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学术服务平台

您好,欢迎来到91学术官网!业务合作:91xueshu@sina.com,站长邮箱:91xszz@sina.com

发布论文

论文咨询

上海市某医院开展性病扩大检测前后梅毒病例检出情况

  2020-06-28    26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医院开展性病扩大检测前后梅毒病例检出情况。方法 比较上海某医院性病扩大检测前的2016年和扩大检测后的2018年梅毒确诊病例检出情况。结果 2016年检出梅毒阳性者716例,阳性率为1.03%,2018年检出梅毒阳性者847例,阳性率为0.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P>0.05)。两年男性病例占比(50.98%,60.21%)均高于女性(40.92%,39.79%),扩大检测前后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3,P<0.01)。与2016年相比,2018年≤40岁组病例占比(30.03%vs.23.02%)降低,≥60岁组占比(29.61%vs.36.60%)升高;2018年门诊病例占比(54.33%vs.61.63%)升高;2018年皮肤性病科梅毒阳性占比(20.66%vs.35.20%)有所下降,消化科占比(5.17%vs.14.17)明显升高;以上分布扩大检测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2.93、8.50、111.70,P值均<0.01)。结论 某医院扩大检测前后检出梅毒病例分布出现差异,应坚持扩大性病检测,尤其是对老年人及非手术科室的筛查。

  • 关键词:
  • 传染病
  • 医院
  • 性病管理
  • 扩大检测
  • 梅毒
  • 阳性率
  • 加入收藏

我国自2004年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以来,梅毒病例报告数快速上升,一直居甲、乙类传染病报告的前5位[1]。梅毒流行形势日益严峻。梅毒易感人群主要为性活跃者、吸毒者和性乱者等[2],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就诊者、暗娼等HIV高危人群中梅毒感染率较高[3,4]。目前,医院就诊患者中发现梅毒阳性者逐渐增多,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性病[5,6]。根据《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规定,2020年以前实现梅毒主动检测,促进患者早诊早治。医疗机构按要求在皮肤病、性病门诊对就诊者常规开展HIV和梅毒抗体筛查,但对口腔科、消化内科、五官科等非性病科未做相应要求。为了更广泛开展高危人群HIV和梅毒筛查,上海市某医院于2017年8月开始针对所有性病就诊者、手术患者及侵入性操作患者开展性病扩大检测筛查。本文通过分析扩大检测前后梅毒阳性人群相关数据,旨在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并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梅毒防治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上海市某医院2016年(扩大检测前)、与2018年(扩大检测后)就诊患者中,应开展性病检测目标人群分别为69 685、88 142人。梅毒病例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该院报告数,病例类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同一患者仅收集第一次检测结果。

1.2方法

2017年2月对医院进行调查摸底,确定以皮肤性病科、手术科室及侵入性操作科室为扩大检测实施科室,2017年8月开始通过医务人员培训,建立医生主动提供的性病扩大检测工作模式。2017年10月全面开展对就诊病人主动提供性病扩大检测。

按现住址及发病日期统计报告病例,以身份证号及姓名剔除重复。梅毒病例按WS273-2007进行诊断,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PRP),同一检测时间两项检测均为阳性者为梅毒阳性病例。

1.3统计分析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后,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扩大检测前后梅毒阳性率

2016年检出梅毒阳性者716例,阳性率为1.03%,2018年检出梅毒阳性者847例,阳性率为0.96%,扩大检测前后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P>0.05)。

2.2扩大检测前后阳性人群分布比较

2.2.1性别

2016年检出梅毒阳性者中男性365例,占50.98%,女性为351例,占40.92%;2018年男性510例,占60.21%,女性337例,占39.79%;两年男性阳性占比均高于女性,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3,P<0.01)。

2.2.2年龄

2016年检出梅毒阳性者中≤40岁组为215例,占30.03%,40~<60岁组为289例,占40.36%,≥60岁组212例,占29.61%;2018年各年龄组分别为195例(占23.02%)、342例(占40.38%)、310例(占36.60%);与2016年比较,2018年≤40岁占比降低,≥60岁占比升高,扩大检测前后年龄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3,P<0.01)。

2.2.3就诊情况

2016年检出梅毒阳性者中,门诊为389例,占54.33%,住院为327例,占45.67%;2018年门诊为522例,占61.63%,住院为325例,占3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P<0.01)。与2016年相比,2018年皮肤性病科梅毒阳性占比有所下降,消化科占比明显升高,扩大检测前后不同科室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70,P<0.01),见表1。

表1上海某医院扩大检测前后不同科室梅毒阳性者分布    


3、讨论


医疗机构在梅毒的早期发现过程中有着独有优势,是发现梅毒患者的重要窗口。本次结果显示,上海某医院在启动提供性病扩大检测项目前后,尽管梅毒阳性率差异不明显,但阳性人群性别、年龄、门诊住院、不同科室间分布均有差异,表明在医院开展全面性病扩大检测项目非常有必要。

本次结果发现,扩大检测前后男性病例多于女性,与周磊明等[7]研究一致。这与男性生理特点有关,同时较女性而言,男性接触危险因素的机会也更多[8]。扩大检测后≥60岁组占比明显升高,提示应关注老年人群的性病检测工作。另外,这也与当地政府免费开展老年人体检、老年人大肠癌筛查、VCT门诊等项目,导致原本未就诊的病例进一步被发现有关。就门诊住院及不同科室分布而言,2018年门诊梅毒阳性者明显增多,开展扩大检测后,门诊多项临床、医技等检查、诊断以及多项医疗服务均需要梅毒检测结果,导致口腔科、消化科等相关科室梅毒阳性数增多,进一步说明开展扩大检测的有必要性。

由医务人员主动向患者提供艾滋病、梅毒检测,可及早发现更多隐匿的感染者。根据《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中要求,在遵循知情和保密原则前提下,医院应主动向性病门诊首次就诊者提供梅毒咨询检测服务比例应达到80%,其余重点科室梅毒主动检测比例不低于10%。同时,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全面开展扩大检测,建立性病转会诊制度,形成性病诊疗闭环,提供全面、规范的服务,督促患者定期复诊及检测[9];加强性病门诊就诊者和性病病人梅毒筛查工作,提高重点人群的转介比例[10],控制梅毒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龚向东,岳晓丽,滕菲,等.2000—2013年中国梅毒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5):310-315.

[2]金玫华,杨中荣,李婧,等.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及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2018,30(8):809-811.

[3]马久华,张建彬,缪义香,等.仪征市暗娼人群HIV及梅毒感染状况随访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2,23(6):51-52.

[4]李莉,闫红静,管文辉,等.VCT门诊男男性行为者HIV、梅毒感染状况及高危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3,24(5):8-10.

[5]吴晓明,林汉生.1991-2006年全国淋病与梅毒的流行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3051-3052.

[6]陈彬,徐克,林小敏,等.81946例住院患者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3,31(8):479-482.

[7]周磊明,庄鸣华,宁镇,等.上海市2005-2013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5,21(4):311-313,317.

[8]马学华,关秀茹,张萱.术前及输血前患者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5):654-655.

[9]丁凤,程志新,虎峻瑞.2010-2012年某医院性病规范化门诊梅毒感染现况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0):948-949.

[10]陈远方,张之,邱涛,等.2006-2016年江苏省梅毒疫情特征及灰色GM(1,1)模型预测[J].江苏预防医学,2018,29(5):507-509,548.


倪大伟,陆庆伟,刘晔,严瑾.上海某医院性病扩大检测前后人群梅毒检出情况[J].江苏预防医学,2020,31(02):175-176.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网友评论

加载更多

我要评论

医学信息学杂志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学杂志

期刊人气:6332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3-6036

国内刊号:11-5447/R

邮发代号:2-664

创刊时间:1979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1年以上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91学术】(www.91xueshu.com)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冀ICP备19018493号

400-069-1609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