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普通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

  2023-12-15    15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生态学课程与当前生态文明思想具有天然契合点,生态学课程教学担负着提升民众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该文着重从生态文明建设出发,充分挖掘、提炼普通生态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融入途径,以期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传承传统生态文化,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 关键词:
  • 思想政治
  • 普通生态学
  • 生态文明建设
  • 立德树人
  • 课程思政
  • 加入收藏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教师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在做好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最终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目标[3,4]。

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益严重,以生态学基本理论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思想,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代呼唤具有生态发展理念的高素质人才[5,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生态文明构建的本质是公民生态意识和生态观的形成,而这些均离不开生态学的理论基础[7]。生态学课程与生态文明建设天然契合,生态学课程教学担负着提升民众生态环保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5]。

普通生态学是怀化学院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普通生态学教学团队坚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着重从生态文明建设出发,寻找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充分挖掘、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1、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做好课程思政,找准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是关键。教师在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中,需要不断挖掘和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拓展和优化教学内容,结合生态文明建设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1.1 传承传统生态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2]。儒家的“天人合一”、道家的“道法自然”强调人类和万物一样,是天地的产物,人类应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应与自然和谐共生[8]。《吕氏春秋》中提到“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强调人类对自然界应“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唯有这样,才能永续利用。稻田养鱼、桑基鱼塘、农林复合等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给循环经济、生态农业以及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启示[7]。诸多实例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人的生态智慧,深入挖掘和研究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的思政元素,能够推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在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借鉴“天人合一”“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等传统生态思想来建设当代生态文明,既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又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1.2 诠释生态文明思想,提升生态文明意识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贯穿普通生态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灵魂。“两山理论”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与传统农业相比,种养结合、间作套种、循环利用等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和休闲农庄、采摘园等经营模式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了经济优势,绿水青山自然变成了金山银山[5]。在讲到最小因子定律时,分析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最小因子定律指作物的产量往往不是受其需要量最大的营养物限制,而是取决于在土壤中稀少且又为植物所需要的元素。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先通过测试掌握土壤的肥力状况,再依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进行合理、有效地施肥。这样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可以减少肥料使用,既节约了成本,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保护了环境,既收获了金山银山,又保护了绿水青山。

当代大学生的生态观与生态文明意识对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虽然大学生对当前存在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也有一定的忧患和危机意识,但部分学生认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政府的事情,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往往参与度和践行度不高[8]。在教学中,教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国家发展理念和战略融入课堂,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同时,强化生态文明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倡导学生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保护生态环境,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其全部力量。

1.3 讲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近年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如:治理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我国展开了“蓝天保卫战”;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减缓全球变暖,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等[2]。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注入了强大动力,其所取得的成效、做出的贡献全世界有目共睹。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既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道路[9]。教师在授课时,可以从宏观层面讲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与进展,从中观层面讲好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典型案例,从微观层面讲好生态环保故事和典型人物事迹[10],弘扬中国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情感与价值认同。


2、创新课程思政融入途径


在思政教育中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情感共鸣,启发学生思考。在普通生态学教学中,教师实行“两环节、三阶段、四结合”的教学组织模式,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两环节”即理论和实验教学环节;“三阶段”即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四结合”即为理论讲授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翻转课堂相结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具体创新改革如下:

2.1 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思政教学模式

围绕“两性一度”,构建并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内容,以参与为中介,以发展为目标”的参与式思政教学模式[8]。课前学生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实现对知识点的认知;课中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上台展示等教学活动,实现对知识的内化;课后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参与在线讨论或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实现对知识的巩固。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例如在讲到大气污染时,以伦敦烟雾事件、北京雾霾等为案例安排小组任务。课前各小组查阅资料并制作PPT,课中进行PPT汇报与小组讨论,课后进行在线讨论与考核评价。北京雾霾小组详细介绍了雾霾来源、原因、如何防治、目前有哪些治理成效等,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了大气污染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了解到了我国在打赢这一场蓝天保卫战中所做出的努力。这样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

2.2 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优化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借助一些信息化教学手段,如智慧教室、学习通、微信、QQ等,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BOPPPS混合式教学设计开展启发式教学。BOPPPS混合式教学设计有效利用了第二课堂,构建了线上线下结合、课内外互补的立体式课堂,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教师寻找专业知识内容与思政知识体系的契合点,选取与章节内容相关的生态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从个性化视角表达其对生态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国家政策方针、生态热点问题的看法,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相互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参与。

2.3 以社会实践为补充,完善思政教学内容

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生态学实验内容。一方面,增加了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调研类项目,如怀化市太平溪水质调查、怀化市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调查等,学生分工合作进行调查分析、撰写报告汇报,提高其积极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生态科普活动,尤其是培养中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结合怀化市青少年知识背景和特点,秉持“科技引领、寓教于乐、启迪思考”的原则,结合植树节、世界森林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安排课程组成员在本校或是去各个中小学校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如生态科普讲座、科普宣传、科普竞赛等,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地开展生态知识宣传与普及。

经过近5年的探索与实践,普通生态学思政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自主学习能力强,生态文明、环境保护意识与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课程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在已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使教学内容更具深度、课堂氛围更具温度、思政教育更具力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2]。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发挥普通生态学课程思政的示范引领作用,助推生物类其他课程的思政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王晓宇,徐泽,王喆,等.新时代高校《生态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19(26):79-80,84.

[3]陈道武.课程思政: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2):164-166.

[4]李晓虎.基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22(4):43-46.

[5]伍玉鹏,胡荣桂,赵劲松,等.“生态学基础”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8):89-91.

[6]艾训儒,姚兰,王柏泉.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102-104.

[7]李殿伟,郝婧玮,赵玥琪.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生态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34):251.

[8]彭安安,许锋,宋宪强,等.《生态学基础》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0,47(18):254-255.

[9]黄承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N].中国青年报,2022-02-25(3).

[10]陈开江,罗胤晨,文传浩.讲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故事[N].中国环境报,2021-12-15(3).


基金资助: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基于第二课堂的生物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 湖南省一流课程普通生态学以及怀化学院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资助;


文章来源:梁娟,肖龙骞,姚元枝.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普通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23(23):140-14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思想政治课教学

期刊名称:思想政治课教学

期刊人气:1816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1002-588X

国内刊号:11-1589/G4

邮发代号:2-78

创刊时间:1981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10-12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