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药理作用。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皮肤科治疗的100例带状疱疹患者水煎服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泛昔洛韦片治疗,治疗15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疱、结痂、疼痛缓解时间、止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明显,抗病毒力强、症状改善快、后遗神经痛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带状疱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科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有集簇性的疱疹组成,并伴有疼痛,无其他身体不适;年龄愈大,神经痛愈重[1]。该病毒具有亲神经性,受累神经可发生炎性坏死,遗留神经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临床治疗通常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或泛昔洛韦均有抗病毒作用[2]。为了观察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药理作用,本研究对比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的疗效,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皮肤科治疗的100例带状疱疹患者水煎服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52.6+4.3)岁,病程1-3d;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22-81岁,平均年龄(54.7+4.5)岁,病程1-3d;所有患者均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按皮损部位分类,头面部17例、腰背腹部59例、四肢及臀部24例;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疾病者、药物过敏者、局部有严重细菌感染者以及有青光眼、白内障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累及部位、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常规检查,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片(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83103)80mg/次,5次/d,连续服用7d。观察组给予泛昔洛韦片(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1384)250mg/次,3次/d,连续服用7d。7d后可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酌情延长药物使用时间[3]。
1.3 观察指标:(1)治疗期间观察患者止疱、结痂、止痛、痊愈时间;止疱:无新水疱出现,原有水疱开始干涸;结痂:水疱干涸结痂;止痛:疼痛消失。(2)记录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采用VAS疼痛评分评价,0分为无痛,3分以下为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为患者疼痛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为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3)随访1个月观察患者有无遗留神经痛[4]。
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皮疹基本消失、疼痛消退;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皮损消失>70%,疼痛明显缓解;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皮损消失>50%,疼痛有所减轻;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皮损消失<50%,疼痛明显[5]。
1.5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见表2。观察组止疱、结痂、疼痛缓解时间、止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2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x+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及遗留神经痛比较,见表3。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及遗留神经痛比较(n%,x+s)
3、讨论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引起成年人带状疱疹的主要致病因素,同时也与患者的年龄、抵抗力、免疫功能有关。正常情况下,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或脑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诱发病毒活化,沿神经轴索下行到达所支配的皮肤区域发为带状疱疹[6]。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好发于春秋季,年龄越大,疼痛越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泛昔洛韦为新一代嘌呤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口服后在小肠上部迅速吸收,在小肠壁和肝脏内迅速转化为活性物喷昔洛韦,其血浆中的浓度很低, 主要大量进入组织中,作用于病毒DNA合成的起始和延伸步骤,半衰期长达10-12h,生物利用度高达77%,对病毒抑制力持久,效果显著。而阿昔洛韦的生物利用度仅有10%-20%,且半衰期短,因此,服用同样剂量的药物,泛昔洛韦的抗病毒效果更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疱、结痂、疼痛缓解时间、止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泛昔洛韦片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力,治疗带状疱疹效果好,快速缓解疼痛,促进疱疹的结痂、愈合,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时,对免疫力低下者配合免疫制剂或中医调理可增强抗病毒能力,减少神经疼痛遗留。
参考文献:
[1]邱晨.阿昔洛韦与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2):79-80.
[2]任丽萍.UVB联合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156-157.
[3]徐慧珍,毛玲娥,罗邦国等.泛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5):288-289.
[4]刘全.阿昔洛韦片与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效果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9):26.
[5]刘丽娜.阿昔洛韦片与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6):731.
[6]胡海棠,陈炳为,陈启光.影响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的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10(5):542-546
李嘉晖,黄睿祺.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及药理作用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0):40-41.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6.30.021.
分享:
银屑病属中医学“白疕”范畴,“血浊”在其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血浊理论是指血液内成分异常,失去清纯状态或丧失正常循行规律,从而导致血液内产生污浊物质,这些污浊物质既属病理产物,又可酿痰、致瘀、蕴毒继而发展成为致病因素[3],与氧化应激的病理状态关系密切[4]。
2025-04-01AGA多存在头皮油脂分泌增多、瘙痒症状等[2]。目前研究表明,雄激素为AGA发病中的决定性因素[3]。然而多数AGA患者血清雄激素水平处于正常区间,并无明显升高[4]。但脱发区域毛囊激素检测可见雄激素受体水平升高。米诺地尔为钙离子通道开放剂,可发挥扩血管作用[5]。
2025-03-21含有过氧化苯甲酰、水杨酸等成分的药物进行局部治疗,重度痤疮则需口服抗生素或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强脉冲光治疗主要通过选择性作用于皮肤深层的色素组织,实现色素的破裂和分解达到治疗目的,果酸换肤可以改善患者皮肤的色素沉着情况还能加速皮肤代谢,提高面部皮肤的细腻度和光滑度,两种方式联合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2025-03-20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出现自身抗体并累及多器官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以多器官受累和自身抗核抗体阳性为主要特征,致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激素)、感染、免疫、环境等,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SLE患病人数高达100万,以年轻、育龄女性多见[2]。
2025-03-14白癜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原发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1],不受年龄、性别和部位限制,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可能与黑素细胞自毁、自身免疫、氧化应激、遗传以及环境因素相关[2],最终导致表皮黑色素细胞减少或消失而诱发皮肤黏膜色素脱失,表现为皮肤或黏膜变白,临床易诊难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2025-03-07白细胞介素(IL)-4和IL-13是该病的重要炎症细胞因子,对于免疫球蛋白E(IgE)的生成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嗜酸性粒细胞(EOS)募集具有诱导作用,从而破坏皮肤结构和功能,引起瘙痒[2]。以IL为分子靶点并作用于IL的生物制剂研发越来越受关注。
2025-03-04人体气机通过脏腑协调,循行于三焦玄府[6-7]之中,出入于孔窍之间。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如湿热郁堵孔窍,都会导致气机郁滞,玄府郁闭,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皮肤失养,产生多种孔窍部位皮肤疾病,如唇炎、痤疮、玫瑰痤疮、白塞病、口腔扁平苔藓、肛周白癜风、肛周湿疹、生殖器疱疹等。
2025-02-07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为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皮肤中, 无其他内脏器官受累,最常见的类型为斑状淀粉样变、 苔藓性淀粉样变及双相型淀粉样变。双相型淀粉样变 是指同一个患者同时存在斑状及苔藓样淀粉样变表 现[1]。本病病程长,剧烈瘙痒,易反复,皮损外观严重影 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2025-01-23鸡眼是一种足部常见的皮肤疾病,是由长期压迫和摩擦诱发的角质增厚[1],其特征为足底或足趾间皮肤表面角质层增厚硬化,呈向下锥状生长,并伴有疼痛感.治疗鸡眼的方法包括鸡眼膏贴敷、外用药物、液氮冷冻、激光及手术切除等多种方式.采用CO2激光治疗仪和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鸡眼的两种常用方法.
2025-01-16寻常型痤疮属于临床皮肤科常见疾病,常发于人体面部、胸部或背部等皮脂腺较多的肌肤部位,患者临床症状以局部粉刺、脓包、瘢痕为主,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结节或不同程度的皮脂过量等表现[1,2]。米诺环素胶囊为现阶段治疗本病的首要推荐药物,具有良好的脂质亲和力,可抑制脂质分泌,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改善患者痤疮病变组织。
2025-01-15人气:18473
人气:16540
人气:15465
人气:14983
人气:14580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医杂志
期刊人气:4410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1-1668
国内刊号:11-2166/R
邮发代号:2-698
创刊时间:1951年
发行周期:半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一年半以上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1.074
影响因子:1.483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