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2020-11-27    221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吉水县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按照奇偶数分组原则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28例。甲组给予单纯溶栓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后脑梗死面积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格拉斯哥预后(COS)评分;并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乙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P<0.001)。乙组治疗后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低于甲组(P<0.001)。治疗前2组血清Hcy、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血清Hcy、CRP水平低于甲组(P<0.05)。治疗前2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C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COS评分高于甲组(P<0.05)。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P<0.001)。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血清Hcy和CRP水平,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 关键词:
  • 丁苯酞
  • 单纯溶栓
  • 脑梗死
  • 脑梗死面积
  • 加入收藏

脑梗死是常见脑卒中类型,多发于中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则指脑梗死短暂性发作,是一种因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的短暂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障碍,但患者发病后处于不稳定的高危状态,有较高死亡率。因此,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后,需及时给予有效溶栓治疗,改善患者脑梗死情况,恢复脑梗死区域,从而达到缓解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目的。但是,有研究指出,单纯的药物溶栓治疗疗效有限[1]。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吉水县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纳入标准:(1)经磁共振成像或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梗死;(2)急性发作者;(3)首次发病者。排除标准:(1)脑梗死复发、慢性脑梗死者;(2)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3)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4)合并意识不清、沟通障碍者;(5)有其他组织严重病变者。按照奇偶数分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28例。甲组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55~83岁,平均(69.2±5.3)岁;发病时间4~30h,平均(17.0±3.1)h;梗死部位:额顶叶12例,基底核9例,颞顶叶7例。乙组中男20例,女8例;年龄55~84岁,平均(69.8±5.3)岁;发病时间4~31h,平均(17.5±3.2)h;梗死部位:额顶叶13例,基底核9例,颞顶叶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吉水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2组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降血压、降脂、降糖、抗血小板、降颅内压等),甲组给予单纯溶栓治疗:局部麻醉,经患者股动脉进行Seldinger穿刺,通过全脑血管造影定位患者脑梗死位置,在血栓部位放置Tracker-18多侧孔导管,而后实施远端梗死血管造影,再次确定脑梗死部位,然后撤出导管,将阿替普酶(生产企业:BoehringerIngelheimPharmaGmbH&Co.KG,批准文号:B20021966,规格:100ml)注入患者血栓内,注入量为0.3mg/kg,注射总量≤20mg。乙组在甲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00041,规格:100ml)治疗,2次/d,静脉滴注25mg/次,静脉滴注时间>50min,2次静脉滴注时间需>6h。2组均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

(1)比较2组临床疗效,根据脑血管病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2],治愈:患者梗死病变基本消散,病残评分为0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显效:患者梗死病变明显缩小,病残评分为1~3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50%~89%;有效:患者梗死病变有所缩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9%;无效:患者梗死病变面积无明显变化或有所扩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或有所增加。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比较2组治疗后脑梗死面积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NIHSS评分包含13个项目,单项总分0~3分,评分越低,表明神经功能越好。(3)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抽取患者静脉血,离心分离后取上层血清置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检测分析。(4)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定,从患者上肢、下肢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运动功能越好。(5)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内含10个项目,评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强。(6)比较2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预后(COS)评分,内含5个等级(总分5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预后越好。(7)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尿素氮升高、肝肾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恶心呕吐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乙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甲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0,P=0.01)。见表1。

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

治疗后乙组脑梗死面积为(10.7±2.0)cm2、NIHSS评分为(4.1±1.0)分,低于甲组的(13.5±1.3)cm2、(8.6±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2、12.177,P<0.001)。

2.3血清Hcy、CRP水平

治疗前2组血清Hcy、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血清Hcy、CRP水平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2组治疗前后血清Hcy、CRP水平比较

2.4FMA评分、Barthel指数、COS评分

治疗前2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C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COS评分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不良反应

甲组发生尿素氮升高2例、转氨酶升高2例、肝肾功能异常1例、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3%。乙组发生尿素氮升高1例,转氨酶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9,P<0.001)。


3、讨论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是由机体中多个生理、病理环节参与,通过一系列的缺血性代谢紊乱反应,最终引发缺血性脑损伤。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月后的脑梗死发生率是14.6%,死亡率是5.2%[3]。由上可知,急性脑梗死的死亡率与脑梗死再发率远高于普通人。

目前,临床有很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案,药物溶栓治疗是最常见的一种。在脑梗死发病后给予超早期溶栓,可获得较好效果。但是,也有研究指出,超早期溶栓存在一定缺陷,对患者的缺血半暗带区域的保护存在局限性。因此很多患者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溶栓治疗,但依然存在神经、组织、脑细胞损伤情况,严重影响机体系统功能的恢复,导致患者即便存活,也存在较多后遗症,部分患者甚至有重度残疾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与日常生活质量,也会给患者家庭造成一定负担[4]。因此,现今临床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在超早期溶栓的过程中从多环节阻断患者的脑缺血损伤机制,促进患者系统功能恢复。

丁苯酞是我国研究出的新药,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其是一种创新药物,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应用,能够在疾病的多个生理、病理环节中作用[5]。丁苯酞共有2种用药形式,一种是胶囊口服,一种是注射液静脉滴注。一般情况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多采用丁苯酞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丁苯酞其实是人工合成的一种左旋芹菜甲素,在人体中应用,可促进缺血缺氧的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可有效改善患者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机体微循环,可有效缩小患者梗死面积,可减少梗死后出血的现象[6]。研究表明,丁苯酞注射液主要通过保护机体线粒体从而延缓梗死病灶的形成,从而达到保护患者缺血半暗带的效果[7]。丁苯酞可通过提升患者脑能力代谢、加快局部代谢、重建侧支循环、阻止氧自由基释放、激活氧化酶活性等渠道纠正患者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症状,从而缩小患者梗死病灶范围,预防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进一步加重,从而达到有效治疗脑梗死作用[8]。且丁苯酞具有极强的溶栓效果,可延缓溶栓时间,可缓解组织缺血半暗地带的形成、可重建缺血半暗带区域的侧支循环、可帮助患者的脑组织恢复血流灌注,从而抑制脑组织进一步损伤[9]。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加速溶栓,可缩小患者的梗死病灶,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明显[10]。

表32组治疗前后FMA评分、Barthel指数、COS评分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治疗后乙组脑梗死面积、NIHSS评分低于甲组,治疗后乙组血清Hcy、CRP水平低于甲组,治疗后乙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COS评分高于甲组,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表明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血清Hcy和CRP水平,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预后情况,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3]吴晗,胡利芳.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系统医学,2019,4(15):63-65.

[4]苏晓丽.循证护理联合丁苯酞及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41(12):1907-1910,1914.

[5]倪佳.阿司匹林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1):22-23.

[6]李进领,邢燕蒙,刘威,等.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提取物针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8,15(12):18-19.

[7]付智渊,王皓月.早期康复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9):51-53.

[8]王景景,陈华,王婉,等.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9,31(6):889-893,899.

[9]张珊,陈舒,唐凌雯,等.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MMSE评分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8,8(16):79.

[10]于沛东.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应用与疗效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9):281.


李惠明,阳玉霞.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33):66-6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人气:110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4165

国内刊号:11-5541/R

邮发代号:28-211

创刊时间:199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