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9-05    380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与开放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腰腿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比较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24h、72h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72h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较开放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降低术后疼痛的优势。

  • 关键词:
  • 开放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
  • 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 腰椎间盘突出症
  • 骨科
  • 加入收藏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组以腰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为病理基础的骨科高发疾病[1,2]。患者临床表现以腰痛、下肢放射痛等为主,同时还可能出现腰椎侧凸、腰部活动能力受限、骶棘肌痉挛以及脊神经受累性感觉障碍等症状,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案[3,4,5,6]。开放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统术式,具有手术视野丰富、操作难度低等优势,但患者术中损伤较大。本研究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纳入标准:(1)诊断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中的标准[7];(2)有明显的腰腿疼痛、麻木不适等症状,存在肌力、腱反射减退;(3)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效果不佳。排除标准:(1)脊柱结核;(2)脊柱肿瘤;(3)严重的骨质疏松;(4)心肺功能异常,无法耐受手术治疗;(5)凝血功能障碍;(6)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37~65岁,平均(47.2±4.8)岁;病变节段:L4~5节段13例,L5~S1节段病变17例;突出部位:中央型8例,旁正中型2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0~65岁,平均(49.0±5.3)岁;病变节段:L4~5节段10例,L5~S1节段病变20例;突出部位:中央型10例,旁正中型20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要求,术前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放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取俯卧体位,C形臂机观察病变椎节段,并以此设计入路。于腰椎后正中设置4cm切口,打开皮下组织,将椎旁肌牵开,显露病椎,咬除部分椎板以扩大椎间隙,暴露髓核、神经根及硬脊膜,摘取脱出髓核,剥离神经根粘连组织,确定神经根无卡压,走行良好后,冲洗切口,设置引流管并逐层封闭切口。

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C形臂机定位后,于病变脊柱中线旁9~12cm处设置穿刺点,穿刺进入病变椎体后上缘,导丝置换穿刺针,并置入定位器,观察透视效果,满足手术需求后,退出扩张器。骨钻磨除突出关节突,以扩大椎间隙,置入7.5mm工作套管,选用椎间孔镜观察病变情况,直视下摘除突出、游离的椎间组织,切除肥厚、钙化黄韧带,对破裂纤维环进行电凝,确定神经根解压情况,满意后撤离器械,封闭切口。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腰腿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价。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术后24h、72h静脉血各4ml,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比较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24h、72h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72h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1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2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比较

表3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比较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有关,其中髓核退变多表现为含水量下降,并因此导致椎关节稳定性破坏;纤维环退变则以韧性降低为主[8,9]。开放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及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开放式及微创式术式。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微创特征有关。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还可通过扩张器、工作套管来建立施术通道,有效减少了施术步骤,并降低患者手术时间。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两种术式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压迫,降低疼痛[10,11,12]。两组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表明该两种术式均安全可靠。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以切口感染、神经根损伤等为主,其中切口感染与切口暴露时间以及抗感染治疗等有关,神经根损伤则与术中器械及射频操作等有关。由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施术时间较短,患者切口暴露时间短,术后切口感染率较开放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低,但由于本组研究纳入样本数量限制,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并发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此外,开放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具有丰富的手术视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则可于镜下直视施术,因此该两种术式均可有效降低器械对术区神经根的损伤。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及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同时还是机体炎症、病变等多种生理病理改变的参与介质[13],可通过诱导神经纤维损伤及神经内膜水肿来加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损伤,并增强患者疼痛感。白细胞介素-6则是一种多效应细胞因子,其可以炎症递质的身份参与退行性椎关节病变,可通过诱导炎性细胞聚集,促进炎性递质释放,进而加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炎症反应水平,增加患者疼痛[13,14]。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24h、72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72h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在降低患者术后炎症水平,减轻患者疼痛上具有显著优势,其原因可能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小创伤特征有关[15]。

综上所述,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较开放椎板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降低术后疼痛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维平,朱兵,王文,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对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分析[J].中国医刊,2018,53(1):51-53.

[2]王平,刘莅彤,王昊,等.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J/CD].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11):80-83.

[3]尚平福,魏凯,王黎昆,等.不同入路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植骨融合固定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29(8):18-21.

[4]李翔,张媛媛,赵则雪.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再手术临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6,29(8):52-56.

[5]邓信昌,梁晓,王楚,等.椎间孔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19,40(11):1621-1624.

[6]徐昕,高勇,谭树颖,等.两种不同入路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J].颈腰痛杂志,2019,40(4):515-517.

[7]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20,40(8):477-487.

[8]刘雅普,高利峰,徐永辉,等.经皮经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并发类脊髓高压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9,29(4):382-384.

[9]王宏庆,董婕,刘祖耀,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2019,40(3):414-415.

[10]陈康,李克乾,易剑华,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与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19,25(3):630-635.

[11]吴坤懂,张慧森,刘凯恒,等.经皮椎板间入路与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9,47(9):1068-1071.

[12]覃正仕,蒙德,黄永光,等.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J/CD].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0,12(5):61-65.

[13]孙萍,杜立,赵萍.急性脑出血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药,2006,1(12):729-730.

[14]范建荣,徐黔,王炜,等.微创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血浆因子C-反应蛋白、肌酸磷酸激酶、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9,36(10):1899.

[15]杨正杰,朱国兴,杨晓,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与疼痛程度的关系探讨[J].颈腰痛杂志,2019,40(5):601-603.


曾辉,艾继超,吴刚强,芮清伟,陈诚,刘波.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09):1078-1080.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中国骨伤

期刊名称:中国骨伤

期刊人气:1013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003-0034

国内刊号:11-2483/R

邮发代号:82-393

创刊时间:1987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推荐关键词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