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徐州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2021-10-06    11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徐州拥有包含两汉文化、红色文化等在内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并且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这为徐州文旅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具体的实践探索上,徐州做活"汉文化旅游节"活动品牌和"国潮汉风"文旅产业品牌,开展大大小小的年度文旅活动二十余项,但仍存在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的深度和创新度不足、区域间联动匮乏、缺少精品、公共服务机制体制不健全等问题。徐州文旅的进一步融合首先需从深度和广度上创新融合方式,着力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产品。其次,应加强文旅公共服务机制建设。最后,应力争全要素覆盖,实现系统化融合。

  • 关键词:
  • 产业结构
  • 徐州
  • 文旅融合
  • 路径选择
  • 加入收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相生与共1。徐州是江苏省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城市文化浩渺渊博。作为全国曾经的煤炭基地,进入21世纪以来,徐州资源型城市体制性矛盾一度凸显,目前正通过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服务业比重等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既是第三产业的龙头之一,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推动徐州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顺应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探索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对于促进徐州的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一、徐州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


(一)丰富的文化资源

徐州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尧所建立的“大彭氏国”,作为历史上华夏九州之一,6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

1.两汉文化

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素来有“楚韵汉风,南秀北雄”的美誉。众多的汉文化遗存和丰富的汉文化典故,形成了“两汉文化看徐州”的文化认同2。徐州曾是汉代诸侯国的封地,留下了众多诸侯王陵墓,如著名的狮子山楚王墓、龟山汉墓等。汉墓中分布着众多的汉画像石,以反映寻常生活场景为主,具有极高的地域文化价值,与苏州园林、南京六朝石刻并称为“江苏文物三宝”。此外,在徐州东郊狮子山附近遗存有数量众多的汉兵马俑,造型丰富,极具考古和艺术价值。此外,徐州的汉文化资源还包含汉代以来遗留的其他名胜古迹,如戏马台、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等。

2.红色文化

抗日战争时期,徐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战,开创了鲁南、湖西、邳睢铜、萧宿永等抗日根据地,并打响了徐州会战。解放战争时期,徐州是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孕育了“淮海战役精神”这样具有永恒价值的革命精神。这些历史为徐州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碾庄战斗纪念陵园、王杰烈士纪念馆、运河支队抗日纪念馆等。

3.彭祖养生文化

徐州古称彭城,彭祖是徐州人的始祖,他在中国饮食文化、治气养生文化中地位突出,被尊崇为养生和烹饪始祖,《史记》《水经注》等诸多历史名著均对彭祖保健养生、食疗祛病的事迹有相关记载。如今徐州以彭祖的“以食养生”理念为主导,创造出了许多特色养生系列菜点,如云母羹、乌鸡炖薏米等。每年徐州还会举办“彭祖伏羊节”这一节庆活动,以传承彭祖养生文化。目前,徐州彭祖养生文化产业园、徐州彭祖园等已成为彭祖文化的标志性景点。

4.故黄河文化

故黄河即徐州境内的黄河故道,它在徐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已经流淌了700多年,如今已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化景观,景观以现代园林艺术为手法,以公共艺术品为亮点,以历史文化为内容,营造出亲水、透水,沐绿、透绿的景观效果。观光带中保留有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济慈庵、牌楼、张云生艺术馆等。这些文化资源与故黄河交相辉映,使故黄河文化成为徐州的代表性文化之一。

5.传统民俗文化

徐州地方民俗文化中较为典型的要数民间工艺品,如睢宁的儿童画、邳州的民间剪纸、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马庄香包以及木玩、布玩、糖人等妙趣横生的民间玩具。无不折射出地方工艺文化水平的深厚。

(二)旅游业发展迅速

目前,徐州云龙湖景区2016年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2019年初,全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68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星级酒店50家,旅行社210家,乡村旅游示范区59家。2019年接待入境旅客4.69万人次,2001—2019年年平均增速5.2%3。同时,徐州拥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和绝佳的交通区位优势,已形成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方式构成的立体化交通格局。就市内交通而言,近年来,徐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目前三环南路正在改造当中,城市轨道交通1、2、3号线已经开通运行。2018年8月9日,徐州市出台《关于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徐州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打下了基础,加快建设世界级汉文化传承和旅游目的地的速度。在政策引导下,徐州以文旅融合实践活动和项目为载体,加快了文旅融合的步伐。这里详细列出了各个区的A级文化景点以及围绕景点特色已开展的相关文旅活动,并以2019年举办的主要文旅活动为对象,整理了当前文旅活动的主要内容。


二、徐州文旅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文旅资源融合的深度和创新度不够

从当前徐州开展文旅活动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目前徐州文旅融合的方式多停留在生硬地嫁接层面,以传统的观看演出、举办比赛等方式开展。伴随着表演结束,相应的文旅活动也就结束了,活动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都十分有限。没能形成长期效应,文化元素和旅游活动间没有实现真正的相融相通。在一些节庆或集市式的活动中,内容也多是套圈、儿童游乐设施等放之四海皆可的娱乐项目。这种缺乏深度的融合方式,不能给游客带来难忘的沉浸式体验,无法形成文旅融合的景区氛围和城市氛围。

(二)未能发挥地区间的联动作用

目前举办的特色文旅活动中,除历史较长的汉文化旅游节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景区的联动优势外,其他文旅活动大都停留在“单打独斗”的局面中。一方面难以实现文旅资源的系统化重构和安排,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无法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完整而丰富的文化旅游线路。使游客的体验单一而割裂,给游客留下的只能是片段化的、短暂的旅游经历,难以形成深刻印象,最终无法带来顾客忠诚。

(三)缺乏拳头产品和拳头线路

因为地区间、景区间的联动机制未能建立起来,徐州各个县区和景区大都基于自身情况推出自己的文旅活动,造成活动的影响力较低,无法形成响亮的文旅品牌。在文化旅游线路上,作为徐州旅游信息宣传的主要渠道,徐州文旅官网目前的“畅游徐州”板块,仅有三条旅游线路推荐,其中仅一条线路与文化旅游关系密切4。由此可见,徐州在当前文旅融合的过程中缺乏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挖掘和组合,旅游线路的质量不高,线路的营销和宣传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表1徐州市A级文化旅游景点与特色文旅活动分布表   

表2徐州市2019年主要文旅活动概况

(四)公共服务机制体制不健全

文旅的真正融合离不开公共文化设施、机制体制等方面的支撑。就目前徐州文化旅游景点的发展而言,割裂式的发展现状不仅源于地区间、景区间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还受到旅游公共设施和城市文旅环境串联作用不足的影响。就引导作用较强的地方旅游服务中心而言,徐州目前能够在网络上查到的旅游服务中心仅一个,无法形成文化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在徐州主要文化景点较为分散的条件下,不能提供充分的串联和引导服务。在地理位置上,仅有的旅游服务中心位于淮海文博园片区,周围除淮海文博园外,鲜有知名文化景点,对徐州近几年努力打造的汉文化旅游品牌更是难以起到辐射作用。此外,中心目前功能有限,没能真正起到提升徐州的文旅公共服务水平的作用。


三、促进徐州文旅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


(一)从深度和广度上创新文旅融合方式

文旅融合不是简单地在旅游景点举办一些文化活动或比赛,而是应在把握地方文化要义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系统的开发方式使地方文化自然而然地在游客游览过程中体现出来5。具体而言,融合方式的创新要在深度上下功夫,应抓住“体验”这一核心,将汉文化、徐州民俗文化等集体文化记忆转化为场景、故事和深度体验项目等,引发游客的文化共鸣,促使“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在文旅场景的打造中,可以将民风民俗、服饰、歌舞、文字等通过创意设计,包装成创意体验产品,增强体验和互动,为游客留下深刻的文化记忆。同时,文旅融合方式的创新还应在广度上下功夫。在一个开放的文化旅游系统中,文化和旅游是主体,但非唯一的存在,而是融合了经济、社会、生态等一系列社会要素的有机复合体。文化旅游传达给人们的美,不仅局限在厚重的历史文化中,还体现在食住行游购娱的方方面面当中。当前徐州的文旅活动多局限在景区的有限活动中,文旅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都十分有限。实际上,旅游交通场所、旅游食宿场所、旅游游乐场所、旅游购物场所都可以是文化元素的融入地。以旅游交通场所为例,当前汉文化、养生文化、红色文化等是徐州文化特色所在,那么就可以适时地将这些文化标识融入地铁站甚至地铁车厢内,打造汉文化乘车场景,丰富游客的乘车体验。此外,地方人民的日常生活场所同样可以是文旅融合的场所,值得借鉴的如苏州在2019年打造的双塔集市,就将古城区的传统菜市场打造成了浓缩市井人情、文化底蕴的网红打卡地,让游客在游览景点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城市的温情和烟火气。

(二)整合资源,打造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产品

文化旅游名城苏州2019年就推出了四条“繁华姑苏-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具体包括博物馆之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苏式生活体验之旅和运河古道之旅。线路各具特色,充分整合了姑苏城古典园林、历史街区和人文景点、非遗工艺、传统美食等资源,可谓在苏州园林和古镇旅游产品老化的背景下,开拓了新的文旅发展路径。借鉴苏州案例,徐州应结合自身的资源特色,在两汉文化、红色文化、彭祖养生文化、故黄河文化的基础上,统筹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在线路中增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加深游客的旅游记忆。需要注意的是,线路的打造并非将景点简单串联即可,而是在组合文化景点、文化活动、体验项目的同时,打通线路间交通、住宿、信息和服务等通道,真正做到让游客全程无忧,快旅慢游。

(三)借全域旅游契机,加强文旅公共服务机制建设

当前,全域旅游成为各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导向,它要求各地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应对相关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升级,这对城市文旅产业的融合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对于徐州文化景点分散的状况更具有必要性。徐州的旅游公共服务应以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为依托,力争帮助游客解决文旅信息分散和出游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文旅公共服务建设体系上,应系统化布局,学习全省旅游公共服务创新案例。大到城市旅游服务中心,小到景区旅游服务中心和村级(街道级)旅游服务中心,打通“城市中心站-分中心站-景区站-村级(街道)站”四级旅游服务体系,通过中心信息服务和交通服务等,实现区与区之间、景点与景点之间的有效串联。

在公共服务内容上,首先应做到徐州城市文旅信息的科学整合,力争为来徐游客一站式解决全域旅游信息服务,将原本分散的传播渠道进行整合,实现一个平台管服务。其次,应着力解决交通集散问题,协调旅游专线和其他公共交通,帮助游客实现快旅慢游。此外,借智慧旅游发展的东风,在实现“一个平台管服务”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一部手机玩徐州,通过App和文旅公众号的开发和创建,及时推送城市文化旅游信息。除了发布市内旅游线路信息,还可兼顾周边线路信息的发布,让来徐游客获取吃住行游购娱信息更加便捷。

(四)全要素覆盖,实现文化和旅游的系统化融合

文旅融合不是文化景点和旅游景点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工程。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理想模式是能够实现机构的融合、场所的融合、产品的融合、信息服务和管理等多领域多层次的融合(见图1)。

图1文旅系统化融合示意图

对于机构的融合而言,2019年1月,徐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正式挂牌成立。机构的融合应由上往下,除了政府服务部门,在各个区、公共文化场所和旅游景区均应逐步实现机构融合和功能融合,以更好地推动文旅融合事业的发展。

在场所的融合上,应重点思考如何在文化场所融入观赏性和体验性元素并转变成休闲旅游场所。思考在旅游交通场所、旅游食宿场所、旅游娱乐和购物场所如何融入地方特色文化,使地方文化在旅游场所以显性方式呈现给旅游者,真正做到“文化旅游化”和“旅游文化化”。

在产品融合上,应结合徐州地方文化特点,抓大放小,串联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如以养生文化-伏羊节以及云龙山庙会为依托的节庆文化旅游产品;以徐州乐园、潘安湖乐园为依托的主题乐园文化旅游产品;以汉文化景区为依托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以度假村、采摘园为依托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以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为依托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等,这些产品都应是徐州文化旅游融合的重点区域。

在产品呈现上,注重体验场景的搭建和串联,重视其中民俗衍生品的开发和宣传,将产品做强做精,使之真正成为文旅名片乃至城市名片。通过公共事业服务一体化、文旅产业发展一体化、文旅资源一体化、旅游组织一体化、文旅规划一体化、文旅市场开发一体化真正实现文化与旅游在管理层面上的融合。


文章来源:张远.徐州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J].江苏商论,2021(10):58-61+8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旅游论坛

期刊名称:旅游论坛

期刊人气:170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

主办单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出版地方:广西

专业分类:文化

国际刊号:1674-3784

国内刊号:45-1363/K

邮发代号:48-139

创刊时间:1989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3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