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

  2022-02-09    566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随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和"课程思政"理念的不断被聚集,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作为所有高校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通识课程,也是紧跟时代的步伐,将课程及教材中的德育思政内容深入地挖掘出来,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机地融入其中,发挥思政的教育功能,以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 关键词:
  • 人才培养
  • 立德树人
  • 计算机课程
  • 课程思政
  • 隐形教育
  • 加入收藏

课程思政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有效途径[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如《毛泽东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马克思主义原理》等,上课所讲的理论知识较多,这就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是无从实践,而“课程思政”的实施就会改变这一现象,它可弥补传统“思政课程”的实践不足,它是在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和改革的方方面面将思想政治的教育融入其中,而“课程思政”的具体改革及如何实施需根据各个课程的内容决定。


1、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 课程简介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一个重要工具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广泛应用已成为现代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已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完全颠覆了以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大学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它是高校为非计算机专业新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是对大学生普及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和OFFICE系列软件的操作技术,以此提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与能力。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术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就业时能争取到优秀工作岗位的重要前提。

1.2 教学现状

学生在初入大学时对计算机操作的水平差异很大,这主要因为学生的生长环境和中学的教育背景不同造成。那么教师在备课和教学及指导的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进度,因此很难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过多的指导、对基础好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提升指导,从而导致基础差的厌学、基础好的不愿学的情况,在难易度和教学进度上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保证不了教学质量。

1.3 网络犯罪现象日趋严重

现今,诸如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等关于互联网的犯罪发案数量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这些现象干扰人们的生活,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在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中纳入思政教育非常必要,这样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摒弃不良文化的影响,继而减少网络犯罪现象,以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3]。

随着现今社会对“互联网+”人才的迫切需求,与计算机相关的人才就需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能,并需掌握更多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等,这不难看出计算机人才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在计算机的相关课程课堂教学中应将人文精神、法制意识、道德规范、社会责任、民族情感、国家情怀等和其它思政因素纳入其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含义贯穿于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4]。


2、计算机类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方法


根据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需求,要注重思政活动的有效实施,在关键的知识内容中纳入思政内容。课程的讲授应在思政教育的带头管理下,尽可能使用具体的教学案例,还要注意对学生整体知识体系的整合,以此来确定教育实施的方案,并促进学生的全面融合发展[5]。结合各类课程的实际情况,可确定分组讨论、组内成员的帮扶规划,并结合实际操作,逐步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1 计算机软硬件标准的完善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了解我国计算机发展史的进阶变化,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认知;要注重计算机相关软件的应用,避免长时间使用国外的相关技术软件,而对本国技术产生一些错误观念的问题。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对计算机的软件应用产生本国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模式。如在为学生讲解计算机发源历史时,可将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算筹”给当代大学生进行讲解,“算筹”是我国历史上应用最早的计算机工具,目前“算筹”已被列为历史文物,不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技术创新方向。

因此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避免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学习中受西方教育文化的影响,要适当地引进国内的发展技术,传递给学生爱国的文化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2.2 健康网络教育观念的树立

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势必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教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使学生确定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4]。要注重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时,注意获取信息途径的合理化,坚持本身的立场,确定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融合,注重国家网络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学生安全、健康、无忧地使用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要实施有效的思政理念与知识点相融合,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

总第465期ScientificResearchEducation

2.3 教师思政素养的提升

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根据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模式,着眼于思政与计算机内容的融合,首先在备课上需计算机教师与思政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分析符合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的操作模式、建设标准、技术方法等。通过思政教学的分析,提升技术的培养应用,满足现代思政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标准要素,合理地进行业务整合,实施教学操作,对知识点与思政点进行完美的融合。


3、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知识点


“课程思政”的建设必定是以“课程”为基础,但重在“思政”。在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前,授课教师需积极探索思政案例,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和文化自信的价值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大力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活动中也应始终贯穿这样的观念,要树立课程自信、民族自信的理念,使人文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发展[6]。要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养成科学思维方式,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不要总是依赖课堂被动的知识灌输,而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并自己设法解决,以此形成良好的学风。教研室在此次《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教材的修订过程中,将积极的、正能量的思想融入案例中,又增加了计算机励志小故事的模块,精选、精编特色化案例,增加案例的趣味性,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既培养其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又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政认识,润物无声地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在《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因为大多是文科学生,要归纳和总结理工学科课程的学习特点和培养特色,确立课程教学目标,凝练并重组课程内容,深入挖掘能弥补学生不足和短板的思政元素,用布卢姆分类法来创建育人目标的学生学习成果SLOs,涉及育人目标,开发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将有机搭建自制的教学小元件(涉及思政元素一成)嵌入在创设的3类模型,每章的15个小类别中。构建一条针对性强、示范性好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经历体验,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课程组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革(参见表1):

3.1 开放式阶段考核———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创新创造能力

“题目开放、思维开放、过程开放”的考核在学生自主活动和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为学生思考、探索和创新提供空间,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从而更好的内化知识;

3.2 全过程评价———引导学生全过程投入

引导学生全过程、全身心投入学习,将讨论、作业等均计入总成绩,教师根据学生日常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阶段考核、期中和期末考试、实验设计等综合评定课程成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3 思维导图———克服在线课程碎片化知识的不足,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

在每讲都有思维导图,将各知识点有序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克服用孤立的知识点去看待问题,养成深入剖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强化对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

3.4 课堂思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课中融入渗透于知识体系的育人目标,塑造学生的自我探究、终身学习、精益求精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匠精神和努力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品质,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助力;

3.5 知识扩展———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

设立知识拓展部分,将与课程学习相关的最新、最实用的计算机技术,以简单、易操作、有条理的方式展现,扩展学生的计算机知识面,帮助学生在特定知识的掌握上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例如在第2讲的HTML语言教学中,学生在对该语言语法规则描述的练习和作业实践中,体会到人与科学一样,只有在一定规范的约束下,才会展现有丰富多彩且有创意的人生,就如同中美抗击新冠病毒的不同应对表现和现状一样,更加感悟到只有尊重科学和自然的规律才能得到更大的民主和自由;并且通过输入编辑代码,体验到要认真、细心、不出一点差错才会有正确结果,引发出对工作应当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还认识到浏览器是查看和检测网页文档的应用软件,记事本是可以编写网页文档的应用软件,从而领会到对待科学和工作,都不要被表象迷惑,分析问题要抓其本质,解决问题要寻其规律。(参见表2)

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检查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可检查学生是否存在抄袭的情况,能培养学生诚信的美好品德。在学习过程中,还应积极主动帮助进度慢和基础差的同学,并对作业进行互评得分,保证学生考核过程的公正、结果的公正,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从战略的角度实现了有效的“课程+思政”整合运作,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相融合的转变和发展延伸。这符合计算机系列课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需求,也符合将思政元素更加深入于各类课程的融合拓展。


参考文献:

[1]张建波,夏凯文,王子健:“"数据结构"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J].电脑与信息技术.2021.29:88-90.

[2]黄沙,路丕军,穆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6:87-88.

[3]王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156-160.

[4]魏莉.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思政融合路径探索[J].福建电脑.2021.37:68-70.

[5]姜大志,熊智杜,支强.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方略研究[J].计算机教育.2021.03.85-89.

[6]魏军.课程思政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码世界.2021.03:108-109.


文章来源:李彦,边国栋.立德树人视域下计算机类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J].办公自动化,2022,27(04):43-45.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教育信息化

期刊名称:中国教育信息化

期刊人气:97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673-8454

国内刊号:11-5572/TP

邮发代号:82-761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