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6例乳腺乳头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2021-12-07    18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乳头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乳腺乳头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肿瘤均位于乳头部及乳晕区,组织学形态复杂多样,增生导管上皮可呈腺管状、乳头状、筛状及实性的生长排列方式。以腺病型和上皮增生型为主3例,以腺病型和假浸润型为主1例,以上皮增生型和假浸润型为主1例,以上皮增生型为主1例。6例导管腔内均未见明显坏死。腺管及假浸润灶周围肌上皮标记P63、calponin和CD10表达阳性6例,增生上皮CK5/6表达阳性6例。PIK3CA基因H1047R突变2例。结论乳腺乳头腺瘤病理形态复杂多样,可出现PIK3CA基因突变。

  • 关键词:
  • 乳腺乳头腺瘤
  • 免疫组织化学
  • 分子遗传学
  • 增生导管上皮
  • 组织病理
  • 加入收藏

乳腺乳头腺瘤又称乳头导管腺瘤、乳头的乳头状腺瘤、侵袭性腺瘤病、旺炽型乳头状瘤病等,是一种少见的良性上皮性肿瘤,是发生于乳腺乳头部集合管和/或周围腺上皮的增生性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乳头溢液和破溃、结痂及乳头增粗、变硬[1]。乳腺乳头腺瘤病理形态复杂多样,可伴有导管内坏死及间质假浸润,易误诊为导管内癌、浸润性癌。本文回顾性分析6例乳腺乳头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2020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诊治的乳腺乳头腺瘤患者6例,均为女性;年龄24~74岁,中位年龄43岁;肿瘤直径0.5~2cm,平均1.5cm;发现乳房肿块1~2个月者4例,病程10余年1例,于乳腺癌确诊后偶然发现1例;发生于乳头部4例,乳晕区2例;位于左侧3例,右侧3例;单发结节3例,伴有其他良性病变(包括腺病、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者2例,并发导管内癌者1例;伴有乳头部红肿糜烂1例。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

应用MylabTwic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意大利百胜公司),LA523线阵变频探头,频率4~13MHz。行常规乳腺二维超声,观察病灶组织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乳腺肿块血液供应情况。

1.2.2 钼靶X线检查

应用GESenographe2000D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机(美国GE公司),对患者行常规乳腺头足位、内外斜位摄片,观察乳腺结节及分布、有无肿块及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和密度、有无钙化等。

1.2.3 MRI检查

应用Philipsachieva3.0T超导型磁共振机及Philipsingenia3.0T超导型磁共振机(荷兰飞利浦公司),4通道乳腺专用相控线圈。患者取俯卧位,双乳悬垂在检查线圈内。观察乳腺病灶大小、形态及信号强度、强化方式等。

1.2.4 治疗方法

2例行乳房肿块切除术(以肿块为中心,与周围少量乳腺组织一并切除);2例行乳房象限切除术(将部分乳房切除术或乳房区段切除术),1例在B超定位下行乳房肿块微创旋切手术(在超声引导下,使用负压真空旋切装置进行乳房肿块的微创切除治疗或活检);1例因乳腺癌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将单侧乳腺切除,同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1.2.5 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经体积分数4%甲醛溶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4μm厚,常规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一抗包括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Ki-67、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5/6,CK5/6)、钙调节蛋白(calponin)、CD10、P63,均购自罗氏公司或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酶标染色方法采用EnVision法,一抗均为工作液,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2.6 基因突变情况检查

采用突变扩增系统法对PIK3CA基因常见突变热点进行检测,严格按照人类PIK3CA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说明书进行操作。

1.2.7 随访

通过电话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1年4月,随访时间2~9年,记录复发及身体状况。


2、结果


2.1 影像学检查结果

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单个结节3例,多发结节3例;结节直径8.4~22mm,边界清晰3例,形态规则3例;结节内可见血流信号2例,血流信号不明显3例,未描述肿块边界及血流信号1例。钼靶X线检查显示乳晕或乳头后方结节影、结节状增密影或团块影,3例边界尚清晰光整,2例边界欠光整,1例未描述乳头周围结节;1例结节内伴有斑点状钙化。2例患者于钼靶X线检查后建议行MRI检查,结果显示为乳头或乳晕区域的结节影,1例局部与乳头分界欠清晰,1例可见斑片强化影。

2.2 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20~150min,术中出血量5~10mL,肿瘤直径1~3cm,肿块边界清晰5例,质地中等或质韧。术中、术后均未见并发症。

2.3 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大体:肿块直径0.5~2cm,平均1.5cm;边界清晰,切面灰白色,质地中等。1例乳头表面红肿伴有轻度糜烂,5例外观无明显异常。镜检:低倍镜下(40倍)肿瘤边界清晰,形态复杂多样,导管上皮可呈腺管状、乳头状、筛状及实性的生长排列方式;其中以腺病型和上皮增生型为主3例,以腺病型和假浸润型为主1例,以上皮增生型和假浸润型为主1例,以上皮增生型为主1例。1例累及表皮致溃疡形成(图1a),伴有旺炽性增生(图1b),管腔内充满增生上皮细胞,或表现为复杂乳头状,增生的细胞密集拥挤,圆形或卵圆形,高倍镜下细胞核淡染,核仁明显,未见核分裂象。1例表皮下可见明显角质囊肿,增生的不规则腺体呈小管状、条索状伸入间质内,形似浸润性病灶(图1c),但增生的腺体有上皮和肌上皮的双层结构。1例以筛状结构为主(图1d)。1例可见腺上皮呈乳头状及小管状增生,延伸至乳头皮肤表层,取代鳞状上皮,胶原化的纤维间质内可见少量不规则腺体(图1e)。1例示腺管状生长,部分管腔稍有扩张。1例导管上皮以乳头状生长为主,部分区域为腺管状生长方式。6例导管腔内均未见明显坏死。

2.4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腺管及假浸润灶周围肌上皮标记P63、calponin和CD10阳性表达6例(图2a),增生上皮CK5/6阳性表达6例(图2b)。ER、PR呈不同程度表达,ER、PR均阴性1例,ER表达50%~90%、PR表达50%~80%者5例;HER-2表达为0者3例,表达+者3例;Ki-675%~10%者6例。

2.5 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对PIK3CA基因常见突变位点(H1047R、H1047L、E542K、E545K、E545D)进行检测,4例上述位点均未见突变;2例H1047R位点突变,其余位点未见突变。

2.6 随访结果

随访时间2~9年,患者无复发及转移,身体状况良好。


3、讨论


乳腺乳头腺瘤是罕见良性肿瘤,肿块可发生在乳头内、乳晕区或副乳腺[2]。高频彩超表现为乳头内伴少量血流的低回声结节,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尚清[3],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和超声声像图均与文献[2,3]报道相符。乳腺钼靶X线检查时,肿块常因腺瘤组织与正常乳头组织密度相似而不显示,但有文献[4]报道,乳腺钼靶X线内斜位示病变部位局部钙化;本组中1例显示结节内伴斑点状钙化,5例无明显特异性。动态增强MRI因高分辨率而常用于乳头腺瘤诊断,可出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特殊表现,也可呈边缘增强[5],但本研究仅2例行MRI检查,均未见明显特异性。

乳头腺瘤增生腺体均有上皮和肌上皮细胞,可有导管腔内小灶坏死,间质可出现黏液样变、胶原瘢痕样硬化等,病变边界较清晰,部分可出现假浸润性边界[6]。组织学类型有3种[7]:(1)腺病型:硬化性腺病最常见,位于真皮内。(2)上皮增生型:可呈旺炽性增生,乳头状、实性及筛状排列多见,可伴不典型增生、核分裂象增多、坏死等。真皮浅层可形成角质囊肿。(3)假浸润型:病变局部可见,间质疏松黏液样或硬化瘢痕样,腺管成不规则条索状或散在细胞团样,形似浸润灶。以上改变常混杂存在。本研究结果显示,3例以腺病型和上皮增生型为主,1例以腺病型和假浸润型为主,1例以上皮增生型和假浸润型为主,1例以上皮增生型为主;6例导管腔内均未见明显坏死;形态学改变与文献[6]描述相符。乳头腺瘤具有导管上皮和肌上皮双层结构,CK7标记导管上皮细胞,CK5/6、CD10、P63、P40、h-caldesm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用于标记肌上皮细胞[8]。P53及HER-2均阴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腺管及假浸润灶周围肌上皮标记P63、calponin、CD10阳性表达6例,增生上皮CK5/6阳性表达6例。ER、PR均阴性1例,ER表达50%~90%、PR表达50%~80%者5例;HER-2表达为0者3例,表达+者3例;Ki-675%~10%者6例。

乳头腺瘤需与以下疾病鉴别:(1)浸润性癌:癌细胞异型大,核分裂象易见,周围无肌上皮;乳头腺瘤细胞异型小,周围可见肌上皮,假浸润图像常出现在局部。本研究中患者2、患者4假浸润仅出现在局部区域,周围可见肌上皮。(2)低级别导管内癌:癌细胞单一有极向,排列呈筛状、微乳头等,可伴有腔内坏死;乳头腺瘤增生细胞不单一且缺乏极向。酶标示乳头腺瘤CK5/6及34βE12阳性,而导管内癌为阴性。本研究中患者1、患者3上皮增生明显,局部筛状及旺炽型增生,未见坏死。(3)导管内乳头状肿瘤:该肿瘤有纤维血管轴心并形成复杂乳头状结构;乳头腺瘤缺乏该表现。本研究中患者6导管上皮呈乳头状增生,但缺乏复杂树枝乳头状结构和纤维血管轴心,可与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相鉴别。研究结果[9]显示,乳头腺瘤中有50%患者PIK3CA突变,腺病型为主者53%有突变,乳头状瘤病型为主者44%有突变。本研究中2例PIK3CA基因H1047R突变,说明乳头腺瘤可出现PIK3CA基因突变,可为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乳头腺瘤常用手术方式为局部肿块切除,可合并或继发乳腺癌,本组患者4合并有导管内癌。术后患者须定期随访,本组6例患者随访2~9年均未见复发。本研究结果提示,乳腺乳头腺瘤病理形态复杂多样,可出现PIK3CA基因突变。但本研究病例数较少,基因检测项目较单一,尚需进一步积累病例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龚西瑜,丁华野.乳腺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6-217.

[3]王成刚,马榕.乳头腺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3,40(3):148-149,217.

[4]于艳,刘兵,李海燕.乳头糜烂性腺瘤病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23(12):836-837.

[5]孙典典,李靖若,张临风.乳头部乳头腺瘤—例并文献回顾[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6,10(6):370-372.

[6]王晶晶,邰艳红,张慧艳,等.乳腺乳头腺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20,27(9):609-613.


文章来源:张雪晴,宋子玉,刘强.6例乳腺乳头腺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1,35(12):1218-122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期刊名称: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期刊人气:252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2096-2940

国内刊号:11-9368/R

创刊时间:2015年

发行周期:季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