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不同比例的成分血输注对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4-01-2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比例成分输血用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地区开展输血的ATC患者总共96例的病历资料,依据不同成分血输注比例分成对照组(依据3∶1比例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及新鲜冰冻血浆)50例和观察组(依据1∶1比例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及新鲜冰冻血)46例,观察两组血制品应用情况;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血液钙离子(Ca2+)以及钾离子(K+)浓度;预后情况。结果两组24 h红细胞输注量、红细胞输注总量、血小板输注量以及冷沉淀输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浆输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Hb、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Hb、PLT水平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PT、APTT、INR、FIB及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PT、APTT、INR、FIB及D-D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Ca2+、K+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Ca2+、K+浓度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治愈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按照3∶1比例输注成分血相比,按照1∶1比例输注成分血能更好改善ATC患者的凝血功能,提升其预后水平,值得采用。

  • 关键词:
  • 冰冻血浆
  • 急性创伤性凝血病
  • 红细胞
  • 输血
  • 预后
  • 加入收藏

创伤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类外科疾病,对于重症创伤者常常会产生无法逆转的机体损伤,是国内甚至全球关注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相关调查[1]显示,重症创伤患者病情危及、死亡率高,同时呈现不断升高趋势。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指的是因大出血和组织受损后将凝血、纤溶以及抗凝途径充分激活,于创伤早期产生的一类急性凝血功能紊乱[2]。创伤患者的ATC患病率较高,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关ATC患者的处理措施逐渐受到医学界高度重视[3]。当前,对于ATC患者的治疗多选择输注血浆以及红细胞等方法以补充其损失血量,促进组织灌注恢复,进而稳定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并配合外科治疗以达到治愈的目标[4]。但患者在输血期间短期补充较多红细胞,会加重其凝血功能障碍,进而增加其死亡率[5]。据有关研究[6]显示,悬浮红细胞以及新鲜冰冻血浆的输注比例会对患者凝血功能产生直接影响,合理选取成分血输注比例可提升其预后水平。但当前有关成分血输注比例选取临床仍无一致定论。为此,本研究现对在本中心开展输血的ATC患者总共96例的病历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比例成分输血用于该类患者对其预后的影响,旨在为确定最佳的输血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本地区开展输血的ATC患者总共96例的病历资料,依据成分血输注比例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2~64岁,平均(40.16±7.2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为32例、高处坠落为7例、重物砸伤为6例、挤压伤为3例、机器绞伤为2例;合并损伤类型:颅脑外伤为15例、胸部外伤为10例、腹部外伤为11例、脊柱以及脊髓损伤为5例、骨盆和四肢骨折为9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1~65岁,平均(40.80±7.1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为29例、高处坠落为7例、重物砸伤为6例、挤压伤为2例、机器绞伤2例;合并损伤类型:颅脑外伤为14例、胸部外伤为9例、腹部外伤10例、脊柱以及脊髓损伤为4例、骨盆和四肢骨折9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均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年龄在20~65岁;至少存在两处受伤部位,且创伤严重度得分(ISS)不低于25分;预估出血量至少达到2 000 mL,血红蛋白(Hb)在70 g/L以下;国际化标准比值(INR)在1.2以上;凝血酶原时间(PT)在16 s以上。

排除标准:存在重度慢性病者;存在慢性贫血者;存在血液肿瘤等血液病者;存在重度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病或者恶性肿瘤者;存在艾滋病或者肺结核等传染病者;治疗依从性不配合者;病历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需第一时间予以止血处理,积极纠正机体酸碱紊乱,并予以液体复苏。

在此基础上开展成分血输注,其中对照组依据3∶1比例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及新鲜冰冻血浆,在4 h之内先进行200~400 mL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后进行3~6 U悬浮血红细胞输注,再开展重复,直至血红蛋白到70~90 g/L。

观察组依据1∶1比例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及新鲜冰冻血,在4 h之内先进行400~800 mL新鲜冰冻血浆输注,后进行3~6 U悬浮血红细胞输注,再开展重复,直至血红蛋白到70~90 g/L。若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无法维持在>65 mmHg的水平,能依据2∶1比例补充晶体以及人工胶体以纠正休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制品应用情况;输血前后Hb、血小板计数(PLT)、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INR、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血液钙离子(Ca2+)以及钾离子(K+)浓度;预后情况。

(1)血制品应用情况:主要包含两组血浆输注量、24 h红细胞输注量、红细胞输注总量、血小板输注量和冷沉淀输注量;(2)血常规:分别在输血前和输血后(输血24 h后)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液3 mL,予以抗凝处理,后经日本希森美康公司XN-3000型全自动式血细胞分析设备测定两组Hb、PLT水平,各项指标测定3次,后将3次结果的均值当作最终结果,并准确记录;(3)凝血功能:分别在输血前和输血后(输血24 h后)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液3 mL,予以抗凝处理,离心分离获得血浆,后经日本希森美康公司CS5 100型血凝设备测定PT、APTT、INR、FIB及D-D水平,各项指标测定3次,后将3次结果的均值当作最终结果,并准确记录;(4)血液钙离子(Ca2+)以及钾离子(K+)浓度:分别在输血前和输血后(输血24 h后)抽取两组空腹静脉血液3 mL,离心后分离获得血清,后经电极法测定两组Ca2+、K+浓度,各项指标测定3次,后将3次结果的均值当作最终结果,并准确记录;(5)预后:统计两组治愈情况和治疗后1个月的死亡情况,将治疗后的体征、症状以及凝血指标等均恢复到正常状态评定成治愈[7],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100%,死亡率=死亡例数/总例数×100%。未治愈例数包括死亡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代表,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代表,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制品应用情况比较

两组24 h红细胞输注量、红细胞输注总量、血小板输注量以及冷沉淀输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浆输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制品应用情况比较()  

2.2 两组输血前后的血常规指标比较

输血前,两组Hb、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Hb、PLT水平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输血前,两组PT、APTT、INR、FIB及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PT、APTT、INR、FIB及D-D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输血前后的血常规指标比较()   

表3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2.4 两组输血前后Ca2+、K+浓度比较

输血前,两组Ca2+、K+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Ca2+、K+浓度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组输血前后Ca2+、K+浓度比较() 

2.5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治愈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预后情况比较[n(%)]  


3、讨论


ATC的发病因素多为创伤或者大型手术,导致组织因大量出血产生凝血、纤溶和抗凝等一系列反应,进而引起凝血功能紊乱[8]。相关资料[9]显示,近些年来ATC患病率以及病死率于世界范围内处在较高水平,已经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凝血功能障碍,结合APTT>60 s、PT>18 s或INR>1.5即可判定[10]。对该类患者开展治疗时的主要措施为早期评估其出血量和治疗血量等,并按照要求开展输血[11]。当前使用较多的输血成分是新鲜冰冻血浆以及悬浮红细胞,但有关ATC患者成分血输注比例选取临床仍存在一定争议[12,13]。

孙孟良等研究[14]对创伤性凝血病总共58例患者开展分析,一组按3∶1比例开展输血设为对照组,一组按1∶1比例开展输血设为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在输血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输血后的PT、APTT、INR、FIB及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上述研究中所得结果相一致,反映出和3∶1比例成分血输注相比,1∶1比例成分血输注用于ATC患者能更好地改善其凝血功能。分析原因是新鲜冰冻血浆是经过全血分离获得,包含血浆中的各类有效成分;浓缩红细胞有着较强的止血能力,比容较高,可加快机体内的血小板有关激活因子释放,进而增加血液黏稠度,有利于增强凝血功能,并于同等携氧能力的基础上降低输注容量,即使是非同型血液也可采取RBC输注治疗,缩短交叉配血时长,给患者赢得治疗时机[15,16]。按照1∶1比例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及新鲜冰冻血浆,和按照3∶1比例输血相比能补充更多凝血因子以及纤维蛋白原等各类凝血物质,进而更好地改善机体凝血功能,纠正ATC[17,18]。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治愈率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出和3∶1比例成分血输注相比,1∶1比例成分血输注用于ATC患者能更好地改善其预后。这是因为1∶1比例成分血输注能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不可控的出血事件发生,新鲜冰冻血浆使用量增多,可避免输注悬浮红细胞过多导致的凝血障碍进一步加重,便于患者获取更为理想的预后[19,20]。但两组输血后的Hb、PLT、Ca2+、K+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和3∶1比例成分血输注相比,1∶1比例成分血输注用于ATC患者对其血常规和机体内环境的影响相当,造成两组上述指标无差异的原因可能和本次研究中的样本量较少有关。但本研究依旧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纳入的病例数不多,病例来源比较单一,且随访时间较短,可能会使最终结果出现偏倚,这些还需在日后加以完善与补充。

综上所述,和按照3∶1比例输注成分血相比,按照1∶1比例输注成分血能更好改善ATC患者的凝血功能,提升其预后水平,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廖建苑,张力芳.冰冻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血对创伤后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4):116-118.

[2]齐玺,陈永锋,张小乐,等.不同比例输血策略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凝血指标、血浆代谢指标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14):2617-2621.

[3]梁群,江雪霞,谭碧雯,等.不同比例成分输血对多发性创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3,36(3):655-657.

[4]赵家立.不同成分输血比例对多发性创伤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血液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22,34(6):755-757.

[5]吴坤海,陈陆飞,黄慧芳,等.产后出血大量输血时不同血浆及红细胞比例输注的效果对比[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7):167-171.

[6]鲁潇,史芳瑜,李雅钦.血浆、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应用于大量输血患者的效果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11):149-152.

[7]候春霞,孟梦,郭利彩.悬浮红细胞与新鲜冰冻血浆1∶1比例输注对产后大量输血治疗产妇凝血功能及预后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7):909-910.

[8]于桂芬,翁文浩,李汉华,等.不同成分输血比例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指标止血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0,26(3):518-522.

[9]郑裕鹏,黄同花,陈斌锋.等比例成分输血配合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在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学,2021,45(15):1638-1639.

[10]李波.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1):59-60,63.

[11]李明明.血浆和红细胞不同比例在大量输血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0,38(2):404-408.

[12]温俊杰.不同血浆和红细胞比例输注对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587-1588.

[13]王小婷.多发伤并发创伤性凝血病等比例成分输血治疗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6):29-31.


文章来源:宛凯玲.不同比例的成分血输注对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4,32(02):8-1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创伤外科杂志

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

期刊人气:172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主办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出版地方:重庆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4237

国内刊号:50-1125/R

邮发代号:78-111

创刊时间:199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