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大学生创新需求及创新实践的调研与分析

  2021-02-26    31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以辽宁中医药大学为例,结合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特点,从新医科视域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着手就如何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 关键词:
  • 人才培养模式
  • 创新实践
  • 创新需求
  • 大学生
  • 新医科
  • 加入收藏

为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教育部2019年开展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四新”建设,其中新医科是构筑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是不断推进理念、制度和实践创新,培养学术+应用的复合人才,顺应中国高等教育战略改革,探索医学教育新体系、新模式、新理念不断整合,形成更符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全球医学发展的中国特色医学教育形式[1]。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衡量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未来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石。本研究对辽宁中医药大学全校各年级本科生对创新意识、自我创新实践、创新基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环境五大维度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我校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真实感受及创新能力活动对学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挖掘提升大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1.1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应用问卷星进行线上匿名抽样调查,以辽宁中医药大学所有本科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涵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等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回收247份,有效问卷247份,有效率100.0%。

1.2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共设立25道问答,分为主观和客观问答。客观问题分为五大维度24个具体指标,五大维度为创新意识、自我创新实践、创新基地、创新创业项目、创新环境。主观问题则通过开放式问答,以深入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学生创新研究基地)在针对大学生创新实践培养中发挥的作用。通过问卷星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大学生基本信息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校各年级本科生,涵盖学校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等重点学科,以问卷星形式发放,回收247份在线问卷,获取有效问卷247份。其中男生63人(25.51%),女生184人(74.49%);各年级人数占比分布:低年级(大一、大二)占比30.37%,中年级(大三、大四)占比64.37%,高年级(大四以上)占比5.26%;各学科占比分布:中医学学科占比55.06%,中西医结合学科占比12.55%,药学学科占比4.86%,其他学科占比27.53%。

2.2学生对创新意识的认知

在创新意识中从态度、兴趣度、目的性三大因素中进行调查统计。(1)对态度的认知:针对大学生对创新和实践重要性的调查中发现,90.28%的学生都认为创新实践很重要,有8.91%的学生认为创新实践一般重要,0.81%的学生选择不重要,可见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创新实践在大学学习中和对未来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性,这也是中医药院校对创新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出发点。(2)对兴趣度的认知:调查结果中发现学学生对创新实践感兴趣的占82.19%,没有创新意识的占14.9%,仅有2.91%的学生对创新实践毫无兴趣,可见对于中医药学生来说,兴趣是创新实践的第一动力,如何能在创新实践活动中满足不同年级专业学生对创新实践的好奇心等,需要进一步针对创新实践活动的多元化形式进行改革。(3)对目的性的认知:调查显示63.56%的学生是因为兴趣驱动想参与创新实践活动进而提升自我能力,28.74%的学生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引导才能参与创新实践活动,仅有7.69%的学生认为参与创新实践活动以及提升自我能力是为了考试成绩,可见兴趣依然是吸引大学生真正投身创新实践中去的有效动力,这也提示中医药高校要多设计提升大学生兴趣的创新实践课程和活动,让学生真正愿意参与进来。

2.3学生对自我创新实践的认知

针对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调查结果中显示,86.23%的学生迫切希望提高自身创新实践能力,但仅有26.72%的学生经常参加创新实践活动,38.87%的学生偶尔参加,没参加或者极少参加的学生占比达到34.41%;而在参加活动的次数统计上可见从没有参加过创新实践活动和仅仅参加过1次的学生占比达到63.56%,参加3次以上的学生仅有17.41%;在针对创新实践途径中调查显示,78.14%的学生希望参加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来提升自我创新实践能力,70.45%的学生希望得到系统化的创新实践培训;在提升自我技能的调查中显示,80.16%的学生希望更多地学习实验室技能;在提升创新实践能力遇到的问题中显示,70.8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专业的教师指导,有45.34%的学生认为目前开展的创新实践活动比较肤浅,流于形式。可见中医药学生已经认识到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学生自我的实验技能依然不足,创新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较低,无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参与途径比较单一。提示中医药院校应构建完整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培训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教师深入到创新实践活动中来,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引导,激发大学生对创新活动的兴趣,积极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以“新医科”为契机,真正实现以“知识学习”为中心向以“创新实践”为中心的多元化教育。

2.4学生对创新基地的认知

2011年1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立项。2012年5月,学校以此为契机,成立重大科研平台,并于2014年获批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组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设立大学生创新研究基地。调查显示,35.63%的学生认为基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大学生创新研究基地是创新实践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大学生创新研究基地开展了解度、参与度、意愿度三项调查。针对了解度调查显示,49.39%的学生仅仅听说过大学生创新研究基地,22.67%的学生没有听说过;在参与度的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创新研究基地开展的学术讲座、大学生开放日活动、技术培训等活动,仅有8.91%的学生参加过多次,参加1~2次的学生占16.60%,没参加过的学生占比达到了57.09%,还有17.41%的学生仅仅听说过有活动但不参与;针对意愿度的调查显示65.59%的学生希望未来可以参与到大学生创新研究基地开展的多项创新实践活动中去,并能进一步深入了解大学生创新研究基地。可见基于中医脏象理论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大学生创新研究基地未来要加大宣传力度,并拓宽途径,设立多形式的创新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大学生创新研究基地能基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丰富资源,有力地支撑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同时也提高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的利用度和开放度。

2.5学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认知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度的调查结果来看,45.34%的学生会主动参与申请,有17.81%的学生想申请但担心没有指导教师,27.53%的学生需要被动式参与进去;从参与大创项目的目的性来看,65.99%的学生是希望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20.24%的学生是因为兴趣,6.48%的学生是为了科学探索,2.83%的学生为了奖学金(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仅有4.46%的学生无目的性。可见大创项目的开展依然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提升自我创新实践能力的有力途径,学生的参与意愿较高,且希望通过自身能力的提升,能适应未来就业竞争的需要,高校需要重视学生的想法,让更多的教师深入一线指导学生开展大创项目,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大创项目中来,进而从专业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提升自我。

2.6学生对创新环境的认知

基于新医科背景下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方针政策的调查结果来看,63.97%的学生对国家政策了解度一般,17.81%的学生完全不了解;而针对学校创新制度的调查显示,53.0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制度较完善,有42.91%的学生认为学校设立的创新实践制度仍需完善,4.05%的学生希望制度重建。此外,学生对周边同学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调查显示,51.42%的学生认为周边同学参与度一般,34.41%的学生认为周边同学参与度较好,有14.17%的学生觉得身边没有人参与。可见国家政策和学校针对大学生创新实践给予的制度是学生参与活动的有力保障,现今制度和政策的设立依然缺乏宣传和完善,而周边同学参与创新活动依然不够活跃,难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可见高校可通过加大力度宣传和完善多种创新奖励制度,如开展创新学分、实践学分制度来推动学生从事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完善创新资金制度,帮助学生解决创新实践中经费的问题,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各方面困难,以更好地助力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


3、讨论与建议


新医科是指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及相关学科领域中前沿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相融合,并根据相关学科进行适当修正调整,使其更符合现今人类医疗新体系。因此中医药院校需要探索新医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新发展、新体系,既要融合传统教育的优势,又要创新教育模式,发展成更适合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可见,大学生对创新的需求很强,也希望能参与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从而提升自身竞争能力;但同时发现创新实践活动的模式还比较单一,学校对创新实践活动的宣传和制度还需要完善,大学生创新研究基地针对大学生开放的力度和宣传模式仍有不足,教师教学仍以理论课堂为主,教师指导力度不够,学生在科研创新中的知识面及操作能力欠缺,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做好顶层设计,构建适应新医科背景下的创新实践课程体系

新医科最大的变化是学科专业结构[2],为了适应未来对中医药人才的需要,在理论课堂的基础上应侧重实验课堂和创新类课程体系的加入,构建“专业理论课程+实验课堂+创新实践课程”的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三位一体的建设将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思维有突出的作用,理论课程侧重中医理论知识的构建,实验课堂侧重于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再验证,创新实践课程侧重于对知识的融合和再创新。进一步降低验证性课程比例,增加创新综合性课程,凸显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在完善课程体系中融合线上线下课堂,借助云课堂、慕课等形式,灵活创新,融合多种教学理念和方式,更好地将创新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教学中[3],激发学生对创新实践的兴趣,提升创新能力。

3.2整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学生创新研究基地)资源,拓宽创新培养途径

实验室是大学生创新实践的基地,未来可以进一步发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作用,搭建优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拓展校企合作,侧重创新应用,加大宣传力度,征集学生喜爱的科研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发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学生创新研究基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3.3加强教师领路人作用,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科研创新中来

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教知识,同时要做学生科研创新的领路人。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指导学生创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自主查阅文献,自主建立团队,设计方案,教师要进一步针对学生的自我创新实践给予纠正和完善,并结合科研探索融入思政教育,而不是替代学生完成以上活动,让其真正体会到自主创新实践的乐趣,能将所学的理论课堂知识融入自主创新实践中去,这样,学生一方面通过自主创新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实践提升实验技能和拓展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顾丹丹,钮晓音,郭晓奎,等“.新医科”内涵建设及实施路径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8):17-18.

[2]王晗,谢协驹,林英姿“.新医科”理念下独立设置的地方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思路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9(12):13-14.

[3]师含,李进伟,陈汉泽,等.医学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J].中医教育,2019,38(2):51-54.


冷雪,陈晓琳,杜莹,刘慧慧,王莹,曹媛,贾连群.新医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需求及创新实践的调研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04):40-42.

基金:辽宁中医药大学2020教学改革研究项目(LNZYJG2020036,LNZYJG2020046,LNZYJG2020092,LNZYJG2020119,LNZYJG202015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大学生

期刊名称:大学生

期刊人气:159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2-8165

国内刊号:11-5239/C

邮发代号:82-166

创刊时间:1988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