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

  2022-01-17    14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平衡功能障碍和因其导致的跌倒现象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严重威胁因素,是当前社会需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问题。太极拳运动锻炼的长期坚持可以有效预防平衡功能障碍,增加老年人对重心的感知能力,促使人体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撑面内,优化恢复机体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生理功能,降低跌倒风险。文章将进一步综述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生理机制的干预疗效,为太极拳的实用性研究提供依据。

  • 关键词:
  • 太极拳运动
  • 干预疗效
  • 平衡能力
  • 老年人
  • 身体素质
  • 加入收藏

1、前言


伴随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年群体的身体素质和生命质量成为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平衡功能障碍和因其导致的跌倒现象是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增龄引发的生理功能自然衰退以及各种复杂危害因素共同作用导致。[1]有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疗法能够有效统筹老年人运动系统、感觉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之间协作配合能力和精细控制能力,调理机体生理机制,增加老年人对重心的感知能力,加强老年人身体姿势控制能力,在平衡功能训练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价值和预防疾作用,降低跌倒非预期事件的发生概率。[2,3,4,5]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分析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平衡生理机制的干预疗效,为太极拳的实用性研究提供依据,预防平衡能力障碍,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发展。


2、平衡能力


2.1 平衡能力的定义

平衡能力是人体在较小支撑面上,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主及时的调整并维持身体姿势在最大程度上稳定的一种能力。[6]很多生活运动和体育动作都是建立在平衡素质的基础上,良好的平衡能力可以有效减少跌倒概率和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积极应对日常的突发事件。

2.2 平衡能力的分类

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主要包含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个方面。[7]其一是静态平衡能力,指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机体控制身体重心维持某种既定动作的稳定状态,身体大部分肌肉处于等长收缩;其二是动态平衡能力,指处于动态或相对运动状态中,对人体重心的控制及自动调整的能力,身体大部分肌肉处于等张收缩。动态平衡也分为自动态平衡和他动态平衡。

2.3 老年人平衡能力的研究现状

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器官机能和生理系统出现退行性变化,呈现不同程度的自然衰化现象,导致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身体不能维持平衡处于不稳定状态的现象,造成平衡功能障碍。[8,9]一般情况下,人体在平衡能力在空间达到或维持平衡状态时,由人体三大生理机制系统来协调支配:感觉系统的输入、中枢神经的整合、运动系统的控制[10,11]。任何一个系统传递环节出现任一问题都会致使人体平衡功能的受损或者丧失。当平衡功能处于长期病态机理下,所产生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跌倒,老年人跌倒概率将会发生急剧上升趋势,且跌倒后的生理组织损伤、骨折等受伤情况的比例高达52.6%;[12]病情严重情况下会导致身体相关慢性疾病的复发或诱发,[13,14]高住院率、高死亡率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无助感、沮丧感及社会孤独感盘旋于脑海中,造成焦虑、抑郁、不安等心理障碍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与生存能力。


3、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


太极,是由人体内在物质所产生的辩证运动;拳,是肢体动作的外形运动。太极拳是一项可以带动全身肌肉共同运动的有氧运动,腰脊带头、内外相合、节节贯串、一气呵成,讲究“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同时,太极拳运动强调“主宰于腰”,[15]由腰发出的劲,向下可以通过腿而到脚下,向上可以通过脊背、肩臂灌注到手指,使动作沆瀣一气、松弛有度、统调全身,有利于改善机体平衡控制的生理机制。

3.1 改善中枢信息处理

太极拳运动锻炼可以有效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抑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改善神经传递过程的均衡和灵活性。在习练太极拳动作技巧转变时,讲究“心有所感,意必致动,心感身受”,需要大脑中枢神经在接收讯息时,迅速做出应激处理,然后再通过神经系统迅速的传导到各运动部位而做出相应的反应,可以有效改善大脑和中枢的能量供给,提高大脑的分析能力,使人体能够迅速适应突发的变化。

3.2 提高感觉信息输入能力

3.2.1 视觉

视觉是老年人维持肢体平衡的重要因素,持续提供环境信息和相对运动变化的信息。老年人的视力缺陷会导致姿势平衡控制和身体活动能力下降,对危险因素的辨别、评估困难性陡然增加,造成跌倒风险概率与之上升。太极拳技击训练中,着重眼观六路,注视周边环境,加快眼睛对周围环境、身体运动及运动方向的预测判断能力,增强速度感、距离感、空间感,增强向大脑传递信息的灵敏度。Chen等[16]研究也认同这一观点,太极拳运动训练中饱含大量的眼睛和头部的运动,有效增加了视觉输入,让老年人更能快速协调肢体应对突发事件,较好地控制身体平衡。

3.2.2 前庭感觉

前庭感觉具有感知身体加速度和旋转角速度的能力,在肢体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中起着主导作用。前庭能够感知头部的相对位置,调节身体及眼球动作,调节肌肉张力,维持身体平衡、感知机体与周围环境相对位置。[17]Mcgibbon等[18]发现,老年人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能有效地改善前庭功能,是治疗平衡障碍重要的康复干预途径。

3.2.3 本体感觉

本体感觉是构成人体特殊的深感觉,可感受到肌肉收缩和关节伸展的程度和位置。人体的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两者关系密切,相互间具有明显的制约和促进作用。在人闭眼时感知关节运动的位置和状态,在不被大脑控制下能自主调节关节的张力以适应变化的运动环境,[19]在身体协调和维持平衡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长期的、规律的参与太极拳运动锻炼,在完成一系列连续的加速减速、急转急停的动作时,对人体的本体感觉功能起到明显的促进和改善作用。[20,21]同时,太极拳运动蕴含着较多针对本体感觉的训练动作,如高探马、云手单鞭等增加下肢负重、关节压缩和牵张反射等,通过刺激脊神经节细胞突触或其他关节本体感受器传递信息的时速,强化本体感觉训练,进而改善肢体的移动方向和空间位置,加强身体稳定性。

3.3 优化运动控制

3.3.1 优化老年人的下肢关节

太极拳运动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下肢关节运动的灵活性和关节韧带的伸展性,提高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实质性姿势控制。有研究报道指出,髋关节的过伸度减小、膝关节屈曲度增大和踝关节背伸度增大、环屈曲度减小等会严重影响人体平衡能力和步态稳定性,而太极拳支撑、旋转、轮换等动作步法有助于加强关节的伸展频率和活动幅度,减少因关节损伤引发的危害。[23]例如,太极“云手”动作,能有效通过对股四头肌的调整,减少关节腔内压力,使膝关节应力分布趋于正常,提高膝关节的屈伸力量和功能恢复。[24]高庆等[25]也认为,“云手”有助于加强和改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运动变化幅度和旋转角度幅度,提高老年人身体姿势控制能力和稳定性,减少老年人横向跌倒概率。Cheng等[26]发现,24周太极拳运动干预疗法有效改善膝关节屈伸和踝关节背屈的运动知觉,且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黄灵燕[27]基于新设计的太极拳康复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发现,太极拳在缓解老年人关节疼痛、僵硬和改善关节的灵活性上是具有积极影响的,有效促进老年人在行走过程中左右步长、步频的对称性和左右晃动的幅度、速度,有效改善动态平衡能力。太极拳动作移动轨迹多呈圆弧形、螺旋形等符合人体正常生理结构,且持续交替的半蹲的动作姿势有助于踝、膝、髋关节的协调稳定,能有效提高平衡能力预防跌倒。

3.3.2 优化老年人的下肢肌力

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加强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和肌肉的动态收缩状态,缓解随增龄带来的低肌量和低肌力影响,调节机体平衡能力。下肢肌力是老年人行走、跌倒的主要影响因素,增强下肢肌力对维持人体在静态和动态平衡的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显示,太极拳运动是一项结合下肢开链和闭链运动于一体的独特的综合性运动,[28]是增强老年人下肢肌力的优先运动选项与康复干预手段。[29,30]于宁等[31]发现,太极拳在演练过程中,具有多样化的下肢支撑动作和多方向的步法变化,采用离心、向心和等长等不同的收缩方式完成不同强度、次序和持续时间的肌肉收缩振幅训练,以此提高人体下肢肌肉力量、肌肉收缩协调性和肌肉控制能力。王亚慧[32]在进行为期12周科学化运动处方的太极拳对照实验中,发现太极拳组老年女性的整体躯干肌肉量和下肢肌肉量数据明显呈现上涨趋势,且随时间的增长逐步恢复到年轻健康的肌肉状况,长时间的太极拳训练可以提高练习者的身体成分和身体素质指标。同样,周明等人[33]通过对205名规律训练太极拳3年以上太极拳习练者的下肢肌力(包括双侧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胫前肌的最大等长肌力)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发现太极拳组老年人的下肢四组肌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肌力增长恢复有着显著效果,太极拳运动疗法在预防、延缓老年人肌力下降有着重要作用。

3.3.3 优化老年人的步态稳定

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帮助老年人修正身体姿势,把握身体重心,积极规范足底压力及受力,维持步态趋向稳定。行走是人的基本运动能力,俗语“观步态,知其病”,说明步态和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息息相关。步态的稳定也会随衰老而逐渐下降,是其平衡能力下降、跌倒概率剧增的首要因素。[34]太极拳运动独特的“虚实结合”“开胯屈膝”的动作特点,在提高老年人左右肢体的控制度和步态的稳定性方面成效卓著。老年人长期进行太极拳运动锻炼,处于静态站立时,能有效调整增加老年人自身双脚支撑点及独立支撑时间;[35]处于动态行进时,能有效提高老年人行走过程中摆动腿的摆动幅度以及大小腿相互折叠能力,[36]均能增强老年人肢体控制,促进老年人步态的稳定性。郑永智等[37]和张琥等[38]均采用三维步态运动捕捉分析系统对多名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太极拳对照实验发现,规律有序的太极拳运动能有效减轻患者关节疼痛,增加下肢肌肉力量和肌肉控制的协调能力,缓解关节僵硬,从而使老年人步长、步速、步频得以改善,整体步态趋向于稳定协调,提高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周月缘等[39]的干预研究发现,太极拳是可以显著提高老年人对身体重心的感知能力和身体动态轨迹稳定,训练时有效控制落地足跟缓冲身体重量延长足部受力时间,减少重心在额状轴的最大位移和摆动幅度,把握身体重心。


4、结语


太极拳运动能够有效预防平衡能力障碍,长时间的半蹲轮换动作能增加老年人对重心的感知能力,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和本体感觉的敏感度,优化下肢关节屈伸旋转的灵活能力、下肢肌肉力量收缩控制能力及步态的稳定能力。需进一步积极宣传、推广和普及太极拳传统运动功法在老年人日常生活锻炼的应用,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同时能有效优化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预防跌倒、骨折乃至有关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耳玉亮,金叶,叶鹏鹏,等.1990年与2013年中国70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疾病负担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10):1330-1334

[3]王哲培,张凯,保罗,汪毅,白震民.太极拳对老年女性下肢静态平衡、本体感觉与功能活动的影响[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8(5).296-301.

[5]朱建明,王兴,林文弢.国际运动疗法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研究的热点与动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1):88-96.

[6]王秀阳,王伟,许莉敏,郭琪.老年人身体平衡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6).631-634.

[7]申琳.国际平衡能力研究前沿热点分析与演进[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1):56-60.

[8]崔永胜,杨慧馨.八段锦锻炼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干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10):1-3.

[9]华冰.扰动性太极拳对老年女性下肢肌力、本体感觉及抗跌倒风险的干预效果[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8(3);272-276.

[11]王秀阳,王伟,许莉敏,等.老年人身体平衡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方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6):631-634.

[12]齐士格,王志会,王丽敏,等.2013年中国老年居民跌倒伤害流行状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8(04):439-442.

[13]郑飞波.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与肌少症的研究与发展[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2):144-147.

[14]庄嘉元,陈惠英,李玉妹.福州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2):6538-6540.

[15]吴念思.刍议太极拳拳理之"主宰于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0):117-118,123.


文章来源:陈宇杰,冷美玲.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干预研究[J].武术研究,2022,7(01):64-67.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名称: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人气:353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主办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出版地方:四川

专业分类:体育

国际刊号:1001-9154

国内刊号:51-1097/G8

邮发代号:62-100

创刊时间:1960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