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中药热熨与舒筋通络法推拿治疗肩周炎寒凝筋脉证临床效果

  2024-11-27    32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探讨肩周炎寒凝筋脉证采用中药热熨联合舒筋通络法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胶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5例肩周炎寒凝筋脉证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n=48)与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舒筋通络法推拿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药热熨联合舒筋通络法推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95.83%)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80.85%)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CMS)评分升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收、后伸、内旋、外旋时的关节活动度增大(P<0.05),除内旋外,研究组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降(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环氧合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降(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药热熨联合舒筋通络法推拿用于治疗肩周炎寒凝筋脉证,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程度、炎症反应,改善肩关节功能。

  • 关键词:
  • 中药热熨
  • 寒凝筋脉证
  • 推拿
  • 肩周炎
  • 舒筋通络法
  • 加入收藏

肩周炎属于炎症病变(无菌性),多发生于肩关节及软组织,病程较长,呈现出进行性发展特点,肩部活动受限、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若病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控制,将会引起肩部肌肉痉挛,甚至出现肌肉萎缩、肩周严重粘连等状况,限制患者日常活动,降低其生活质量[1]。以往临床主要采用抗炎、非甾体药物等治疗肩周炎,同时配合康复锻炼,以改善肩功能,但仅能够暂时缓解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停药后极易复发[2]。作为常用中医疗法,舒筋通络法推拿能够改善患处血液循环,有助于松解粘连组织,达到止痛解痉、疏通经络的目的,但单纯采用该方式治疗周期较长,存在一定局限性[3]。中药热熨可使药物分子在热量作用下渗透进入病灶组织中,促进药效发挥,具有散寒止痛、温经通络等作用[4]。本研究对95例肩周炎寒凝筋脉证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中药热熨联合舒筋通络法推拿的临床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胶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5例肩周炎寒凝筋脉证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48例)与对照组(47例)。其中,研究组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57.99±2.28)岁;病灶部位:左侧18例,右侧24例,双侧6例;病程1~8年,平均病程(4.27±1.05)年。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50~71岁,平均年龄(58.17±2.61)岁;病灶部位:左侧21例,右侧23例,双侧3例;病程1~9年,平均病程(4.46±1.1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胶州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研究相关内容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肩周炎西医诊断标准[5];(2)符合寒凝筋脉证的中医诊断标准[6],肩部功能活动受限,肩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减小,并伴有刺痛感、麻木感,遇寒则疼痛加剧,肩沉重,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3)经X线检查显示,肩峰下滑囊钙化,肩部骨质疏松;(4)上举活动度20°~35°,内旋活动度10°~30°,外旋活动度10°~30°;(5)存在慢性劳损史。

排除标准:(1)近期(2周内)使用过止痛药物者;(2)合并其他肩部疾病(肩部骨折、肩关节结核等)者;(3)对本研究治疗方式(中药热熨、舒筋通络法推拿)存在禁忌者;(4)既往存在肩部手术史者;(5)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功能锻炼,指导其进行展翅、扩胸、肩关节旋肩等训练,利用耸肩、绕环、外展屈曲等方式调节肩关节活动度,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加爬墙练习、拉滑轮等活动,20 min/次,2次/d,以患者感到能够忍受的疼痛为宜,训练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生理等变化,若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锻炼,遵医嘱给予患者适量抗炎、镇痛药物。

对照组给予舒筋通络法推拿治疗,调整患者体位(坐位),用揉法、㨰法往返推拿患者肩部,包括前侧、后侧及内侧,之后配合相关手法(㨰、揉、捏、拿等)在肩贞、肩前、肩髃、合谷、曲池等穴位进行旋转按摩,并用大拇指对上述穴位进行点按,各穴位均点按5 min,直至患者产生酸胀感。将患肩用单手扶住,另一只手托住肘关节,协助患者进行内收、伸展等运动(沿肩部矢状轴),由小至大增强运动幅度,直至患者自觉疼痛,30 min/次,1次/d,5次/周。

研究组给予中药热熨联合舒筋通络法推拿(同对照组)治疗,药包组方:花椒20 g,鸡血藤15 g,羌活、苍术、桑枝各12 g,威灵仙、炙麻黄各9 g,木瓜8 g,乳香、桂枝各6 g,全蝎、细辛各3 g;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状,加醋调制后,分装于2个棉布袋中,使用前用微波炉进行加热(38~42℃),在肩关节周围用布袋进行来回热熨,20 min/次,2次/d,每个中药包反复使用3 d。

两组均治疗1个月。

1.4观察指标

1.4.1临床疗效

肩部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肩关节活动度(上举、内旋、外旋等)达到正常值,临床症状(疼痛、麻木等)、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为治愈;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能够从事大部分体力劳动,30°≤肩关节内旋与外旋活动度≤60°,120°≤上举活动度≤150°,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为显效;能够从事部分体力活动,20°≤肩关节内旋与外旋活动度<30°,90°≤上举活动度<120°,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为有效;肩部功能受限,肩关节内旋与外旋活动度不足20°,上举活动度不足90°,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疼痛剧烈,影响睡眠质量为无效[7]。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肩关节功能

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CMS)[8]评估,时间点: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共包括4个维度,即疼痛(15分)、日常生活活动(20分)、肌力(25分)、关节活动度(40分),总分为100分,评分与肩关节功能呈正比。

1.4.3肩关节活动度

使患者尖峰位于轴心位置,将臂摆放位置进行固定,使其与腋中线平行,然后对臂摆位置进行逸动,使其与肱骨纵轴处于平行状态中,使用量角器对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收、后伸、内旋、外旋时的关节活动度进行测量。

1.4.4疼痛程度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9]评估,时间点: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总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难以忍受的剧痛,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

1.4.5炎症因子

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各3 m L,时间点: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离心后(速度为2 500 r/min,时间为10 min,半径为10 cm),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环氧合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测定。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临床疗效)用[n(%)]描述,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肩关节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炎症因子)用(x-±s)描述,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C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MS评分有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收、后伸、内旋、外旋时的关节活动度有所增大,与对照组相比,除内旋外,研究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两组肩关节功能比较

表3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

2.4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2.5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COX-2、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两组炎症因子比较


3、讨论


肩周炎病因复杂,与慢性劳损、肩部外伤等因素相关,还受到软组织退行性病变、受凉等影响,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骨科疾病,西医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手术等方式,刺激性较强,易引起不良反应,难以避免疾病复发[10]。

中医认为,肩周炎多由劳累损伤、机体亏虚所致,当遭受风邪寒凉侵袭时,会损伤筋脉,导致脉络不通、筋骨失养,阻碍肩部气血运行,引起肩周炎,常见证型为寒凝筋脉证,并将其归为“肩凝风”“痹证”等范畴[11-12]。舒筋通络法推拿通过对肩部进行按摩,能够促进肌肉放松,缓解局部痉挛状况,刺激合谷、曲池等穴位,发挥止痛镇静的功效[13]。中药热熨能够产生温热效应,使药物从皮肤表层渗透,进入组织深处,直接作用于病灶,药包中桑枝、鸡血藤可止痛散寒、消肿祛风,威灵仙可通经达络,花椒可除湿散寒、温中止痛,木瓜、苍术可舒筋祛湿,炙麻黄可祛邪散寒,桂枝可温经通脉,羌活、细辛可散寒祛风,全蝎可止痛祛湿,乳香可行气活血。多种药材联用,共同发挥活血通络的功效,在热力作用下,能够促进局部血管扩张,改善患处血流动力学,调节机体代谢,促进肩周炎症状缓解[14]。

赵曼等[15]在研究中指出,中药热熨联合舒筋通络法推拿在肩周炎治疗中,可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本研究中,研究组(95.83%)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80.85%)相比更高,研究组CM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研究组肩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更大。考虑其原因,二者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促进肩部皮肤温度升高,有助于药物分子吸收与利用,增强病灶部位血液循环,给予受损组织充足血氧支持,促进其修复,从而改善肩关节功能,增大关节活动度,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16]。

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低。推测其原因,二者联用既能够松弛肩部肌肉,减轻痉挛时产生的疼痛感,还能够作用于神经中枢,调节机体物质分泌代谢,促进疼痛感缓解[17]。肩周炎发生发展与炎症反应相关,COX-2、TNF-α均为常见炎症因子,其中COX-2可加重机体炎症刺激,诱导炎症状况进一步加剧,TNF-α与免疫反应相关,可诱导其他炎症介质合成释放,属于常见促炎因子之一,能够充分反映机体炎症状况,被广泛应用于肩周炎等疾病评估中[18]。本研究中,研究组COX-2、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更低。推测其原因,二者联用可放松肩部肌肉,对局部气血运行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在减轻组织粘连的同时,增强机体代谢,吸收患处炎症物质,并促进其排出,从而缓解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肩周炎寒凝筋脉证应用中药热熨联合舒筋通络法推拿治疗,可促进临床疗效提高,改善关节活动度,有效缓解疼痛程度、炎症反应,对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戴君国,席国华.针灸、推拿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肩周炎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8):172-174.

[2]王春满,李鹏霖,高谦,等.肩关节脉冲射频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老年肩周炎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9):4725-4728.

[3]莫华勇,高群兴,李明明.舒筋通络法推拿配合八段锦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11):1927-1929.

[4]赖若芸,廖桂华,农秀明,等.中药烫熨配合贴敷疗法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55-56.

[5]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肩关节周围炎:T/CACM 1179—2019[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2,56(3):1-5.

[6]王鸣和,黄桂成.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84-284.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10]王淑荣,崔晗,段志宇,等.铜砭刮痧联合激痛点推拿在老年肩周炎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9):2139-2142.

[11]王会桥.温针灸联合自主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寒凝筋脉证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7):1446-1448.

[12]张志远,吴仁政,张跃正.关节镜下三联松解术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肩袖损伤合并肩周炎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2,54(18):66-69.

[13]李鹏.加味川羌活汤联合手法推拿、理疗对肩关节疼痛患者肩关节功能及肩周炎症的影响研究[J].新中医,2022,54(13):93-97.

[14]何志芳,陈勇,刘露.吴氏手法配合中药热敷对肩周炎粘连期患者疼痛及肩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1,36(8):1291-1293.

[15]赵曼,赵书会.舒筋通络法推拿配合中药封包热熨治疗冻结期肩周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3,39(6):1227-1229.

[16]狄毅,沈冬,陈武杰.中药热熨、针刀、推拿治疗肩周炎寒凝筋脉证临床研究[J].新中医,2022,54(13):185-191.

[17]刘斌,陈跃军.中医手法推拿联合物理康复训练系统治疗慢性肩周炎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22,23(4):32-34.

[18]王璐璐,徐晖,王春满,等.肌内效贴贴扎联合肩关节脉冲射频对老年肩周炎患者炎症因子、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23):5720-5723.


基金资助:青岛市中医药科技项目(2022-zyym38);


文章来源:李海蓉,杨雪萍,匡如.中药热熨联合舒筋通络法推拿治疗肩周炎寒凝筋脉证的临床效果[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21):16-1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华养生保健

期刊名称:中华养生保健

期刊人气:953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9-8011

国内刊号:11-4536/R

邮发代号:80-266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