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全期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有针对性护理方案。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9月顺昌县医院收治的80例经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术全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上下肢肢体功能、生活能力、情绪状态、生活质量、护理评价。结果 两组FMA上肢、FMA下肢评分较护理前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工具生活及躯体生活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QOL中8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专项护理等5项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全期护理在四肢骨折手术中应用效果理想,能够加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独立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等,值得推广应用。
调查发现,近年来,因建筑业、交通业迅速发展,多种高空坠落交通事故事件频繁发生,四肢骨折发生率持续递增[1]。在治疗四肢骨折时,由于手术导致的局部肌肉血管损伤及长时间卧床,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疮等,若临床护理不当,则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而影响预后。手术全期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其主张将护理流程分为四个阶段,多维度分析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全面准备辅助用具,加强对患者全面的关注和护理,以此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鉴于此,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法对我院收治的80例经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手术全期护理对肢体功能等多方面的具体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经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5~68岁,平均(46.53±1.11)岁;骨折部位:上肢20例,下肢20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5~70岁,平均(46.65±1.10)岁;骨折部位:上肢20例,下肢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学审查。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均首次进行手术治疗;(2)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3)患者均为四肢骨折。排除标准:(1)不能参与全部研究者;(2)认知障碍者;(3)凝血功能障碍者。
1.3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保持护理态度温和,加强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内心压力,定期开展清洁和消毒,加强压疮护理,准备相关器械,调整患者体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术全期护理。(1)了解患者病情,实施全面评估,保证护患沟通,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增强患者疼痛耐受性,发现潜在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准备皮牵引用具,避免患者皮肤受压,开展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知识,加强预防措施,提升患者配合性。(2)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改善患者手术体位,引导患者将双腿分开,准备小枕头或海绵圈,垫在患者足跟位置,针对受压部位,将凡士林涂上,实时观察患者生命指标,分析患者皮肤受压情况。(3)准备镇痛泵,减轻患者疼痛感,增强患者舒适性,加强术后康复指导,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准备海绵工具,合理放置患肢,避免患肢受压,针对患肢情况实施观察,每日照射红外线,分析患者心理变化,跟进患者病情恢复情况。(4)开展院外护理,保持电话回访,定期上门复诊。
1.4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上下肢肢体功能。对患者上、下肢体功能给予FMA量表[3]评估,>96分为无障碍,96~85分为轻度障碍,84~50分为中度障碍,<50分为重度障碍。(2)比较两组生活能力。护理前后给予日常生活量表(ADL)[4]评估。共2部分,分数越低,生活能力越强。(3)比较两组情绪状态。对患者给予抑郁(SDS)[5]与焦虑(SAS)自评量表[6],分值0~100分,0~80分,临界值分别为53分、50分,分数越高,情绪状态越差。(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通过生活质量简明调查表(QOL)[7]评估,共8个维度,总分均为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5)比较两组护理评价。使用自制护理质量量表[8]评估,5项内容,分值0~100分,分数越高质量越高。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上下肢肢体功能比较两组患者FMA上肢、FMA下肢评分较护理前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上下肢肢体功能比较(x±s,分)
2.2两组ADL评分比较两组工具生活及躯体生活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观察组与对照组ADL评分比较(x±s,分)
2.3两组SAS、SDS评分比较两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观察组与对照组SAS、SDS评分比较(x±s,分)
2.4两组QOL评分比较观察组QOL8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观察组与对照组QOL评分比较(x±s,分)
2.5两组护理评价比较观察组专项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消毒卫生、护患沟通5项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评价比较(x±s,分)
3、讨论
在手术全期护理中,护理人员会实时观察临床指标,评估患者上下肢肢体功能,分析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制订个体化护理措施,调整患者饮食,保证患者饮食均衡,为患者病情恢复提供充足营养,增强患者躯体活力,让患者上下肢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本研究中,护理后,两组FMA上肢、FMA下肢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说明手术全期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上下肢评分。护理人员会开展日常生活训练,训练患者日常生活行为,引导患者适度下床活动,结合患者躯体恢复情况,调整患者运动康复频率,讲解多种日常护理知识,树立正确生活观念,改善患者整体生活状态。本研究中,护理后两组ADL中的2项评分较护理前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手术全期护理能够降低患者ADL评分。
在手术全期护理中,护理人员会倾听患者内心想法,分析患者出现负面情绪原因,教授患者多种情绪处理方式,引导患者自我调整负面情绪,培养患者兴趣爱好,鼓励患者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帮助患者建乐观心态,讲解过往治疗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本研究中,两组SAS、SDS评分及护理前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手术全期护理能够降低患者SAS、SDS评分。护理人员会给予患者全方位生活建议,适当开展上门随访,跟踪患者病后生活情况,加强生活指导,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QOL中8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手术全期护理能够提升患者QOL中评分。护理人员会定期开展护理培训,持续提升自身护理技能。本研究中,观察组专项护理等5项评价高于对照组,说明手术全期护理能够改善患者专项护理评价。
综上所述,针对四肢骨折手术,整体手术治疗难度较大,医疗人员需花费较长手术时间。在手术期间,患者局部组织可能出现长时间缺氧、血液不畅等问题,造成机体营养难以良好供应,致使身体软组织溃烂或坏死,严重阻碍患者机体恢复,降低患者病后躯体恢复速度。常规护理能够优化多个护理环节,为术后患者提供多维度身心照顾,改善患者整体护理体验,但对患者手术前期关注度不足,需要加以改进。手术全期护理主张全程跟进患者病情发展,参考多项临床指标,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增强整体护理效果,提升患者康复速度。在四肢骨折手术中实施手术全期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帮助患者更快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珠芹.术前正念减压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4):1-4.
[2]秦艳霞,党慧.以质量控制为引导的全过程规范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3):176-178.
[3]周均,姜娇萍,许妍.围术期协同激励护理联合损害控制在四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2):156-157.
[4]刘阳,陈琼,邓方.回授法健康教育联合阶梯式护理在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2022,46(4):34-35,42.
[5]张小胖.手术室护理对于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6):104-106.
[6]缪琴,李志伟,秦丹.手术室风险护理结合协作式术前访视对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并发症情况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0):127-129.
[7]王欢,乐丽珠,区作明,等.手术室专科护理对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并发症情况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2):218-220.
[8]孙璇姝.电动止血仪联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22,35(7):163-164,168.
文章来源:陈文娟.手术全期护理在四肢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5,40(05):169-171.
分享:
在治疗四肢骨折时,由于手术导致的局部肌肉血管损伤及长时间卧床,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疮等,若临床护理不当,则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而影响预后。手术全期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其主张将护理流程分为四个阶段,多维度分析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2025-04-24随着手术难度的增加,缝针使用数量及频率也逐渐增加,一些精细操作需使用持针器前端夹针,容易发生针刺伤、跳针、缝针丢失等不良事件,因此手术室缝针管理尤为重要[1-3]。传统的缝针固定效果差,且将缝针别在纱布或绿色手术巾上,缝针容易没入纱布网眼中,不易清点,一旦丢失,寻找困难,难以达到现代外科高效的缝针管理要求。
2025-04-22先天性气管狭窄(congenitaltrachealstenosis,CTS)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气管软骨环或纤维组织发育异常引起的一种致命的气道梗阻性疾病。婴幼儿期即可发病,常表现为反复的肺部感染和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50%~80%[1]。先天性气管狭窄一旦确诊应尽快手术治疗。
2025-04-21肛周脓肿是指肛门周围组织发生感染并形成脓液集聚的疾病,通常由肛门周围的腺体感染引起,会造成局部疼痛、红肿及排便困难等症状。关于肛周脓肿的治疗,临床上可采用抗生素、中药及手术等进行治疗,其中较为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是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但术后创口需要一段时间方可愈合,此时患者要进行适当的自我护理以促进创面愈合并预防感染。
2025-04-19垂体瘤是一种好发于青壮年的颅内良性肿瘤,发病位置一般在垂体前叶、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1-2]。由于该病发展速度快,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但术后患者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3-4]。因此,对垂体瘤术后患者,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并发症管理。
2025-04-15冠心病属于心血管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为该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案,可纠正心肌供氧状态,进而控制疾病发展、保证患者安全。但针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加之患者生理机能有所衰退,术后康复时间较长,这就凸显出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1]。
2025-04-09膀 胱 癌 发 病 率 位 居 恶 性 肿 瘤 第 9 位,在 男 性 恶 性肿瘤中居第 7位(9.5/10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 10位以后(2.4/10 万);膀胱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 13 位,男 性 死 亡 率 为 3.2/10 万 ,女 性 死 亡 率 为 0.9/10 万。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2025-04-07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疾病,该病导致胸膜腔内堆积病理性液体,发病后患者表现出发热、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的影响,临床较为重视,需积极给予患者治疗和护理[1-2]。目前,临床多通过胸腔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可较好消除患者胸腔积液,改善患者病情[3]。
2025-04-07手术治疗能快速切除病变、修复损伤或移植器官,但也会给患者带来创伤,导致其生理和心理压力大,可能诱发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影响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因此,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传统护理虽能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应激水平,但其心理干预不足,缺乏针对性。
2025-04-02目前治疗主要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术,已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因手术较为复杂,多数时需开展体外循环,患者术中易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出现脑缺血,还会因其他原因而诱发代谢性酸中毒、再灌注损伤等,且术后受药物、疼痛、不良心理、睡眠中断等的影响易引发谵妄[2]。
2025-04-01人气:18560
人气:15584
人气:15314
人气:14866
人气:13055
我要评论
期刊名称:黑龙江中医药
期刊人气:3555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
出版地方:黑龙江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0-9906
国内刊号:23-1221/R
邮发代号:14-29
创刊时间:195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1.881
影响因子:1.074
影响因子:1.483
影响因子:0.495
影响因子:0.498
400-069-1609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