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大学生文化安全认知提升策略研究

  2020-12-23    16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文化安全关乎国家民族精神独立,是国家综合竞争力重要组成。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认知研究表明,大学生普遍重视国家文化安全,并认为传统文化衰落是当前最大威胁;大学生支持对外国文化实施文化甄别,但对于隐性文化侵入辨识不足;大学生支持中国文化传承,但偏好形式新颖的传统文化;大学生文化自信普遍不足,但支持国家文化自信引导。针对大学生文化安全认知特征,今后应从大学生、学校与国家等多维层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安全教育活动,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

  • 关键词:
  • 大学生
  • 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
  • 提升策略
  • 文化安全
  • 认知特征
  • 加入收藏

一、前言


文化既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基,也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今天,中国文化频繁面临外国文化入侵、他者文化植入、传统文化被抛弃等多种因素影响,危及国家文化价值与思想根基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精神、政治价值理念、信仰追求等观念形态文化的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客观状态[1],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大问题。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他们当下对于文化安全的认知状况必将影响他们今后对待国家文化安全的态度与行为,进而决定国家未来的文化安全态势。近年来,香港部分大学生的港独行径所暴露出的中国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缺失,也警示社会关注大学生文化安全教育。因而,有必要系统探究大学生对国家文化安全的认知特征及提升策略。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


本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大学生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多维认知信息作为研究数据,综合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法探究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认知特征及提升策略。

基于相关文献分析并结合本次研究目标,设计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认知调查问卷。问卷涉及调查对象基本信息与文化安全的多维认知两大部分。其中,在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认知调查中,部分问题选项选择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法设计。为科学测算并比较大学生文化安全认知特征,本次研究对5级量表选项分别赋值“-2、-1、0、1、2”,以对应相应的负向认知、中性认知和正向认知,并构建大学生文化安全认知度函数(公式1)[2]。

公式1

在公式1中,CI为大学生文化安全认知度,Ai为调查对象文化安全认知值,n为样本量。

问卷调查于2019年10月23-25日在问卷星平台(www.wjx.cn)开展,调查对象为国内在校大学生,涵盖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等群体。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64份,来源地区涉及陕西、广西、安徽、浙江、江苏等24个省份。其中,女大学生390人,占比69.15%;本科生377人,占比66.84%;工学学生最多,共154人,占比27.30%。信度检验显示,Cronbach’sα系数为0.746,表明本次调研数据质量较高。总体而言,本次调查对象来源广泛、学历层次多元、学科类型多样,能够较好地反映国内大学生文化安全认知信息。调查对象具体信息详见表1。


三、大学生文化安全认知特征分析


当前,国家文化安全主要涉及内外关系维度、新旧关系维度、同异关系维度等三个方面[3]。因而,本研究从总体与内外、新旧、同异等三个关系维度分别探究大学生文化安全认知特征。

(一)大学生文化安全综合认知特征

1.大学生普遍认同文化安全重要性,但学科背景对大学生认知存在较大影响

表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统计

统计显示(见表2),91.84%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国家文化安全重要或非常重要,仅有5.32%的调查对象认为国家文化安全不重要或非常不重要。基于大学生知识背景细分研究(见表3),专科生对国家文化安全重要性的认知度为1.582,高于本科生和研究生认知度(本科生为1.483、研究生为1.506);文科类大学生对国家文化安全重要性的认知度为1.568,高于理科类大学生的认知度(1.412)。分析原因,相对于专科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中学及大学学习期间往往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较少关注民族精神、价值理念、信仰追求等国家文化安全相关知识,因而形成较低的文化安全重要性认知度。而理科类大学生受专业培养目标所限,其人文社科类知识相对较少于文科类大学生,因而也难以形成较高的文化安全重要性认知度。

表2大学生文化安全综合认知统计

表3大学生文化安全认知度计算结果统计

2.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衰落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最大威胁

统计显示(见表2),47.34%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中国传统文化衰落,33.33%的调查对象认为中国文化自信缺失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最大威胁。从大学生知识背景细分统计,不同学历段与不同学科类型的大学生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衰落是当前国家文化安全最大的威胁,其文化安全威胁因素的认知顺序均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衰落>中国文化自信缺失>外国文化入侵>现代文化兴盛”,且“中国传统文化衰落”与“中国文化自信缺失”认知比重大幅高于其他认知。分析原因,受成长与学习环境所限,大学生对外国文化涉猎较少,致使其对外国文化侵入危害难以形成深度认知。综上数据说明,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最大威胁并不是外国文化入侵或现代文化兴盛,而是中国传统文化衰落和中国文化自信缺失。

(二)大学生文化安全内外关系维度认知特征

文化安全内外关系维度,即从文化主体的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中把握国家文化安全,将国家文化安全看作国家主体内部文化与外部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以及文化主权的独立与维护[3]。当前,某些霸权主义国家利用其国际地位、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大肆输出其思维方式、价值理念等,企图改变他国民众思想观念,进而重塑他国文化。文化已沦为某些国家扩张霸权、主宰世界的重要手段,而且其文化殖民形式也日趋多样并更具隐蔽性。

1.大学生普遍支持对外国文化实施文化甄别

统计显示(见表4),面对文化交流中的外国文化侵入,86.52%的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对外国文化进行文化甄别,仅有8.86%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必要或根本没必要对外国文化进行甄别。从大学生文化背景细分统计(见表3),不同学历段学生对外国文化实施文化甄别的支持度分别是专科生为0.973、本科生为0.979、研究生为1.000,文科类学生对文化甄别的支持度为0.988,而理科类学生的支持度为0.969。由此表明,面对国家交流中的外国文化侵入,大学生普遍认为,有必要对外国文化实施文化甄别,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学生在文化甄别支持度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2.大学生能够准确认知显性文化侵入但对隐性文化侵入辨识不足

西方节日是外国文化侵入的一种重要方式。针对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的偏好调查显示(见表4),喜欢与不喜欢西方节日的大学生比例基本相当,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学生之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调查同时显示,虽然45.92%的调查对象喜欢西方节日,但其喜欢原因仅是因为西方节日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娱乐活动机会,而并非认同西方文化(认同西方文化的群体比重仅为7.34%)。

表4大学生文化安全内外关系维度认知统计

针对利用中国文化符号,叠加、植入他国文化理念创作的影视作品,如好莱坞影视剧《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反向再输入中国以宣传他国文化这一比较隐蔽的外国文化侵入现象[5],大学生普遍认为,这是一种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然而此类作品仅是以中国文化为表、以西方文化为实的简单拼凑,远未达到文化交流融合的境界。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尚不能有效地区分文艺作品中的文化符号与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

(三)大学生文化安全新旧关系维度认知特征

文化安全新旧关系维度,即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上把握国家文化安全,将国家文化安全看作本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传承与创新的冲突[3]。虽然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时至今日仍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与吸引力,对于现代文化的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也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

1.大学生认同并支持传承、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调查统计显示(见表5),99.11%的受访者认为,部分中国传统文化至今仍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因而应该选择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支持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群体中,83.90%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在选择性传承基础上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2.大学生偏好形式新颖的传统文化

戏曲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大学生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偏好调查显示(见表5),55.67%的受访者表示喜欢京剧、秦腔等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从文化背景细分统计,60.91%专科生喜欢传统戏曲文化,其偏好比例高于全部调查对象均值,而本科生与研究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偏好比例低于调查对象均值。文科类学生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偏好比例为62.72%,其偏好比例远高于理科类学生(理科类学生偏好率为45.13%)。

表5大学生文化安全新旧关系维度认知统计

古风音乐是21世纪新兴的一种音乐风格,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音乐的融合,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新的“打开方式”[7]。大学生古风音乐调查显示(见表5),82.98%的调查对象喜欢这种独特的中国式美感音乐,偏好比例大幅高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从文化背景细分统计,专科生对古风音乐的偏好比例为85.45%,本科生偏好比例为81.96%,研究生偏好比例为84.42%。虽然专科生偏好比例较高而本科生偏好比例较低,但彼此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综上对比可以看出,大学生认可中国传统文化,但更加偏好表现形式新颖的中国传统文化。

(四)大学生文化安全同异关系维度认知特征

文化安全同异关系维度,即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关系上把握国家文化安全,把国家文化安全看作文化的民族特性与文化的世界共性之间的冲突[3]。文化的民族性是民族精神的独特体现,失去了民族特性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化。

1.大学生文化自信普遍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文化自信既是文化创新的前提,也是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平等交流的重要前提。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6),具有极高民族文化自信的受访对象仅占2.66%,较高民族文化自信群体占比17.02%,民族文化自信一般的群体占比53.37%,民族文化自信不足者占比23.23%,民族文化极度不自信群体占比3.72%。文化背景细分统计(见表3),专科生文化自信度为-0.391,本科生文化自信度为-0.192,研究生群体文化自信度为-0.533;文科类大学生文化自信度为-0.231,理科类大学生文化自信度为-0.350。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普遍自信不足(文化自信度均为负值)。另外,相对于其他学历、学科类型大学生,研究生群体和理科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度更低。

表6大学生文化安全同异关系维度认知统计

2.大学生支持国家文化自信引导

近年来,国内诸多城市社区、大型建筑物在命名中附庸风雅或崇洋媚外,出现“大洋怪重”等地名。不规范地名背后反映的是民族文化自信的缺失,而不规范地名整治则是对地方文脉的延续与传承和国民文化自信的引导。针对不规范地名整治活动,46.99%的调查对象表示支持或强烈支持,15.07%的调查对象对此持无所谓态度,但仍有37.94%的大学生反对或强烈反对不规范地名整治活动(见表6)。文化背景细分统计(见表3),专科生对不规范地名整治活动的认知度为-0.046,本科生认知度为0.064,研究生群体认知度为0.260;文科类大学生对不规范地名整治活动的认知度为0.027,理科类大学生的认知度为0.133。综上数据表明,大学生支持国家通过不规范地名整治来提升国民文化自信的活动,而且其支持度与学历呈现同步增长特征。


四、大学生文化安全认知提升策略


(一)大学生层面文化安全提升策略

1.提升个体文化素养,捍卫国家文化安全

确保国家文化安全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的建设者与主导者,更是肩负国家文化安全保护重任。因而,大学生(特别是非文史类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与学习机会,主动系统学习中国文化,洞悉中国文化的历史脉络、体系构成、文化价值与形成机理等,以提升自我文化水平与文化理念,用中国文化滋养提升个体综合素养,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和中国文化安全的捍卫者。

2.培养理性思维,树立文化自信

鸦片战争之后百年,中国在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落后于西方世界,为强国兴邦而开展的“西学东渐”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在全球文化频繁交流的今天,作为大学生应客观地认识到,文化无优劣之分,科技或经济的暂时强大并不意味其文化的先进。而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与灵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因而,大学生应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客观认知中国文化与西方科学技术的价值,树立中国文化自信,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学习各类优秀专业科学知识。

(二)学校层面文化安全提升策略

1.重视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教育

前述大学生文化安全认知特征调查已显示,当代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但其中国文化自信却普遍不足。分析原因,当代大学生成长于全球文化频繁交流的时代,且其前期学习阶段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较少关注或接受国家文化安全相关知识教育。同时本次调查也显示,95.57%的大学生认为,国家文化安全教育的主要对象应为青少年群体。因而,在大学学习阶段,各高校应肩负起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教育重任,科学分析大学生文化安全认知现状与需求,或结合专业特点将文化安全教育系统植入培养方案、教学过程中,或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地丰富大学生文化安全知识、提升文化安全意识与文化辨识力。

2.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安全教育方式

课程教学既是大学最易开展的文化安全教育方式,也是系统、高效地学习文化安全知识的最优方式,然而,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略显单一,且文化安全知识获取并不等于文化认同与安全意识提升。本次调查同时显示,大学生偏好的国家文化安全教育方式依次为影视作品(84.93%)、实地参观(74.65%)、课程学习(64.89%)和主题报告(43.7%)。因而,各高校应结合大学生心理特征、学习特点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安全教育方式。如在课程教学、主题报告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大学生观看优秀文化安全相关影视作品,引导大学生创作文化安全影视作品,利用寒暑假开展中国文化研学活动等,以丰富大学生文化安全知识,启迪大学生文化安全认知并提升文化安全意识。

(三)国家层面文化安全提升策略

1.加大文化甄别力度与范围

虽然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关注并重视国家文化安全,但受其自身认知能力与掌握信息量所限,往往难以有效地识别外国文化侵入(特别是隐性文化侵入现象),迫切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能够给予合理引导。因而,国家相关部门应围绕文化安全,及时对各种渠道流入中国的外国文化作品、文化符号等加大文化甄别力度与范围,并通过客观、翔实的文化评论或报告形式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理解外国文化的本质。

2.面向大众开展文化安全教育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部分文化安全认知源于其家人、朋友等身边群体影响,且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其文化安全认知与意识也必然会受他者影响而改变。另外,受访大学生还认为,国家文化安全维护主体并非仅局限于教育工作者、政府机构、大学生、文化团体、文化专家,任何中国公民均应承担文化安全维护重任。从国家层面而言,文化安全教育应面向大众群体,营造良好的文化安全氛围。

3.创新文化安全教育方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是国人文化自信的根源。但中华文化所附带的历史沧桑感与厚重感也致使其与现代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因而需要创新中华文化的表达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节目或活动,多维度讲好“中国故事”。例如,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虽为中国国粹,但受新生艺术冲击而日渐衰弱,而古风音乐则注重传统文化与音乐融合,歌词古典雅致、曲调唯美、独具中国式美感,兼具文化内涵与新颖艺术形式,备受大学生喜爱。

4.免费开放自然文化旅游地,在研学中增加文化自信

国家自然、文化旅游地,特别是世界遗产型旅游地,既是大学生了解中国资源、文化、历史脉络等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感悟中国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与自豪感、提升民族文化认同与归属感的精神道场。因而,有必要面向全国大学生免费开放自然与文化旅游地,通过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让大学生在祖国的大地上认知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进而增强中国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五、结语


文化是国家的灵魂和民族的血脉,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和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因而,大学生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价值理念、信仰追求和中国文化价值认知,方能肩负起中华民族精神独立之重任。而大学作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10]和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意识养成之所,只有基于大学生文化安全认知特征与综合现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安全教育活动,才能夯实国家文化安全根基,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发展态势,并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万钰莹.新时代云南边疆文化安全无缝隙治理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5):46.

[2]杨军辉,李同昇,徐冬平.民族旅游村寨居民文化补偿认知的空间分异及机理: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5(9):1169.

[3][4][6][8]张安.对国家文化安全基本问题的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2-33.

[5]华静.文化差异、文化误读与误读的创造性价值——兼析动画片《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的中美文化差异与误读现象[J].兰州学刊,2010(1):220.

[7]石羚.人民日报:古风音乐走红用“流行味”唱出“中国风”[EB/OL].人民网,2018-06-04.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EB/OL].新华网,2017-10027.

[10]魏佳.论新的历史起点下高校国家文化安全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5(8):77.


杨小曦,杨艳丽,杨军辉.大学生文化安全认知特征与提升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63-6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期刊名称: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期刊人气:509

期刊详情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出版地方:福建

专业分类:教育

创刊时间:2010年

发行周期:年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