科研育人主体客体意识不足

科研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育人,但目前存在导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导师对于科研育人实践意义的认识尚不清楚,重科研而轻育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在研究生教育之中,导师认为应侧重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升,育人应交给高校辅导员去做,从而造成了为科研而科研的现象发生,存在一定数量教师把科研作为解决考核、晋升及评优的目的,从而忽视了科研的育人作用,在传授知识中,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作为客体的存在;而在育人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作为辅助作用引导、帮助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潜能,教师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不止在于教书,更包括育人。二是学生的主客体转换意识不够强烈。研究生教育更注重自主学习、启发式教学,与本科生课堂及实践不同的是,研究生学习更注重知识创新、科研实践、自主探索,但作为研究生,在没有学校、导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科研参与热情仍不够强烈,积极性不高,依然没有摆脱导师带,学生被动学的现象,没有很好的实现主客体的自我转换。很多研究生就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能够“坐住板凳”做科研的人少之又少。

2.科研育人的评价体系不全面

科研育人的评价体系不等于科研的评价体系,科研育人评价作为科研决策和科研管理运用到人才培养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评判科研是否能发挥育人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03年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等有关部委下发文件《科学技术评价办法》和《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制定了高校在科研评价活动中应实施的具体评价办法。在科研育人评价体系建设中,应注重对科研工作者或团队素质、能力和研究水平的评价,更要把重点放在尤其是教师在科研中对人才培养实际贡献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科研成果进行追踪,并将其作为教师科研育人的评价标准。同时,要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注重科研对综合能力与素质提升的评价,而非仅满足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要在提升科研能力的过程中融入科研精神与科研道德的培养教化。

3.科研育人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科研育人在高校的管理存在不足之处,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科研育人的管理主体应该是主管的教育部门及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科研育人的宏观政策,学校在落实相关政策时,各部门应该积极行动,把政策真正执行下去,以达到全员育人的理想效果。然而,有些高校管理部门执行力弱,做到了上传下达,但没做到上传下做。各部门之间没做好行之有效的沟通,导致还有“最后一公里”。教师在落实相关政策时,学校要对教师予以一定的培训,提出科学的指导方法使教师真正理解科研育人的真正科学内涵、真正要实现的目标,教师中存在按照个人理解科研育人内涵的现象,易导致科研育人工作的错误开展比如,要加强对导师队伍建设,就不能仅对科研成绩喊话,还要将科研育人纳入考核体系,让制度现行,以标准为尺。在高校内建立良好的科研育人制度,科学的考核体系,形成良好的育人风气,构造有氛围的育人环境,为科研育人创造条件,打牢基础。


三、科研育人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对策研究


(一)发挥科研育人思想引领作用

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的一部分,科研育人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提升政治站位,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严谨的学术态度。促进科研育人,学校必须强化使命担当。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大学并非纯粹是一座知识宝库,也并非单单是创新的推动者,更不是一所职业训练学校,万万不可沦为培育贪婪、自私、毫无道德和社会责任可言的人的机构[8]。发挥科研育人的思想引领作用,就是要把握科研育人的方向,把握科研育人的目标。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政治站位,使其符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培养有力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以某高校为例,一是开展“院长书记第一课”。以研究生入学教育为依托,由院长、书记带头为研究生做专题指导。围绕学科专业认知开展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教育研究生充分认识良好的学术道德对树立优良学风、培养正直诚信的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作用,围绕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内涵,开展专题讲座,引导研究生德业双修、学行并重、诚信为人。二是开展团委书记话学风。以研究生入学教育为依托,由团委书记围绕“增强专业/科研自信,争做优秀青年”,引导研究生要把最好的时间和精力放到最重要的地方,要通过勤学善思,树立创新观念,不断地精熟专业技术,让自己成长为有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锻炼品德修为,做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兴国强国的重要力量,同时青年又是科研、实践创新的新鲜活力,充分发挥青年人,尤其是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做好思想引领作用,对于促进科研育人的真正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营造优质科研育人环境

优化育人环境,是实现科研育人的一个重要手段,并且高校的科研氛围决定了学生的参与度。要发挥一课的阵地作用,二课补充作用,将科研育人做到随时随处。特别是针对研究生群体,要在师门建设中,充分认识科研育人的重要作用,并将育人工作从课堂转至实习实践场所,同时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也要着重构建科研平台的硬件设施建设,从理论到实操,需要科研环境的支持、科研技术的提供、科研氛围的提升。搭建多角度全方位平台,才能吸引学生广泛参与。

以某高校为例,首先,改革课内学习平台,建立科研思路与方法模块化教学模式。开设《科研思路与方法》和《名师科研导航》课程,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以专题讲座和优质网络资源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为主。专题讲座模式为邀请973位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等知名教授以专题讲座形式为研究生授课;优质网络资源模式是购置开设高水平网络课程,建立优质研究生教学资源网络共享体系。从而加强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训练,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其次,建立研究生“优才”培育项目。建立研究生“优才-未来医药学家”培育项目,制定项目选拔方案,遴选优秀学苗;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夯实人才培养路径;制定人才考核量化指标,构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对“优才”研究生的未来整体规划,促进“优才”研究生“领任务、挑重担、出成果”,充分发挥其高端人才的科研引领指导作用。最后,建立研究生校内外学术交流项目。设立研究生校内学术交流专项基金,以博硕讲坛为依托,以主题招标、评审、试讲、主旨演讲形式,激发研究生从事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展现研究生的优秀成果,扩大博硕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设立研究生校外学术交流专项基金,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及专业技术培训,撰写高水平论文,开拓研究生学术视野。

(三)构建科研育人学生奖励体系

在高校中,科研对象大部分是研究生。研究生对学术科研兴趣不大,不出成果,一方面是自身意识问题,另一方面是学校科研育人政策导向问题,要改革现行评价制度,完善研究生奖励体系,设立研究生科研专项奖学金,加大对研究生学术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设立高水平成果绿色通道,细化学术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以某高校为例,不但设立了科研成果奖励项目,而且建立了研究生科研创新示范项目。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专项基金,用于鼓励研究生积极从事学术科研创新活动。通过资助研究生开展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科研设计与实施、科研成果总结的形式,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研究生学术科研成果的涌现,从而大力推进科研育人。

(四)健全科研育人的体制机制

从制度解决问题,就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做好科研育人,就要健全高校的奖惩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各管理部门及研究生导师提出要求,使科研育人变得有抓手。

首先,以具体工作发挥管理部门在科研育人中的作用。从研究生院角度,在开展活动时增加科研活动比重,制定有利于培养科研能力、提升科研水平的政策,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做好学科专业调整,加大科研课程及实践的比重,做好培养方案制定、教学管理、质量监控、过程管理及基地建设等工作;从科研处角度,科研考核要将科研育人纳入其中,对于管理导师的课题及项目申报加大审查力度,保证课题真实性,在有学生参与到课题的前提下,把学生写到标书里边,导师作用从教师变为项目负责人;从人事处角度,做好人事调配,调动等工作,将科研育人与年终考核、晋级职称、评奖评优相挂钩,尽可能地发挥一切力量开展科研育人。

其次,充分发挥导师的科研育人作用。一是,建立针对导师的科学的科研育人考核评价机制。在导师考核评价体系之中纳入科研育人水平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导师职称评定、绩效发放、年终评优紧密挂钩,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让导师对科研育人引起足够的重视[8],一些学校的科研实力本来就较弱,若不建立严格的导师考核评价机制,科研育人只会停留在表面上,一些学校的科研实力很强,教师科研任务繁重,疏于对学生的科研指导,并且教师和学生的关注点都着重体现在科研上,育人所能达到的效果更多是通过科研所取得的成果来体现;二是,完善导师的奖惩制度。对导师科研育人所取得的成效每年进行多元化评比,其中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科研信念、科研动机、科研精神、科研诚信、科研作风,择优给与物质及精神上的奖励,以推动科研育人有效融合,对于导师存在失范行为的予以严肃处理,从而使科研育人真正落地在高校。三是,导师在项目申报人以及评选时应与课题实际参与者保持一致,对于学生同参与的课题,要培养其积极性,做到劳有所得。提升导师的整体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高校进行科研育人的主体是研究生,实操者和受益者亦为研究生。正如克拉克所说,大学教师不是为学生而存在,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而是自己进行科研,教师只指导和支持他的科研。一是,在科研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创造性,教师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学生不应当只是接受课堂中的知识,而是应当独立思考并且参与到实践中去,实践才是检验理论成果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二是,不能忽视教师在研究生培养上的主导作用,贯彻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摆脱从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过程,真正的教育应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双向互动、教育介体、教育环体语辅助的过程。三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学科素质、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科研实践的过程,也要不断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只有在教师本身学术科研水平提升,才能去以此指导学生,才能达到很好的育人效果,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必须依靠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以某高校为例,启动实施了“主体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主要内容包含改变学生的学习形式,以自主学习为主;改变教师授课方式,以全程讨论为主;改变课堂管理方式,以自由听课为主;改变课程考核方式,实行多种考核相结合。主体性教育改革是知识型教育向能力型教育、单主体教育向双主体教育、漫灌式教育向问题性教育的改变。实行主体性教育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科研,在科研的过程中达到了育人的效果。


四、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研究生教育会议上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研究生教育中,科研比重所占比例巨大;在全员育人中,科研育人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前,研究生教育中科研育人的功能发挥尚不充分,要把握科研育人的思想引领作用,营造科研育人的优质氛围,构建科研育人的学生奖励体系,建立科研育人的体制机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方能将科研育人的最大作用利用好,最大成效发挥好。


参考文献:

[1]潘广炜,赵亚楠.关于“科研育人”对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1):69-71.

[2]于丽,王明年,刘大刚.浅谈科研育人的措施和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352-353.

[3]张东洁,王帆,贾立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02):69-72.

[4]毛现桩.大学科研育人的内涵意蕴、本质特征与时代价值[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3):43-47.

[5]阮一帆,徐欢.高校科研育人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8):152-155.

[6]陆锦冲.高校科研育人:内涵.方向.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2(09):3-5.

[7]徐笋晶,李赛美.案例教学法结合Sandwich教学法在伤寒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02):4-6.

[8]刘在洲,谢晨霞,刘香菊,等.大学科研育人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H省4所高校的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06):79-85.

[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石桐,李瑞丽,杨波.科研育人在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结合某高校具体做法[J].高教学刊,2021(09):66-69+75.

基金: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青年中医药科研人才培养项目(编号:2020040);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途径研究”(编号:2018BS3);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项目“科研育人在研究生教育中的路径与实践研究”(编号:2020SZ0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研究生

期刊名称:中国研究生

期刊人气:109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1-9042

国内刊号:11-4871/C

邮发代号:82-489

创刊时间:200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