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胃癌前病变与“脾主卫”关系探讨

  2024-01-22    1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胃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在防治胃癌方面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中医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脾胃虚弱。《黄帝内经》“脾主卫”理论认为,脾胃具有保证机体正常运转,不受外来邪气侵害的作用。近年来针对该理论的现代生物学研究多从免疫角度着手,认为脾胃是通过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即为“脾主卫”。“脾主卫”与胃癌前病变发生机制关系密切,健脾在延缓胃癌前病变进展、逆转组织病理学改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关键词:
  • 《黄帝内经》
  • 健脾
  • 免疫功能
  • 发病机制
  • 胃癌前病变
  • 胃癌防治
  • 脾主卫
  • 加入收藏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Lauren病理学分型,胃癌可分为肠型、弥漫型和混合型,其中肠型胃癌是最常见的亚型,发病率明显高于弥漫型和混合型胃癌,约占胃癌的95%[1]。有研究统计,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为90%以上,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不足20%,胃癌的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2]。胃癌的发生是经历了数个不同程度病变阶段的多步骤渐进性过程,即“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早癌”[3]。其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IN)被认为是胃癌前病变,其诊疗防治已成为预防胃癌的重要内容。中医学提出“脾主卫”的观点,意为脾胃具有保卫机体,预防疾病的能力。基于中医既病防变思想,本研究以“脾主卫”理论为切入点,进一步对胃癌前病变进行研究。


1、“脾主卫”的传统认识


1.1“脾主卫”的理论渊源

“脾主卫”首载于《黄帝内经》。书中有两处记载,一处为《灵枢·师传》:“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认为脾主卫气,用之接收食物并传递精华至全身,通过观察唇舌的色泽可判断脾之健康与否;另一处为《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认为人体各部对机体整体运转均有一定影响,并强调了脾主肌肉而护卫内在脏腑的作用。

“卫”,有“保卫”之意,指保卫机体不受外在邪气侵袭的能力。《素问·痹论》提到“卫”为“水谷之悍气”,指水谷精气中强悍的那部分即为卫气。《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指出卫气的功能即“护卫周身,温分肉,肥腠理,不使外邪侵犯也”。故而“脾主卫”的含义即脾具有保卫机体,防止病邪入侵的能力,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虽病易愈三个方面[4]。

1.2“脾主卫”的生理机制

卫气由机体水谷精微所化生,《灵枢·营卫生会》载“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而人体精微物质又大多由脾胃运化而成,“饮入于胃,溢精气,上输于脾……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脾胃升清降浊功能正常,水谷精微得以运化,卫气充足,则机体卫外功能得以正常运行。《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载“谷气通于脾……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强调脾胃于五脏乃至全身的重要性。人体五脏六腑之间关系密切,脾土居于中焦,与全身各脏腑均有密切联系,是机体各项功能运转的核心枢纽。《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言“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功能正常,则“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类经·气味类》),全身经络、筋脉、气血均可正常运行,故而后世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1.3“脾主卫”失常的病理改变

李东垣首先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的理论。早在《灵枢·本神》中便有记载:“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脾胃居中焦,主运化。人体摄入食物中的精微物质均由脾胃运化送往全身各个器官,且机体五脏六腑之间根据阴阳五行理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故而脾胃虚,则全身各个脏器均会受到影响,乃至产生疾病,因而健脾也是许多他脏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提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肝主疏泄,分泌胆汁,可以帮助脾胃消化饮食物,脾得肝之疏泄,则升降协调,运化功能健旺,正所谓“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医碥·五脏生克说》)。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运,才能不断地输送水谷精微给肝,肝之功能才能正常发挥。正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载:“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除此之外,其余五脏六腑在生理病理方面也都与脾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重视调节脾胃正常生理功能对于防治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现代医学对“脾主卫”的认识


“脾主卫”理论与现代医学之免疫功能高度相关。免疫是机体通过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物质,以维持自身健康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共有三道免疫防线:皮肤黏膜屏障、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现代研究表明,“脾主卫外”功能或与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关。

2.1“脾主卫”与皮肤黏膜屏障

“脾主卫”理论认为脾胃具有主卫气抵御外邪的功能。皮肤黏膜是人体预防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屏障,其中胃肠道与外界相通,胃肠黏膜的屏障作用十分重要。闫志强等[5]采用饮食失节加苦寒泻下法复刻脾虚模型,发现脾虚大鼠血液白细胞数和免疫器官指数降低,血清重组人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肠黏膜组织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 Ig A)含量也明显减少,表明脾虚大鼠的肠道免疫功能有所减退。脾虚状态下,大鼠肠黏膜分泌黏蛋白减少,其黏膜屏障受损,应用健脾益气中药能调节肠道免疫失衡,恢复肠黏膜紧密连接结构,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6]。

2.2“脾主卫”与非特异性免疫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机体进行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实验研究表明,脾虚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均有影响。王梅等[7]研究发现,脾虚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降低。肖爱波[8]研究证实,健脾益气中药可显著改善脾虚大鼠体质量、脾脏及胸腺指数降低的现象。还有研究发现,健脾药物可改善脾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淋巴细胞增殖速率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9]。

2.3“脾主卫”与特异性免疫

2.3.1体液免疫

临床研究表明,脾虚可导致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等体液免疫因子水平下降。杨彬彬等[10]测定脾虚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免疫球蛋白G(Ig G)及补体C3等水平,发现各指标含量均有所下降,应用健脾益气中药则上述指标可明显回升,说明脾虚大鼠免疫功能低下,脾脏合成补体C3能力较正常大鼠弱。

2.3.2细胞免疫

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占主要地位,而细胞免疫又以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最为关键。吴陈娟[11]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气虚证患者Th1细胞水平升高,Th2细胞水平降低,Th1/Th2比值升高,提示CAG脾气虚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失调情况。除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外,脾虚患者的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亦有所改变[12]。

此外,临床研究还发现“脾主卫”与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能量代谢及改善肠道微环境等有关,还可调控人体情志活动,从而调节各脏腑功能[13]。


3、“脾主卫”与胃癌前病变发生机制关系密切



“脾胃二气,相为表里。胃受谷而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诸病源候论·脾胃诸病候》)。脾胃同居中焦,生理上纳运相得、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病理上脾之运化功能异常与胃之受纳功能也会相互影响,临床上健脾也是治疗胃病的常用手段。研究显示,健脾不仅可以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及改善肠道微生态,还可增强局部或整体抗炎、抗氧化作用,维持消化道正常功能[14]。

中医古籍对胃癌前疾病没有明确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散见于痞满、胃痛、嘈杂等疾病中。魏华民等[15]认为从该病的病机演变来看,最终都会发展为胃癌,即中医的“积”病,故也可从“积”论治。2017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6]提出,CAG多由肝郁气滞、脾失健运、胃气上逆或肝郁化火,导致郁热、虚热、湿热等证所引起。王伟等[17]认为其核心病机是脾胃虚损,且不同中医证型导致胃黏膜产生的病理变化均不同,并总结了肝胃不和、瘀毒内阻、气血双亏、痰湿凝结、胃热伤阴五种证候下的胃黏膜表现。

胃癌前疾病病位在胃,病机也与脾胃密切相关,临床用中医药调理脾胃功能可获得显著疗效。研究显示,中药健脾和胃可改善胃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恢复胃黏膜正常生理功能,甚至逆转胃黏膜的各种病理改变[18]。此外,“脾者,主为卫”(《灵枢·师传》),脾胃功能健运,卫外功能正常运作,机体免疫力提升,不仅可以减缓胃癌前疾病进展,对其治疗也会更加有效,疾病更易痊愈。

“脾主卫”功能失调可导致胃肠道菌群失调,更容易增加幽门螺杆菌(Hp)等致病性菌群的孳生,对于“炎癌转化”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健脾成为防治胃癌前病变的关键手段。


4、“脾主卫”与胃癌前疾病的防治


4.1 胃癌前疾病的治疗

对于Hp阳性CAG患者,根除Hp是其最基本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根除Hp包括三联、四联及序贯疗法等多种方法,但研究表明,四联疗法仍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手段[19]。对于较为严重的CAG,即出现肠上皮化生甚至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可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微创疗法。

中医药对于延缓胃黏膜病变进展,修复萎缩的胃黏膜,降低胃癌前病变癌变率亦有明确的疗效。临床常结合胃癌前病变的基本病机以及“脾主卫”理论,根据患者症状及舌脉辨证治疗[20]。如出现胃脘胀满或与情志变化有关的胃痛、善太息、嗳气频作等症状,多考虑脾虚日久,气虚导致气滞,可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加减;若出现胃脘嘈杂或灼热疼痛,多考虑脾虚气滞,郁而化热,可用半夏泻心汤等加减治疗;若患者舌苔厚腻,大便稀溏或黏滞,多因脾失健运,湿浊停滞胃肠,可选黄连温胆汤等加减;若患者胃部怕凉明显,易腹泻,多为脾气虚发展为脾阳虚所致,可选用温补脾胃阳气之山药、白术、黄芪、茯苓等;若患者舌红少苔,阴虚症状明显,可用生地黄、白芍等滋养胃阴。另外,有学者认为胃癌前病变属于中医癌病的前期阶段,脾虚气血失运,容易导致瘀滞产生,临床治以活血化瘀、疏通胃络,往往可获得良好疗效[21]。通过健脾,不仅可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患者症状,还可增强机体防御能力,达到既病防变、虽病易愈的作用。此外,胃癌前病变患者多病程日久,虚实夹杂,提升机体正气对于抗御病邪,缩短病程十分必要。

4.2 胃癌前病变的预防调摄

确诊胃癌前病变者,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疾病的预防也是降低胃癌发生和病死率的重要途径。中医认为脾胃病与饮食、情绪等密切相关,通过节饮食、调情志,使脾胃功能正常运作,也可减少胃癌前疾病的发生,提高疾病治愈率。另外,有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与患者饮食习惯、烟酒等不良嗜好、慢性胃病史及胃癌家族史等有密切关系[22]。Hp阳性患者以及有胃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要注意定期复查胃镜,检测胃黏膜病理变化,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5、结束语


胃癌作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早期发现率较低,导致许多患者诊断时便已至中晚期,临床病死率居高不下,而早期胃癌却有较高的治愈率,故防治胃癌前疾病成为胃癌诊疗的重中之重。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其运化功能正常,则机体阴阳平衡,疾病的发生与进展都会延缓。依据“脾主卫”理论,可为胃癌前疾病的防治及胃癌的预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临床围绕健脾,结合其他预防手段,可降低胃癌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2]王振宁.进一步提高我国早期胃癌诊治水平[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2,42(10):1092-1096.

[4]陈思清,韩运宗,刘琴,等.浅析“脾主卫”[J].中医药通报,2022,21(5):28-29.

[5]闫志强,翟少钦,张邑帆,等.女黄扶正发酵物对脾虚大鼠肠道结构及免疫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2,37(1):120-125.

[6]王文峰,司会强,方妹辉.四君子汤合痛泻要方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小鼠肠道免疫及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21,38(11):1449-1455.

[7]王梅,武英茹,王越欣,等.不同米炒党参对脾虚大鼠胃肠道功能、免疫功能、水液代谢的影响[J].中药材,2021,44(11):2566-2570.

[8]肖爱波.太子参及其多糖对脾虚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畜牧兽医,2021(10):50-53.

[9]黄甫静,张金娟,冯敏,等.芪斛楂颗粒不同部位对小鼠巨噬细胞增殖和吞噬活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46(11):1264-1270.

[10]杨彬彬,季旭明,王世军.黄芪多糖不同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血清IL-1、IL-2、IgG及补体C3水平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10):2346-2348.

[11]吴陈娟.慢性萎缩性胃炎脾气虚证与T细胞亚群相关性研究及导师经验总结[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

[12]李成.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犬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9.

[13]于姚,李阳,刘姝含,等.从脾论治抑郁症的理论基础与现代研究依据[J].山东中医杂志,2020,39(5):445-448.

[14]李慧敏,贺凯,郑慧,等.中医药健脾的保健作用机制及药食资源[J].中草药,2020,51(3):780-787.

[15]魏华民,赵引,段佳易,等.胃癌前病变的核心病机及方药[J].世界中医药,2020,15(22):3509-3513,3517.

[16]李军祥,陈誩,吕宾,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2):121-131.


基金资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7YFC1700601)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编号:CI2021A01005);


文章来源:田依冰,李中玉,温艳东等.胃癌前病变与“脾主卫”关系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8(01):37-4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期刊名称: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期刊人气:1831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广西肿瘤防治研究所

出版地方:广西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5671

国内刊号:45-1366/R

邮发代号:48-33

创刊时间:1984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