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问题探究

  2021-01-21    9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微时代以微博微信为载体来传播信息。微时代在信息传递即时化、动态化以及交流互动的特征体现的非常突出,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积极影响。但是微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微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环境的复杂化、传播者面临的窘境和受众的复杂性等问题。

  • 关键词:
  • 大众化传播
  • 微时代
  • 网络舆论
  • 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加入收藏

一、微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环境复杂化


在微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以微博和微信等系统为载体代表的信息互动交流平台,借助于网络,它既有很强的开放性,也有相当的隐蔽性。在这个平台上,既可以广泛交流意见,又可导致形成一个个分割的小集团,在这些集团内部会产生所谓的“意见领袖”。网络社会的创新发展,在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以及获取信息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导致了各种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不利的网络舆论。加之,近些年,西方价值观等对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思想的指导地位的冲击,使得微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环境越来越复杂。

(一)微时代网络舆论的影响

1.网络舆论的隐蔽性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存在潜在的危机

网络舆论可以通过互联网迅速传到世界各地,提高了其信息的流动性,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方式扩大在网络社会中的影响力。虽然网络舆论开放性、自由性给微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网络的隐蔽性也一定程度阻碍了其传播。在网络这个宽广的大平台上,人们可以自由交流沟通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又被分为一个个独立的拥有共同认同的小群体。网络社会和网络舆论空间的双向隐蔽特征为不法分子以及反对马克思主义理念的少数人提供了空间。个别心怀叵测之人利用“微博和微信两个系统平台恶意传播低俗文化、散布攻击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领导的谣言,从而使整个网络社会深受其害,在无形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构成了负面影响,导致一些心怀不轨之人利用网络的隐蔽性误导公众舆论。”[1]这种危机,不仅冲击了作为主流文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且也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进程设定了潜在的阻碍。

2.网络舆论容易导致公众形成“信息茧房”效应

在微时代下容易导致受众形成“信息茧房”效应,由于微博和微信两大系统平台中帐号众多,受众群体往往很容易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小群体,而且更多的人倾向性依属和自己的看法临近或者观点相近的小群体,便在无形中导致了信息茧房格局的形成。在这种格局面前,因为受众群体来自不同的阶层,具备不同教育背景等,公众对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的兴趣不同,所以会选择不同的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账号进行关注,对其感兴趣的微博和微信号,公众会参与其中,拥有不同兴趣的公众就被分割成一个个不同的小集体,公众的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在各自不同的小群体中,即使是具备了一定相同观点的小群体也往往存在分歧,在舆论的急速推送下,各种共识和分歧往往又被急剧放大,进而导致群体极化现象的发生,最终甚至可能演化为舆论暴力。”[2]

(二)微时代各种社会思潮的干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因此能不能做好意识形态层面的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地位能不能巩固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事关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能不能强大的大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西方社会的不良思潮风起云涌,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震动较大,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传播是传播外来思想的重要方式,然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的崛起和发展,则成为了非主流社会思潮抢夺新的舆论制高点的对象。微时代必须紧紧依托网络平台,以微博和微信为传播载体,传播的是具有短小简洁易懂且冲击力强的信息。“非主流社会思潮不断盘踞在微博微信这些对传播其思想观念的具有优势的载体之中,涵盖网络在内的科技文明,往往更容易让人们听到不谋而合的言论,但是也容易让一些网民个体变的更加孤立,因此很难听到相反的观点。”[4]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缺少积极意义的信息流对冲,会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产生巨大的威胁,而正能量信息流就是马克思主义,要让更广范围的民众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受众,坚定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抵制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与侵蚀。


二、微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的窘况


(一)传播者主导地位的弱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主导地位的弱化,主要来源于不良社会思潮冲击和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

第一,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一些非主流不良社会思潮不断冲击我国的社会意识形态,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弱化了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主导地位。在现代开放信息化发达的时代,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争斗也不会消停,因此必须排除不良思潮的干扰,否则便很难固化和优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层面的核心指导地位。“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积极观点与不良思潮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也是错综复杂的,有时甚至非常对立。西方国家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的价值理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将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分化。”[5]

一些不良社会思潮通过微博微信,以“炒作”等手段批判社会现实,展开与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争夺受众。这些非主流的不良社会思潮通过放大其现阶段具有某种合理性的只言片语,尽量掩盖其不合理的东西,并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曲解,迎合一些公众心理,企图引导公众的利益诉求。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面对这些非主流不良社会思潮利用微博微信的攻击,一些传播者对意识形态问题的政治敏感略显不足,以此应对的措施缺乏张力,使得马克思主义面临空前的挑战,也导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主导地位的弱化。

第二,网络舆论最容易形成负面影响。“在网络社会中,双刃剑的特征可以说非常明显。”[6]网络对人类生活方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具有无法准确预估的负面性。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宽带建设,在全国普及4G网络,在此基础上网络化信息化对于我们来说早已不陌生。网络舆论开放性、自由性给微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网络的隐蔽性可以阻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由此可见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仍值得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高度警惕。

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载体的到来,使得广大网民可以自由发声,但是公众的兴趣爱好等不同,就导致了被分割成拥有不同共识的各个小群体,这就使微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者主导地位的进一步削弱。有些心怀不轨之人利用微博或微信公众号以公众利益为名,大肆散播谣言,获得广泛的社会关注,扰乱动摇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网络舆论负能量“雾霾”的存在,源于网络舆论的隐蔽性和过度放大性,事实真相被歪曲。

(二)传播者主导意识的淡化

当前我国的社会和经济运行机制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时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一些民众的价值观和人生信仰发生变化,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良的价值观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冲击很大,因此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危机。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直接导致了传播者的主导意识淡化。

近年来各种社会思潮的传播,非马克思主义冲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使广大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降低,不少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也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意识逐步淡化。

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到攻坚阶段,一些复杂尖锐的社会问题也不断显露凸显,而一些居心叵测之人,利用微博微信,对当前出现的改革开放遇到的深层次问题,肆意挑拨,误导网民,有意隐瞒事实,企图激起非理性网民的一些不满情绪,达到激化矛盾,动摇民众和官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党和政府的一些官员,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坚定,导致意识形态控制的意识丧失,不仅没有敏感性也没有能力,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反击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揭露和抵制虚假谣言和不良信息、坚定原则立场。假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自身都难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仅导致其主导地位的弱化,而且导致其主导意识的淡化,也不能增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信仰。处于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上的任何谣言或不实信息经一系列运作,都会引起社会上的轩然大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者就必须保持强烈的政治敏感性和强化对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主导意识和地位。


三、微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众的复杂性


(一)受众的价值选择多元化

目前我国的社会和经济运行机制正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时期,加之近些年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西方价值观的深入冲击,如今公众的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在国家倡导一带一路创新战略时代大背景之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整个社会的开放性、包容性将更加显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高度关注人的价值体现,与此同时由于人们过于注重个人价值,就形成了一些诸如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的传播,这就造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导信仰与公众多元化的信仰并存。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微博微信新载体被更多人运用。微博微信也是个大染缸,既有传播正能量的信息,比如传递中国梦,也存在负能量的“雾霾”,例如传播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的传播通常被赋予看似合情合理的“包装”,通过微博微信广泛的转发评论,让更多人知道,一些缺乏理性思维的网民就对其宣传的价值观产生认同。网络上所传播的不良价值观念,侵蚀了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现实中的人们迫于生活压力,只关心一些实际问题,甚至把单纯追逐某种物质层面的追求当做人生重要的追求目标,冲淡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二)受众的知识结构多样化

在微时代里,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人人都可以成为发声者或传播者。但因为受众群体来自不同的阶层,具备不同教育背景,所以这就导致公众的学历结构差异和知识结构的构成的多样性。

根据我国互联网信息机构所公开披露的第35次国内互联网发展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的网民总量中,10岁到39岁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占比高达78%以上,其中20岁到29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占比量竟然高达31%以上。在文化构成中,具备初、高中学历以及技校、中专学历的网民占比量达到67.4%以上,拥有小学以下学历的占比量为11%左右,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占到21%以上。当前中国网民知识结构构成呈现多样化,总体来说教育水平低且年龄程度低的受众较多,高知识水平占比则不多。网络中“流言蜚语”较多,导致低学历之人不能分清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反受其“蛊惑”。而高学历的人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纷繁复杂、各种思潮先后涌动的情况下,则很容易对社会主流和马克思主义理念产生动摇。“在网络社会中,文化层次很高的人群往往借助网络来充分表述对党和政府机构的意见,因此他们不少人看成是舆论领袖。这些现象我们完全看出,受众的知识结构的多样性削弱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7]

(三)受众的信息来源复杂化

微时代的微博微信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以网络为依托,而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为快速传播信息提供了空前的便利,公众接触的信息源越来越广,但是网络的便捷也带来一些负面问题,网络的隐蔽性和过度放大性,使得公众接收的信息来源日益复杂化。

目前我国微博用户的规模总量已达4亿多人,微信用户总量已经高达11亿之众,而且用户量还在持续增加。正因为两个系统平台的用户众多,社会公众可接收的信息喷涌而出。微信相对于微博来讲,其舆论空间和氛围呈现出更加封闭更加私密的鲜明特征,而且用户因其知识层次以及认知能力的差异,对微信传递的数据信息判断和把握能力当然也存在不同。出现在微博微信里的虚假信息、不实新闻,甚至是谣言蒙蔽了广大公众的眼睛,很难分清信息的来源可靠性和真实性,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随着信息化时代不断深入,尤其是微博微信盛行,民众从中获取信息源越来越多也越复杂。


参考文献:

[1]彭琳,邓国峰,李巧玲.网络舆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双向性问题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2):4.

[2]郇红梅.微时代大学校园“信息茧房”效应之干预[J].晋图学刊,2015(1):38.

[3]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2013-08-20)[2020-06-23].

[4]张秀琴.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向度和问题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8.

[5]胡锦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J].求是,2004(1):6.

[6]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54.

[7]孙曼华.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2:25.


袁鹏举.微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问题分析[J].鄂州大学学报,2021,28(01):16-1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马克思主义研究

期刊名称:马克思主义研究

期刊人气:1918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政治

国际刊号:1006-5199

国内刊号:11-3591/A

邮发代号:82-686

创刊时间:1983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