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探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农科《土壤学》理论教学改革

  2019-12-27    354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土壤学》作为农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农科人才的需求对社会的适应、以及对《土壤学》教学效果的提升,依据供给侧改革理论,从课程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探讨,以达到得最佳效果。

  • 关键词: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土壤学
  • 探究
  • 教学改革
  • 加入收藏

一、引言


2015年11月,习近平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教育作为人才的和教育资源的供给侧,目前效率较低,多不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上来看,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变单一结构供给为丰富、多元、可选择的供给侧结构,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以满足他们不同的受教育目的与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满足社会各行业对受教者的需求。


二、农科《土壤学》理论课程概况


安徽农业大学农科《土壤学》课程涉及农学、植保、园林、生态、环工科等20余个专业,长期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优秀的教学素材,课程内容充足,教学方法较成熟,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

1. 农科类《土壤学》理论课程内容设置。由于“厚基础、宽专业”教学体系的需求,2013年起,本校农科类专业《土壤学》理论课程缩减至32学时,其中:绪论(2学时),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6学时),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6学时),土壤基本性质(6学时),土壤水、气、热和养分状况(6学时),土壤分类与中国土壤分布(2学时),安徽土壤(3学时),土壤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学时)。

2. 农科类《土壤学》理论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长期以来,《土壤学》理论教学多采用以单一教材、教师为本位的讲述式教学,课堂多采用PPT形式进行“满堂灌”;考核一般采用课程考试(70%)+平时成绩(30%)的形式。


三、农科《土壤学》理论课程教学反思


《土壤学》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也是高等农业院校农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针对本校农科《土壤学》理论教学现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 各专业前修课程各异,学生专业基础不同。《土壤学》前修课程主要包括地质地貌学、气象学、生态学、化学、物理等,但由于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所学习前修课程差别较大。例如,土地管理专业基本无任何化学基础、环工科专业基本无地学基础,如果仅按照大纲进行教学,则学生容易”坐晕车”。

2. 单一的课程教学体系难以满足多专业的需求。例如土地管理专业侧重土壤母质和土壤的类型与利用,园艺专业侧重不同土壤类型肥力特征,环工科专业侧重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及土壤微生物对污染物降解。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缺少针对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调整。

3. 教学供需不相符。目前我校农科《土壤学》理论课程教学,从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考评方式、课程数量等方面来看,无疑会将学生往舒适区和恐慌区驱赶,从而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对人才的要求。教学需求侧主体看似是学生,实质上是社会各行业,而学生则是供需关系的纽带,目前,我校农科类毕业生主要去向有:攻读研究生、相关企事业单位及自主创业三大方向,如何培养学生以达到用人部门的要求应成为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上问题,从本质上来看,均是由教学供给侧导致的。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及恐慌区。在舒适区中,人们往往得心应手但学到的知识很少;处于恐慌区往往感到忧虑、恐惧、不堪重负,学到的知识也很少;而处于学习区内则可以充分地锻炼自我、挑战自我。从教育的供给侧———教育方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区或通过不同手段扩大学习区范围。


四、农科《土壤学》理论课程改革思路


前述分析表明,农科《土壤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体系及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中均存在一定问题,因此,结合学生就业及再深造,需要从供给侧着手,进行理论教学改革。

1. 针对不同专业,调整《土壤学》理论教学内容。全面梳理各专业前修课程,拔冗去繁,删除或缩减理论教学中重复内容,结合专业特色,有目的地对于部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强化。以土地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为例,该专业前修课程中有地质地貌学、农业气象学,缺少化学等课程,因此,在理论教学内容调整时,应缩减“土壤母质和土壤形成”部分内容,由于本专业的特点,需要了解各种土壤类型的肥力特征、存在问题及利用改良措施,所以应加强“土壤分类与中国土壤分布”、“土壤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两章内容的教学。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合理地避免学生厌学情绪,有针对性地加强本课程与专业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

2. 针对不同就业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模块。传统《土壤学》理论教学中,往往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缺少针对不同就业需求的教学设计环节,从而导致学业与就业的脱节,可以针对不同就业需求,设计相应环节来建立良好的学业-就业衔接。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本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约40%继续深造,30%进入相关事业单位,20%从事专业相关销售工作,10%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度不大的行业。可以针对不同就业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就业铺垫。例如:针对继续深造的同学,可以设计例如“土壤性质与人工湿地植被选择”环节,让学生查阅文献,进行试验设计,最终课堂评比。通过不同教学内容模块的实施,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不同就业与本课程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业-就业环节的无缝衔接。

3. 多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跃教学氛围。多年来,《土壤学》理论教学多采用教师为本位的讲述式教学,课堂多采用PPT形式进行“满堂灌”,学生课上不愿听、课后拷贝PPT、考前突击复习,从而导致学生收获少、教师积极性差的情况多有发生。因此,需要从教学受众—学生的角度出发,改变供给侧—教师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课堂课后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的目标。例如,在讲授土壤孔隙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以纸盒子里放乒乓球、篮球来计算纸盒内剩余的空间大小。总之,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时教学”、“参与式教学”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乐于学的教学目标。

4. 多种考核体系制定。为更加真实反映学生对课程认知、理解程度,需要多方面、多角度探明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应该变更传统的卷面考试(70%)+点名(30%)的传统考核方式。具体可以将成绩分为:

(1)50%的课程基本理论掌握度。本部分可以通过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本课程基本概念、常识的熟练程度(低于60%得分,课程考核不予通过)。

(2)20%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部分可以通过课程期间针对不同就业方向布置相应开放性课题,按照学生解决问题方案的完整度及合理性评分。

(3)10%的课堂参与分。针对平时课堂提问回答情况评分。

(4)10%的课堂出勤考核分。

(5)10%复合能力奖励分,给予参加多个教学模块的学生以奖励。通过变更呆板的考核方式为灵活的模块积分式考核,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达成良好的教—学反馈机制,融洽供给侧—需求侧关系,促进教改。


五、结语


《土壤学》作为农科类本科生的基础课,其不仅对农科各专业其他课程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在学生就业、深造过程中的作用更加巨大,而只有按照需求侧需求,通过有针对性地调整该课程的教学策略,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地不断改进教学供给侧的“输出”能效,才能使得学生学以致用、乐在学中。


参考文献:

[1]高岩,王克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就业工作的影响[J].职业,2016,(3):52-53.

[2]邱连波.当前教育重在供给侧改革[J].民主,2016,(4):30.

[3]张有声.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6,(18):37-41.

[4]黄界颍,胡宏祥,李道林,等.面向农科专业的《土壤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5):133-136.

[5]张昀,关连珠,张广才.浅谈案例教学在土壤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9):142.


屠人凤,胡宏祥,徐启荣,黄界颍,王擎运,马超,朱江.农科《土壤学》理论教学改革探讨——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J].教育教学论坛,2019(27):115-11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土壤学报

期刊名称:土壤学报

期刊人气:413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

出版地方:江苏

专业分类:农业

国际刊号:0564-3929

国内刊号:32-1119/P

邮发代号:2-560

创刊时间:1948年

发行周期:双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