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可行性策略

  2021-07-30    102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民族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中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各个国家开始重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开始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依旧不容乐观,如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强化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作出相应的贡献,让后世之人能够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感知民族的发展和进步,让后世之人始终知晓自己从何而来,不忘本心。

  • 关键词:
  • 文化传承
  • 文化保护
  • 文化自信
  • 文化自觉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加入收藏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都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降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速度,但是,我国地大物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难度,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始终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为商业获利的机会。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各个层面的侵袭和抢夺,严重损害了我国的文化权益。

同时,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上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无法正确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工作流程。或者在现有的国家法律条例中没有全面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存在一些遗漏。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为了获得高昂的利润,肆意抬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格,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有面貌。甚至部分人为了迎合社会需求,虚假描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藏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以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本该拥有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

如今,还有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找到适宜的传承人而面临着消失的困境,还有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包含的传统技艺和礼仪较为复杂,很多年轻人不愿沉下心去学习和磨练这些传统技艺。长此以往,斗转星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被永远遗留在历史长河之中,成为书本上的一种记录,无法再现往日的辉煌,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记忆。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所遵循的原则


(一) 遵循真实性的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应该注重真实性,拒绝伪遗产的出现。一些地方在扭曲的政绩观念和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人为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多个地方打着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号打造民族风情园和民俗度假村,通过伪造民俗节日吸引游客,并将这些民俗节日称为传统习俗。甚至有些地方开展大型实地景观歌舞表演,聘请专家编排剧本,将原本具有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转变为新型的舞台表演,让原来的传统艺术失去了应有的韵味。

还有些地方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政绩效果,重新挖掘已经出现断层和消失的传统技艺,加以现代化的包装手段,将其视为“遗产”。还有一些历史上已经绝迹的技术,也通过人为的工艺包装重新开发,名号上是重新挖掘,实际上是将现代化工艺作品贴上遗产的标签,只是噱头而已,如同皇帝的新衣,空无一物,却非要强加意义。因此,在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过程中,应该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出于保护文化的本心对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和传承,而不是为了商业利益和政治绩效。

(二) 遵循完整性的原则

遵循完整性的原则应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其中,完整性既包括人的完整,更包括生态环境的完整。根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可以知晓,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按照严格的分类开展专项保护,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后续的存续状态涉及的类型较为丰富多样,如果不重视完整性的保护,可能会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割裂的情况,无法实现真正的保护。比如,表演艺术中的戏剧表演,可以分为京剧、秦腔和黄梅戏等,其中京剧表演又可以分门别类,分为梅派等类型。因此,在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过程中,不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割裂对待,而应该遵循完整性的原则,对其进行统一的保护和传承。

(三) 遵循可持续的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生活,起源于民间,只有拥有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才能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充足的养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中,应该充分尊重传承人和传承主体的保护意愿,也应该尊重人民群众享有文化遗产的权利和实际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应该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不应该以牺牲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代价,强迫当地的人民群众以过往的生活方式开展生活,将动态化的生活变成静态的博物馆保护忽略当地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合理诉求。

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应该遵循可持续原则,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发展规律。比如,春节就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从最开始的祭祀庄稼神和收获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演变为汉朝的拜年活动,宋代以后又新添了贴门神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延伸出新的内涵,增加了春节的文化内涵。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可行性策略


(一) 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某一特定文化中的人应该能够明白该文化的来历和演变过程以及发展趋势。文化自信则是生活在某一特定文化中的人应该对其文化保持自信心,肯定该文化存在的积极意义。如今,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文化充斥于人们的视野当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各种各样文化的冲击和侵袭,若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的文化失去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那么在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中,人民群众将会失去指引的方向和坚守的勇气,在传承相关文化时,心中会生出困惑,逐渐在多种多样的文化冲击中迷失自我。而拥有良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则能够始终坚守本心,以理性的姿态对本民族和本区域内的文化进行审视,摈弃其中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部分,自觉弘扬其中的优秀部分,并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文化主体意识,真正发挥文化的实际效用,将自身所掌握的文化价值应用到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并将这种文化发扬光大。

(二) 提高人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意识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历史使命所在。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动用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意识,帮助人民群众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增强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应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为此,当地政府应该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活动,让人们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工作中,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让人民群众以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自豪。

(三)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

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只有人们都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才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加以重视,才会积极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当中。为此,相关部门应该采用多样化的宣传手段和普及方式,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比如,通过电视和广播等传统文化传播方式,或者采用互联网等新型传播媒介加以宣传,以扩大宣传覆盖面积,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组织大型节目活动,以舞台呈现的方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风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到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当中,使其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人民群众,也应该回到人民群众中去,以此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力。

(四) 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

时代的发展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相应的改变,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具备一定的发展能力,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需要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时代和社会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此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现状科学合理地开发和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力,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资源到生产力之间的转换,以此推动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比如,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文化是一种生产力,迪士尼的文化输出不仅将自身的文化理念输送到世界各地,还为自身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我国也应该重视优秀文化的输出,提高和外来文化之间的合作力度,在不同的文化交流发展中彰显本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优势性,以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如此,不仅能够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还能推动本国文化走向世界舞台,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让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舞台绽放光芒,在发展中获得传承与保护。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历史见证者,是民族发展的生活积淀。若是将整个民族文化发展视为满天星辰,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其中最亮眼的存在。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冲击,逐渐失去原有的光芒,甚至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完全成为人们脑海中的一种回忆。若是继续放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后人将再也无法见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本民族的文化底蕴。为此,相关管理部门应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确保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为我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让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都能见证民族发展中的文化瑰宝,都能拥有强大的文化自信,时刻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民族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小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发展研究[J].文存阅刊,2018,23:150

[2]李四玉.玉龙县纳西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8,37(9):13~17

[3]周爽.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之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9,11:196

[4]蔡雅晨.青岛中山路老字号建筑遗产保护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9,6

[5]李娟.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

[6]旦知草.基层文化馆在保护传承当地非遗的功能作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2

[7]崔雅.非遗保护背景下“磐安炼火"变迁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5

[8]王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问题研究─—基于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分析[J].文化遗产,2018,3


文章来源:刘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5):208-209.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文化

期刊名称:中国文化

期刊人气:134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文化

国际刊号:1003-0190

国内刊号:11-2603/G2

创刊时间:1989年

发行周期:半年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