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业务转型问题的应对策略

  2022-01-20    10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信托公司正积极向证券投资业务转型,在转型中面临着业绩创造能力较弱,专业人员匮乏,高频交易处理能力不足,产品推介存在合规性风险等问题。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业务的发展中存在着风险点及问题。可以通过强化投研能力,突出信托业投资配置丰富的特点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强化内部证券投资人才培养,实施信息系统和内部流程优化改造,规范产品推介工作,普及投资者教育等方式予以解决。

  • 关键词:
  • 业务转型
  • 业绩创造能力
  • 信托公司
  • 证券投资
  • 资源配置
  • 加入收藏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透露出信托行业压降具有影子银行性质的非标融资类信托业务的导向。2020年初,多家信托公司收到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要求严格压降融资类信托业务规模———2020年全行业压降1万亿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融资类信托业务,如以2019年底的融资信托数据计算,各家信托公司的压降比例约为20%。2020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了《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要求“信托公司管理的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向他人提供贷款或者投资于其他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合计金额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全部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合计实收信托的百分之五十”,征求意见稿清晰表露了监管限制信托公司非标债权业务整体规模的监管思路。2021年2月7日召开的2021年度信托监管会议上,监管部门明确传达了2021年将继续开展“两压一降”,要求融资类信托规模再降1万亿的信息。

中国信托业协会的官方数据显示,在监管明确要求压缩融资类信托的情况下,融资类信托规模自2020年3季度以来连续下滑。截至2021年2季度末,融资类信托规模降至4.13万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5.92%;融资类信托占比降至20.02%,同比降低10.27个百分点。

因此信托公司在满足监管要求,压降传统非标融资类业务的同时也必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证券(标品)投资信托即成为了各家信托公司重点转型领域。近年来,证券投资信托发展迅速,但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本文旨在分析证券投资信托转型发展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并探讨解决思路。


二、证券投资信托现状


(一)投资标的范围

证券投资标的主要包括股票和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后者包括依法发行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固定收益证券,主要有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地方政府债券、政府支持机构债券、金融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国际机构债券、同业存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票据、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资产支持证券,以及固定收益类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等。目前证券投资信托的投资标的主语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二)业务规模

2020年2季度以来证券投资信托规模快速增长,证券投资信托规模2021年2季度末达到2.80万亿,较2020年末增长23.73%,较2020年2季度末增长35.39%。同时证券投资信托在资金信托构成的比重也不断增加,从2020年2季度末的11.71%增长至2021年1季度末的17.53%,增长5.82个百分点。

资产构成上,证券投资信托近一年来变化不大,主要资产为各类债券,占比为68%,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股票占比23%,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可见信托公司主要仍以自身主动管理的债券投资作为证券投资业务的核心,这与信托的客户主体更侧重稳定收益的风险偏好一致。投资构成中基金占比9%,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显示信托公司自主择券择时的意愿有所加强。


三、主要问题点


(一)业绩创造能力仍然较弱

为了分析信托公司证券投资的业绩创造能力,本文将信托公司管理的证券投资产品/基金(以下简称“产品”)、非信托私募投资机构管理的产品做横向比较。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产品主要投资标的为债券,因此本文从WIND金融终端获得研究样本,样本标准为:以2021年6月30日为时间节点投资已满1年的,投资策略为“债券策略”,收益率在-100%~500%之间的阳光私募基金(资管产品)。同时选取相同时间节点投资已满1年的开放式中长期债券投资公募基金作为对照参考。满足上述样本标准的信托公司管理产品样本量为408个,非信托公司管理的产品样本量为246个,公募基金样本量1933个。

收益率均值方面,信托公司管理产品收益率平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3.34%和4.29%明显低于非信托公司管理私募基金的11.21%和8.4%,仅略高于公募基金的3.09%和2.94%。

收益分布方面,上述产品均呈现正态分布状态。信托公司管理产品收益率主要分布在1.67%~9.15%之间,合计占样本比重的64.22%;非信托公司管理私募基金的收益率主要分布在4.97%~14.95%,合计占样本比重56.10%;公募基金的收益率则主要分布在3.75%~6.20%,合计占样本比重87.95%。信托公司管理产品收益率最大值高于非信托公司管理产品,最小值则低于后者,全样本标准差为21.38%,高于后者13.43%的全样本标准差,更高于公募基金2.02%的全样本标准差。

综上可见信托公司管理的证券投资产品与其他私募机构产品相比平均收益水平较低,尚未与公募基金拉开差距,整体业绩创造能力仍有不足,较为离散的收益率也体现了不同信托机构间投资水平的差距较大。

(二)专业人员尚难满足业务需要

原本非标债权业务部门是信托公司的核心部门,证券投资部门只处于信托公司属于配角地位,但随着非标业务的受限,证券投资业务的崛起,证券人才已经是信托公司重金招揽的对象。笔者所熟悉的信托公司,证券部门的人员已从3年前的10余人增长为50余人,证券部门人数占资产部门全部人员比重也从不足10%,增长至36%,超过了1/3,且不包含为支持证券业务单独设立的中台运营部门和从事非核心业务的外包人员。

传统的证券投资人才主要集中在券商,信托公司原有的人才结构偏重非标债权,缺乏证券资产的投研人才,资深的基金投资经理更是稀缺。即便信托公司不断扩充证券投资团队,但仍面临人才不足。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管行业的转型不仅影响信托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券商资管等行业同样面临向证券投资转型,同样在招募证券投资人才,从而造成了市场上证券人才供不应求;二是私募基金行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造成大量公募基金投资经理转入私募,也加剧了前述的人才供需不平衡;三是信托公司自身的薪酬策略和激励体制向证券投资转变仍需时日,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市场表现不好会被信托公司“清走”,市场表现好却无法激励到位,“奖少罚多”影响了证券投资人才向流入信托行业。

(三)高频交易的处理能力不足

传统的信托公司主动管理业务以非标债权为主,近年来虽拓展到私募债等标品领域,但多数仍为持有资产到期的投资,交易频率较低。而随着证券投资类信托的逐渐增长,在业务运行中的各类操作处理也由低频变为高频。

信托公司面对高频事项处理存在内、外部两方面的问题:内部方面,信托公司原有的投资决策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均是按低频事项建立的,注重层层审核,严谨安全,但难以满足高频事项快速、实时的反应要求。外部方面,证券产品投资人的申购、赎回、转让、受让等操作的频率大幅提升,原有的基于投资人将资产持有到期的服务模式也难以适应现阶段投资人对按日进行产品估值,实时对交易作出快速反馈等需求。

(四)产品推介存在合规性风险

以往的非标债权信托隐含着“刚兑”,投资者往往仅看重收益率,并不关心底层资产的风险,在投资证券投资信托产品时这一惯性思维仍然存在。信托公司在向标品的转型中,营销人员为了迎合投资者的思维惯性往往将标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宣扬为收益下限,短期内因为新的证券信托多数仍未到结束期,故这一行为的问题尚未大幅暴露,但如果不加规范,任其放纵,未来将出现大量因实际收益与推介情况不符的客户投诉,并形成信托公司合规性风险,最终对信托行业整体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四、针对相关问题的提升方向


(一)突出行业特点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信托行业可以结合行业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1. 强化投研能力,形成自身证券投资方法论

标品投资领域是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私募投资公司的传统战场,属于红海业务,信托公司杀入此领域必须要打造自己的“金刚钻”,强化自身行业研究能力,形成独立自主的投资策略,才能在“红海”中站稳脚跟。一方面可以在组织上强化研究部门对业务实操的指导力度,让研究部门的研究成果与投资导向挂钩;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方法论的研究,前期可以通过引进专业人才,与其他证券投资机构合作等方式学习应用现成的投研框架,后期要与自身资源和风险偏好结合,逐步形成自身的投资分析模型和投资方法论,使得证券投研能力成为信托公司的“核心科技”。

2. 突出投资配置丰富特点,证券投资与多种投资形成组合

信托公司被称为“金融百货公司”,相比其他金融行业,投资范围广是其特有的优势。信托公司可以强化信托产品的配置优势,设计开发不同风险与收益偏好的产品。如将债券、股票、基金、证券化资产、衍生品等不同的标品组合配置,甚至可以将组合配置扩展到非标债权资产、非上市公司股权、不动产、贵金属等非标资产。通过丰富的资产配置种类,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需求,从而使得信托产品与其他资管产品形成差异。

通过上述措施使得信托公司将投研能力转化为产品的投资业绩,最终提升信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业绩。

(二)内部培养证券投资人才队伍

吸引证券行业尖端人才可以快速提升证券投资业务能力,但信托公司如想形成自身在整个资管行业的证券投资竞争优势还需要打造熟悉信托行业的专有人才。这需要信托公司强化内部人才培养,使之既有钻研的各行业、各品类证券领域的“专才”,又有能够将不同投资标的、行业进行组合的“通才”。在人才制度上强调专业专注,将信托经理与分析师分离培养,信托经理管产品,负责产品整体的投资组合策略,分析师则提供择券和择时的专业建议;在人才战略上需要信托公司具有长期眼光,逐步打造人才梯队,通过数年时间的人才代际交替方能形成信托行业自身的投资人才队伍。

(三)提升对证券投资高频事项的支撑能力

信托公司可以从两方面提升其对证券投资高频事项的支撑能力:

1. 信息系统改造

证券产品投资人的申购、赎回、转让、受让等操作频率的提升要求信托公司在数据处理速度、信息系统服务能力等方面随之提升。不同于低频事项人工处理即可实现,高频事项必须依赖信息系统自动化处置,否则时效性和差错率都无法满足要求。信息系统的建设绝非一日之功,同时系统的建设还必然涉及到流程的再造与优化,要求信托公司在企业战略层面全面推动实施。

2. 内部流程优化与再造

信托公司以往的内部业务流程多是基于非标业务建设,目前证券投资业务交易频率的提升要求信托公司必须对其内部投资决策、交易处理、信息披露等相关流程进行优化与再造以与之匹配。这不仅需要破除原有的组织管理惯性,甚至需要实行颠覆性的制度变革与流程重构。可以说系统的建设与流程、机制的变革就像人体的肌肉与神经,必须同时运行与变革才能让机体正常工作,这些都对信托公司的改革魄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四)强化产品推介合规性

证券投资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让习惯了固定收益产品的信托投资人接受资产净值不断波动的证券投资产品需要内外部双方的努力。内部要求信托公司的资金市场部门取缔掉基于“刚兑”的营销话术,以更加专业的产品推介方案,合法合规地进行产品推介;外部需要整个市场的投资者教育不断成熟,投资人理解资管产品的本质,也理解资产管理机构责任,从而避免“刚兑”的期望。

信托行业的业务转型仍在路上,任重而道远,要求信托公司主动拥抱监管的同时不断创新思路,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能行稳致远,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文章来源:李光泽.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业务转型中的问题[J].河北金融,2022,(01):58-61.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投资研究

期刊名称:投资研究

期刊人气:1894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经济

国际刊号:1003-7624

国内刊号:11-1389/F

创刊时间:1982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