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健康教育方式应用社区流动儿童及时接种疫苗效果观察

  2024-03-22    1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社区流动儿童及时接种疫苗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7月期间于南平市第一医院崇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云谷门诊部)接种的121名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名)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61名)给予改进健康教育,比较2组及时接种率,家长健康信念、知识知晓率。结果 观察组及时接种率为96.72%,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干预前,2组家长健康知识、态度与信念、行动评分及健康信念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家长健康知识、态度与信念、行动评分及健康信念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家长知识总知晓率为95.08%,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结论 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社区流动儿童疫苗接种中,可提高及时接种率,增强家长健康信念,提高家长对疫苗接种及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 关键词:
  • 传染性疾病
  • 改进健康教育
  • 疫苗接种
  • 社区流动儿童
  • 自身免疫能力
  • 加入收藏

流动儿童是指跟随父母或其他家属暂时居住在本地而户籍在外地的年龄小于6岁的儿童。由于儿童身体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期,部分器官未完全发育,自身免疫能力较成人弱,若不及时接种疫苗,易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有研究表明[1],近年来随着我国计划免疫的推行,虽然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增高,但由于流动人口接种意识较为淡薄,对接种工作的配合度较低,出现漏种等问题,影响儿童健康。目前常通过告知疫苗接种时间、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使家属提高对接种的重视程度,旨在提高疫苗接种率。但常规健康教育多为口头教育,宣教过程中大多数家长存在注意力较为分散、依从性差等问题,加上家长工作繁忙,儿童疫苗及时接种率较低[2]。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即通过健康讲座等方式讲解接种知识、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家长的知晓率及重视程度,保证儿童能及时接种疫苗[3]。本研究进一步观察了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社区流动儿童及时接种疫苗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1月—2022年7月期间于南平市第一医院崇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的121名社区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儿童60名,男性31名,女性29名;年龄1个月~6岁,平均(3.31±0.45)岁;带领接种的家长男性15名,女性45名;家长年龄22~35岁,平均(29.74±3.49)岁;家长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3名,高中17名,高中以上40名;流动原因,在外工作35名,经商16名、其他9名。观察组儿童61名,男性28名,女性33名;年龄2个月~6岁,平均(3.42±0.66)岁;带领接种的家长男性17名,女性44名;家长年龄23~35岁,平均(29.05±3.66)岁;家长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5名,高中17名,高中以上39名;流动原因,在外工作30名,经商18名,其他13名。2组儿童及家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实施,家长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均为流动儿童,年龄小于6岁;家属及儿童在本地居住时间超过2个月;家属及儿童无认知障碍。

排除标准:未连续接种的儿童;伴有免疫性及先天性疾病儿童;对接种疫苗成分过敏儿童;接种前2周进行其他疾病治疗的儿童。

1.2方法

2组流动儿童均建立疫苗接种证。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向家长发放疫苗接种手册,详细介绍疫苗的种类、接种时间等,告知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着重提醒家长不良反应的有效护理方法,并告知下次接种的时间及疫苗类型,在接种前2周通过短信等方式提醒家长按时带领儿童接种疫苗。

观察组给予改进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通过微信、讲座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每周进行不同方面的知识宣教。第1周主要介绍疫苗接种的重要性、要求等,比如乙型肝炎、麻腮风等疫苗为国家免费接种的疫苗,而水痘等疫苗为自费、自愿接种的疫苗等,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将接种与不接种疫苗的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住院率等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使家长更为直观地认识及时接种的重要性。及时预防接种不仅可以提高儿童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病率,还可减少住院费用,相对减轻家长的经济压力。第2周着重讲解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及预防方法,比如儿童尚未发育完全,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较低,更易因为狗猫抓伤、传染病等发生传染病感染,及时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第3周可告知延迟接种的不良情况及按时接种的优势,将家长较为关心的事情通过举例等方式展现出来,以提高家属的关注度,比如未及时接种疫苗可能会影响儿童上学等。第4周讲解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比如儿童在注射疫苗后1~2 d内出现低热(一般不超过38℃)或注射处出现硬结、皮疹等均无需特殊处理。每次讲解时间30 min左右,结束后可由家长提出疑问并进行解答。讲解视频可由护理人员录屏,工作繁忙或因其他原因未进行培训的家长可以事后观看。(2)家庭访视。首次接种先建立儿童疫苗接种卡并登记家长联系方式,然后将信息整理归纳后进行管理。护理人员在接种疫苗前的3 d内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告知家长接种时间、疫苗种类等,要特别关注依从性较差或未及时参与培训的家长,督促家长合理安排时间为儿童接种。居住地变更的儿童,护士可提前1周通知其家长回本区或在当地社区接种,并进行随访,了解接种情况。

1.3观察指标

(1)及时接种率。干预期间,根据我国规定的免疫接种的起始月龄、接种时间间隔进行接种,在规定时间的6个月内完成全程接种。(2)健康信念。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参考文献自拟流动儿童疫苗及时接种健康信念调查问卷[4]评估家长健康信念,问卷包括健康知识(10个项目)、态度与信念(7个项目)、行动(7个项目)3个维度,每个项目0~5分,总分0~120分,评分越低代表家长健康信念越弱。(3)知识知晓率。干预6个月后,采用自拟问卷评估家长对疫苗接种知识掌握情况,总分100分,91~100分为知晓,70~90分为部分知晓,70分以下为不知晓。总知晓率=知晓率+部分知晓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及时接种率

观察组儿童按时接种59名,未按时接种2名,及时接种率为96.72%;对照组儿童按时接种50名,未按时接种10名,及时接种率为8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9,P=0.014)。

2.2健康信念

干预前,2组家长健康知识、态度与信念、行动评分及健康信念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家长健康知识、态度与信念、行动评分及健康信念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2.3知识知晓率

观察组家长知识总知晓率为95.08%,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较为频繁,因工作、学习等原因导致城市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加上居住地不固定等问题,流动儿童疫苗接种、上学等困难增加。王琼等[5]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不足、居住地及联系方式频繁变更、未对预防接种形成正确的认知等因素导致流动儿童接种率较低,无法提供健康保障。临床实践中发现,流动儿童的接种率与其家长对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及态度等有直接关系,目前多采用常规教育以提高其疫苗接种的依从性、主动性,进而提高接种率。但此类人群结构较为复杂,对免疫知识认知不足,不了解延迟接种的不利影响等,常常出现漏种、延迟接种的情况,干预效果不理想[6]。针对此,改进健康教育通过视频、讲座等多种方式对家长进行有序且规范的培训,在家长掌握接种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家长对疫苗接种的重视度,并由医护人员利用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持续督导,有利于儿童及时接种疫苗,提高接种率。

表1 2组家长干预前后健康信念评分对比(±s)  

表2 2组家长知识知晓率对比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加上便利的交通等,人群的流动性不断增加。相关调查表明[7],流动儿童的建卡率、及时接种率均低于常住儿童,而主要原因是流动儿童的家长缺乏疫苗接种知识,疫苗接种的意识淡薄,难以形成自觉行为,导致漏种等问题出现[8]。本研究中,观察组及时接种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接种相关知识总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社区流动儿童疫苗接种中可提高及时接种率及家长对疫苗接种和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析原因为,改进健康教育通过改变口头教育的形式,利用微信、讲座方式对儿童家长进行宣教,语言简洁明了,内容通俗易懂,家长更易于理解所学内容,降低家长接受及理解疾病知识的被动性,提高掌握程度;不同时间点讲解不同的接种知识,可强化儿童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在每周的讲解过程中,通过文献数据、举例等多种说明方式使接种的好处及重要性更直观地体现出来,避免了以往口头教育内容的笼统性,提高了家长的重视程度[9];每周的宣教时间仅有30 min,不会耽误家长的工作等,对于无法参与的家长,可挑选自由时间观看护理人员的录屏,以补因未参加宣教而遗漏的知识;在儿童疫苗接种前3 d,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提醒,并特别关注未参与培训及依从性较差的家长,督促家长合理安排时间为儿童接种,以提高及时接种率;当家长了解儿童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后,能提高家长的信心;对于居住地转移的儿童,由护士提前1周通知其家长回本区或在当地社区接种,并随访,以有效监督家长,进一步提高及时接种率。

本研究中,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家长健康信念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社区流动儿童疫苗接种中可增强家长的健康信念。分析原因为,改进健康教育方式与常规健康教育不同,改进健康教育摒弃了口头宣教的形式,更加注重细节化、针对性的宣教,通过组织不同内容及深度的讲座宣教,使宣教内容层层深入,让流动儿童的家长逐渐意识到接种预防的重要性及延迟接种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以有效提高家长的自主性。此外,流动儿童大多数是因其父母工作等原因离开户籍地,多数家庭条件较差,居住地不固定等导致儿童疫苗接种不及时,且家长对疫苗接种相关知识认知不足、主动接种意识薄弱等情况导致家长健康信念较低。对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流动儿童,疫苗的价格等也成为其接种不及时的诱因[10]。改进健康教育可在每周讲解不同的接种知识,如第1周的宣教中包含免疫规划疫苗及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时间的讲解,以提高疫苗的接种率,通过真实数据让家长直观了解接种疫苗的好处,逐步提高家长的主动性。提前通知疫苗接种,家长则能提前安排时间,避免因疫苗接种而打乱其计划,变更居住地的儿童可提前告知,叮嘱按时接种并进行监督,使家长形成较为稳固的及时接种的意识[11]。

综上所述,改进健康教育可提高社区流动儿童的及时接种率和家长的知识知晓率,增强家长的健康信念。


参考文献:

[1]孙国娟.探讨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7):26-27.

[2]陈凤灵,文红娟,李艳容,等.“互联网+”预防接种模式的构建与运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9,16(3):280-284.

[3]黄银娇,雷美艳,薛巧球.不同健康教育在社区流动儿童疫苗及时接种中的应用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4):164-165.

[4]马国珍,莫蓓蓉,姜鹏君,等.两种健康教育方式对社区流动儿童疫苗及时接种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25):3179-3183.

[5]王琼,马晓妍.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对于预防接种知晓率及疫苗接种率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1,8(46):94-96.

[6]陈文花,沈金花,朱祺,等.流动儿童管理对预防接种知晓率及疫苗接种率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21,18(33):186-189.

[7]邱艳.多途径健康宣教在社区儿童免疫规划接种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23):177-179.

[8]李望,姚欣人.手机APP信息化管理在流动人口儿童百白破疫苗接种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20,41(18):60-62.

[9]王小兰.全程护理干预对预防接种疫苗的儿童配合度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7):1178-1179.

[10]黄银娇,郑丽燕,欧阳美娟,等.“互联网+”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精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145-146.

[11]陈希.两种健康教育方式对社区流动儿童疫苗及时接种质量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2):86-87.


文章来源:张植红.改进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社区流动儿童及时接种疫苗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4,28(08):23-2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现代免疫学

期刊名称:现代免疫学

期刊人气:143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市免疫学会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2478

国内刊号:31-1899/R

邮发代号:4-319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