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从“阴阳平衡”理论探讨慢性胃炎“炎癌转化”机制

  2024-02-01    37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慢性胃炎“炎癌转化”是慢性胃炎从发展、恶变到形成胃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多组对立平衡关系被打破,包括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免疫系统的促进与抑制等,与中医学“阴阳失衡”密切相关。针对慢性胃炎“炎癌转化”的治疗,应以“阴阳”为纲,“阴阳三辨”为法。首辨阴阳属性:或以阴阳运行障碍为主,或以阴阳偏盛偏衰为要,抓准主要矛盾,厘清治疗的主要方向;再辨阴阳失和范围:局限于中焦或波及周身,明晰病情轻重;最后辨阴阳盛衰及其内涵:实热、阴虚、血虚属阳,痰湿、血瘀、阳虚、气虚属阴。以阴阳运行障碍为主者,调节阴阳交感运行;以阴阳盛衰为主者,明晰阴阳内涵,损其有余,补齐不足。

  • 关键词:
  • “炎癌转化”
  • 慢性胃炎
  • 胃癌
  • 调和阴阳
  • 阴阳平衡
  • 加入收藏

胃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20年全球胃癌新增总人数已逾百万[1]。同时,我国胃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第三位[2]。长期的慢性非可控性炎症是诱导肿瘤形成的重要原因[3],80%的胃癌都通过经典“炎癌转化”途径产生:慢性胃炎在经历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上皮内瘤变的发展过程后,最终发展恶化,形成胃癌[4]。因此,有效截断胃“炎癌转化”过程,是降低胃癌发生率的关键,也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5,6]。本文通过分析慢性胃炎“炎癌转化”各阶段的阴阳状态变化,论述多种阴阳失衡在该病病理进程中的作用,提出中医药防治胃癌的阴阳辨治思路。


1、“阴阳平衡”的基本内容


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制约、互根互用的关系中不断运动变化,并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其中,“阴”代指相对寒冷、抑制、物质性的一方,“阳”代指火热、旺盛、功能性的一方。所以,在人体的构成中,气属阳,六腑属阳;津液为阴,五脏为阴。阴平阳秘,机体才能正常发挥其“阳化气,阴成形”的基本功能。在病理状态下,阴阳失衡可体现在多方面:阴阳的偏盛偏衰、阴阳运行障碍、阴阳交感障碍,甚至阴阳离决,并由此产生多种病理产物及现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说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均由阴阳失衡而起,人体内的基因、细胞、器官、系统无不包含着阴阳的相互作用。正如《灵枢·病传》所言:“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因此,平衡阴阳对认识和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具有指导性意义。


2、阴阳理论视角下的“炎癌转化”过程


慢性胃炎“炎癌转化”过程中涉及多个维度的“阴阳失衡”。从微观角度看,机体的阴阳状态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7]。肿瘤微环境中多种细胞因子及活性物质的失调,引起DNA损伤、基因组不稳定,导致原癌基因(阳)、抑癌基因(阴)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是慢性胃炎恶性转化的关键。杨良俊等[8]发现,慢性胃炎与癌前病变之间存在988个上调差异基因,764个下调差异基因;而癌前病变与早期胃癌之间存在458个上调基因,9个下调基因。这提示了慢性胃炎“炎癌转化”过程同样具有动态、复杂、对立统一的特性。

从宏观角度看,免疫系统在“炎癌转化”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免疫系统中各种细胞、细胞因子以及信号通路均具有各自的阴阳属性。有研究发现,cGAMP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且作为第二信使可直接活化STING[9,10]。cGAS-cGAMP-STING通路与免疫监测、细胞衰老和细胞死亡密切相关,是DNA损伤后决定肿瘤是否发生的重要通路[11,12],也是肿瘤预防和治疗的重要途径[12,13]。因此,与PD-1/PD-L1下调免疫反应、具有“阴”的特性相对,cGMP-cAMP加强免疫反应、具有“阳”的特性。阴阳之中复有阴阳,Goldberg等[14]将cGMP(阴)-cAMP(阳)的双向生物调节系统与中医阴阳理论相对应,并且证明了二者的动态变化与机体的阴阳变化一致。可见,阴阳理论是对免疫系统作用网络的高度理论性概括。

阴阳失衡不仅体现在慢性胃炎“炎癌转化”过程中,也表现在其产物上。孙磊涛等[15]认为,肿瘤的十大表型同样具有鲜明的阴阳属性,且其产生的本质为阴阳的动态病理变化。


3、阴阳失衡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奠基理论之一,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的一把钥匙。生理情况下,人体阴阳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病理状态下,三个阶段的阴阳变化成为胃癌发生发展的必经之路。

3.1 中焦阴阳失和是“炎癌转化”的起点

《诸病源候论》曰:“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阴阳失和并不意味着阴阳绝对的偏盛或偏衰,而是阴阳双方相互交感、制约功能的失调。“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中焦阴阳失和是胃“炎癌转化”的起点,也是慢性胃炎恶性转化的第一站。《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16]指出的6个主要证型皆与中焦阴阳失和密切相关。症状上,阴阳交感失序、制约失司,多表现为寒热并见、寒热性质俱真的寒热错杂证。古今临床实践表明,这种寒热错杂的病理现象广泛存在于慢性胃炎“炎癌转化”的过程中[17,18,19,20,21,22]。

3.2 阴阳运行障碍是“炎癌转化”的关键

“炎癌转化”的病机根本为从中焦阴阳失和的量变到肿瘤内外阴阳流动障碍的质变过程,而影响这一进程的关键因素在于从中焦到全身的阴阳运行障碍,并由此产生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正蒙·神化》云:“一气分为阴阳,阴阳统一于气。”阴阳的运行交互表现为气的升降出入。脾为阴土,胃为阳土,阴阳相合,肝体阴而用阳。三者构成人体阴阳升降之枢纽、气血津液运行之中心,共同维持中焦阴阳的有序运行。中焦运行障碍,阴液难行,痰瘀阴邪为癌毒提供依附之所;阳气失布,癌毒清除无力,为炎癌转化的关键之所在。当癌毒内侵,卫阳卫外无力,癌体与浊阴搏结,毒热加速有形实邪的胶结、流窜,进一步加重阴阳的运行和转化障碍,出现阴阳二气从瘤外向瘤内的单向流动,成为打破多种平衡、邪聚成瘤的关键。

3.3 “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异常是“炎癌转化”的外在表现

“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阐述了阴阳的基本功能。阳化气,推动各项生命活动;阴成形,催化物质积聚而成形。肿瘤体阴用阳[23,24],阴阳俱盛,故早期胃癌主要表现为局部“阳化气,阴成形”太过,即肿瘤功能亢进,表现为代谢活跃、无限增殖、新生血管丰富等表型;痰毒瘀胶结的实质性病理产物积聚,故可伴见肿块、瘀血、循环障碍等。阳气浮于外,肿瘤不断侵袭扩张;阴寒凝聚,肿瘤逐渐增大一定体积后,阳气无法入内,肿瘤内部因不受阳气温煦而出现坏死。中医通过类比认识世界,《国语·周语》云:“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揭示了肿瘤的下一步过程。随着肿瘤侵袭,晚期胃癌患者在瘤体阴阳俱盛的基础上出现瘤外阴阳俱虚,表现为人体“阳化气,阴成形”的功能俱衰:物质上,逐渐发展为消瘦、乏力;功能上,免疫功能、运动功能均呈下降趋势。形成肿瘤渐盛而人体渐虚的恶性循环。总之,“阴成形”太过是胃癌形成的原因,癌肿“阳化气”太过是病情加重的征兆。


4、以“调和阴阳”为原则辨治慢性胃炎“炎癌转化”


针对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治疗,应以“阴阳”为纲,“阴阳三辨”为法。首辨阴阳属性:或以阴阳运行障碍为主,或以阴阳偏盛偏衰为要,抓准主要矛盾,厘清治疗的主要方向。再辨阴阳失和范围:局限于中焦或波及周身,明晰病情轻重。最后辨阴阳盛衰及其内涵:实热、阴虚、血虚属阳,痰湿、血瘀、阳虚、气虚属阴。治疗上围绕辨证,利用阴阳的动态可逆性,以“调和阴阳”为治疗原则,以“阴平阳秘”为总体目标,逆转异常阴阳状态。以阴阳运行障碍为主者,调节阴阳交感运行;以阴阳盛衰为主者,明晰阴阳内涵,损其有余,补齐不足。这正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本者,本于阴阳也”的具体体现。


5、结语


综上,随着肿瘤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居高不下,及早干预“癌前病变”已经成为防治肿瘤的关键出路[25,26]。针对这种现象,应充分发挥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从“阴阳平衡”理论出发,多维度、更深刻地认识慢性胃炎“炎癌转化”动态变化的本质,以期为临床上慢性胃炎“炎癌转化”的防治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3]李园,赵莹,陈萌,等.从中医学视角探讨慢性胃炎 “炎癌转化” 过程的免疫失衡与重建[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1):92-96.

[5]丁霞,魏玮,沈洪,等.从中医学视角看慢性胃炎 “炎-癌转化”[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11):885-889.

[6]王晓瑜,徐艳,吴云林.胃癌前病变逆转的中西医治疗探讨[J].国际消化病杂志,2020,40(6):367-370.

[7]马扬,叶海勇,李慧琴,等.基于阴阳理论探讨中医药改善肿瘤微环境的途径[J].新中医,2022,54(1):146-150.

[8]杨良俊,胡志鹏,李嘉丽,等.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慢性胃炎-胃癌“炎癌转变” 关键基因与通路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38(8):147-151.

[15]孙磊涛,余洁茹,张乐吟,等.从中医阴阳观探究肿瘤表型辨识[J].中医杂志,2019,60(12):1030-1034.

[16]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2):121-131.

[17]张忠晶,李海啸.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应用效果 [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7(2):93-96.

[18]李云超,孙占峰,侯雯莉,等.加减乌梅丸方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22,49(6):114-117.

[19]李玉婵,赵玉斌,刘金里,等.半夏泻心汤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33):3719-3722.

[20]赵蒙蒙,马红学,任顺平.任顺平教授运用升降理论之理气通降法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撷要[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9):142-145.

[21]黄岩,谢晶日.谢晶日从 “治中焦如衡” 论治胃癌前病变[J].中医药导报,2021,27(9):180-182.

[22]王庆泽,郎晓猛,刘建平,等.刘建平教授运用调、益、化法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30):3361-3365.


基金资助: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重大攻关项目(CI2021A01803);


文章来源:许可依,胡凯文,孙健豪等.从“阴阳平衡”理论探讨慢性胃炎“炎癌转化”机制[J].中医学报,2024,39(02):249-252.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胃肠病学

期刊名称:胃肠病学

期刊人气:114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出版地方:上海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8-7125

国内刊号:31-1797/R

邮发代号:4-624

创刊时间:1996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