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手术患者开展前馈控制护理的影响,以寻求促进患者恢复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收治的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手术患者82例进行观察,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前馈控制护理组,每组41例。常规组患者均开展常规护理,前馈控制护理组患者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前馈控制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前馈控制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常规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 0,P<0.05)。前馈控制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常规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 0,P<0.05)。前馈控制护理组护理满意率为97.56%,高于常规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5 7,P<0.05)。结论 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手术患者开展前馈控制护理可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以及推广价值。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导致胸膜腔内堆积病理性液体,发病后患者表现出发热、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的影响,临床较为重视,需积极给予患者治疗和护理[1-2]。目前,临床多通过胸腔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可较好消除患者胸腔积液,改善患者病情[3]。在进行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手术治疗时需重视患者的护理干预,相关研究[4]给予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手术患者前馈控制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故而本次纳入82例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手术患者进行分组,探讨前馈控制护理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手术患者82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前馈控制护理组,每组41例。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胸腔积液诊断[5],均接受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手术治疗;患者知情,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免疫功能异常患者;存在心力衰竭患者;脑部疾病、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患者等。前馈控制护理组女性22例,男性19例;年龄43~76岁,平均(63.26±4.23)岁;积液部位:左侧21例,右侧20例。常规组女性21例,男性20例;年龄41~77岁,平均(63.19±4.29)岁;积液部位:左侧22例,右侧19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护理方法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留意患者引流液情况,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患者营养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前馈控制护理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前馈控制护理:(1)组建前馈控制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以及责任护士等组成,对其进行岗前培训,加强患者对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手术相关的知识培训,护理技能技巧培训等,考核其护理能力,合格后方可参与护理小组。(2)落实岗位制度及责任。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进行岗位划分,进行分层管理,每周进行护理总结,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解决存在的护理问题,以改善护理质量。落实患者岗位责任,制订责任制度,建立奖惩制度,以更好约束患者。(3)加强患者心理支持。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沟通,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患者所想,对其进行心理辅导,以疏导患者的不良心理。(4)强化基础支持。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密切留意患者的恢复情况,加强对其的基础护理,细化常规护理,以促进患者更好恢复。(5)加强饮食干预及健康教育。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为患者制订饮食计划,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以增强患者体质,提升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更好配合护理及治疗。
1.3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6]。显效:患者胸腔积液均吸收,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胸腔积液减少≥50%,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患者胸腔积液减少<50%,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以自制问卷调查。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前馈控制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前馈控制护理组与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前馈控制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前馈控制护理组与常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80.49%(33/41),前馈控制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97.56%(40/41)。前馈控制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57,P=0.0134)。
3、讨论
近年来,胸腔积液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危害较大,临床采取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在治疗的同时还应重视患者的护理干预,对其进行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临床十分重视患者的护理干预,不断进行研究[7-9]。
前馈控制护理对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手术患者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10]。前馈控制护理属于防治措施的一种,通过建立护理小组,收集患者具体资料,为患者制订护理计划,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及落实岗位,通过针对性、预防性措施来消除护理中的风险,解决护理问题,提升护理水平。本研究数据显示,前馈控制护理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常规组患者更高,提示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手术患者开展前馈控制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康复有益。前馈控制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常规组患者更低,提示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手术患者开展前馈控制护理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利于患者恢复。前馈控制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常规组患者,提示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手术患者开展前馈控制护理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患者较为认可。
综上所述,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手术患者开展前馈控制护理可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光敏,齐卯娟,宫海斐,等.疼痛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胸腔积液行穿刺引流术后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23,36(3):156-159.
[2]杨婷.护理干预改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的应用价值分析[J].长寿,2023,10(1):172-173,176.
[3]李玉,朱亚,罗惠,等.恶性胸腔积液老年患者行胸腔镜下光动力疗法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23,22(3):71-72,75.
[4]刁晶艳.预见性护理结合心理干预在恶性胸腔积液穿刺置管引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康颐,2023,15(18):28-30.
[5]魏金红.全面系统化护理在胸腔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效果分析[J].健康之友,2023,10(1):44-46.
[6]张克芹.人文关怀护理对胸腔积液患者护理舒适度的影响[J].保健文汇,2023,24(18):193-196.
[7]曹栋,张娟,程艳伟.胸腔循环热灌注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治疗效果[J].癌症进展,2023,21(1):49-52,56.
[8]胡秋芳,高凤莉,蔡娟,等.基于循证主题的思维导图在胸腔穿刺引流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29(5):677-681.
[9]赵静.前馈控制护理对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J].每周文摘·养老周刊,2023,15(7):215-217.
[10]徐瑞玲,曲佳佳.前馈控制护理服务方案对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手术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2):174-176.
文章来源:王茜.前馈控制护理对胸腔积液置管引流手术患者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5,40(04):16-18.
分享:
在治疗四肢骨折时,由于手术导致的局部肌肉血管损伤及长时间卧床,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疮等,若临床护理不当,则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而影响预后。手术全期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其主张将护理流程分为四个阶段,多维度分析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2025-04-24随着手术难度的增加,缝针使用数量及频率也逐渐增加,一些精细操作需使用持针器前端夹针,容易发生针刺伤、跳针、缝针丢失等不良事件,因此手术室缝针管理尤为重要[1-3]。传统的缝针固定效果差,且将缝针别在纱布或绿色手术巾上,缝针容易没入纱布网眼中,不易清点,一旦丢失,寻找困难,难以达到现代外科高效的缝针管理要求。
2025-04-22先天性气管狭窄(congenitaltrachealstenosis,CTS)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气管软骨环或纤维组织发育异常引起的一种致命的气道梗阻性疾病。婴幼儿期即可发病,常表现为反复的肺部感染和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50%~80%[1]。先天性气管狭窄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治疗。
2025-04-21肛周脓肿是指肛门周围组织发生感染并形成脓液集聚的疾病,通常由肛门周围的腺体感染引起,会造成局部疼痛、红肿及排便困难等症状。关于肛周脓肿的治疗,临床上可采用抗生素、中药及手术等进行治疗,其中较为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但术后创口需要一段时间方可愈合,此时患者要进行适当的自我护理以促进创面愈合并预防感染。
2025-04-19垂体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的颅内良性肿瘤,发病位置一般在垂体前叶、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1-2]。由于该病发展速度快,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3-4]。因此,对垂体瘤术后患者,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并发症管理。
2025-04-15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为该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案,可纠正心肌供氧状态,进而控制疾病发展、保证患者安全。但针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加之患者生理机能有所衰退,术后康复时间较长,这就凸显出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1]。
2025-04-09膀 胱 癌 发 病 率 位 居 恶 性 肿 瘤 第 9 位,在 男 性 恶 性肿瘤中居第 7位(9.5/10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 10位以后(2.4/10 万);膀胱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 13 位,男 性 死 亡 率 为 3.2/10 万 ,女 性 死 亡 率 为 0.9/10 万。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2025-04-07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导致胸膜腔内堆积病理性液体,发病后患者表现出发热、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的影响,临床较为重视,需积极给予患者治疗和护理[1-2]。目前,临床多通过胸腔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可较好消除患者胸腔积液,改善患者病情[3]。
2025-04-07手术治疗能快速切除病变、修复损伤或移植器官,但也会给患者带来创伤,导致其生理和心理压力大,可能诱发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影响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传统护理虽能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应激水平,但其心理干预不足,缺乏针对性。
2025-04-02目前治疗主要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已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因手术较为复杂,多数时需开展体外循环,患者术中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脑缺血,还会因其他原因而诱发代谢性酸中毒、再灌注损伤等,且术后受药物、疼痛、不良心理、睡眠中断等的影响易引发谵妄[2]。
2025-04-01人气:16691
人气:16040
人气:15324
人气:14880
人气:14054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期刊人气:11778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4-2907
国内刊号:11-5682/R
邮发代号:82-352
创刊时间:1995年
发行周期:旬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690
影响因子:0.241
影响因子:1.185
影响因子:0.343
影响因子:0.076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